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普集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a&A=12&rec=675&run=13


一、建置
明清属东锦乡。 1948年7月, 建普集区。 1958年3月,撤区建乡;9月,建普集公社。
1984年2月, 改普集公社为普集区。 1985年9月,撤区设镇。1986年,辖68个行政村、
5.63万人。2005年,辖68个行政村、5.3万人。镇驻地普中村。
二、境域
位于市东部,东与淄博市王村镇毗连,西与明水街道为邻,南临官庄乡,北与邹平县接
壤。境内多山,东北部群山绵亘,著名的章丘八大景之一 ——“东岭晓月”便在镇域。
地势北高南低,东巴漏河横贯镇区,集平原、丘陵为一域,全镇总面积112.76平方公里,
境内最高峰摩诃峰海拔826.8米。自然资源有煤炭、焦宝石、花岗石、玄武岩等。
三、发展概况
农业  境内由山前平地、山区和丘陵三部分组成,地势北高南低,中西部平缓,为粮食
作物主要种植区;北部多山地、丘陵,为长白山脉西支,盛产苹果、桃、杏、樱桃等水
果。 1986年,耕地面积5359.47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2.95万千瓦,粮食总产量1.92万
吨,农业总产值1287万元;林地面积1625公顷,果园167公顷,果品总产量415吨;年末
存栏大牲畜987头, 生猪1.3万头、羊4105只,肉类总产量615吨。1996年起,实施“农
业产业化、资源产业化”带动战略,在卧牛山、孟白山开发以核桃、牛心柿、凯特杏为
主的经济林147公顷,绿化荒山213公顷,建成林网绿化带5条;先后建成以养狐、蛋鸡、
生猪为主的规模养殖小区24个;建成焦家苗木花卉基地,博平大棚葡萄、彩色地瓜基地,
祖营坞中药材种植基地,西山、窝陀水果生产基地等;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引进青龙山
民俗旅游项目及山东利蒙制药有限公司, 其中山东利蒙制药有限公司与180家农户签订
种植合同,在公司+基地+农户实践上迈出了成功一步。2005年,耕地面积5163公顷;
农业机械总动力6.47万千瓦。 粮食总产量2.87万吨, 农业总产值28372万元, 分别比
1986年增长1.49倍、22.05倍。水果产量为5008吨,比1986年增长12.07倍,蔬菜产量为
9196吨。 年末蛋鸡200万只;大牲畜存养量1000头,生猪41350头,羊35080只,分别比
1986年增长1.01倍、3.19倍、8.55倍。
工业  1986年, 镇、村户办企业206家,从业人员6286人,工业总产值5719万元。2000
~2005年,先后引进济南泉永印务、山东明化控释肥、山东利蒙药业、万华水泥等一批
过亿元企业。一鑫锻造、宝华锻造成为全镇乃至全市锻打行业中的骨干企业。至2005年
底,有镇、村、户办企业1860家,其中凤凰山工业园入驻企业42家,盘龙山工业园入驻
企业45家;从业人员18106人,工业总产值17.83亿元,利税2.37亿元。
交通  邮电  1986年,有交通运输车辆541辆(台),客货运输总值132万元。邮电支局
1处,业务总量15万元。2005年,有交通运输车辆1294辆(台),公路通车里程100公里;
完成邮政年业务量230万元,建成电话镇,实现村村通有线电视。
商贸  财税  1986年,境内有镇、村、户办商业46家,从业人员147人,集市6处,社会
商品零售总额1267万元。 2005年, 境内商业323家,从业36890人,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3.85亿元。 集贸市场9处,镇财政收入5319万元。加快新型商业城镇建设,先后建设了
占地100平方米的钢材、木材市场,占地1万平方米的大观园商场。推行上宅下店经营模
式。
村镇建设  1986~2005年,按小城镇、大战略规划思路,先后实施了畅通、灯亮、美化、
绿化、 安居工程。实施灯亮工程,在济青路沿线安装路灯200盏;建成人民广场、世纪
广场、平安广场,高标准建设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西河公园、上皋街心公园;80%以
上的村建成文明一条街, 安装健身器材。完善35公里的镇级公路林网绿化带,建成1.7
万平方米的绿地广场, 在镇村主要道路栽植参青、法桐、木槿、樱花等绿化苗木4万余
株。建成占地1万平方米的大观园综合商场,成立市容所;法庭、派出所、地税办公楼、
中心小学、中心中学、章丘七中、上皋小学等教学楼相继竣工并投入使用;建成明珠花
园住宅小区、普东公寓楼、普西小康楼、普中商贸楼、上皋农民公寓楼、王家农民公寓
楼等30多项重点工程。获全国五百家小城镇示范单位、山东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山东
省环境优美乡镇等荣誉称号。
教育  科技  1986年, 有中小学57所,专业教师455人,在校生7623人,适龄儿童入学
率100%,初中毕业升学率8.3%。2005年,有小学13处,初中3处,成教中心1处,教师
489人。大力实施科技兴镇战略,宝华锻造、化工管件、东陵石化、重型锻打等8家企业,
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石化设备厂等6家企业取得自营出口权证。
文化  卫生  体育  1986年,有影剧院1处,可容纳观众1200人;电影队4个,14人,放
映机12部;文化站、广播站、书店各1处;卫生院1处,医护人员83人,病床45张,村级
卫生室65个,计划生育率100%,人口自然增长率4.54‰。1996年,投资160万元,建成
2160平方米的病房大楼。2000年,实现村村通有线电视。2003年,镇中心中学建成标准
