概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3&A=1&rec=3&run=13


    博山,古称颜神。因煤、陶、琉璃业兴盛,地扼齐鲁要冲,故称“鲁中重镇”。
    建国以后, 由于大工业发展迅速,加之_近年旅游业兴起,博山引起中外关
注,被誉之为“齐鲁名城”。

                                一

    博山是淄博市的一个区,位鲁中腹部。东南西分别与淄川、沂源、莱芜、章
丘接壤,北与淄川毗邻。总面积682平方公里。1985年,全区辖4个街道办事处,
11个镇, 9个乡,269个自然村。有汉、回、蒙、苗等9个民族。计452533人。其
中少数民族人口占0.2%。
    博山历史源远流长。新石器时代晚期已有人聚居。龙山文化遗迹犹存。
    春秋战国时期,博山名弁中。周末得名颜神,宋初已成重镇。金称之为颜神
店,元称之为颜神镇。1734年(清雍正12年)始建县制,取名博山。
    博山,多山。鲁山、原山、岳阳山、鹿角山四大山系由东南西三面环绕,大
小山头1300多个,拱簇拥立,层岩叠嶂。地势南高北低,簸箕状。淄、孝二水横
穿区境,逶迤北流。
    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的博山区, 四季分明, 温度适中。年均降水量达
694.1毫米。适于自然生物繁衍生长。
    博山城是博山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为博山区政府驻地,城区人文、
自然景观和谐、恢宏,富有地方特色,1988年对孝妇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后,更呈
现一种高层次山城文化气势。

                                二

    博山人民有着革命斗争的光荣传统,群英荟萃,人才辈出。可谓钟灵毓秀,
地杰人灵。
    1420年(明永乐十八年)山东蒲台巾帼英雄唐赛儿在岳阳寨率众起义,杀贪官,
济贫困,震撼朝廷。1552年矿工王堂率矿工起义,转战莱芜、新泰、兖州等地,
屡败官军给明王朝的封建统治以重创。
    鸦片战争以后,博山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投入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民主斗争。
1919年5月, 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博山第一高等小学师生罢课,联合各界
千余人上街游行,抵制日货,产生深远影响。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共一大代表
王尽美,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书记部主任罗章龙来博山考察矿业工人生活状
况, 宣传马列主义,播下革命火种。1926年11月,中共博山小组成立。1927年4
月,中共博山支部成立。在共产党领导下,博山工人运动迭起,在推倒“三座大
山”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强大力量。1936年,博山的进
步知识分子建立了中国民族解放先锋队博山地方队部,宣传群众,组织群众,为
全民抗战奠定了群众基础。1937年6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决定,建立中共博山特
别支部委员会。“七七”事变发生后,博山地区的共产党员和爱国人士,在中共
山东省委统一部署下,在中共博山县工作委员会领导下,相继成立了山东人民抗
日救国军第五军、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六军第一总队等抗日武装。1938年6月,
根据中共山东省委指示,中共博山县委建立,由此组织领导全县人民拥军支前,
开展斗争,组织武装积极配合八路军主力部队抗击日本侵略者,打击汉奸,建立
开拓革命根据地,形成全民抗战的局面。
    解放战争期间,博山人民参军参战,支援前线。仅1947年博山县支前民工即
达843100人次。新中国成立后,博山人民发扬革命传统,为保卫祖国边疆和社会
主义建设, 有13485名青年参军服役。在历次革命斗争和保卫社会主义建设中,
博山有1363名优秀儿女为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英名
永垂史册,光照千秋。
    博山人民勇于斗争,勤于开拓,不乏杰出人才,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明、清著名医学家岳含珍的《经穴解》遗泽后世,三部尚书内秘书院大学士
孙廷铨曾为一代帝师,现实主义诗人赵执信的论著《谈龙录》蜚声文坛。近代资
产阶级民主革命先驱之一蒋衍升,中共博山县委第一任书记张敬焘,县委书记的
好榜样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都诞生在博山这块平凡而富有的土地上。
    建国以后,党和人民政府重视知识,重视人才培养。现工作在博山各条战线
上的科技工作者中,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的有1500余人。

