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类 基础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h&A=6&rec=6&run=13


    道路区内古城道路多为棋盘式。街道多据官衙宅地、寺庙牌坊、风俗传说、地形
地貌、旧物旧景等命名。大小街巷均为土路,路面狭窄,一般宽4米,最宽者也不足
6米。建国后,在国民经济恢复和初步发展的50年代,各县量财而行,干部、职工和
居民积极参加义务劳动,先后开辟、拓宽取直了部分街道,并改造为砖渣路面和灰土
路面。仅1956年,菏泽县就拓宽街道19条,加高路基13条,全长3.26公里;开辟四关
道路6条,每条宽8米,长1.6公里。1965年,菏泽城内修筑第一条沥青路面--东方红
大街,长1.5公里,宽16米,共投资14.4万元。1962-1976年,曹县县城的东西大街、
定陶县城的城中街、单县县城的胜利大街、成武县城的老城街、巨野县城的永丰街、
梁山县城的水泊中路、郓城县城的唐塔路、鄄城县城的东西、南北大街、东明县城的
民主街与五四路,相继改造为沥青路面,总长15.369公里,均宽8米,共投资110.68
万元,结束了全区城市道路旱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难行的历史。
    1978年,按照“人民城市人民建”的方针,本着先急后缓、重点建设的原则,采
取一道路、二绿化、三环卫,同时安排给、排水,由里向外紧凑发展的方法,首先加
快了道路建设。10县(市)均成立了由建委(城建局)、交通、工商、林业等部门有关人
员参加的修路指挥部,分管县(市)长亲自指挥,实地考察,制订方案。在工程量大、
资金短缺的困难条件下,以国家投资、受益单位集资、公办民助、集资联办、义务劳
动以及争取交通运输部门投资相结合的方式,多方集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拓宽、
取直、新修、翻修了一批高标准的市内道路。1985年4月,菏泽市政公司在较短的时
间内,高质量地翻修了菏泽城主要干道--东方红大街,路基加厚到35厘米,油层加厚
到5厘米。是年,菏泽市区49条主要街道,全部为沥青路面。新修、翻修后的道路,
一般宽30米,最宽的达50米,改变了多年来未解决的咽喉路、脖子路以及交叉路口行
路难的状况,为城市建设按规划进行奠定了基础。

      菏泽地区1985年城区道路统计表

┌────┬───────┬─────────────┬─────────────────────────┒
│项    目│    现有道路  │        沥青路面          │                达标街                            ┃
├────┼──┬────┼──┬────┬─────┼─────┬───┬───────────────┩
│县(市)城│条数│  长度│条数│ 长度 │占道路之比│   街名   │ 长度 │         宽度                 │
│        │    │ (公里) │    │(公里)  │ (%)   │          │(公里)│红线宽│车行道  │ 人行道     │
├────┼──┼────┼──┼────┼─────┼─────┼───┼───┼────┼──────┼
│菏泽市城│49  │48      │22  │38.4    │   80     │中华路中段│ 1    │ 48   │ 34     │   14       │       14
├────┼──┼────┼──┼────┼─────┼─────┼───┼───┼────┼──────┤
│曹县县城│34  │37.9    │16  │16.9    │   44     │          │      │      │        │            │
├────┼──┼────┼──┼────┼─────┼─────┼───┼───┼────┼──────┤
│定陶县城│24  │25.08   │11  │16.596  │   66.2   │兴华路西段│ 1.65 │ 45   │ 30     │   15       │
├────┼──┼────┼──┼────┼─────┼─────┼───┼───┼────┼──────┤
│成武县城│11  │16.55   │10  │10.98   │          │新大街    │ 3.195│ 34   │ 21     │   13       │
├────┼──┼────┼──┼────┼─────┼─────┼───┼───┼────┼──────┤
│单县县城│62  │24.793  │38  │20.15   │   81     │          │      │      │        │            │
├────┼──┼────┼──┼────┼─────┼─────┼───┼───┼────┤            │
│巨野县城│12  │14.943  │11  │14.183  │   90     │          │      │      │        │            │
├────┼──┼────┼──┼────┼─────┼─────┼───┼───┼────┤            │
│梁山县城│11  │18.74   │10  │16.941  │   90     │人民中路  │ 0.803│ 22   │12      │  10        │
├────┼──┼────┼──┼────┼─────┼─────┼───┼───┼────┤            │
│郓城县城│13  │ 9.2    │12  │ 8.415  │   91     │临城路中段│ 1    │ 30   │20      │  10        │
├────┼──┼────┼──┼────┼─────┼─────┼───┼───┼────┤            │
│鄄城县城│ 9  │ 9.64   │ 8  │ 9.150  │   90     │          │      │      │        │            │
├────┼──┼────┼──┼────┼─────┼─────┼───┼───┼────┤            │
│东明县城│49  │51.84   │19  │20.1    │   39     │五四路中段│ 0.77 │  32  │22      │ 10         │
├────┼──┼────┼──┼────┼─────┼─────┼───┼───┼────┤            │
│合   计 │274 │256.686 │157 │171.815 │   66.9   │          │ 8.418│      │        │            │
│        │    │        │    │        │          │          │      │      │        │            │
└────┴──┴────┴──┴────┴─────┴─────┴───┴───┴────┴──────┘