运动场1处。 2005年,全镇计划生育率99.5%,人口自然增长率2.62‰。有文化站、影
剧院各1处,镇级文化活动中心1处,村级文化活动中心52处,各类图书室60个,藏书10
万余册,成立了庄户剧团、门球队、健身队、书画组等四大业余文体组织。广场文化活
动定期开展,老年运动会、农民运动会活跃开展。
人民生活  1986年, 农民人均纯收入685元,人均住房11.5平方米,每百户有自行车82
辆, 钟表123只。年末居民储蓄余额3500万元。2005年,人均纯收入达到6060元,居民
储蓄余额5.06亿元,人均住房面积35平方米,室内摆设家具中、高档化。每百户居民拥
有摩托车130辆,电话86门,手机138部,彩电102台,轿车2.1辆。有线电视入户率75%。
敬老院1处。基本医疗、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69万人、1.41万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311
人。镇区公共绿地面积6公顷。互联网入户率10%。

2005年普集镇行政村基本情况表
表28-5

┏━━━━━━┯━━━━━━━━━━━━━━━━━━━━┯━━━┯━━━━┯━━━━┯━━━┓
┃   行政村   │                村名由来                │总户数│ 总人口 │年末耕地│农民人┃
┃            │                                        │ (户) │  (人)  │面积    │均纯收┃
┃            │                                        │      │        │  (亩)  │入(元)┃
┠──┬───┼────────────────────┼───┼────┼────┼───┨
┃ 普 │西 村 │该村由普济、程家湾、范家辛庄、孟家、窦家│ 429  │  1306  │  1022  │ 7515 ┃
┃ 集 ├───┤庄等9个小村合并而成。由"普济"转音为"普集├───┼────┼────┼───┨
┃    │中 村 │",远在800年前金代就已形成于官书。      │ 396  │  1200  │  849   │ 6500 ┃
┃    ├───┤                                        ├───┼────┼────┼───┨
┃    │东 村 │                                        │ 380  │  1113  │  910   │ 5700 ┃
┠──┴───┼────────────────────┼───┼────┼────┼───┨
┃   河  堤   │明初,建村于东巴漏河的北堤上,故名河堤。│  54  │  183   │  200   │ 4700 ┃
┠──────┼────────────────────┼───┼────┼────┼───┨
┃   乐  家   │该村原名落凤庄。明初,刘、李、康三姓从山│ 108  │  357   │  469   │ 6846 ┃
┃            │西迁此定居,至清代中叶,只落下刘姓一族,│      │        │        │      ┃
┃            │遂改名为落家庄。后沿革为乐家庄。另说:该│      │        │        │      ┃
┃            │村原名乐鸡村。传说古时有一只金鸡落在村南│      │        │        │      ┃
┃            │小山上欢乐地啼鸣,因此得名乐鸡村。后沿革│      │        │        │      ┃
┃            │为乐家庄。                              │      │        │        │      ┃
┠──────┼────────────────────┼───┼────┼────┼───┨
┃   东河北   │明初,刘姓从淄川双沟村、李姓从山西迁来在│ 407  │  1214  │  1211  │ 4550 ┃
┃            │东巴漏河北岸建村。因与西河北相对,故名东│      │        │        │      ┃
┃            │河北。                                  │      │        │        │      ┃
┠──────┼────────────────────┼───┼────┼────┼───┨
┃   西河北   │明初,仲纯美由泗水迁来东巴漏河北岸建村,│  84  │  268   │  229   │ 4389 ┃
┃            │因与东河北村相对,故名西河北。          │      │        │        │      ┃
┠──────┼────────────────────┼───┼────┼────┼───┨
┃   侯  家   │明初,侯姓从山西迁来建村,以姓氏命名。  │ 330  │  1060  │  1185  │ 7152 ┃
┠──────┼────────────────────┼───┼────┼────┼───┨
┃   周  家   │明初,周姓和两个外甥迁来建村,取名周家  │  72  │  235   │  261   │ 5135 ┃
┃            │庄。                                    │      │        │        │      ┃
┠──┬───┼────────────────────┼───┼────┼────┼───┨
