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埠村街道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a&A=12&rec=691&run=13


一、建置
明清时期, 属明秀乡。民国,属第九区。1945年,新建埠村区;8月,章丘县人民政府
驻埠村。 1958年12月,为埠村人民公社。1985年9月,为埠村镇。2005年12月,撤镇设
办事处。 1986年, 辖17个行政村、 2.26万人。2005年,辖3个管理区、17个行政村、
2.31万人。办事处驻地埠村。
二、境域
位于市中南部,南与垛庄镇接壤,北同市区毗连,东跨西巴漏河与双山街道、文祖镇为
邻, 西和曹范、圣井二地交界。境内三○九国道、济莱高速公路横贯东西,省道243线
纵穿南北。 地势南高北低, 南部为山地, 中部是丘陵, 北部为河阶小平原。总面积
43.91平方公里。境内煤、石灰石、铅土(粘土)等矿产资源丰富。
三、发展概况
农业  1986年, 耕地面积1915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13643千瓦,粮食总产量8709吨,
农业总产值1120万元。2000年后,加快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在埠西等村实施了水上山工
程,先后修建了库容1000立方米的南岭方塘和西山方塘,实施垛庄水库高效节水灌溉工
程,铺设低压管道3.6万米,改造旱田为水浇田133.3公顷。2005年,对彭家庄水库进行
除险加固。由于引进项目占地和鹅庄管理区划为市工业项目园区,耕地面积有所减少。
2005年,实有耕地1391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2.60万千瓦,粮食总产量1.32万吨,农业
总产值1.09亿元。年末大牲畜存栏量1118头,羊存养量1.15万只,肉类总产量2344吨,
奶类产量297吨,禽蛋产量8503吨。
工业  1986年,有镇办企业4家,从业人员448人;村户办企业212家,从业人员4068人;
总产值1024万元。经过10年的发展,到1995年末,镇办企业达12家,村办企业65家,个
体企业499家, 从业人员6057人,镇办工业总产值1.7亿元,村户企业总产值8.5亿元。
形成了煤炭开采、机械加工、建工建材、轻工化工、铸造锻打、服装纺织、玻璃制品、
通信电缆等为主体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期间,对村办集体企业进行改制,新增规模
企业15家。2000年始,先后有中集考格尔车辆、济钢机械工业园、济南鲁思达有限公司、
东辰宏业工贸有限公司、山东广电学院、济南鲍德冶金石灰石有限公司、济南植物园、
宁波海天塑机、济南金钟衡器、山东模具总厂、美国可口可乐等企业落户埠村。至2005
年底, 办事处企业、 引办企业、 村户企业共500余家,从业人员6012人,工业总产值
23.5亿元。
交通  邮电  1986年, 境内公路22公里,沥青路7.5公里。境内17个行政村全通电话;
邮政支局由民房旧址迁往镇中路新址,新建二层楼房;1994年改自行车为摩托车投递邮
件。2005年末,公路64.09公里,交通运输车辆666辆(台)。市话总量达1.08万门,移
动电话1.32万部,互联网用户1230户,邮政储蓄额6800万元。
商贸  财税  1986年, 境内有镇、村、户办商业107家,集市贸易市场3处、成交额350
万元。 1995年,集贸市场扩大为埠村、翟家庄、鹅庄、埠村商业城、埠村商业街5处,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7650万元,集市贸易成交额1.3亿元,财政收入557万元。2005年,境
内商业371家,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38亿元,集市贸易成交额2亿元,财政收入2971万元。
村镇建设  1986年,对村镇建设实施统一规划。1990年,埠东、埠西、杨家巷、夏庄、
翟家庄等村先后规划了楼区。90%以上的村民住上了新式砖瓦结构的房舍,土坯茅屋已
不多见。1995年,镇驻地建成镇中路和○九公路2条主路、1条商业街。驻地三村开始实
施农民小康楼和公寓楼工程。2002年,先后开发建设“美食街”“商业街”,新增商业
店铺300余家。2003年,投资700万元,建设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的埠村商业城。2005年,
筹资2400万元, 高标准改、扩建埠村路。年底,埠西村建成公寓楼8栋、杨家巷村建成
10栋、埠东村建成1栋,改善了农民居住环境。
教育  科技  1986年, 有中、小学21处,专任教师211人,在校生3580人。教育条件一
般,山区校舍还有危房。科研单位有镇轻工机械厂“玻璃具研究所”,种子站、兽医站、
农业推广站,均设科研项目。1995年底,全镇17个行政村都设有科技研究小组,有科技
户200家, 晋升农民科技员510人,连同工程、卫生及其他方面的科技人员总计601人。
1997年4月,镇政府成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带动发展种植基地9处。2003年,投资
500万元建成镇中心中学教学实验楼; 中心中学、中心小学达到部颁一类标准,其他学
校达到部颁二类标准。2004年,被评为济南市教育示范乡镇。2005年,埠东、翟家庄、
鹅庄、 大冶小学新建多媒体教室;是年,有中学1处,小学8处,成教中心1处,幼儿园
12处; 专任教师210人,在校生3026人。中心中学被命名为山东省级规范化学校。2005
年3月,镇科委组织实施了“科普村村通”工程,开展农业科技培训2000余人次。4月,
章丘市轻工机械厂、 大星精工机械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被济南市授予“高新技术企业”
称号;昊月树脂有限公司研发的高性能聚丙烯酸钠树脂改性产品获得国家专利。埠村街
