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龙山街道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a&A=12&rec=693&run=13


一、建置
明清时期, 城角头至便家庄属关厢乡,其余属历城县。1985年9月,建龙山镇,驻地龙
山村;1991年5月,驻地迁往龙山村东龙湖路口。2005年12月,撤镇设办事处。1986年,
辖36个行政村、2.69万人。2005年,辖36个行政村、2.56万人。
二、境域
位于市西部,西依济南市历城区,东连枣园街道办事处,南接圣井街道办事处,北与党
家镇为邻,总面积42.98平方公里。济青公路、胶济铁路横贯东西。
三、发展概况
农业  1986年,有耕地3105.2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8801千瓦,粮食总产1.15万吨,果
品蔬菜总产25吨, 农业总产值635.6万元。1995年以来,以世行二期项目为重点,建设
完成了“东平陵故城现代化农业示范园” 。铺设低压管道4.3万米,修复、新修生产路
52公里,修复、新打机井570眼,修建标准机井房290座,沟、渠、路、林、桥、涵、闸
基本配套,水浇地面积2950公顷,占全部耕地面积的95%,进行良种推广,建成良种基
地5处。 建成种植基地12个,规模养殖小区10个。2005年,有耕地3014公顷,农业机械
动力1260万千瓦。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011公顷,其中大葱面
积达到753公顷, 双孢菇种植面积3000平方米;苗木花卉40公顷;家禽类存栏60万只,
大牲畜存栏6000头, 生猪存栏11000头。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工程,全镇引进农业龙
头企业5家,带动农户2100多户;农业总产值2.14亿元。
工业  1986年,镇、村、户办工业企业21家,从业人员463人,生产项目有造纸、建筑、
铆焊等,工业总产值247万元,利税27万元。1995年,镇、村、户办工业企业增至47处,
从业2845人,形成造纸、黑陶、服装、机械、铸造、化工、建工建材、食品加工八大工
业体系,工业总产值1.28亿元,利税1040万元。1996年后,实施企业改制,依法对原有
的镇办工业实行破产、租赁、转让及股份制改造,盘活资产2978万元。大力发展个体经
济和引进引办,先后引进济南扬帆节水设备有限公司、济南中谷饲料有限公司等企业11
家, 合同引资6.6亿元,工业园区日臻完善;新增工商业户59户,民营企业18家,累计
分别达313户、 91家。2005年,全镇工业收入、利税、增加值分别达到1.28亿元、1150
万元、6250万元。
交通  邮电  1986年,境内有交通运输车辆8辆(台),客货运输总值180万元;邮电支
局1处,邮电业务总量3万元。1995年,交通运输车辆470辆(台),运输总产值550万元;
电话实现程控化, 共280门,邮电业务总量42.1万元。2000~2005年,开通、拓宽道路
23条,铺油路20公里,境内硬化道路总长58公里,运输车辆达1079辆(台),邮政业务
收入4.07万元。100%的村通有线电视,村村通光缆,实现“电话镇”。
商贸  财税  1986年,境内镇、村、户办商业14家,从业人员130人,集贸市场2处,社
会商品零售总额77万元, 集市贸易成交额340万元,财政总收入60万元。1995年,镇、
村、户商业达781家,从业2845人,集贸市场3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200万元,集市贸
易成交额1612.7万元,财政总收入188万元。2000年,始建镇驻地商业街,南北长110米,
东西宽38米,占地面积4300平方米。集贸市场4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2亿元,集市贸
易成交额1.4亿元。 2005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35亿元,工商税收1007万元,地方财
政收入536万元。
村镇建设  1986年,境内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村住房普遍简陋。1995年,镇驻地建设
基本框架形成。 2001年,建设拓宽、贯通北外环路2800米;铺设政府驻地排水管道300
米,自来水管道1100米;改建楼房4000平方米,建成2500平方米的教师公寓楼和1600平
方米的政府机关宿舍楼;规划占地2000亩的龙山工业园。2002年,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
的卫生院门诊楼投入使用, 新建中学教学、实验综合楼1幢,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占
地2000余亩工业园建设工程正式启动,9家企业签约落户,一期投资1.03亿元。2003年,
章丘华盛设计院对龙山广场、商住楼、教师公寓进行规划设计,广场一期建设工程启动;
对龙湖路进行全面改造。2004年,对全镇总体规划进行修编,龙山广场全面竣工投入使
用,建筑面积4123平方米的商住楼投入使用,启用了占地1000亩的民营工业园区,铺设
供水管道3000余米,实现了园区六通一平,入园企业达30余家。2005年,完成龙湖苑小
区的详细规划并报市规划局审批和政府驻地的现状测绘, 占地80亩、总投资800多万元
的新中学建设工程启动,铺设暖气管道5.2公里,建换热站1处,解决了工业园区用气和
冬季居民取暖的问题,率先在全市乡镇实现集中供暖。
教育  科技  1986年, 有中小学30处,专任教师284人,在校生4139人,适龄儿童入学
率98.7%, 初中毕业升学率50%。1995年,有成教中心、中学各1处,小学20处,专任
教师201人,在校生345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毕业升学率58.7%;开展科研
6项,其中取得市以上科研成果5项。2001年以来,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办学条件进一步
优化。 新建南洼小学教学楼1栋,翻建权庄小学,新建城角头小学幼儿园。2004年,投
资23万元, 加固改造镇中学16座教室;投资3万元新上镇中学多媒体教室,构建“空中
英才远程教育” 网络,普及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投资900余万元,在政府驻地建起
