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临沂市201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 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21&rec=5&run=13

关于临沂市201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2 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2 年2 月29 日在临沂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临沂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一、201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1 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环境,在中共临沂市委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
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认真执行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各项决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
领,全面贯彻落实“四三二一”总体思路, 围绕突破县域经济、统筹城乡发展、保障改善民生三项
重点,开拓进取,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年初计划。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770.5 亿元,增长12%。经济运行质量
继续提高,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国地税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达到5.1% 和8.9%,同比分别提高
0.3 个和1 个百分点。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1.3 亿元,增长22.3%,其中税收收入106.1 亿元,增
长20.6%,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75.1%。全市税收收入总量完成 239.9 亿元,增长18%;国税部门组
织收入142.3 亿元,增长20.2%;地税部门组织收入104.3 亿元,增长45.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达到21440 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18 元,分别增长15% 和18.6%,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进一
步缩小。
(二) 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市委市政府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出台了
《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制定了“三年倍增计划”,设立了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
打出了一套强有力的“组合拳”,县域经济显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县区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首次
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16.1 亿元, 增长24.3%。9 个县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其中兰山区、罗庄区、沂水县分别突破30 亿元、12 亿元、10 亿元。常林高端液压件、山重建机挖
掘机等一批规模大、档次高的重点项目相继投产达效。对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做法,省政府主要领导
同志给予充分肯定。经积极争取,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功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临沂临港产业
基地、临沂现代物流基地、莒南临港产业配套基地被列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金升有色金属产
业基地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三)投资消费拉动作用明显。全市“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上好项目”的氛围日趋浓厚,全年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08.6 亿元,增长23.9%。重点项目建设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220 个市重点项
目除1 个项目因重新调整规划未开工外,全部开工建设,完成投资551.5 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1.5%;
14 个投资20 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25.1 亿元;竣工投产项目58 个, 是近年来竣工投产数最
多的一年。 消费市场持续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66.1 亿元,增长18.1%,其中城镇零售

1048.4 亿元、乡村市场零售额317.7 亿元,分别增长18.7% 和16%。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8%,保
持了基本稳定。
(四)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三次产业占比调整为10.1:49.9:40, 第
三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3 个百分点。新型工业强市战略深入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步伐加快,
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骨干企业带动作用增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230.7 亿元,增长16.4
%。其中,“四新一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增加值153.8 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2.5%,增
长22.6%;“双50”企业完成增加值361.2 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9.4%,增长16.7%。新口径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20.6%,比年初提高1.1 个百分点。商文旅引领战
略扎实推进,重点服务业产业优势进一步扩大,临沂商城实现市场交易额850 亿元,第二届“临博会”
实现成交额48.3 亿元,我市被授予“中国物流之都”称号, 兰山区被列为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8%,“十艺节” 重点剧目新编红色柳琴戏《沂蒙情》成功推
出。红色旅游品牌和贺年会、休闲汇等主题活动有力带动了旅游业发展,实现旅游总收入292.8 亿元,
增长23.1%。我市被命名为“中国温泉之城”。金融业形势良好,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
到2497.8 亿元和1796.6 亿元,比年初分别增加382.6 亿元和262.1 亿元。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640.4 万平方米, 增长39.5%。农业生产战胜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 粮食总产
实现“八连增”。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7 家, 新建优质
农产品基地63.1 万亩,新认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156 个。
(五)城乡统筹“四点对接”加速推进。中心城市扩容提质力度加大,北城新区、滨河景区、涑
河片区、汤泉旅游度假区和兰山西部新城建设加快推进,开罗大桥、绕城东线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实