道办事处先后荣获章丘市科普、科技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文化  卫生  体育  1986年, 有文化中心站、广播(电视)站各1处,埠村煤矿在镇驻
地建有职工俱乐部。有镇卫生院1处,村卫生所17处。计划生育率100%,人口自然增长
率13.4‰。镇办厂矿、镇直企事业单位,均设立了体育领导小组,各行政村成立农民体
育协会。埠东村农民篮球队获济南市第二届“农家乐杯”农民篮球赛冠军。1987年,农
村以广播喇叭为主,广播站自办广播节目《埠村新闻》《听众之友》。1987~1989年,
镇中、小学体育代表队连续三年获全县中小学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一名,群众性体育活动
广泛开展。 1993年9月,埠村镇被评为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单位。1992年,村村通广播,
全镇共有喇叭3421只,占总农户的72%;同年,夏庄村率先安装有线电视,1995年,全
镇共发展有线电视2100多户,电视机5000多台,其中彩电2300台;至2005年,全镇有线
电视用户达到7450户。有卫生院2处,医生150人,病床170张。计划生育率100%,人口
自然增长率2.8‰。
人民生活  1986年,境内人均纯收入657 元,居民住砖瓦房占60%。每百户拥有自行车
90辆、 钟表150只、 电视机80台、 居民储蓄总额5500万元。2005年,人均纯收入达到
6160元, 人均住房面积70平方米。每百户居民拥有摩托车150辆,家庭影院95套、电话
95门、手机180部、彩电130台、家庭轿车(面包车)9辆,居民储蓄余额5.4亿元。互联
网入户率9%,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人数9300人、3.1万人,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人数107人。敬老院1处,公共绿地面积5公顷。

2005年埠村街道办事处行政村基本情况表
表28-20

┏━━━━━━━┯━━━━━━━━━━━━━━━━━━━┯━━━┯━━━━┯━━━━┯━━━┓
┃    行政村    │               村名由来               │总户数│ 总人口 │年末耕地│农民人┃
┃              │                                      │ (户) │  (人)  │面积    │均纯收┃
┃              │                                      │      │        │  (亩)  │入(元)┃
┠──┬────┼───────────────────┼───┼────┼────┼───┨
┃埠村│ 埠  东 │曾名步村。后人烟日繁,逐渐与相邻的大李│ 941  │  2975  │  2460  │ 6235 ┃
┃    ├────┤家庄、小李家庄、李家园、同家园、刘家  ├───┼────┼────┼───┨
┃    │ 埠  西 │屯、黄家庄、苗家湾、张家巷等小村联成一│ 940  │  3410  │  1020  │ 6241 ┃
┃    │        │片,九村中,步村最大,又居中,乃总名步│      │        │        │      ┃
┃    │        │村。地处南北要部,客旅往来,犹如商埠,│      │        │        │      ┃
┃    │        │步埠同音,逐步演变为埠村。            │      │        │        │      ┃
┠──┴────┼───────────────────┼───┼────┼────┼───┨
┃    月  宫    │张姓最早居此。明初,大规模移民,韦、  │ 531  │  1766  │  2775  │ 5908 ┃
┃              │王、马、陈、彭、夏诸姓相继迁来,聚落扩│      │        │        │      ┃
┃              │大。相传有人在水井边洗衣服,从井中水面│      │        │        │      ┃
┃              │望见月宫,故取村名月宫。              │      │        │        │      ┃
┠───────┼───────────────────┼───┼────┼────┼───┨
┃    杨家巷    │该村原名苗家湾,由苗姓建村。明洪武年间│ 282  │  1144  │  555   │ 6320 ┃
┃              │(1368~1398年),杨姓(回族)由河北枣│      │        │        │      ┃
┃              │强迁来,因苗姓是汉族,风俗习惯不同,又│      │        │        │      ┃
┃              │因杨谐音"羊",犯了"羊吃青苗"之忌,所以│      │        │        │      ┃
┃              │苗姓迁走。杨姓改村名为杨家巷。另据该村│      │        │        │      ┃
┃              │清真寺和沙湾村《苗万海的族谱》记载:" │      │        │        │      ┃
┃              │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苗、杨两姓│      │        │        │      ┃
┃              │迁此建村,后苗姓迁去沙湾村,杨姓定村名│      │        │        │      ┃