┃海套│海  东│此地远古是海岛,故名。明洪武三年(1370  │ 361  │  1192  │  1756  │ 4530 ┃
┃园  ├───┤年),郑秀和、高文理姑表兄弟由枣强南郑小├───┼────┼────┼───┨
┃    │海  西│营迁来定居。                            │ 242  │  1020  │  1361  │ 4307 ┃
┠──┴───┼────────────────────┼───┼────┼────┼───┨
┃   传  李   │原村名链传庄。明初,李姓迁来,改称李家  │ 346  │  1157  │  1232  │ 4857 ┃
┃            │坞。村人李同犯罪外逃,村民怕受株连,改村│      │        │        │      ┃
┃            │名传李庄。                              │      │        │        │      ┃
┠──────┼────────────────────┼───┼────┼────┼───┨
┃   焦  家   │宋代,这里是一片楮林,四周建了四个小村,│ 436  │  1421  │  1150  │ 6184 ┃
┃            │名东、南、西、北楮林庄。后东西两庄被洪水│      │        │        │      ┃
┃            │冲毁。清末,南楮林庄焦姓发展成大族。有一│      │        │        │      ┃
┃            │年春节演戏,树起焦姓大旗,从此叫起了焦家│      │        │        │      ┃
┃            │庄。                                    │      │        │        │      ┃
┠──────┼────────────────────┼───┼────┼────┼───┨
┃   池子头   │该村原名平柳园,住户有安、潘等姓。明永乐│ 596  │  1998  │  2460  │ 5171 ┃
┃            │年间(1403~1424年),高姓由枣强迁来,  │      │        │        │      ┃
┃            │安、潘二姓无后人。因村民须从村西黄石湾汲│      │        │        │      ┃
┃            │水,乃将湾扩修成水池。遂取村名池子头。  │      │        │        │      ┃
┠──────┼────────────────────┼───┼────┼────┼───┨
┃   博  平   │东晋末年设博平县。                      │ 475  │  1402  │  2676  │ 4571 ┃
┠──────┼────────────────────┼───┼────┼────┼───┨
┃   上  皋   │明初,高姓兄弟二人从枣强迁来建村在高岗  │ 364  │  1151  │  2300  │ 6430 ┃
┃            │上,故名上皋。                          │      │        │        │      ┃
┠──────┼────────────────────┼───┼────┼────┼───┨
┃   北  辛   │明初,李姓建村,名李家辛庄,简称辛庄。后│ 113  │  364   │  693   │ 4121 ┃
┃            │因与南辛庄相对,改称北辛庄。            │      │        │        │      ┃
┠──────┼────────────────────┼───┼────┼────┼───┨
┃   白云院   │古时这里建有白云寺院。明代,由枣强迁来的│ 133  │  440   │  675   │ 4406 ┃
┃            │移民傍寺建村,村因寺院得名。            │      │        │        │      ┃
┠──────┼────────────────────┼───┼────┼────┼───┨
┃  北三山峪  │明初,陈、崔二姓从枣强迁来,卜居于一条三│ 166  │  490   │  620   │ 3790 ┃
┠──────┤面环山的峪中,故名。                    ├───┼────┼────┼───┨
┃  南三山峪  │                                        │ 250  │  850   │  1059  │ 3814 ┃
┠──────┼────────────────────┼───┼────┼────┼───┨
┃   万  山   │杨姓为该村最早住户,原村址在村北小山。后│ 456  │  1506  │  2730  │ 4235 ┃
┃            │杨姓在此失子(被狼吃掉),命山名为杨落子│      │        │        │      ┃
┃            │山。后迁现址。因地处群山之中,故定村名万│      │        │        │      ┃
┃            │山。惟古老相传,该村原名三山峪,而三山峪│      │        │        │      ┃
┃            │却名万山。因该村东面是珠窝,西面是相公庄│      │        │        │      ┃
┃            │镇的十九郎庄,村名犯忌,邻村共同协商,万│      │        │        │      ┃
┃            │山与三山峪交换村名,用万山挡住"狼入猪   │      │        │        │      ┃