施。“一创六建”目标圆满完成,我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实现“三连冠”。县城与中心城区的衔接融合更加深入,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半
小时生活圈”和“一小时生活圈” 聚集辐射效应不断扩大。总结推广了费县城市管理“五个一”经
验,县城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小城镇建设全面启动,12 个市级优先发展重点镇全部设立经济园区,
累计招商引资项目198 个、合同金额124 亿元,完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资230 多亿元。新型
社区和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上水平, 新建农村住房13.7 万户, 改造危房2.7 万户,建设新型农村社区
818 个,390 个社区完成“三上”工程。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推广了“蒙阴经
验”。
(六)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深入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点初步形
成一些示范全省的经验。义堂镇小城镇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全国小城镇创新经验交流
会在我市成功举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显著,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行基本药物“零差
价”销售,“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推行。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稳步实施,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我市被列为全国国有林场改革试点。文化体制、教育、事业单位、财税
体制等领域改革进展顺利。外贸形势好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进出口总额达到68.4 亿美元,增长43.5
%,其中出口额36.2 亿美元,增长28.2%;进口额 32.2 亿美元,增长65.7%。山东临工、新光集团出
口额首次突破1 亿美元,分别达到1.26 亿美元和1.2 亿美元。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实际到位市外资金
250.5 亿元, 增长29.2%。
(七)保障改善民生实现重大突破。经全力争取,国务院批准沂蒙革命老区参照执行中部地区有
关政策,为我市实现跨越发展,特别是在更大范围、更高标准上保障改善民生提供了重大机遇。全市
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达181.7 亿元, 同比增长34.4%,占全市财政支出的63.8%,比上年提高5.4
个百分点。“十大为民工程”全面完成, 农村饮水安全、标准化幼儿园建设等工程超额完成。市图
书馆、博物馆新馆、文化艺术中心、儿童福利院、进城务工人员综合服务中心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建
成使用。就业形势良好,新增城镇就业15.8 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9.2 万人。保障性安居工程
建设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全年开工28389 套、竣工17343 套。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
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200 元, 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现全覆盖, 140.8 万名60 周岁
以上城乡老年居民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社会管理创新取得新进展,社会秩序持续好转。在中科院发
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临沂市民幸福感居全国第二位。
在总结工作成绩的同时,还要看到,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传统产业
比重高,服务业占比提高难度大;县域整体实力仍较为薄弱,主导产业的支撑能力有待增强, 培植
壮大财源任务艰巨;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 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环境趋紧。对于这些问题,
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
根据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好中求快“过四五”、富民增收“双翻番”奋进目标,2012 年全
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安排是: 生产总值增长11% 以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6
% 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外贸进出口增长10% 左右,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 左右,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 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万元GDP 能耗、污染物排放量等约束性指标,
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任务。
实现上述发展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扩内需稳外需,增强经济发展驱动力。一是保持投资适度合理增长。当前,我市经济总体
上仍处于欠发达状态,投资仍然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必须保持足够的投资力度。要坚持投速、
投量、 投向、 投效的有机统一,继续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投资力度,计划安排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
1930 亿元,其中农林水利、高新技术、技术改造、现代服务业、社会事业、能源交通与城市建设等
六个重点领域投资1675 亿元, 约占全年投资计划的87%。 出台关于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的意见,开展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年”活动,抓好中央和省投资项目建设,组织实施好市级重点项目。完善包扶、
联系、协调、办理“四位一体” 工作机制,严格实行月调度、季督导、半年观摩点评、年终考核的
管理制度,认真落实重点项目联审联批制度,用好重点建设项目动态管理平台, 解决项目建设过程
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项目早开工建设、早投产达效。围绕发挥资源优势、放大政策效应、培植
特色产业和重大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精心策划包装和申报争取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依托
实施东接南融战略招大引强,吸引更多的优质项目落户临沂。二是挖掘消费潜力。以提高城乡居民收
入、增强消费能力为着力点,抓住社会保障、民生政策扩大范围和提高标准的有利机遇,围绕自住性
住房、汽车、家电和家政服务、文化娱乐等消费热点,配套制定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拓展消费领域。
大力完善城乡流通体系,深化“满意服务惠万家”活动, 改善消费环境,释放消费潜力。三是稳定
外需增长。引导骨干出口企业根据国际市场新形势新特点,增强应对人民币汇率双向动态调整冲击能
力, 密切关注并积极处置境外市场贸易保护措施,大力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提升出口产品结构,
巩固传统市场,拓展新兴市场。指导相关企业用足用好出口退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出口信用保
险等政策,提高我市出口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四是保持物价稳定。发挥好专业批发市场和物流配送网
点信息流优势,加强价格监测分析,强化市场监管,提高重要物资尤其是大宗生活用品储备调控能力,
