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发展党员工作“十六字” 方针, 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大力推行发展党员“五制管理” (党支部确定发展对象实行“无记名投票推荐制”,党支部讨论发展新党员实行“无记名投票表决制”, 领导干部亲属入党实行“提前申报预批制”,支部大会讨论通过的预备党员发展对象实行“张榜公示 制” , 组织员同发展对象谈话实行“考谈结合制”),严把“入口”,保证了新发展党员的质量。 2005年,全市共发展新党员11112名,其中生产工作一线的新党员8538名,占76.8%;妇女新党员3125名, 占28.1%;35岁以下的新党员7673名,占69.1%;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新党员7917名,占71.2%。结合党 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做好“七·一”表彰工作。严格标准条件,严格推荐程序,严格审核把关,全市 共评选表彰了在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及先期试点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共产党员240名。强化措施,深 入扎实地做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按照场所建设“五防一配套”(防尘、防潮、防火、 防盗、防雷,桌椅板凳配套)标准,全面完成站点建设任务。全市共建成终端接收站点8113个,实现 了远程教育“村村通”,并被省检查评估小组认定为优质工程。市、县、乡普遍成立了农村党员干部 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机构,落实了编制和人员。着眼于管好、用好远教设备,先后选拔配备乡镇专职管 理员409名,村级操作员8128名;依托市远程教育培训中心,对村级操作员骨干进行了大规模轮训, 先后举办培训班12期,培训管理员、操作员1200名。指导县区整合资源,建立规范固定的培训中心, 指导安装扩展型接收设备,实现了网络化教学。县区累计举办培训班130期,培训1.8万人次。探索实 行“四制一保”(设备备案制、产权明晰制、责任追究制、联合通告制和远教设备加入财产保险)管 理办法,出台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中心(站点)星级管理意见,逐步建立起科学规范的考核评 估体系。坚持“建管学用”并举,探索实行了涉农部门和农民群众共享远教资源的办法;建立了“节 目预告制”、“菜单制”等灵活多样的收看形式,受到基层党员群众的普遍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