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埠镇村庄名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32&A=1&rec=17&run=13


┏━━━┯━━━━┯━━━━┯━━━━━━━━━━━━━━━━━━━━━━━━━━┓
┃村名  │方位    │建村年代│村名由来及沿革                                      ┃
┠───┼────┼────┼──────────────────────────┨
┃中埠  │张店东北│战国    │因村址处铁山中部故名中埠。或说,战国时期,冶炼工人驻┃
┃      │        │        │冶里村,管理机关驻黄金村,中部村居其中,故曰中部,后┃
┃      │        │        │改中埠。1920年《临淄县志》有“南六约中埠”的记载。  ┃
┠───┼────┼────┼──────────────────────────┨
┃铁冶  │中埠东南│战国    │因村北紧靠铁山,古代设有铸铁业,故村名曰冶里。1907  ┃
┃      │        │        │年,《益都县志》有记载。解放后,冶里村改为铁冶村。  ┃
┠───┼────┼────┼──────────────────────────┨
┃黄金  │中埠北  │战国    │传说,齐国国王因巡访铁山脚下的冶铁业,路过该村,村民┃
┃      │        │        │甚感荣耀,定村名为皇进庄。民国初年,一是因“皇”字不┃
┃      │        │        │时兴,二是因为此处多种植黄烟,故改名为黄金村。      ┃
┠───┼────┼────┼──────────────────────────┨
┃大寨  │中埠西  │战国    │该村因古齐桓公曾在此屯兵扎寨而取名。唐宋元时,此村不┃
┃      │        │        │废。至明朝,来此定居者渐多。1801年重修《长山县志》  ┃
┃      │        │        │时,属柔字约。                                      ┃
┠───┼────┼────┼──────────────────────────┨
┃张家庄│中埠西北│明初    │张姓于明初从山西迁来立村,曰张家庄。1801年时,该村属┃
┃      │        │        │长山县柔字约。                                      ┃
┠───┼────┼────┼──────────────────────────┨
┃郭家庄│中埠西北│明初    │明初郭姓从山西迁来立村。取名郭家庄。1801年,《长山县┃
┃      │        │        │志》有“柔字约郭家庄”的记载。                      ┃
┠───┼────┼────┼──────────────────────────┨
┃边辛庄│中埠北  │明      │原名小枣庄,后周氏于清朝中期从周村迁来小枣庄定居,改┃
┃      │        │        │庄名为新庄。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时,因境内有三个新  ┃
┃      │        │        │庄,故以姓氏改名为边辛庄。                          ┃
┠───┼────┼────┼──────────────────────────┨
┃杨庄辛│中埠南  │明初    │该村在清朝末年是孟家庄的一部分。大刀会兴盛时期,各村┃
┃      │        │        │筑围墙自卫,为省工节料,故将离村稍远的四、五户人家隔┃
┃      │        │        │于围墙外,至民国年间,户增人多,政府为封粮之便,将其┃
┃      │        │        │单独立村曰“辛庄”。1958年,改名杨辛庄。            ┃
┃      │        │        │                                                    ┃
┠───┼────┼────┼──────────────────────────┨
┃于家庄│中埠北  │明      │解氏始来立村定居,曰解家庄。至清朝,金岭镇人于三喜,┃
┃      │        │        │在此置地百余亩,雇用佃户耕种。后因于三喜犯文字狱,拘┃
┃      │        │        │京问斩,其妻率三子,迁来定居立村,曰解于庄。1928年,┃
┃      │        │        │改名于家庄。                                        ┃
┠───┼────┼────┼──────────────────────────┨
┃大王庄│中埠南  │元      │元朝,朝廷曾派人来此监督炼铁,之后,始有居民迁入,定┃
┃      │        │        │名沙王庄。因“沙”与“杀”同音不雅,又因在明初时村里┃
┃      │        │        │相继出了七八个才子,村民将村名改为“大王庄”。1907  ┃
┃      │        │        │年,《益都县志》中,大王庄属仁智乡。                ┃
┠───┼────┼────┼──────────────────────────┨
┃小王庄│中埠西南│明      │洪武初年,自枣强迁来王氏之后,又有李、周等姓迁来定  ┃
┃      │        │        │居。因庄北早有大王庄,为避小崇圣,定名圣王庄。后演变┃
┃      │        │        │为小王庄。1907年,《益都县志》中,有“仁智乡圣王庄”┃
┃      │        │        │的记载。                                            ┃
┠───┼────┼────┼──────────────────────────┨
┃孟家庄│中埠南  │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