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6&rec=843&run=13

我市地处暖温带季风气候区,气温、水、肥条件适于各类蔬菜生长,加之劳动力资源丰富,交通
便利,发展蔬菜产业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不断发展,全市蔬菜产业迅速
膨胀,2004年,全市瓜菜播种面积达15.34万公顷,总产664.2万吨,瓜菜产值达45亿余元,蔬菜出口创
汇1.03亿美元。蔬菜产值占全部农业产值、种植业产值的比重分别为17.02%、29.34%。蔬菜产业已成
为我市农业的特色优势产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1、特色蔬菜基地形成规模优势
全市各地本着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发挥优势,规模发展的原则,确定自己的优势产业和主导产
品,努力培植名优拳头产品,实行重点开发,连片发展,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一定知名度的生
产基地。如苍山西部的大棚蔬菜基地,东部的大蒜基地、创汇蔬菜基地;沂南遍布全县的大棚蔬菜基
地;郯城红花乡的保护地番茄基地,马头镇的出口白萝卜基地;沂水高桥镇的冬季盖韭基地,姚店子
镇的生姜基地;费县方城、上冶及平邑资邱的早熟西瓜基地;莒南大店镇的大棚草莓基地;河东太平
镇的大棚蔬菜和洋葱基地;平邑马铃薯基地;临沭南古镇的脱水蔬菜基地等等。全市大面积种植的蔬
菜已达80余种,保护地蔬菜已达5万多公顷,其中大棚蔬菜3万公顷,越夏蔬菜、秋延迟蔬菜、出口创
汇蔬菜面积分别为2.6万公顷、1.7万公顷、2.7万公顷。苍山县被誉为“山东南菜园”、“山东洋菜园”,
并被命名为“中国大蒜之乡”,费县被命名为“中国西瓜之乡”。
2、品牌经营和质量安全认证迅速发展
适应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新形势,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蔬菜和有机食品蔬
菜等已引起广泛重视。全市无公害蔬菜面积已达6.7万公顷,一大批蔬菜原产品注册了商标,有40多
种瓜莱产品获得了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认证。临沂绿源食品有限公司的“绿源”
牌蔬菜等获得了欧盟有机食品认证; 莒南大店“大明星” 牌草莓等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费县方城
“忘梅”牌西瓜,苍山兴明“一马”牌冬瓜、“双龙湾”牌番茄,河东太平的“沂平”牌番茄,沂南
依汶“孔明”牌韭菜、姚店子“沂蒙”牌生姜等瓜菜获得国家、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3、市场流通独具特色,农民运销队伍庞大
目前全市已有蔬菜批发市场40余处,年交易量300多万吨,全市农民运销队伍达20多万人,蔬菜
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基本形成。以苍山为例,全县有蔬菜瓜类批发市场12个,其中最大的鲁南蔬菜
批发市场,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鲜活农产品定点市场,年交易量近100万吨,交易额15亿多元。全县
现有各种形式的运销组织4000多家,拥有各种机动车辆2万多台,从业人员16万人,活跃在南方许多
大中城市,保证全市蔬菜产得出、销得去。
4、贮藏加工业快速发展,龙头企业初具规模
我市自80年代初率先在全省发展蔬菜恒温保鲜加工,到目前已有各类加工企业500余家,年综合
保鲜加工能力100万吨,开发了保鲜、速冻、脱水、腌渍、油炸、调理食品六大系列100多个品种,产
品除销往全国各地外,已多年出口日本、韩国、东南亚及东欧等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有较高的知
名度。冻干脱水蔬菜生产线占全世界的一半以上,脱水蔬菜出口量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去年,冻干
蔬菜出口值1.1亿美元,占全国的60%以上。全市扶持和培植了苍山黄埔、神大、越洋、兴发,河东大
林、万全,临沭兴大、盛,郯城德兴,沂水福日等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龙头企业。
蔬菜产业发展中也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
l、产品质量档次不高。生产过程中农药施用欠合理,部分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比较突出;
有机肥施用不足,大量施用氮素化肥造成产品中硝酸盐含量超标的问题也比较突出。这些都会在一定
程度上影响到产品的质量、营养和风味品质,降低商品价值。另外,在整个蔬菜产品结构中,无公害
蔬菜、绿色食品蔬菜、有机蔬菜所占比重还比较低。
2、产后处理薄弱。按照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蔬菜业的效益,生产环节占25%,流通环节占42%,
加工环节占33%,由此来看蔬菜业的效益主要在产后。而相比之下,我市对蔬菜产后处理重视不够,
商品质量、包装及营销手段仍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新鲜蔬菜目前多数尚无商品标准,无包装或包装
简易,运输车辆不具备保鲜和远途运输条件等。
3、蔬菜加工产品出口市场单一。近些年来,我市蔬菜加工产品出口主要面向日本、韩国,市场
比较单一,对新销售市场开拓不够,出口的多元化格局远未形成,面对国内外绿色贸易壁垒冲击,潜
在风险较大。
4、信息不灵的问题比较突出。蔬菜是鲜嫩产品,市场价格多变,供求矛盾转化快,应及时汇总
交流产销价格等信息,才能实现宏观指导。但目前我市尚没有建立统一的蔬菜信息网络中心,对国内
外千变万化的市场信息了解不及时,单靠市场反馈难以预测蔬菜产销趋势,因而经常会因市场误导致
使菜农盲目种植,影响了菜农的经济收益。
5、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目前我市蔬菜种植仍比较分散,没有形成规模。