┃            │(珠)窝。"                             │      │        │        │      ┃
┠──────┼────────────────────┼───┼────┼────┼───┨
┃   祖营坞   │该村原是春秋齐国嬴邑造船船坞所在地,故名│ 743  │  2430  │  3660  │ 4581 ┃
┃            │祖嬴坞。清初因嬴字很生僻,改为谐音的"营"│      │        │        │      ┃
┃            │字,称为祖营坞。                        │      │        │        │      ┃
┠──────┼────────────────────┼───┼────┼────┼───┨
┃   龙  华   │明初,三户张姓从枣强迁来,建村于大红石河│ 580  │  1800  │  3185  │ 4370 ┃
┃            │北岸,取村名大红石河庄。清初,因附近有龙│      │        │        │      ┃
┃            │崖和龙溪河,遂改村名龙化庄。后沿革为龙华│      │        │        │      ┃
┃            │庄。                                    │      │        │        │      ┃
┠──────┼────────────────────┼───┼────┼────┼───┨
┃   东  埠   │明初,张、董二姓从枣强迁来,分别建村于鸣│ 278  │  830   │  1621  │ 4395 ┃
┠──────┤羊山前一隆起埠的东、西两侧。张姓建村在  ├───┼────┼────┼───┨
┃   西  埠   │西,取村名西埠。董姓建村在东,取村名东  │ 107  │  360   │  570   │ 4431 ┃
┃            │埠。                                    │      │        │        │      ┃
┠──────┼────────────────────┼───┼────┼────┼───┨
┃   曹  家   │明洪武二年(1369年),曹氏兄弟由枣强迁来│ 286  │  920   │  820   │ 5300 ┃
┃            │建村,以姓氏命名。                      │      │        │        │      ┃
┠──────┼────────────────────┼───┼────┼────┼───┨
┃   于  家   │明洪武二年(1369年),李、于二姓从枣强迁│ 395  │  1166  │  1642  │ 4400 ┃
┃            │来,在红石河旁建村,名红石河村。后李姓迁│      │        │        │      ┃
┃            │庄南另建李牌庄,该村遂改名于家庄。      │      │        │        │      ┃
┠──────┼────────────────────┼───┼────┼────┼───┨
┃   大  柏   │明洪武二年(1369年),柏姓从枣强迁来建  │ 190  │  662   │  705   │ 4871 ┃
┃            │村,以姓氏命名。                        │      │        │        │      ┃
┠──────┼────────────────────┼───┼────┼────┼───┨
┃   坦  上   │明初,柏姓由枣强迁来建村,村址地形高而平│ 286  │  921   │  825   │ 4740 ┃
┃            │坦,故名坦上庄。                        │      │        │        │      ┃
┠──────┼────────────────────┼───┼────┼────┼───┨
┃   南  孙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孙、樊、杨等│ 150  │  470   │  735   │ 4210 ┃
┠──────┤姓由山西迁来,当时有一清泉名南泉,故名南├───┼────┼────┼───┨
┃   北  孙   │泉庄。后因孙姓人旺,按方位改名南孙家庄、│ 146  │  448   │  581   │ 4542 ┃
┃            │北孙家庄。                              │      │        │        │      ┃
┠──────┼────────────────────┼───┼────┼────┼───┨
┃   河  沟   │清末,张、王二姓由洪洞县迁来,在南北两河│ 120  │  472   │  348   │ 4760 ┃
┃            │之间建村,故名河沟。                    │      │        │        │      ┃
┠──────┼────────────────────┼───┼────┼────┼───┨
┃   上  柏   │因村址在大柏庄之北,取村名为上北庄,后沿│ 174  │  584   │  885   │ 4518 ┃
┃            │革成为上柏庄。                          │      │        │        │      ┃
