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运输能力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c18&A=10&rec=6&run=13


一陆运
    1客运
    济阳县汽车客运,始于1926年济(南)利(津)路通车之后。该路班车行经黄河右岸
,济阳乘客渡河后即可登车。日军侵占济阳后,交通受阻,仅有日伪开通的自济南沿
黄河左岸至济阳县城的1路班车,日往返1次,且很不经常。
    1953年,济阳汽车服务站建立后,负责客运及货运。客运仅有一部旧“却贝尔”
货车代做客车,沿黄河左岸往返于济南和济阳县城之间,每天往返1次,日客运量40
人左右。1957年,济南至仁风的1路班车开通,日往返1次,仍以货车蒙上帆布大篷代
客车。1961年济阳至济南、济阳至泺口的2路对开班车开通,日客运量100余人次。同
年,德州经济阳县城至仁风的班车首次通行,半年后因客运量不足而停开。1964年此
路班车重又通行。1966年,济南经济阳县城至垛石桥、济南经济阳县城至曲堤的2路
班车开通。
    1966~1970年期间,济南汽车运输公司先后开通了济南至回河、济南至江店2路
班车。济阳、孙耿两汽车站共24名工作人员,负责64个班次客车的接送,日售票700
张左右。1976年两站改属德州专区汽车运输公司。此时由德州、济南、北镇往返于济
阳县的班车,以及经由济阳、孙耿两站通往惠民、阳信、高青、利津、垦利、临邑、
商河等县的班车增多,日近100个班次。同时,全县的20个公社除唐庙、姜集、王圈
外,其他都已通客车。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乡经济搞活,人员往来日益增多,客运兴旺。同时,
路况改善,恢复了停驶的部分班车。特别自1982年济南黄河公路大桥通车后,经由济
阳县的客车增多,济阳、孙耿两车站更加繁忙。
    1990年,县内仍有济阳、孙耿两个客运站,境内干、支线共设23个停车点,营业
里程达1826公里,其中县境内580公里。全县日始发车17个班次,过路班次90个,日
客流量达800余人,年完成客运量31万人次。1990年2月,济南市28路市郊车始通济阳
。通往县城、仁风、王圈、姜集、江店等乡镇驻地和绕道二太平、孙耿等乡镇驻地的
28路班车,日往返达16次之多。

1990年冬季济阳汽车站日始发班次表

┌──┬─────────────┬────┬──────┬────┐
│车次│起止站                    │发车时间│途经站      │备注    │
├──┼─────────────┼────┼──────┼────┤
│946 │济阳汽车站--济南天桥宾馆站│7:00   │回河、青宁  │        │
├──┼─────────────┼────┼──────┼────┤
│941 │济阳汽车站--济南天桥宾馆站│9:30   │回河、青宁  │        │
├──┼─────────────┼────┼──────┼────┤
│830 │济阳汽车站--济南天桥宾馆站│11:00  │回河、青宁  │        │
├──┼─────────────┼────┼──────┼────┤
│142 │济阳汽车站--济南天桥宾馆站│14:00  │回河、青宁  │        │
├──┼─────────────┼────┼──────┼────┤
│944 │济阳汽车站--济南天桥宾馆站│16:30  │回河、青宁  │        │
├──┼─────────────┼────┼──────┼────┤
│402 │济阳汽车站--德州汽车站    │7:00   │垛石桥、江店│        │
├──┼─────────────┼────┼──────┼────┤
│403 │济阳汽车站--德州汽车站    │9:00   │垛石桥、江店│        │
├──┼─────────────┼────┼──────┼────┤
│407 │济阳汽车站--德州汽车站    │14:00  │垛石桥、江店│        │
├──┼─────────────┼────┼──────┼────┤
│764 │济阳汽车站--滨州          │6:40   │曲堤、仁风  │        │
├──┼─────────────┼────┼──────┼────┤
│239 │济阳汽车站--滕州市        │6:30   │回河、青宁  │当日对开│
├──┼─────────────┼────┼──────┼────┤
│573 │济阳汽车站--河北衡水市    │6:30   │回河、青宁  │当日对开│
├──┼─────────────┼────┼──────┼────┤
│601 │白桥--济南天桥宾馆站      │6:00   │济阳、青宁  │        │
├──┼─────────────┼────┼──────┼────┤
│1086│仁风--济南天桥宾馆站      │6:30   │济阳、青宁  │        │
├──┼─────────────┼────┼──────┼────┤
│567 │新桑家渡--济南天桥宾馆站  │6:30   │济阳、青宁  │        │
├──┼─────────────┼────┼──────┼────┤
│556 │唐庙--济南联运站          │6:30   │济阳、青宁  │        │
├──┼─────────────┼────┼──────┼────┤
│818 │江店--济南天桥宾馆站      │6:00   │垛石桥、济阳│        │
├──┼─────────────┼────┼──────┼────┤
│1258│王圈--济南天桥宾馆站      │17:00  │济阳、青宁  │        │
└──┴─────────────┴────┴──────┴────┘