因为达不到一定规模,在当地很难形成交易市场,加之分散种植又缺乏必要的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检
查,各家各户的蔬菜产品直接进入市场会相对增加交易成本,难以形成规模效益。
6、服务水平比较落后。围绕蔬菜业进行产前、产中、产后管理、服务的行政、科研、技术推广
以及产品处理标准、产品质量认证监测比较薄弱。蔬菜科研跟不上蔬菜生产的需要,超前导向作用未
能充分发挥;蔬菜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同时也缺乏无公害生产的组织和技术标准;围绕蔬菜业发展
的各种监测、监管体系不健全。
我市蔬菜产业发展应立足资源优势,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增加
农民收入为根本,突出抓好蔬菜优势产业带建设,积极培创名优品牌,大力发展蔬菜贮藏加工业,不
断提高蔬菜产业化水平,努力增加出口创汇,实现蔬菜产业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全面建设蔬菜
强市。力争到2010年,全市瓜菜面积达到17万公顷,其中无公害蔬菜15公顷,保护地蔬菜6万公顷,
出口创汇蔬菜5万公顷,总产量700万吨,瓜菜总产值达70亿元;全市蔬菜加工能力达200万吨,出口
创汇达2亿美元。
1、发挥比较优势,科学规划,重点做好四大优势产业带建设
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按照突出特色、突出优势产区、集中连片、规模发展、产销并重的原则,
重点搞好苍山“山东南菜园”70万亩蔬菜、沂沭河沿岸20万亩出口蔬菜、东红公路沿线20万亩保护地
蔬菜、蒙山前董泗公路沿线10万亩瓜莱的无公害高效生产技术开发,进一步强化上述区域的生产优势,
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带。
2、依靠科技进步,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蔬菜卫生安全质量水平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外纷纷设置绿色壁垒,国内陆续实施市场准入
制度,对蔬菜卫生安全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市蔬菜安全质量状况还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要
求。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蔬菜卫生安全质量水平,是蔬菜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应突出抓好蔬菜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和技术规程的制定、修订、完善,建立健全检验检测与监
控体系,搞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按照抓源头、重过程、包质量的要求,产前搞好产地环
境监测和禁用农药清理,产中抓好无公害新技术的推广,严格执行标准化技术规程,产后搞好产品质
量产地监测,确保有害物质残留不超标,全面提高蔬菜卫生安全质量水准。
3、发展产销合作组织,完善市场流通体系,推进蔬菜产业化经营
我市目前的蔬菜生产以鲜菜上市为主,且主要销往省外,搞好农户分散生产与大市场的衔接,提
高组织化程度和市场流通水平,是加快蔬菜产业化的有效途径。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是从根本上
解决分散经营的个体农民进入大市场的关键。蔬菜产销合作组织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一种有效形
式,是农村经营管理体制和制度上的创新,各蔬菜主产区要认真学习借鉴各地成功经验,搞好试点示
范,加快推广步伐。进一步加大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力度,搞好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重点扶持基础好、
区位优势强、交通便利、有发展前景的批发市场,加强软硬件建设,增强服务功能,规范交易行为,
提高市场知名度,形成区域性蔬菜交易中心和集散中心。同时,各地要积极培养和壮大农民运销队伍,
掌握快速进入销区的主动权。
4、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实现加工增值,扩大蔬菜出口创汇
我市蔬菜生产虽然规模较大,但产品主要是初级产品,加工量很少,产后增值潜力尚未发挥。蔬
菜是入世后我市在国际市场上最有竞争优势的产品,但由于加工率低,产品档次低,卫生安全质量差、
经营规模小等原因,致使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今后应积极发展蔬菜贮藏加工企业,加强龙头企业建设,
加快老企业的技术改造,新建企业要做到高起点、高科技。按照国际市场需求,建立稳定的原料基地,
开发适销对路产品,提高产品档次,扶持发展一批重点企业,使之尽快形成规模大、辐射带动面广、
新产品研制开发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龙头企业。
5、实施名牌战略,改进营销方式,提高蔬菜市场占有份额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蔬莱产品销售大战将逐步升级,要想保住原有市场,开拓新市场,培创名
牌已成为当务之急。要选择具有资源优势、技术优势、特色鲜明的主导产品,膨胀规模,严把质量关,
抓好采后商品化处理,实行注册商标品牌经营,积极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等质量认证,加大宣传促销力
度,提高产品知名度,创出在国内外市场叫得响的名牌产品,不断提高我市蔬菜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
率。同时,要积极运用现代营销方式,建立蔬菜配送中心,实行连锁经营,抓好净菜上市,保证蔬菜
质量,让城乡居民真正吃上“放心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