┃              │杨家巷。"后张、王、马、丁、弭、金等姓 │      │        │        │      ┃
┃              │迁来,村名沿用至今。                  │      │        │        │      ┃
┠───────┼───────────────────┼───┼────┼────┼───┨
┃    大  冶    │元代,回族马姓迁此,定居南河崖。明初,│ 615  │  2442  │  1920  │ 6022 ┃
┃              │由南河崖北移与当地老户部、卢二姓所居的│      │        │        │      ┃
┃              │小村卢家庄合并,部、卢二氏外迁,回族马│      │        │        │      ┃
┃              │氏定名为大野村。明正德年间(1506~1521│      │        │        │      ┃
┃              │年),因采煤,从地下挖掘出窑渣和依稀可│      │        │        │      ┃
┃              │辨的窑壁,该村名为大窑村。后有人考证,│      │        │        │      ┃
┃              │此窑是东汉时冶炼铁矿石的窑炉,又改村名│      │        │        │      ┃
┃              │为大冶村。                            │      │        │        │      ┃
┠───────┼───────────────────┼───┼────┼────┼───┨
┃    夏  庄    │明初,夏姓从枣强迁此建村,以姓氏命名。│ 306  │  1052  │  1200  │ 6106 ┃
┠───────┼───────────────────┼───┼────┼────┼───┨
┃    彭家庄    │据清乾隆三十一年(1767年)修《彭氏族  │ 285  │  946   │  1440  │ 6200 ┃
┃              │谱》载:"明初,彭姓由河北枣强迁来建   │      │        │        │      ┃
┃              │村,以姓氏命名彭家庄。"               │      │        │        │      ┃
┠───────┼───────────────────┼───┼────┼────┼───┨
┃    翟家庄    │据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成书的《孟氏族│ 880  │  3267  │  4245  │ 6192 ┃
┃              │谱》载:"明初,翟、王、姜、段四姓建   │      │        │        │      ┃
┃              │村,翟姓人多,命名翟家庄。"后范、孟诸 │      │        │        │      ┃
┃              │姓相继迁来,仍沿用翟家庄。            │      │        │        │      ┃
┠───────┼───────────────────┼───┼────┼────┼───┨
┃    沙  湾    │元至正年间(1341~1368年),滕、刘等姓│ 387  │  1225  │  1170  │ 5714 ┃
┃              │在西巴漏河畔建村,因河道至此受地形限  │      │        │        │      ┃
┃              │制,弯度很大,绕村蜿蜒北去,暴雨之后,│      │        │        │      ┃
┃              │以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泥石流大量沉积,│      │        │        │      ┃
┃              │形成洲渚滩湾,故得村名沙湾。          │      │        │        │      ┃
┠───────┼───────────────────┼───┼────┼────┼───┨
┃    长  青    │元末明初,埠村大族郭姓看好此处风水,购│  97  │  336   │  285   │ 5616 ┃
┃              │地作为郭姓墓地,得名郭家林。清乾隆年间│      │        │        │      ┃
┃              │(1736~1795年),郭姓家道中落,茔地附│      │        │        │      ┃
┃              │近300亩良田卖给了翟家庄新发户东野氏, │      │        │        │      ┃
┃              │原看墓田的董姓,也成了东野氏的看地户。│      │        │        │      ┃
┃              │后来此定居的渐多,形成村落,定村名为郭│      │        │        │      ┃
┃              │家林。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知县杨│      │        │        │      ┃
┃              │学渊奉旨纂修《乡土志》,与埠村举人王伯│      │        │        │      ┃
┃              │平采访至郭家林,听村中老年人详述村名的│      │        │        │      ┃
┃              │由来后,叹道:"今已为村,非郭氏之林圹 │      │        │        │      ┃
