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枣园街道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a&A=12&rec=692&run=13


一、建置
明清时期,胶济铁路以北及路南前斜沟、后斜沟、小义田属关厢乡,其余属西锦乡。民
国, 分属第一区和第八区。 1961年3月,建枣园人民公社。1985年9月,改为县辖镇。
2005年12月, 撤镇设办事处。1986年,辖36个行政村、2.99万人。2005年,辖3个管理
区、36个行政村、1个居民委员会、2.95万人。办事处驻地枣园。
二、境域
位于市中部,东邻明水,西接龙山,北与绣惠、宁家埠交界,南同圣井街道办事处毗邻,
总面积50.8平方公里。地势南高北低,为山前倾斜平原。全市最大季节河西巴漏河流经
办事处。土特产有富硒大葱和圆铃大枣,常年设有蔬菜批发市场。矿藏资源有铝土和煤
炭。○九公路、潘王公路、济青公路、章丘大道穿越境内。
三、发展概况
农业  境内土地肥沃, 水源充足。1986年,耕地面积3331.73公顷,粮食总产量1.65万
吨,棉花总产量1080吨。1992年,完成对全镇耕地的道路划方、林网绿化、低压管道的
基础设施建设。1996年,对世行贷款项目区进行了路渠配套、节水灌溉、大葱改良综合
开发,林网绿化8.2万株,新打机井45眼,安装PVC低压管道3万米;投资100万元的万亩
大葱科技示范园区建成,成为章丘市农业精品工程。2000年,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年”
活动,开始向都市农业发展。先后建成大站小麦良种繁育基地、曹庄玉米良种繁育基地、
万新富硒大葱良种繁育基地、食用菌研究养殖基地等,推动种植业向名、优、稀、特方
向发展。2003年,落实对农民的种粮直补政策,打破传统的分散经营模式,探索建立起
“支部+协会+农户”形式的经济合作组织。2005年11月,国家技术监督局对大葱基地标
准化建设进行了验收,大葱市场也被列为第三批“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年,
耕地面积3226公顷,粮食总产量2.56万吨,棉花总产量71吨,肉类总产量6222吨,禽蛋
产量2.86万吨。
工业  1986年,镇、村、户、办企业70家,从业人员750人,总产值1920.07万元。进入
90年代,枣园瑞兴机械厂成为民营企业代表。1995年,瑞兴机械厂销售收入2500万元,
纳税100万元, 被山东省政府、济南市政府分别授予“山东省百强私营企业”和“济南
市十强私营企业”。1996年,镇办企业9家,村办企业50家,户办企业112家,从业人员
2800人,镇办工业总产值2.47亿元,村户工业总产值4.43亿元。其后,企业改制不断深
化,实现了集体资产的公退民进,瑞兴机械厂、铁路配件厂、大通机械厂等民营企业迅
速崛起,1997年,进入章丘市“十强私营企业”行列。2000年,枣园镇实施工业“项目
建设年”活动,新上36个工业项目。到2002年底,形成了以机械制造、建工建材、配套
加工、造纸机械、铁路配件等为主导产业的工业体系。2003年,开始建设枣园工业园。
工业园东起山东建工集团、西至潘王路,南北长度2公里,面积400公顷。工业园依托章
丘大电厂、山东建工集团和闽源钢铁,重点发展钢铁建材、工程机械、机械加工等产业。
至2005年底, 有15家企业落户园区,其中过亿元企业7家;合同利用资金15亿元,实际
完成固定资产投入8亿元。 是年,全镇工业企业117家,从业人员452人,实交税金总额
4284万元。
交通  邮电  1986年, 境内公路总长12公里,交通运输车辆631辆(台),客货运输总
值201.6万元。 邮电支局1处, 邮电业务总量70万元,业务收入74万元。1992年,投资
100万元, 新铺枣宁路、枣寨路等6条公路,有交通运输车辆671辆(台),年完成货运
量319万吨,客运量2.8万人次。1994年10月,枣园邮电支局被省邮电局命名为“全省百
强支局”。1996年,境内“五纵五横”的交通框架形成,全镇公路总长58.7公里,共有
交通运输车辆984辆(台),年完成货运量670万余吨;客运量7.8万人次。邮电支局1处,
程控电话3000门,邮政业务总量45万元,电信业务量130万元。1998年9月,邮电支局分
离为邮政支局和电信支局,分门办公,业务分离。到2000年,开通、拓宽交通道路5条,
铺路4.8公里, 境内公路总长123公里。是年,实现“电话镇”。2005年,公路总长167
公里,交通运输车辆11003辆(台),完成货运量11.24亿吨,客运量25.6万人次;完成
邮政业务总量180万元, 电信支局拥有固定电话9400部,宽带网620户,全年营业额360
万元。
商贸  财税  1986年,镇、村、户办商业80家,从业人员200人。集贸市场2处,社会商
品零售总额35.3万元, 集市贸易成交额15.3万元。财政收入134.8万元。1998年,新建
白塔寺、万新集贸市场和摩天岭竹木器市场,建成商业二街、服装街。2002年11月,章
丘大葱市场(有限公司)成立。大葱种植面积10万亩,带动农户6万户。2005年8月,省
农业厅、发改委等11个部门联合批准公司为“山东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并连续
扶持5年,在省内尚属首次。到2005年,镇、村、户办商业472家,从业人员2800人,集
贸市场7处,专业批发市场5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5亿元,集市贸易成交额7805万
元。地方财政收入1830万元。
村镇建设  1986年初,确立“以城镇建设为突破口,集中搞好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大力