容纳24个教学班,建筑面积7672平方米的新中学。至年底,有小学7处,初中1处,成人
教育中心1处,中心幼儿园1处,专任教师176人。农业科技与服务单位8处,农业技术人
员8人。
文化  卫生  体育  1986年, 有文化站、广播站、卫生院各1处;村级文化活动中心28
个, 各类文化专业户30户,各类图书室20个,藏书4万余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
及文化业余创作队伍26人; 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活跃,有农民剧团1家。1995年,建成
城子崖遗址博物馆。 1999年,设中心卫生所13处,卫生院门诊1处。2005年,参加合作
医疗的人数达到22502人;各村建有健身场所,全民健身运动得到全面推广。
人民生活  1986年, 境内人均收入550元,百姓大多居住土坯房,砖瓦房占26%,人均
住房面积20平方米,居民储蓄余额261.6万元。2005年,人均收入 4850元,居民储蓄余
额2.09亿元, 人均住房面积50平方米。每百户居民拥有摩托车121辆,家庭影院96套,
电话98门,手机120部,彩电98台,家庭轿车(面包车)3.6辆。有线电视、互联网入户
率85%、6%。基本医疗、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29万人、841人。敬老院1处。

2005年龙山街道办事处行政村基本情况表
表28-22

┏━━━━━━━┯━━━━━━━━━━━━━━━━━━━━━┯━━━━┯━━━━┯━━━━┯━━━━┓
┃    行政村    │                 村名由来                 │ 总户数 │ 总人口 │年末耕地│农民人均┃
┃              │                                          │  (户)  │  (人)  │面积    │纯收入( ┃
┃              │                                          │        │        │  (亩)  │元)     ┃
┠──┬────┼─────────────────────┼────┼────┼────┼────┨
┃ 龙 │ 龙  一 │著名"龙山文化"发祥地。汉代称巨里聚,又名巨│  307   │  1034  │  1020  │  4734  ┃
┃    ├────┤合城。龙山之名,最早见于《魏书·地形志》:├────┼────┼────┼────┨
┃ 山 │ 龙  二 │"蠡吾有龙山,县治未详。"元人于钦《齐乘》  │  200   │  684   │  870   │  4870  ┃
┃    ├────┤去:"巨合城自宋为龙山镇。"杨筠松《疑龙经》├────┼────┼────┼────┨
┃    │ 龙  三 │"古人建都与建邑,先寻顿伏识龙关。"综观龙山│  263   │  931   │  1005  │  4966  ┃
┃    ├────┤地貌,受堪與"龙脉"之说而命名。            ├────┼────┼────┼────┨
┃    │ 龙  四 │                                          │  254   │  893   │  1065  │  4850  ┃
┠──┴────┼─────────────────────┼────┼────┼────┼────┨
┃    孙  家    │明洪武二年(1369年),孙姓四户由枣强迁来建│  362   │  1255  │  2295  │  4890  ┃
┃              │村,村名孙家四户,后改为孙家村。          │        │        │        │        ┃
┠───────┼─────────────────────┼────┼────┼────┼────┨
┃    田  家    │明初,田、苗二姓由枣强迁来建村,名为九楼凤│  324   │  1171  │  2595  │  4758  ┃
┃              │凰庄。后田姓成为大族,遂改村名田家。      │        │        │        │        ┃
┠───────┼─────────────────────┼────┼────┼────┼────┨
┃    张  胡    │张、胡二姓于明代以前建村,名张胡村。明洪武│   90   │  320   │  675   │  4830  ┃
┃              │二年(1369年),吴姓从枣强迁来。张姓后继无│        │        │        │        ┃
┃              │人,村名沿用至今。                        │        │        │        │        ┃
┠───────┼─────────────────────┼────┼────┼────┼────┨
┃    崔  家    │明初,因遭瘟疫,全村只剩下崔姓一家,故名崔│  222   │  790   │  1815  │  4810  ┃
┃              │家村。                                    │        │        │        │        ┃
┠───────┼─────────────────────┼────┼────┼────┼────┨
┃   娄家四户   │明洪武二年(1369年),娄广从枣强迁来建村。│  196   │  727   │  1245  │  4848  ┃
┃              │他有四个儿子,成年后分成四户,故名娄家四  │        │        │        │        ┃
┃              │户。                                      │        │        │        │        ┃
┠───────┼─────────────────────┼────┼────┼────┼────┨
┃    兰  家    │明洪武二年(1369年),兰姓从枣强迁来建村,│  129   │  462   │  660   │  4820  ┃
┃              │以姓氏命名。                              │        │        │        │        ┃