┠──────┼────────────────────┼───┼────┼────┼───┨
┃   水  坡   │因村址建在有泉水的山坡上,故得村名水坡。│  82  │  260   │  398   │ 4705 ┃
┠──────┼────────────────────┼───┼────┼────┼───┨
┃   陈家朴   │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陈千、陈万兄弟从│ 275  │  1022  │  1620  │ 5123 ┃
┃            │洪洞县迁来,在一条沟中的杏树旁建村,初名│      │        │        │      ┃
┃            │陈家杏村。清初,沟已被填平,改名陈家朴  │      │        │        │      ┃
┃            │村。                                    │      │        │        │      ┃
┠──────┼────────────────────┼───┼────┼────┼───┨
┃   西  洼   │明末张姓从枣强迁来建了三个小村,地势较高│ 178  │  583   │  945   │ 5562 ┃
┃            │的名南山岗,较低的取名东、西洼,该村是西│      │        │        │      ┃
┃            │洼。                                    │      │        │        │      ┃
┠──────┼────────────────────┼───┼────┼────┼───┨
┃   东珠窝   │明初,刘氏兄弟三人由枣强迁来定居,长支住│ 145  │  475   │  900   │ 5223 ┃
┠──────┤村东,三支住村西,次支先住村东,旋迁诸  ├───┼────┼────┼───┨
┃   西珠窝   │城。因村北有小山名蜘蛛山,村傍山沿河而  │ 145  │  470   │  945   │ 4410 ┃
┃            │建,蜿蜒盘旋,暗寓"二龙戏珠"之象,故取村│      │        │        │      ┃
┃            │名蜘蛛窝。明末沿革为珠窝。1958年,以河为│      │        │        │      ┃
┃            │界分为东西两村。                        │      │        │        │      ┃
┠──────┼────────────────────┼───┼────┼────┼───┨
┃   小  院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枣强移民所建。    │ 152  │  513   │  811   │ 4748 ┃
┠──────┤                                        ├───┼────┼────┼───┨
┃   大  院   │                                        │ 119  │  303   │  495   │ 4452 ┃
┠──────┼────────────────────┼───┼────┼────┼───┨
┃   苏  家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苏、陈二姓由枣强│ 449  │  1535  │  2326  │ 4984 ┃
┃            │迁来,在山岗上建村,名大寨。清初,改名苏│      │        │        │      ┃
┃            │家庄。                                  │      │        │        │      ┃
┠──────┼────────────────────┼───┼────┼────┼───┨
┃   小  柏   │柏姓由大柏庄迁来建村,故名小柏庄。      │ 249  │  780   │  1157  │ 4870 ┃
┠──────┼────────────────────┼───┼────┼────┼───┨
┃   杨官庄   │明初,杨甫迁、杨甫运兄弟从枣强迁来建村,│ 458  │  1580  │  3135  │ 3956 ┃
┃            │名杨廓庄。清末,杨宝华、杨宝太兄弟相继中│      │        │        │      ┃
┃            │武举人,改村名为杨官庄。                │      │        │        │      ┃
┠──────┼────────────────────┼───┼────┼────┼───┨
┃   常  坡   │明初,常姓从枣强迁来,建村于山坡上,取村│ 116  │  342   │  780   │ 4058 ┃
┃            │名常坡村。                              │      │        │        │      ┃
┠──────┼────────────────────┼───┼────┼────┼───┨
┃   水  泉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郑姓由枣强迁来在│ 232  │  702   │  1942  │ 4000 ┃
┃            │岭东建村,沟中有泉,俗称水泉头。村也以泉│      │        │        │      ┃