发展二、三产业和社会各项建设事业,促进全镇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思路,修建了南北
长500米的商业街。1992年,将济青公路枣园段2公里路面,由12米拓宽至50米,拆除房
屋410间,铺设沥青路42公里,砌排水沟1200米,安装路灯200盏。1996~2000年,累计
投资1300万元,先后拓宽了枣园大街、商业街、商业二街和服装街,开发建设了东外环
路,完成了文化路硬化工程,镇区道路构成了五纵五横的基本框架。镇驻地先后建起中
国银行营业楼、铁路职工宿舍楼、药材公司营业楼、供电分局营业楼和教师公寓。新建
“上宅下店”式商住楼8万平方米。投资40万元,新安装路灯399盏,灯箱广告87个;投
资20万元,整修府前街人行道;投资83万元,建起希望公园和康泰公园;投资230万元,
栽培绿地68公顷; 投资137万元,建成金寺商场和摩天岭竹木器市场;投资26万元,新
铺自来水管道3000米, 修建排水管道4100米,建起了污水处理厂和100多个垃圾箱台。
1998年,全镇36个行政村完成了新一轮规划。是年,大站村农民公寓楼一期工程竣工,
30户农民乔迁。1999年,枣园镇被省政府命名为城镇建设“明星乡镇”。期间,旧村改
造工作开始。2000年12月,章丘市人民政府批准《关于枣园镇总体规划实施方案》。枣
园镇城镇规划、建设纳入了章丘市整体规划、建设的范畴,成为章丘新城区。连续两年
投资1300多万元,对新城区进行综合整治和绿化提升。新修道路17条共40多公里,修建
排水管道8600多米、污水氧化池两个共2万多立方米,拆除各类违章建筑6.7万平方米,
粉刷主要街道建筑5.2万平方米;密植各类苗木130万株,培植草皮20万平方米;修建花
池57个近1万平方米,栽种时令花卉45万株。至2005年,城镇建设资金累计3.65亿元。
教育  科技  1986年, 有中、小学43所,专任教师301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5%。1990
~1992年, 三年共完成校改投资680余万元。1991年,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的中心小学
教学楼建成。 1989~1992年,共实施科技项目16项,取得科技成果9项。其中大站村造
纸厂生产的电动葫芦获国家专利。食用菌研究所推广双孢菇等12个新菌种,所长贾鸿君
于1997年12月被省政府授予“山东省科技大王”称号。1998年,万新村大葱协会开始富
硒大葱的研究栽培, 并获得成功。富硒大葱比普通市场价高出1倍多,连续八年长盛不
衰。食用菌研究所利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野生驯化等先进技术,先后培育出“章平
4号”“8号”,双孢菇“诱变998”等18个新菌种、12个新菌株,其中鸡腿菇ZC1—ZC3、
平菇ZHP—1和高温双孢菇被山东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和省农科院等多家科研单位引种。
2000年,建筑面积5700平方米的两栋教师公寓楼竣工,64户教师乔迁。中心中学、西类
中学、 中心小学,朱各务联小被评为章丘市规范化学校。2003年,投资150万元,建成
中心幼儿园1处。 食用菌研究所所长贾鸿君被省政府授予 “山东省劳动模范” 称号。
2005年, 枣园中心中学建成,总投资2600万元,占地面积200亩。至2005年底,有中、
小学9处,在校生3664人,专任教师258人。
文化  卫生  体育  1986年,有文化站、广播站、影剧院各1处,群众性文体活动活跃。
卫生院1处, 病床30张, 村级卫生室(所)20个;计划生育率100%,人口自然增长率
5.5‰。1991年10月,枣园文化站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全国先进文化站”称号。三年间,
举办了三届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两届全镇运动会,一次中老年健美操表演。1992年,
镇卫生院投资37万元新添医疗设备,新建职工宿舍。1996年,有文化站、广播站、影剧
院各1处,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处,各类文化专业户808户,各类图书室3个,藏书7000册,
音乐、 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738人。有老年体协及气功协会等组织,
并于每年“五四”青年节举行篮球赛。1995年11月,山东省政府在东营召开全省农民运
动会先进单位表彰大会,枣园荣获“全省亿万农民健身运动先进单位”称号。1997年春,
投资12万元新建占地2公顷的体育运动场1处;6月,举办了庆香港回归书画展。1998年,
健全卫生服务网络,除中心卫生院外,共划分9个社区,各设中心卫生所1个,下派57名
医生。1999年5月,投资180多万元的卫生院交付使用,更名为章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投
资30万元购置3台大型医疗设备。 1996~2000年,投资40余万元购置大型体育运动器械
139件,成功举办了三、四、五届农民运动会。2002年,建起门球场2个。参加体育锻炼
的人数占40%以上。农村的喜庆活动都请艺术团演出,文体活动十分活跃。至2005年底,
全镇合作医疗普及,有医院1处,社区卫生室(所)14处,病床54张,医务人员130人。
计划生育率100%,人口自然增长率2.03‰。有文化站、广播站、影剧院各1处,有线电
视覆盖率80%;业余文艺团体3个;各类图书室7个,藏书3万余册。