┠───────┼─────────────────────┼────┼────┼────┼────┨
┃   东王野河   │明洪武二年(1369年),李姓由枣强迁来建村,│   61   │  205   │  270   │  4800  ┃
┃              │因位于西王野河之东,故名东王野河。        │        │        │        │        ┃
┠───────┼─────────────────────┼────┼────┼────┼────┨
┃   西王野河   │明洪武二年(1369年),王姓从枣强迁来在巨野│  168   │  568   │  840   │  4850  ┃
┃              │河东岸建村,取村名王野河。后村东又建一村,│        │        │        │        ┃
┃              │此村居西,加方位词名西王野河。            │        │        │        │        ┃
┠───────┼─────────────────────┼────┼────┼────┼────┨
┃    杜  家    │明洪武二年(1369年),杜姓四户从枣强迁来建│  133   │  444   │  555   │  4860  ┃
┃              │村,名杜家四户。新中国成立后,改名杜家庄。│        │        │        │        ┃
┠───────┼─────────────────────┼────┼────┼────┼────┨
┃    杜  张    │明洪武二年(1369年),张姓四户由枣强迁来建│   90   │  317   │  225   │  4900  ┃
┃              │村,名张家四户,后改为张家庄。1958年,因建│        │        │        │        ┃
┃              │杜张水库,杜家庄部分居民和张家庄全部迁离库│        │        │        │        ┃
┃              │区,另建新村,命名为杜张新村。            │        │        │        │        ┃
┠───────┼─────────────────────┼────┼────┼────┼────┨
┃    山  城    │据《关帝庙碑》载:"原名襄城庄。明天启年间 │   87   │  306   │  705   │  4800  ┃
┃              │(1621~1627年),王姓从枣强迁来定居。清光│        │        │        │        ┃
┃              │绪二十七年(1901年),重修关帝庙,改名山城│        │        │        │        ┃
┃              │村。"                                     │        │        │        │        ┃
┠───────┼─────────────────────┼────┼────┼────┼────┨
┃    杲  家    │明洪武二年(1369年),杲姓从杲家坡迁来建  │  174   │  611   │  900   │  4830  ┃
┃              │村,以姓氏命名。                          │        │        │        │        ┃
┠───────┼─────────────────────┼────┼────┼────┼────┨
┃    芽  庄    │据庙碑载:"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村 │  209   │  727   │  1110  │  4780  ┃
┃              │名杨家庄。杨姓后继无人,取重新萌发兴起之  │        │        │        │        ┃
┃              │意,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改村名为芽  │        │        │        │        ┃
┃              │庄。"                                     │        │        │        │        ┃
┠───────┼─────────────────────┼────┼────┼────┼────┨
┃    丁  家    │明初,丁姓从冀州迁于淄川,明永乐年间(1403│  108   │  335   │  645   │  4750  ┃
┃              │~1424年),又从淄川迁此建村,以姓氏命名。│        │        │        │        ┃
┠───────┼─────────────────────┼────┼────┼────┼────┨
┃    大  官    │明代,村北有通县城的官道,遂名大官庄。    │  141   │  488   │  585   │  4802  ┃
┠──┬────┼─────────────────────┼────┼────┼────┼────┨
┃ 权 │ 权  北 │唐代权姓建村,以姓氏命名。权姓虽后继无人,│  126   │  433   │  810   │  4898  ┃
┃    ├────┤但村名沿用至今。                          ├────┼────┼────┼────┨
┃ 庄 │ 权  中 │                                          │  181   │  573   │  870   │  4880  ┃
┃    ├────┤                                          ├────┼────┼────┼────┨
┃    │ 权  西 │                                          │  134   │  462   │  750   │  4800  ┃
┃    ├────┤                                          ├────┼────┼────┼────┨