┃            │得名水泉头。后沿革为水泉庄。            │      │        │        │      ┃
┠──────┼────────────────────┼───┼────┼────┼───┨
┃  大佛塔头  │明初,潘姓从洪洞县迁来建村在塔林(俗称和│ 319  │  1151  │  2439  │ 4038 ┃
┃            │尚坟)的西头,因建村早,村又较大,故名大│      │        │        │      ┃
┃            │佛塔头。                                │      │        │        │      ┃
┠──────┼────────────────────┼───┼────┼────┼───┨
┃  小佛塔头  │该村较大佛塔头建村晚,村也较小,故名小佛│ 120  │  400   │  1016  │ 4265 ┃
┃            │塔头。                                  │      │        │        │      ┃
┠──────┼────────────────────┼───┼────┼────┼───┨
┃   孟  白   │该村原名白家庄。明末,孟子五十二世孙从邹│ 304  │  998   │  1935  │ 4054 ┃
┃            │平迁来定居,改村名为孟白庄。            │      │        │        │      ┃
┠──────┼────────────────────┼───┼────┼────┼───┨
┃   盖  洲   │明初建村,后遭洪水,被泥沙盖住,故名盖住│  62  │  206   │  384   │ 3792 ┃
┃            │村,后沿革为盖州。                      │      │        │        │      ┃
┠──────┼────────────────────┼───┼────┼────┼───┨
┃   王  庄   │当地有座双云庙,孟姓由孟白庄迁此定居。清│  56  │  196   │  263   │ 3600 ┃
┃            │初被洪水冲走。王姓又从瓦屋迁来,取名王家│      │        │        │      ┃
┃            │庄,简称王庄。                          │      │        │        │      ┃
┠──────┼────────────────────┼───┼────┼────┼───┨
┃   西  山   │明初,魏姓从枣强迁来在西山建村。后人口渐│ 118  │  364   │  780   │ 3990 ┃
┃            │多,迁居山下,仍叫西山村。              │      │        │        │      ┃
┠──────┼────────────────────┼───┼────┼────┼───┨
┃   瓦  屋   │明初,从枣强迁来的移民建村盖的是瓦屋,故│  49  │  146   │  243   │ 3511 ┃
┃            │名。1976年因修瓦屋水库,全村迁至山坡前。│      │        │        │      ┃
┃            │仍用原村名。                            │      │        │        │      ┃
┠──────┼────────────────────┼───┼────┼────┼───┨
┃   麻  秸   │明初,李姓从枣强迁来,在晒麻秸地里建村,│ 150  │  460   │  792   │ 4097 ┃
┃            │即以麻秸为村名。                        │      │        │        │      ┃
┠──────┼────────────────────┼───┼────┼────┼───┨
┃   窝  陀   │明代李、邹二姓从枣强迁来建村。因村址在山│ 148  │  452   │  675   │ 4055 ┃
┃            │窝河沟之间,地势高低不平,只能依地势建  │      │        │        │      ┃
┃            │房,无法相连成片,故名窝陀庄。          │      │        │        │      ┃
┠──────┼────────────────────┼───┼────┼────┼───┨
┃   小  辛   │该村原是小柏庄牧羊场,后发展成村。因村东│ 160  │  590   │  915   │ 5460 ┃
┃            │有育泉桥,故取村名育泉庄。清代中叶,失火│      │        │        │      ┃
┃            │烧光。村庄重建后,改名为小辛庄。        │      │        │        │      ┃
┠──────┼────────────────────┼───┼────┼────┼───┨
┃   龙王寨   │古代村南沟中有一泉,名龙王池,故名龙泉  │ 189  │  576   │  1140  │ 4597 ┃
┃            │庄。后跨沟建桥,桥北修龙王庙一座。遂改村│      │        │        │      ┃
┃            │名为龙王寨。                            │      │        │        │      ┃