                                三

    博山,山多林密,生物、矿产资源丰富。林木药材,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
已查明的有933种。 煤、铁、铜、铝、重晶石、石英、紫石、陶土等20余种矿产
储藏量大,分布面广,这为博山工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博山工业,早期以煤炭、陶瓷、琉璃三种手工行业为主。煤炭开采,始于唐
代,陶瓷生产(亦称窑业)宋代兴起,元末明初琉璃业(亦称炉业)已初具规模。清
代,煤、陶、琉璃业有了新的发展,开始形成博山的三大支柱工业。至民国初年,
博山有着大小煤矿区35个,窑业40余家,遍布北岭、五龙、山头、窑广、福山等
地。琉璃业集中在西冶街一带。博山的“瓷城”、“琉璃乡”之称即源于此。随
着采煤、窑炉等工业的发展,机械、化工工业亦开始萌芽,博盛祥等四家铁工厂,
此时已能生产用于采矿设备的汽泵和锅炉。
    1937年“七七”事变后的10多年,由于战乱频仍,各业萧条,刚刚兴起的些
许民族工业相继萎缩凋敝。
    建国后,国家积极扶持私营工商业的振兴和发展,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大
力建设国营企业。1956年对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改变生产关
系,发展了生产力,壮大了社会主义经济力量,工业生产有了大幅度提高。1957
年工业总产值达1791万元,比1949年增长6倍。1958年工业生产由于受“大跃进”、
“大炼钢铁” 的干扰, 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生产受挫严重。1961年贯彻中央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压缩基本建设投资,精减下放人员,
关停并转企业,使国民经济关系趋于平衡和协调,到1965年,全区工业生产总值
达2767万元, 比1962年增长17.5%。“文化大革命”十年破坏,又延缓了博山工
业的发展速度。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改革、开放政策,象春风化雨,促使工业迅
速发展,传统工业陶瓷、琉璃展现新的面貌。冶金、机械、电机电器、建材、耐
火材料、化工、制药、电子、仪表、食品饮料、纺织等工业也得到大力发展。为
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对工业结构、产品结构以及工业布局进行新的调整。乡镇工
业发展更快。1985年,全区有工业企业991家,其中,乡镇工业735家,从业人员
52175人,年产值25767.58万元。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企业内部逐步引入竞争机制,给企业注入了活
力,经济效益显著提高。1985年,全区工业总产值22085万元(不包括村办企业),
是1949年的86倍。
    博山工业门类齐全,工艺先进,设备精良,产品质量在稳定中提高。陶瓷、
琉璃、电机、水泵产品,除支援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外,分别销往亚洲、非洲、欧
洲、拉丁美洲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博山电机厂、博山真空设备厂所产部分填补
国家空白的尖端产品,曾分别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国防科委和原机械工业部
的表彰奖励。博山陶瓷厂生产的宝石牌系列组合餐具和博山水泥厂生产的425R水
泥获国家银质奖,博山水泵厂生产的水泵两获金牌。
    博山山多地少,土壤瘠薄,建国前,农业生产比较落后。建国后,党和政府
领导人民进行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逐步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农业有了
较大发展。 1957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2232万元。比1949年增长134.95%。1958
年大刮“共产风”,加之三年自然灾害,农业生产受到严重损失,粮食减产,人
民缺粮。1962年,国家对农业政策进行调整,实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以生产
队为核算单位的一系列措施,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1964年,博山粮食总产量
首次突破亿斤大关。但在左的思想影响下,农村始终没有摆脱贫困。特别在“文
化大革命”中,视多种经营和副业生产为“资本主义尾巴”,造成农民收入低微,
有的生产队日工值仅0.3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政策,在农村首先得到贯彻
执行,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经过精耕细作,推
广科学技术,使用农业机械,改良种子,施用化肥、农药。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
展。1983年,全区粮食总产达14442万斤,比高产的1964年增长42%以上。
    1981年,中共博山区委、区政府针对博山山林丘陵多的特点,制定了“以林
为主, 工粮牧商多种经营”的农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林业。林业自北向南分4
个林区。 有用材林、防护林、薪炭林、经济林、特用林5类,总面积174908亩,
加上疏林地、天然灌木林、未成林造林地和固定苗圃总计30余万亩,占林业用地
总面积34万亩的近90%, 全区森林覆盖率为26.1%,以林带农,多种经营,使农
业经济呈现出繁荣兴旺的新局面。1985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6237万元,比1949
年的950万元增长5.56倍。
    博山商业兴起较早,清末已很发达。建国后,国营商业、供销合作社发展很
快。1985年,全区有国营、集体商业和粮油供应店、所,基层供销社、物资供应
公司等经营机构50多个,商业网点4759个,集市贸易发达兴旺,且布局合理均衡。
社会商品零售额达21979万元,是1949年的24.6倍。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城市建设、交通邮电、教育、文化、
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均有长足进步。
    建国后, 城区新建、改建道路67条,改造小街巷129条。新建公房住宅总面
积17.3万平方米。并兴建颜山宾馆、邮电大楼一批大型公用设施,尤其沿河路拓
宽,西过境公路开通后,不仅改变博山自古南北一条道的交通拥挤状况,且使城
区面貌焕然一新。
    博山的教育事业, 自1948年3月至1985年,经过38年的发展,全区计有各级
各类全日制学校430处, 其中幼儿园139处, 小学207处, 中学84处;教职员工
4388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7.9%。1978年全区青少年非文盲率为95%,达到了市
政府规定的脱盲标准。
    博山城区有文化馆、图书馆、书店、剧场和电影院、工人俱乐部多处,各乡
镇普遍有文化站、 广播扩大站、图书室和电影放映队。8处乡镇建立影剧院。卫
生事业也发展较快。到1985年,全区有区、市级医疗卫生事业单位17个,乡镇卫
生院12处,农村卫生室308个,各级医院、卫生院有卫生医疗人员950人。乡村医
生440人。这对预防疾病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起了保障作用。
    博山体育事业以武术见长。拳种流派较多,武术豪杰辈出。1914年,博山即
成立武术训练点。1983年成立颜山武术馆。至1985年,博山向省和全国推荐武术
新秀5名。科技事业起步较晚,发展较快。1985年全区已成立各类科技协(学) 会
13个,有101个科研项目获奖。
    随着国民经济及各项事业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85年,
城区职工人均收入890.93元,较1949年增加516.67元,提高1.38倍;农村人均分
配536元,是,1979年的3.75倍,是1958年的11.65倍。住房条件改善,生活用品
趋于高档。1988年,城里居民彩电达47.5台/百户,农村达10.4台/百户。人口
平均寿命延长,1982年,人口普查统计全区人均年令69.6岁,比1949年增34.6岁。