┃              │也,此地山青林茂,应是万代长青。"既蒙 │      │        │        │      ┃
┃              │知县赞赏,村名当即更名为长青村。      │      │        │        │      ┃
┠───────┼───────────────────┼───┼────┼────┼───┨
┃    南  凤    │据明代著名词曲家李开先为他祖父李聪所撰│ 225  │  822   │  1665  │ 6009 ┃
┠───────┤的墓表(碑在李开先纪念馆前)云:"乱定 ├───┼────┼────┼───┨
┃    北  凤    │卜居,北至绿原村,与蔡、范二村连比。蔡│ 159  │  503   │  705   │ 5568 ┃
┃              │者,菜也;范者,饭也,有口实可长子孙,│      │        │        │      ┃
┃              │取义定居,遂落籍章丘。"故,远在宋代该 │      │        │        │      ┃
┃              │村叫范庄。清初,因村北有鹅庄,为避"鹅"│      │        │        │      ┃
┃              │吃"饭"的谐音,取百鸟之王凤为名,改称凤│      │        │        │      ┃
┃              │庄。因有南北两个自然村,故称南凤、北  │      │        │        │      ┃
┃              │凤。                                  │      │        │        │      ┃
┠───────┼───────────────────┼───┼────┼────┼───┨
┃    东  鹅    │宋代,该村叫绿原村。据清光绪元年(1875│  21  │  796   │        │ 5571 ┃
┠───────┤年)重修《李氏族谱》载:"本村最早叫北 ├───┼────┼────┼───┨
┃    西  鹅    │分李、南分李。北分李,北宋时由山西迁  │ 191  │  671   │  570   │ 5418 ┃
┃              │来;南分李明代由枣强迁来。清初,以村形│      │        │        │      ┃
┃              │似鹅,改村名为鹅庄。"因系两个自然村, │      │        │        │      ┃
┃              │故名东、西鹅庄。                      │      │        │        │      ┃
┠───────┼───────────────────┼───┼────┼────┼───┨
┃    徘  徊    │据《李氏祖墓碑》载:明洪武二年(1369  │ 190  │  734   │        │ 5504 ┃
┃              │年),李姓由河北枣强迁来,其始迁祖在选│      │        │        │      ┃
┃              │村址时,察看地形,徜徉徘徊于山上山上,│      │        │        │      ┃
┃              │最后落籍于山下,取村名徘徊。后高、毕二│      │        │        │      ┃
┃              │姓相继迁来,毕姓于村西北另建一村,名小│      │        │        │      ┃
┃              │徘徊。                                │      │        │        │      ┃
┠───────┼───────────────────┼───┼────┼────┼───┨
┃    太  平    │原村名蔡家庄。据清同治九年(1870年)碑│ 160  │  531   │  855   │ 5838 ┃
┃              │文载:"山东济南府章丘城南三十里许蔡家 │      │        │        │      ┃
┃              │庄。"该村原来分为南蔡庄、北蔡庄、西蔡 │      │        │        │      ┃
┃              │庄3个自然村。清末,居民以邻村名鹅庄, │      │        │        │      ┃
┃              │认为"鹅"吃"菜"不吉。清光绪十六年(1890│      │        │        │      ┃
┃              │年)改名为北太平、西太平、南太平。改革│      │        │        │      ┃
┃              │开放后,村庄建设加快,三村已联为一体,│      │        │        │      ┃
┃              │无村界可寻。现统名为太平村。          │      │        │        │      ┃
┠───────┼───────────────────┼───┼────┼────┼───┨
┃    刘  台    │据《刘氏族谱》记载:"明朝初年(1368   │ 135  │  431   │        │ 6524 ┃
┃              │年),刘姓从河北枣强迁来建村,因三面环│      │        │        │      ┃
┃              │沟,地形似台,故名刘家台庄。"新中国成 │      │        │        │      ┃
┃              │立后,简化为刘台村。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