人民生活  1986年, 农民人均纯收入706元, 人均住房面积15平方米, 居民储蓄余额
9000万元。每百户农民拥有自行车115辆,摩托车25辆,电视机15台(其中彩电1台),
电风扇10台, 洗衣机8台,电冰箱3台。至2005年底,人均纯 收入6140元,人均住房面
积32平方米, 私人轿车73辆;每百户居民拥有摩托车138辆,家庭影院87套,彩电、电
话基本普及, 手机69部。年末储蓄总额3.17亿元。有线电视、互联网入户率100%、10
%,基本医疗、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8万人、3114人,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84人。
敬老院1处,公共绿地面积9公顷。

2005年枣园街道办事处行政村基本情况表
表28-21

┏━━━━━━━┯━━━━━━━━━━━━━━━━━━━┯━━━┯━━━━┯━━━━┯━━━┓
┃    行政村    │               村名由来               │总户数│ 总人口 │年末耕地│农民人┃
┃              │                                      │ (户) │  (人)  │面积    │均纯收┃
┃              │                                      │      │        │  (亩)  │入(元)┃
┠───────┼───────────────────┼───┼────┼────┼───┨
┃    垛  庄    │据牛王村碑载:"明万历年间(1573~1619 │ 232  │  796   │  1800  │ 6155 ┃
┃              │年),就叫垛庄",含义无考。           │      │        │        │      ┃
┠───────┼───────────────────┼───┼────┼────┼───┨
┃    朱各务    │该村含义有两种说法:一、季官庄《胡氏族│ 252  │  886   │  1620  │ 6060 ┃
┃              │谱》载:"朱、郭二姓建村于四面凸起中间 │      │        │        │      ┃
┃              │凹陷的地方,村势宛如寨坞,故名朱郭坞。│      │        │        │      ┃
┃              │"后演变成朱各务。二、古代曾在此设过烟 │      │        │        │      ┃
┃              │酒税务机构,故名朱各务。              │      │        │        │      ┃
┠───────┼───────────────────┼───┼────┼────┼───┨
┃    张  辛    │该村原名辛庄。明初,张姓迁居于此,改名│  97  │  305   │  720   │ 6196 ┃
┃              │张辛庄村。                            │      │        │        │      ┃
┠───────┼───────────────────┼───┼────┼────┼───┨
┃    牛  王    │据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重修庙碑  │  91  │  347   │  825   │ 6138 ┃
┃              │(现存宋纪成家)载:"那时就叫牛王村",│      │        │        │      ┃
┃              │含义无考。                            │      │        │        │      ┃
┠───────┼───────────────────┼───┼────┼────┼───┨
┃    吉  祥    │据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重修关帝│ 130  │  415   │  795   │ 6216 ┃
┃              │庙碑》载:"以吉祥嘉言命村名。"因该村在│      │        │        │      ┃
┃              │朱各务以东一里许,人口相对较小,附近村│      │        │        │      ┃
┃              │庄相沿成习地叫该村为小朱各务。        │      │        │        │      ┃
┠───────┼───────────────────┼───┼────┼────┼───┨
┃    石  皋    │明初,李姓由枣强迁来西巴漏河畔建村,村│ 125  │  406   │  765   │ 6206 ┃
┃              │东地势较高多乱石,"皋"字在字书中做水边│      │        │        │      ┃
┃              │解,因此取村名为石皋。                │      │        │        │      ┃
┠───────┼───────────────────┼───┼────┼────┼───┨
┃    史  家    │明洪武七年(1374年),史姓兄弟二人由黎│ 220  │  802   │  1785  │ 6159 ┃
┃              │阳迁居直隶枣强,又从枣强迁此建村,以姓│      │        │        │      ┃
