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初沿用解放前六年制。 1952年秋,在一年级实行五年一贯制试点,195 3 年底恢复六年制。1960年,在纬九路小学进行五年制教改试验。1971年,全区小学 实行五年制。1981年,部分小学恢复六年制。1984年,全区小学全部恢复六年制。 课程解放后,按教育部和省、市有关规定设置课程。1949年10月,省人民政府 公布《山东省小学教育实施办法》,小学统设国语、算术、常识 (五、六年级为政 治常识) 、体育、音乐、美术。其中一、二年级体育、音乐合并为唱游,三年级起 增设珠算、劳作,五、六年级增设历史、地理、自然。1952年下半年,执行华东区 “四二制”小学教学计划,唱游改为体育、音乐,一年级起开设美工(美术、劳作); 珠算包括在算术内;同年,自一年级起执行教育部《小学暂行规程(草案)》五年一 贯制教学计划,一年级设语文、算术、教育、图画、音乐。1955年秋,执行教育部 《小学教学计划》 , 增设手工劳动, 音乐改为唱歌。 1957年11月,执行教育部 《1957~1958年度小学教学计划》 ,五、六年级增设农业常识。1963年3月,执行 教育部《全日制小学教学计划(草案)》,统设周会、语文(讲读、作文、习字)、算 术、体育、音乐、图画。一至三年级增设手工,五年级增设地理,五、六年级增设 历史、自然,六年级增设生产常识。“文革”期间,学校一度停课。复课后,设语 文、算术、政治、体育、音乐等课程,穿插学工、学农、学军。1975~1976年实行 五年制,统设政治(高年级选学《毛主席语录》和毛主席部分著作) 、语文(低年级 政治课与语文课合并)、算术、体育、音乐、美术;四、五年级增设常识。1978年, 执行教育部《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小学统设语文、数学、体 育、音乐、美术。三至五年级增设英语,四、五年级增设自然常识。1981年秋,一、 二年级和三年级部分学生改为六年制, 执行 《济南市全日制六年制小学教学计划 (试行草案)》,小学统设思想品德、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美术、劳作,四至 六年级增设自然,五、六年级增设地理、历史,四、五年级和三年级部分学生仍执 行原教育部颁发的五年制教学计划。1984年,执行市教育局《全日制六年制小学教 学计划》,在讲读课时内,一、二年级含一课时说话、写话课,三至六年级安排一 课时阅读指导课;三年级增设自然课,四至六年级开设劳动课。1989年统设思想品 德、语文、数学、自然常识、体育、音乐、美术、劳动;一、二年级增设说话、唱 游,五年级增设地理、六年级增设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