    2货运
    建国前,县境内出产的粮、棉、花生、红枣及蚕茧、土布、中药材等物产的外销
,城市及外县工业品与其他物资的购进,全靠农民、商人以肩挑、车推、牲口驮、大
车拉等方式往来贩运,运输能力十分有限。
    建国初,有了胶轮马车,农民群众有的以马车从事运输业。1949~1952年全县从
事运输业的马车发展到65辆,另有铁木轮大车25辆,年货运量4230吨,周转量21.15
万吨公里。1956年,在合作化运动高潮中,一部分个体运输人员组织起了马车运输合
作社,当时合作社有马车70辆。1978年该社并入交通局运输公司。
    60年代,农村中兴起了胶轮手推车,不少农民在农闲时用以从事粮棉短途运输。
此后,地排车大量增加,有些农民常年从事地排车运输,以人或畜力牵引,成为一支
机械化运输的重要补充力量。1965年统计,全县有胶轮地排车1690辆,其中常年参加
运输的1000余辆。
    济阳县的机动车辆货运始于建国初期。1953年,济阳汽车服务站建立后,其货运
组负责组织货源,上报济南汽车运输公司,临时调拨汽车运输。自1963年济南、德州
两汽车运输公司有20部货车常驻济阳县后,机械运输力量加强。1968~1976年,济阳
、齐河、茌平三县汽车运输队组建,有50部货车常驻济阳与孙耿,这时全县的大量货
运已靠汽车,部分零星货物的短途运输用马车与地排车。
    济阳县单位购买货运汽车始于60年代。1961年,水利局购置货车1部;1968年,
马车运输合作社购置了一部解放牌货车。以后运输公司及很多工厂、企事业单位购置
了货车。1982年,县内农民开始自购汽车经营货运。至1990年,全县已有各种货车3
32部,计1491吨位,年货运量38.55万吨,周转量2588万吨公里。另外还有兼用于运
输的拖拉机1500余台。

1970~1990年济阳县汽车运输情况选年统计表

┌───┬─────────────────────────┬───────────────────────────────┐
│年份数│汽车                                              │运输量                                                        │
│量项目├──────┬─────┬──────┬─────┼───────┬───────┬───────┬───────┤
│      │合计        │国营      │集体        │个体      │合计          │国营          │集体          │个体          │
│      ├──┬───┼──┬──┼──┬───┼──┬──┼───┬───┼───┬───┼───┬───┼───┬───┤
│      │数量│吨位  │数量│吨位│数量│吨位  │数量│吨位│货运量│周转量│货运量│周转量│货运量│周转量│货运量│周转量│
│      │    │      │    │    │    │      │    │    │      │      │      │      │      │      │      │      │
│      │(部)│(吨)  │(部)│(吨)│(部)│(吨)  │(部)│(吨)│      │(万吨 │      │(万吨 │      │(万吨 │      │(万吨 │
│      │    │      │    │    │    │      │    │    │(万吨)│公里) │(万吨)│公里) │(万吨)│公里) │(万吨)│公里) │
├───┼──┼───┼──┼──┼──┼───┼──┼──┼───┼───┼───┼───┼───┼───┼───┼───┤
│1970  │5   │17.5  │    │    │5   │17.5  │    │    │0.6   │39.2  │      │      │0.6   │39.2  │      │      │
├───┼──┼───┼──┼──┼──┼───┼──┼──┼───┼───┼───┼───┼───┼───┼───┼───┤
│1973  │14  │51    │4   │5.5 │10  │45.5  │    │    │2.25  │157.6 │0.1   │7.1   │2.15  │150.5 │      │      │
├───┼──┼───┼──┼──┼──┼───┼──┼──┼───┼───┼───┼───┼───┼───┼───┼───┤
│1975  │37  │246.5 │11  │61  │26  │185.5 │    │    │5.07  │354.9 │0.21  │14.7  │4.86  │340.2 │      │      │
├───┼──┼───┼──┼──┼──┼───┼──┼──┼───┼───┼───┼───┼───┼───┼───┼───┤
│1978  │73  │461   │30  │155 │43  │306   │    │    │11.09 │775.9 │2.18  │152.2 │8.91  │623.7 │      │      │
├───┼──┼───┼──┼──┼──┼───┼──┼──┼───┼───┼───┼───┼───┼───┼───┼───┤
│1980  │127 │640   │60  │215 │67  │425   │    │    │20.78 │1444.6│7.13  │498.1 │13.65 │946.5 │      │      │
├───┼──┼───┼──┼──┼──┼───┼──┼──┼───┼───┼───┼───┼───┼───┼───┼───┤
│1982  │162 │855   │78  │298 │81  │545   │3   │12  │26.41 │1855.2│10.27 │720.3 │15.34 │1073.8│0.8   │61.1  │
├───┼──┼───┼──┼──┼──┼───┼──┼──┼───┼───┼───┼───┼───┼───┼───┼───┤
│1985  │259 │1335  │121 │463 │127 │828   │11  │44  │50.21 │3476.5│19.08 │1336.6│28.15 │1970.5│2.98  │169.4 │
├───┼──┼───┼──┼──┼──┼───┼──┼──┼───┼───┼───┼───┼───┼───┼───┼───┤
│1988  │327 │1455  │90  │350 │176 │840   │61  │265 │41.17 │2741  │4.23  │292   │10.75 │916   │26.19 │1533  │
├───┼──┼───┼──┼──┼──┼───┼──┼──┼───┼───┼───┼───┼───┼───┼───┼───┤
│1989  │336 │1511  │99  │375 │188 │886   │49  │250 │40.66 │2471  │4.5   │315   │12.66 │886   │23.5  │1270  │
├───┼──┼───┼──┼──┼──┼───┼──┼──┼───┼───┼───┼───┼───┼───┼───┼───┤
│1990  │332 │1491  │97  │365 │192 │906   │43  │220 │38.55 │2588  │4.9   │343   │13.15 │1015  │20.5  │1230  │
└───┴──┴───┴──┴──┴──┴───┴──┴──┴───┴───┴───┴───┴───┴───┴───┴───┘