┃              │氏命名。                              │      │        │        │      ┃
┠───────┼───────────────────┼───┼────┼────┼───┨
┃    王  曹    │明洪武七年(1374年),王、曹、于三姓由│  99  │  356   │  630   │ 6207 ┃
┃              │枣强迁来建村,名北曹庄。民国年间,因  │      │        │        │      ┃
┃              │王、曹两姓家大人多,改村名为王曹庄。  │      │        │        │      ┃
┠───────┼───────────────────┼───┼────┼────┼───┨
┃    万  辛    │康熙末年,万姓省试中了一名举人,改村名│ 205  │  708   │  1440  │ 6214 ┃
┃              │万家新庄。1958年公社化后,简化为万辛  │      │        │        │      ┃
┃              │庄。                                  │      │        │        │      ┃
┠───────┼───────────────────┼───┼────┼────┼───┨
┃    庆  元    │原名半壁店。据庙碑(现无)载:"清嘉庆 │ 163  │  550   │  1515  │ 6200 ┃
┃              │年间(1796~1820年)重修庙宇时,改名庆│      │        │        │      ┃
┃              │元庄。"                               │      │        │        │      ┃
┠───────┼───────────────────┼───┼────┼────┼───┨
┃    温  家    │据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碑文载:" │ 349  │  1363  │  2348  │ 6082 ┃
┃              │此村原名温官村",村西有温家坟。后村名 │      │        │        │      ┃
┃              │沿革为温家村。现已无温姓,但村名沿用至│      │        │        │      ┃
┃              │今。                                  │      │        │        │      ┃
┠───────┼───────────────────┼───┼────┼────┼───┨
┃    胡  迪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胡姓建村,│ 242  │  892   │  1950  │ 6154 ┃
┃              │以姓氏命名胡家庄。                    │      │        │        │      ┃
┠───────┼───────────────────┼───┼────┼────┼───┨
┃    辛  旺    │据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碑文载:" │ 176  │  588   │  1275  │ 6088 ┃
┃              │那时就叫辛旺村。"                     │      │        │        │      ┃
┠───────┼───────────────────┼───┼────┼────┼───┨
┃    曹  庄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曹姓由枣强│ 432  │  1252  │  2040  │ 6190 ┃
┃              │迁来建村,以姓氏命名。                │      │        │        │      ┃
┠───────┼───────────────────┼───┼────┼────┼───┨
┃    明  山    │原名孙官庄店。误听成孙逛店。居民嫌村名│ 218  │  739   │  900   │ 6157 ┃
┃              │不雅,因村位置恰在明水、龙山中间,1944│      │        │        │      ┃
┃              │年改村名为明山村。                    │      │        │        │      ┃
┠───────┼───────────────────┼───┼────┼────┼───┨
┃    北皋埠    │据庙碑记载:"明代建村,村南摩天岭有清 │ 261  │  863   │  1470  │ 6083 ┃
┠───────┤泉,泉水北流经过村南注入西巴漏河,故村├───┼────┼────┼───┨
┃    南皋埠    │名北清泉。"清末,泉水枯竭。又因村居西 │ 448  │  1512  │  900   │ 6309 ┃
┃              │巴漏河畔土岗上,改村名北皋埠。        │      │        │        │      ┃