┠──────┼────────────────────┼───┼────┼────┼───┨
┃   井  泉   │明初,许姓从枣强迁来,在沟里建村,沟内一│ 297  │  965   │  1418  │ 4370 ┃
┃            │窝中有水井,即命村名井窝头。新中国成立后│      │        │        │      ┃
┃            │改名井泉庄。                            │      │        │        │      ┃
┠──────┼────────────────────┼───┼────┼────┼───┨
┃   袭  家   │明初,阎姓从枣强迁来建村,取村名阎廓庄。│ 300  │  930   │  1499  │ 4284 ┃
┃            │其后,袭姓迁来定居,逐渐发展成大族,改村│      │        │        │      ┃
┃            │名袭家庄。                              │      │        │        │      ┃
┠──────┼────────────────────┼───┼────┼────┼───┨
┃   桥  子   │明初,建村于小桥东头,故名桥子。        │ 117  │  358   │  591   │ 4370 ┃
┠──────┼────────────────────┼───┼────┼────┼───┨
┃  许家河洼  │明初,许姓兄弟从枣强迁来,在河西洼地建  │ 201  │  712   │  1392  │ 4363 ┃
┃            │村,故名许家河洼。                      │      │        │        │      ┃
┠──────┼────────────────────┼───┼────┼────┼───┨
┃   石  棚   │明初,张姓从枣强迁来,建村于石棚旁,即以│ 167  │  521   │  729   │ 4876 ┃
┃            │此命村名石棚庄。                        │      │        │        │      ┃
┠──────┼────────────────────┼───┼────┼────┼───┨
┃   肖  家   │明初,肖姓从枣强迁来在大沟崖上建村,名大│ 153  │  491   │  795   │ 4602 ┃
┃            │沟崖。后遭火灾。村民在原村址西一里处重建│      │        │        │      ┃
┃            │新村,以姓氏命名为肖家庄。              │      │        │        │      ┃
┠──────┼────────────────────┼───┼────┼────┼───┨
┃   孙  家   │明初康姓从枣强迁来建村,名康家庄。后孙姓│ 184  │  667   │  1016  │ 4964 ┃
┃            │迁入,康姓迁居肖家庄,遂改村名孙家庄。  │      │        │        │      ┃
┠──────┼────────────────────┼───┼────┼────┼───┨
┃   董  赵   │该村原名赵庄。明初,董姓从枣强迁来,改村│ 140  │  468   │  570   │ 5010 ┃
┃            │名董赵庄。                              │      │        │        │      ┃
┠──────┼────────────────────┼───┼────┼────┼───┨
┃   孙  赵   │明初,孙子玉率二子从枣强迁来,建村于北坡│ 120  │  403   │  705   │ 4166 ┃
┃            │沟,即以北坡沟为村名。后分为二村,遂改村│      │        │        │      ┃
┃            │名为孙赵村。                            │      │        │        │      ┃
┠──────┼────────────────────┼───┼────┼────┼───┨
┃   高  赵   │该村原名赵家庄。明初,高姓从枣强迁来,后│ 113  │  363   │  600   │ 3943 ┃
┃            │发展成大族,改名为高家赵庄,简称高赵庄。│      │        │        │      ┃
┠──────┼────────────────────┼───┼────┼────┼───┨
┃  刘家河洼  │明初,建村于河滩洼处,故取村名河洼。抗日│ 100  │  316   │  450   │ 3932 ┃
┃            │战争时期,因当地有两个以河洼命名的村庄,│      │        │        │      ┃
┃            │为便于区分,以该村刘姓较多,改村名为刘家│      │        │        │      ┃
┃            │河洼。                                  │      │        │        │      ┃
┠──────┼────────────────────┼───┼────┼────┼───┨
┃   王家庄   │明初,王姓从洪洞迁来建村,以姓名命名。  │ 405  │  1230  │  1165  │ 48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