    桥涵区内地势低洼,各县城内河、沟、坑、塘不少,因此桥涵也较多。明清时期,
为交通方便,四城门处护城河上均架桥,多为木桥或木吊桥。这些木桥建国后逐步被
拆除。 菏泽市的西门木桥于1954年拆除, 建砖拱桥1座。 曹县城四门木吊桥先后于
1958年、 1962年、1963年、1964年由曹县建筑公司拆除并建砖拱桥。50-60年代,为
利用当地材料,节约投资,城内多建砖拱桥,尔后尚建少量石墩石拱桥。1967年开始
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盖板桥。菏泽市东门桥于1968年改建为石墩双曲拱桥,1983年两
侧又各加宽4米为人行道。至1985年,区内城市桥梁的发展,可概括为四个阶段,即:
木桥→砖(墩、拱)桥→石(墩、拱、钢筋混凝土盖板、双曲)桥→钢筋混凝土桥。城区
桥、涵多由市、县政府委托建委(菏泽市为城建局)、交通局、水利局负责设计、投资、
修建。
    排水建国前,区内城市无下水道,污水、雨水多汇入坑塘,部分由护城河排出,
遇大雨,城内常积水。建国后,城内一般一路两沟,多为明沟、土沟,也有少量砖砌
明沟。菏泽市自60年代开始,其他县城在1977年以后,先后在主干道两侧开挖排水沟
,改明沟为暗沟。梁山、巨野多为石砌,其他县城为砖砌沟体加混凝土盖板。为解决
大雨时排泄不畅的问题,菏泽、单县、巨野、东明还在城区外围建抽水机站,排泄雨
水。80年代,各县城排水系统基本形成,但仍为雨污合流,部分汇入坑塘,大部分经
下水道、排水沟或护城河向下游河道排泄。由于区内城市地面多低于城外,给排水造
成一定困难,加之管理不善,管道淤积堵塞,致使大雨时排泄不畅,低洼之处的局部
路段积水现象仍未根除。

      菏泽地区1985年城区排水设施情况表

┌──────┬────────────────────┬───────────────┐
│   项  目   │           排      水     道            │         排    水   站        │
│            ├──┬───┬─────────┬───┼─┬───────┬─────┤
├──────┤条  │总长度│  排水道断面(米)  │投  资│处│  主 要 设 备 │修建时间  │
│            │    │ (米) ├────┬────┤(万元)│  │              │  (年)    │
│ 县(市)城   │    │      │宽      │深      │      │  │              │          │
├──────┼──┼───┼────┼────┼───┼─┼───────┼─────┤
│菏泽市城    │17  │21240 │0.3     │0.6     │106   │2 │75千瓦电泵2套 │1966      │
│            │    │      │        │        │      │  ├───────┼─────┤
│            │    │      │        │        │      │  │50千瓦电泵2套 │1985      │
├──────┼──┼───┼────┼────┼───┼─┼───────┼─────┤
│曹县县城    │10  │5700  │0.4~0.6│0.4~1  │33.6  │1 │              │1986      │
├──────┼──┼───┼────┼────┼───┼─┼───────┼─────┤
│定陶县城    │5   │3092  │1       │1       │72.5  │  │              │          │
├──────┼──┼───┼────┼────┼───┼─┼───────┼─────┤
│成武县城    │2   │5100  │0.5     │0.75    │17    │4 │              │1962、1975│
├──────┼──┼───┼────┼────┼───┼─┼───────┼─────┤
│单县县城    │6   │2400  │0.6     │0.6     │6     │  │              │          │
├──────┼──┼───┼────┼────┼───┼─┼───────┼─────┤
│巨野县城    │14  │14000 │0.8     │1.0~0.5│98    │2 │              │1985      │
├──────┼──┼───┼────┼────┼───┼─┼───────┼─────┤
│梁山县城    │9   │19324 │0.5~0.8│1.0     │136.2 │  │              │          │
├──────┼──┼───┼────┼────┼───┼─┼───────┼─────┤
│郓城县城    │25  │20440 │0.5     │1       │192   │2 │70千瓦电泵2套 │1985      │
├──────┼──┼───┼────┼────┼───┼─┼───────┼─────┤
│鄄城县城    │17  │10650 │0.4~0.6│0.6~0.7│99.4  │  │              │          │
├──────┼──┼───┼────┼────┼───┼─┼───────┼─────┤
│东明县城    │14  │12000 │0.5     │1       │152.5 │1 │              │1986      │
├──────┼──┼───┼────┼────┼───┼─┼───────┼─────┤
│合计        │119 │113946│        │        │913.2 │12│              │          │
└──────┴──┴───┴────┴────┴───┴─┴───────┴─────┘

    防震防空防震:菏泽地区在地质构造上位于鲁西隆起的西南部边缘,区内断层纵
横, 历史上曾发生多次破坏性地震。1983年11月7日5时,菏泽、东明交界处发生5.9
级地震,房屋倒塌,破坏严重。根据《山东省地震裂度表》,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菏
泽地区下列城市需设防:菏泽市、东明县城7度设防;曹县、成武县城8度设防;鄄城、
定陶、 单县县城6度设防。自1978年起,按照上级布置,区内开始对建筑工程采取抗
震加固措施,主要是十大要害部门的重点工程,即:供水、供电、粮食、医疗、交通、
通讯、消防、近邻水库、重要指挥用房和可能发生重大灾害的单位。至1985年,山东
省拨给菏泽地区抗震加固专款317万元,钢材250吨,木材149.3立方米,水泥372吨,
全区共加固房屋建筑面积28.96万平方米。
    防空:60年代起,为了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国家开始加强三线建设。菏泽地区
是山东省的战略后方,因此菏泽、梁山被省、地定为重点防空城镇。为完成“走”、
“藏”、“消”各项任务,有效地抗击敌人的突然袭击,地区和10县、市均成立了防
空办公室,各县城陆续修建了一批地下掩蔽、防御工事。1985年,全区有人防工程1
5111平方米,全部为地下防空工事,分砖混结构和混凝土结构两种形式。区内人防工
程种类齐全,设备配套完善,布局合理,突出了人防工程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特点。
在使用上,是谁建设谁使用,战时统一调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