┠───────┼───────────────────┼───┼────┼────┼───┨
┃    大  站    │明末,仇氏兄弟二人从山西洪洞县迁此,在│ 489  │  1705  │  1455  │ 6322 ┃
┃              │柳林旁建村,故名柳林寨。1904年枣园寺火│      │        │        │      ┃
┃              │车站建成后,改名站里。后因村南有一小村│      │        │        │      ┃
┃              │名小站,遂称大站至今。                │      │        │        │      ┃
┠───────┼───────────────────┼───┼────┼────┼───┨
┃    大义田    │明初,刘姓从枣强迁来,建村于平陵城的义│ 254  │  909   │  1200  │ 6105 ┃
┃              │地(公共墓地)旁,故名义田村。后发展成│      │        │        │      ┃
┃              │两村,该村较大,故名大义田。          │      │        │        │      ┃
┠───────┼───────────────────┼───┼────┼────┼───┨
┃    小义田    │明初,皇甫氏从枣强迁来建村,村址恰在平│ 174  │  650   │  1005  │ 6076 ┃
┃              │陵城的义地(公共墓田)旁,故取村名义田│      │        │        │      ┃
┃              │村。后发展成两村,该村较小,故名小义  │      │        │        │      ┃
┃              │田。                                  │      │        │        │      ┃
┠───────┼───────────────────┼───┼────┼────┼───┨
┃    后枣园    │明永乐二年(1404),史姓从本镇史家庄迁│ 272  │  967   │  1515  │ 6060 ┃
┃              │来,在枣林旁建村,名枣园村。后发展成两│      │        │        │      ┃
┃              │村,该村在北,故名后枣园。            │      │        │        │      ┃
┠───────┼───────────────────┼───┼────┼────┼───┨
┃    贾  庄    │明洪武二年(1369年),以贾姓为主由枣强│ 441  │  1101  │  2070  │ 6049 ┃
┃              │迁来建村,定村名贾庄。贾姓无后,村名沿│      │        │        │      ┃
┃              │用至今。                              │      │        │        │      ┃
┠───────┼───────────────────┼───┼────┼────┼───┨
┃    洛  庄    │原名禄家庄。民国初年,土匪横行,一股土│ 191  │  696   │  1995  │ 6092 ┃
┃              │匪进到村前石崖头真武庙前停住,未进村。│      │        │        │      ┃
┃              │因而避免了一场灾难。人们盛传是真武大帝│      │        │        │      ┃
┃              │用袖子挡住了,才落下了这个村庄,后来改│      │        │        │      ┃
┃              │村名为洛庄。                          │      │        │        │      ┃
┠───────┼───────────────────┼───┼────┼────┼───┨
┃    季  官    │名称含义无考。                        │ 441  │  1443  │  1665  │ 6181 ┃
┠───────┼───────────────────┼───┼────┼────┼───┨
┃    东  类    │据村庙门石刻载:"宋代类氏兄弟建村",兄│ 154  │  570   │  653   │ 6140 ┃
┠───────┤名类大公,故名类大公庄。老大住村西,老├───┼────┼────┼───┨
┃    西  类    │二住村东。后洪水将村冲为二段,东边的叫│ 305  │  1008  │  1785  │ 6210 ┃
┃              │东类,西边的叫西类。                  │      │        │        │      ┃
┠───────┼───────────────────┼───┼────┼────┼───┨
┃    白  塔    │原名小辛庄,原址在村北约200米处。,相 │ 355  │  1288  │  2190  │ 6234 ┃
┃              │传明代遭地震,迁全村塌陷,迁现址重建家│      │        │        │      ┃
┃              │园,改村名白塌庄。后因"塌"字不雅,再改│      │        │        │      ┃
