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 50年代,区诊所(医院)以中医著称,对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诊治有 独到之处。其中,王玉符以内科(妇科)见长,时称济南四大名医之一。汝兰州擅长 小儿杂症,为济南两大儿科中医之一。梁铁民的正骨,杜德伍、宋秉南、孙仙宝的 针灸,张洪九、安佐臣的内科,在济南享有盛名。著名老中医张洪九以治妇科、杂 病等症为主,常以推拿手法与方药并举,疗效甚佳,深受病员尊敬;他独特的手法 风格,成为山东推拿学术流派之一,为中华医学发展做出了贡献。1958年,中医骨 干人员调往省市医院,区医院中医力量相对削弱。60年代,丁蔚堂的妇科,郭勤轩 的杂病治疗,在济南西部有一定名望。70年代,徐新如在眼科疾病的治疗上,徐临 川在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上,孙吉赢、陈世平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上,各有一技 之长。60~70年代,口腔科臧济华等人在牙修复、牙髓病的治疗上,技术精湛;赵 兴三、张凤山开展的“口外”手术在全市有一定震动。70年代以来,邢秉武在痔瘘 治疗技术上有新突破。 197 6年,用于治疗重度混合痔的梭形剥口被命名为“槐荫 小剥口”,避免产生肛门变形与肛管缺损、狭窄等后遗症;同年,运用肛门直肠脱 垂分环定点吊扎疗法,免除了手术治疗的痛苦。1982年,采取高位复杂性外缝、中 开、内挂疗法,解决了肛门失禁的难关,被省科协评为全省第二届优秀学术成果三 等奖,同年在全国外科会上得到好评。各种痔瘘病治愈率达99%以上,在省内外享 有较高声誉。 西医 50年代,区联合诊所(医院)无病房,设备奇缺;外科仅能做浓肿切开、 腋臭除治、轻伤缝合包扎等小手术;内科、五官科均以治疗常见病、多发病为主。 小儿科刘振华闻名济南西半边, 每日应诊100余人。随着诊疗手段的提高,60年代, 外科能做疝气、阑尾炎、鞘膜积液、大隐静脉曲张等普外手术。70年代后半期,外 科能做胃大部切除、胃癌根治、直肠癌根治、右半结肠切除、肠肿瘤切除、脾切除、 胆摘除及骨肿瘤截肢、髋关节截断等普外手术。60、70年代,内科收治脑血管病变、 冠心病、肺心病、肾病等;在上级医院的协助下,可做胸穿、髂穿、肝穿、胃及十 二指肠引流等手术。80年代,外科开展了肺叶切除和食道癌、贲门癌等胸外手术; 内科能抢救各种药物中毒及休克性肺炎、脑血栓、脑出血、尿毒症、上消化道出血、 肝昏迷、糖尿病昏迷、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哮喘持续、电解质紊乱、梅毒性心脏 病心衰等重危病人;五官科由做眼外手术发展到能做青光眼、白内障、眼外伤、球 内异物等内眼手术和鼻息肉、扁桃体切除等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