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5&rec=817&run=13

一、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近几年,各县区立足县情,发挥优势,努力做好结合文章,适时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经济发展思
路,采取一系列发展措施,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和民营经济,实现了县域经济发展
的新突破。沂水县迈向经济强县的步伐明显加快,城镇建设和民营经济走在了全省前列。罗庄区充分
发挥原有工业强镇的优势,第二产业快速发展,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60%以上。兰山区依托临
沂批发城,大力发展以商贸流通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三次产业的比例调整为10︰53︰37。郯城县积极
培植骨干企业,有两家企业跻身全市七家利税过亿元企业行列。苍山县重点发展蔬菜特色产业,成为
闻名全国的“山东南菜园”。临沭县将复混肥、条柳编和蔬菜加工三大行业作为支柱产业培植,已成
为全国最大的复混肥生产基地和重要的白柳交易和价格形成中心。河东区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该
区98%以上的企业是个体私营或合作制企业,民营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骨干力量。平邑、蒙阴、费
县、沂南、莒南在山区开发、小流域治理、旅游业等方面获得了长足发展。
我市县域经济虽然得到较快发展,但与全省平均水平和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①经济总量
不足。2001年,我市GDP过百亿元的县区一个没有,地方财政收入过3亿元的仅沂水县1个,烟台分别
为2个和5个。②产业层次低。我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普遍偏高,与烟台相比,同为12个县
市区,这一比重超过20%以上的县区我市有10个,烟台只有6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过5
亿元的县市烟台有6个,我市仅有兰山区1个。③外向型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全市累计实际利用外资为
3.5亿美元,仅占龙口市的60%;2001年外贸出口过亿美元的县区烟台有7个,我市一个没有;出口额最
高的莱阳市达1.75亿美元,我市最高的莒南县仅为0.54亿美元。④中心城市辐射拉动能力不强。我市3
区非农业人口58万,仅占市区总人口的32%,GDP仅占全市的1/5,而烟台市4区非农业人口92.65万人,
占市区总人口的57.4%,GDP占全市的1/3。⑤人均占有水平低。我市人均GDP、人均地方财政收入最高
的罗庄区仅为龙口市的39%、46%;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兰山区仅为龙口市的67%。⑥园区经济
规模小、层次低。我市省级开发区只有临沂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而烟台不仅有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
区,还有9个省级经济开发区。⑦行政区划设置单一。同为12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烟台市设4区、7
市、1县,而我市为3区、9县,无一个县级市。
二、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和方向
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立足本地实际,发挥比较优势,遵循开放经济原则,以富民强县
为目标,走产业特色化、农村城市化、经济国际化的路子,突出发展优势产业、高新技术、民营经济、
园区经济和小城镇建设,提高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推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
各县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沂水县以建设新兴中等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提升食品、布鞋、
油顶三大产业的层次,尽快发展成为我市北部地区的中心城市。郯城县立足建设全国银杏加工出口基
地和鲁南地区化工、造纸基地,尽快发展成为我市南部地区的中心城市。莒南县发挥毗临沿海及农副
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食品、建材、模具、石雕、旅游等重点产业,使其成为我国花生生产
加工出口基地及我市重要的出口创汇基地。苍山县应抓住被确定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
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县”的契机,搞好蔬菜的生产、加工、出口和市场建设,建成全国重要的
蔬菜基地。费县、平邑、蒙阴三个山区县,应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利用后发优势,实施追赶战略,重
点搞好建材、食品、黄金、中药材等资源加工及以蒙山为主体的旅游、山区开发。临沭县要继续做大
做强复混肥生产、白柳加工、蔬菜出口三大产业,积极搞好精细化工、工程机械等行业的开发工作。
沂南县要重点搞好电子机械、农产品深加工以及山区开发,同时着力抓好沂蒙山改革开发实验区的建
设。三区作为临沂城市经济的主体,应进一步强化中心城市意识,加强统一规划和布局,明确功能定
位和产业布局;重点完善提高兰山区,大力发展以商贸流通为主的服务业,加快工贸开发区建设,使
其成为全市商贸、物流、金融、旅游、信息、教育中心;培植壮大罗庄区,大力发展陶瓷、纺织两大
产业和以生物制药、电子信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使其成为现代化工业新城区、高新技术产业密集
区和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膨胀发展河东区,充分发挥交通枢纽优势,搞好民营经济园区和物流基
地建设。
三、加快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议市里成立县域经济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县域经济发展的规划制订、宏
观指导、统一协调。实行市级领导对县区的包扶责任制,定期召开县域经济发展调研会、研讨会、分
析会。加强对县域经济的考核奖惩,制定考核办法,设立奖励基金,市里每年对各县区在GDP、地方
财政收入、投资、外经贸、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提出具体目标要求,对年终综合考核前三名的
县区予以奖励。
(二)明确发展重点。各县区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突出产业升级和创新,优先发展有战略
优势的主导产业,培植壮大特色鲜明的支柱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根
据自然禀赋条件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选准突破口,培育龙头,形成亮点,带动全面发展。
要借鉴外地经验,搞好园区建设。要优化招商环境,创新招商模式,扩大招商力度,借助外力发展县
域经济。要大力培植民营骨干企业,使其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解决县域经济发展中创业资源不足、
竞争力不强的问题。
(三)加大扶持力度。建议市委、市政府在资金、技术、人才、土地等方面制定扶持政策,促进
县域经济发展。金融部门要加大对县域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市县两级要采取多种形式,成立中
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发行股票或在境外融资;要抓住国家逐步放开投资
领域的契机,抓紧研究措施,启动民间投资。各县区要尽快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加快高新技术企业认
证和ISO9000国际质量认证,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鼓励县域中小企业与国内外大专院校、
科研院所及技术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大集团联合,引进、消化、吸收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提高中
小企业的研发能力和装备水平。市县两级设立人才开发专项基金,用于人才培养引进和奖励;建立健
全贡献与回报挂钩的激励机制、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收益的分配机制,为县
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智力保障。
(四)优化发展环境。继续加大行政审批改革力度,简化审批程序,实行审批首问制、限时制和
服务承诺制。进一步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管理,严禁各种不必要的检查、
评比,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尽快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的市场环境。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建立企业和个人信誉资质体系,完善规范信用评估制度和违信制裁制度。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依
法行政水平,不断优化行政环境。建立健全行政效能监察监督制度,加强对政府各部门行政效能的监
察监督、按照责权统一、运转协调的原则,进一步理顺和完善条块关系,引导垂直管理部门加强与所
在地的协调、配合。按照事权和财权统一的原则,进一步理顺和完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