┃    │ 权  东 │                                          │  189   │  700   │  1140  │  4840  ┃
┠──┼────┼─────────────────────┼────┼────┼────┼────┨
┃曹官│ 西  曹 │据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版《历城县志》载:│  205   │  684   │  960   │  4890  ┃
┃庄  ├────┤"明初,曹姓从枣强迁来定居,名曹王庄。"后演├────┼────┼────┼────┨
┃    │ 东  曹 │变为曹官庄。因洪水冲成东西二村,故名。    │  136   │  454   │  750   │  4880  ┃
┠──┴────┼─────────────────────┼────┼────┼────┼────┨
┃    范  家    │明初,范姓由枣强迁泰安。明永乐二年(1404  │   81   │  301   │  525   │  4950  ┃
┃              │年),又从泰安迁此建村,以姓氏命名。      │        │        │        │        ┃
┠───────┼─────────────────────┼────┼────┼────┼────┨
┃    大城后    │明洪武二年(1369年),王姓由枣强迁来在平陵│  504   │  1722  │  3495  │  4850  ┃
┃              │故城北建村,故名大城后。                  │        │        │        │        ┃
┠───────┼─────────────────────┼────┼────┼────┼────┨
┃    西城后    │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郭、马、赵三姓│  193   │  685   │  1440  │  4910  ┃
┃              │由枣强迁来在平陵故城西建村,故名西城后。  │        │        │        │        ┃
┠───────┼─────────────────────┼────┼────┼────┼────┨
┃    高  家    │明初,遭瘟疫,全村只剩下高、汪两家,得名高│  276   │  975   │  2130  │  4885  ┃
┃              │汪庄。汪姓无后,建国后改名高家庄。        │        │        │        │        ┃
┠───────┼─────────────────────┼────┼────┼────┼────┨
┃    南  小    │韩姓由枣强迁来,在平陵故城东南建村,因村小│  231   │  822   │  1695  │  4860  ┃
┃              │户少,取名城南小庄。新中国成立后,改名南小│        │        │        │        ┃
┃              │庄。                                      │        │        │        │        ┃
┠───────┼─────────────────────┼────┼────┼────┼────┨
┃    南  洼    │该村坐落于平陵城故城附近的一片洼地里,又是│  359   │  1196  │  2835  │  4850  ┃
┃              │清代设的墩铺,故名洼里铺。清末,因村北一村│        │        │        │        ┃
┃              │名北洼,该村遂改名南洼村。                │        │        │        │        ┃
┠───────┼─────────────────────┼────┼────┼────┼────┨
┃    城角头    │原村名程家庄。清乾隆四十三年(1777年),因│  370   │  1331  │  585   │  4900  ┃
┃              │该村位置恰在平陵城东南角,改名城角头。    │        │        │        │        ┃
┠───────┼─────────────────────┼────┼────┼────┼────┨
┃    岗  子    │该村原是岩石嶙峋的石岗,明洪武年间(1368~│   86   │  308   │  735   │  4800  ┃
┃              │1398年),杨姓从程家庄(今名城角头)迁来建│        │        │        │        ┃
┃              │村,以地形取名岗子。                      │        │        │        │        ┃
┠───────┼─────────────────────┼────┼────┼────┼────┨
┃    东  洼    │明初,张、许两姓由枣强迁来在平陵故城以东的│  130   │  439   │  975   │  4800  ┃
┃              │洼地里建村,故名东洼村。                  │        │        │        │        ┃
┠───────┼─────────────────────┼────┼────┼────┼────┨
┃    便  家    │该村原有卞、赵二姓在此居住,故名卞赵庄。后│  264   │  852   │  1920  │  4870  ┃
┃              │沿革为便家庄。                            │        │        │        │        ┃
┠───────┼─────────────────────┼────┼────┼────┼────┨
┃    阎  家    │明洪武二年(1369年),阎、陶、李、荆四姓由│  379   │  1379  │  2715  │  4920  ┃
┃              │枣强迁来建村。因阎姓人多,故名阎家庄。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