二水运
    1横渡
    清末民初之际,黄河济阳段有邢家渡、大柳树店、沟杨家、东关、葛家店、张辛
、小街子、时家圈8处交通渡口,由当地农民经营横渡。这些渡口一直沿用至今(东关
渡口现归章丘县)。另外有周孟、范家铺、辛庄、铁匠家、高家纸坊、韩家纸坊、四
合等几处农用渡口,仅为附近群众过河种地、走亲访友提供方便。交通渡口以邢家渡
、沟杨家、时家圈最为重要。
    邢家渡渡口位于县城西南25公里处,今属崔寨乡。明、清两代,惠民、阳信、乐
陵、商河等县向济南运粮解银,均由此渡过黄河。直到1937年,邢家渡村农户仍有半
数经营船渡。1964年,渡口有大船3只,计26吨位;小船3只。自泺口港扩建后,邢家
渡渡口日渐萧条。1982年济南黄河公路大桥通车后,该渡口几近废弃。
    沟杨家渡口位于县城西南8公里处,自然条件优越,临河河面宽仅430米,水深而
稳,两岸均靠坝头。1972年临枣公路直抵渡口后,渡运更加繁忙。1977年,省黄河航
运局将沟杨家渡口收归为国营。1985年,该渡口有240吨位摆渡机轮船2只,1990年有
276吨位摆渡机轮船2只,日平均横渡中型以上机动车80辆,行人1000余人次。
    时家圈渡口位于县城东北30公里处,今属王圈乡。民国初期,渡口有大船10只,
计75吨位。北邻各县的行人、货物由此渡河的很多。直到抗日战争前夕,渡口还有船
9只,十分繁忙。建国后,因陆路交通发展,该渡口逐渐冷落。1964年有船3只,计2
3吨位;1990年有小机轮2只,59.2吨位,可渡小拖拉机等。
    2.顺河航运
    济阳县顺河航运上通泺口,下接惠民及沿黄各县,明、清之际,盐运往来,非常
兴盛,所以当地俗称此段黄河为“盐河”。此后,随着商业的发展,土产外销,货物
购进越来越依赖顺河航运。旅客乘舟顺河而行亦颇感顺利。
    建国初,政府以贷款、贷粮方式,扶持群众修船、买船,发展航运事业。1951年
,县黄河修防段组织民用船40只、600吨位,建立起济阳木帆船社,为修筑黄河堤坝
运送物料,并兼营粮食与其他货物的运输。1952年,省港务局黄河办事处建立起济阳
航运管理站,组织起木帆船社与青宁区一带的船只,共47只,计740吨位,为兴建打
渔张引黄工程运送物料。1956年管理站改为济阳航运社,1959年又被编入黄河办事处
二船队(今省航运二公司前身)。
    1959年,济阳县造船厂抽出90人、11只船(231吨位),建立了航运队,顺河运货
。60年代胜利油田会战期间,航运队共为会战运货物约4.41万吨。以后航运队解散。
    建国后至60年代前期,有自泺口至黄河下游的机轮船往来于县境,由济南来济阳
县的人员当时多乘此船,于戴家(今属稍门乡)登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