┃              │名白塔庄。                            │      │        │        │      ┃
┠───────┼───────────────────┼───┼────┼────┼───┨
┃    北  毕    │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田氏由枣强│ 321  │  1012  │  1905  │ 6126 ┃
┃              │迁居此地,村名北庄。清末,改名北毕家  │      │        │        │      ┃
┃              │庄。                                  │      │        │        │      ┃
┠───────┼───────────────────┼───┼────┼────┼───┨
┃    前  斜    │据碑文载: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 143  │  532   │  795   │ 6090 ┃
┠───────┤李姓由枣强迁此建村,名果子庄。清乾隆年├───┼────┼────┼───┨
┃    后  斜    │间(1736~1795年),因村东南有一条沟,│ 192  │  638   │  1020  │ 6097 ┃
┃              │改村名斜沟庄。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    │      │        │        │      ┃
┃              │年),《大清重修五盛堂记碑》载:"山东 │      │        │        │      ┃
┃              │济南府历城县东八十里斜沟庄。"后发展成 │      │        │        │      ┃
┃              │二村。                                │      │        │        │      ┃
┠─┬─────┼───────────────────┼───┼────┼────┼───┨
┃三│ 崔家台庄 │崔、韩、黄三姓建村于高阜土台上,故名。│ 216  │  702   │  1020  │ 5997 ┃
┃田├─────┤                                      │      │        │        │      ┃
┃  │ 韩家台庄 │                                      │      │        │        │      ┃
┃  ├─────┤                                      │      │        │        │      ┃
┃  │ 黄家台庄 │                                      │      │        │        │      ┃
┠─┴─────┼───────────────────┼───┼────┼────┼───┨
┃    马  芦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马姓从直隶│ 151  │  536   │  990   │ 6100 ┃
┃              │冀州迁来建村,名长青庄。民国时改为马历│      │        │        │      ┃
┃              │古村,含义无考。新中国成立后改名马芦  │      │        │        │      ┃
┃              │庄。                                  │      │        │        │      ┃
┠───────┼───────────────────┼───┼────┼────┼───┨
┃    干  桥    │该村原名水平庄。村西有条大沟,洪水暴  │ 214  │  738   │  1020  │ 6097 ┃
┃              │发,常淹没农田。后村民挖沟排水,沟上建│      │        │        │      ┃
┃              │桥,以为纪念,改名干桥村。            │      │        │        │      ┃
┠───────┼───────────────────┼───┼────┼────┼───┨
┃    上河洽    │明初,仇、赵二姓从枣强迁来建村于西巴漏│ 175  │  656   │  960   │ 6204 ┃
┠───────┤河的大崖上,取名河洽下庄。后发展成崖  ├───┼────┼────┼───┨
┃    下河洽    │上、崖下两个村。                      │ 102  │  344   │  345   │ 6220 ┃
┠───────┼───────────────────┼───┼────┼────┼───┨
┃    陈  家    │明永乐二年(1404年),陈、黄二姓由枣强│ 353  │  1204  │  2025  │ 5930 ┃
┃              │迁来建村,因陈姓户多,以姓氏命名陈家  │      │        │        │      ┃
┃              │庄。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