                                四

    博山,山奇洞幽,泉旺林茂,四时景色秀丽。古遗址、古建筑依山就势,点
缀其间,金碧相映,闪耀着古代文化的灿烂光辉,是博山悠久历史文明昌盛的见
证。1985年,博山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坐落于凤凰山(又名小顶)上的颜山公园,留有历代名胜古迹十多处,主要有
颜文姜祠、齐长城遗址,碧霞元君行宫、玉皇宫等。这些组群式古建筑,红墙黄
瓦,精巧剔透、风格各异。樵岭前风景区,以朝阳溶洞为中心,王母池、淋漓湖,
景景相连。流泉飞瀑,清水倒影,倾倒中外游客。
    雄峙区境南部的鲁山,山高林密,百鸟鸣啭,温度、湿度均与江西庐山相似,
是旅游避暑胜地。
    晴岚叠翠的五阳山,有“泉石仙境”之称的泉河头,都以各自的自然优势使
游客留连忘返。似屏障般兀立区境西部的白石洞风景区,冬夏松柏苍翠,晚秋枫
叶如丹。与白石洞一山之隔的禹王山下,就是集林、泉、石古建筑之美于一体的
博山风景之最——柿岩。
    博山园林闻名齐鲁,古有因园、怡园、涧园,今有憩园、澄园,园园独立,
各显风格。尤其孝妇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后,新修和整修十三座桥梁。蔚为壮观。
桥名皆由全国著名书法家书丹,更增添山城风采。
    博山古遗址颇多,齐长城亮兵台,刘德培起义屯兵处遗迹犹存。博山又是老
革命根据地,一处处革命纪念地保存完好:“禹王山战斗”纪念地禹王山挺拔矗
立;焦裕禄纪念馆修葺一新。前往,登临,拜谒.瞻仰.游览。可发幽古之思。
生缅怀先烈之情,陶冶情操,激人奋进。博山,是齐鲁大地上一颗多采、美丽、
光辉、灿烂的明珠,鉴古知今,继往开来。
    在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在改革、开放、搞活十年取得辉煌成就
的大好形势下,勤劳、智慧、勇敢、富有开拓革命精神的博山人民一定会担负起
历史赋予的重任,深化改革,奋发前进。发挥地区优势,突出地方特色,认真、
扎实地执行“以林为主,工粮牧商多种经营”的农业发展规划;重点开发与发展
机电、建材、纺织、陶瓷、琉璃工业;拓宽旅游路子。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沿
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光明大道,把博山建设得更加绚丽多姿,更加繁荣昌
盛!
    博山的未来,令人振奋,令人鼓舞,令人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