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努力实现物价调控目标。
(二)加快工业转型,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深入实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
产业“双轮驱动”战略,着力发展高端高质高效产业,推动工业经济质量效益同步提高。一是以培植
千亿级产业为抓手,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把机械、冶金、食品、木业、化工、医药六大产业,作
为千亿级主导产业集中培植、全力打造。出台加快培育千亿级主导产业的实施意见,建立推进机制和
责任机制,力争今年六大产业产值超过5000 亿元。实施千亿元投资计划,六大产业完成投资800 亿
元以上,力争完成1000 亿元。鼓励引导主导产业集聚发展,按照全市产业发展总体布局,打破各县
区按行政区划规划发展产业的格局,依托大企业、大项目,以工业园区、产业基地为载体,引导主导
产业向特定优势区域集聚。编制实施矿业经济发展规划,加快特色矿产资源开发,新上一批深加工项
目, 培育千亿级矿业产业。 二是以增强创新能力为支撑,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着力发展
“四新一高”战略性新兴产业,适时发布产品目录和关键技术指标,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深化与
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增长30% 以上。大力发展高新技
术产业,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1 个百分点以上。三是以打造百亿级企业为引领,扶持骨干
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实施“上大压小”、“兼并重组”,促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延伸链条。每个主
导产业选择5 家左右的骨干企业进行重点扶持,排出重大项目实施进度计划,优先保障土地、资金等
要素供应, 支持建设省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进一步加大对临工、常林等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促
进企业扩规模、上水平、增效益,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植壮大。同时,认真落实国家
和省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金融财税等政策, 结合我市实际研究制定具体配套措施,加快建
设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帮助小型微型企业解决成本上升、融资困难等发展难题,加速向中小企业
和骨干企业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提质量扩规模,增强服务业拉动力。一是突出抓好商贸物流业转型升级。以建设国际商贸
城为目标,扎实推进兰山区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商城改造提升和重组上市,科学规划布局
新建市场,重点在建设电子商务集聚区、打造国际贸易直通车、大宗高附加值地产品加工、提升会展
经济知名度方面实现突破。继续抓好传统物流规范提升,支持立晨、华派克、荣庆等第三方物流企业
加大市场开发力度,重点发展与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物流合作业务,争取在依托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
总部经济方面实现突破。二是推动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按照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总体部署,全
面抓好文化产业园区、产业基地、产业集聚区建设,继续创作一批在国内有影响的文艺精品。加快蒙
山5A 级旅游景区、沭马风景旅游区、汤泉旅游度假区、滨河旅游长廊和乡村生态文明旅游区等重点
景区建设。培育打造“好客山东、亲情沂蒙”旅游品牌,建设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三是
推进新兴服务业集聚发展。认真落实《关于加快新兴服务业集聚园区建设的意见》,研究制定新兴服
务业集聚园区建设规划和申报认定办法,力争在软件和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科技研发、金融服务、
商务服务、总部经济等六类新兴服务业集聚园区建设上实现突破。加大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兰山区、
河东区等县区集聚园区建设的扶持力度,率先打造成为在全省具有影响力的新兴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
园区。四是推进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稳健发展。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主导产业、重点项目、中小企业等
领域的支持力度,加快开展区域集优债务融资、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等新型融资业务和金融创新试点。
统筹推进债券发行、创业投资、企业上市、股份制银行引进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设
立等工作,不断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强化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切实维护区域金融稳
定。严格落实国家和省房地产调控政策,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 密切跟踪房
地产市场供需变化,加大房地产企业和开发项目监管力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同时,认真落
实服务业重点行业协调推进制度, 努力推动科技信息、家庭服务、住宿餐饮、会展服务、农村服务
等行业提升发展层次。
(四)发展现代农业,增强新农村建设支撑力。一是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落实八大产业振兴
规划,对畜牧、蔬菜、果茶、油料、中药材、渔业、食用菌和苗木花卉八大特色产业,安排专项财政
资金,支持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品牌培育及示 范园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加快
推进沂沭河高效生态特色农业长廊、环蒙山林果和中药材、临郯苍优质高产田等重大工程建设, 提
升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打造“生态沂蒙山、优质农产品”市场品牌。全面抓好粮食生
产工作,深入开展高产创建活动,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粮食单产水平,确保粮食总产实现“九连增”。
二是加快水利现代化建设步伐。扎实做好地方水利建设基金筹集使用工作,建立稳定持续的水利建设
资金保障机制。抓住国家和省加大水利投资的机遇,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高效节水灌溉试
点县项目建设,抓好“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巩固扩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成果,继续抓
好郯苍涝洼地治理、 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和雨洪水资源利用。加快推进山丘区找水打井工程,解决30
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三是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依托河东农高区万福农博园、平邑九间棚药业、临沂
经济技术开发区福德新城国际农业产业园、沂蒙优质农产品交易中心等平台,示范带动传统农业加速
向现代农业转变提升,推动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好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五)加快“四点对接”,增强城乡一体发展统筹力。结合《鲁南地区城镇发展规划》,统筹推
进中心城区、县城、小城镇和农村社区规划建设,强化县城与中心城区的衔接融合和对乡镇的辐射带
动。根据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加快北城新区二期、兰山西部新城、涑河片区、临沂
商城等重点片区开发,逐步提升中心城市承载力和城市功能,增强集聚辐射作用。以承办第四届省园
博会为契机,加快推进书法广场二期等重点工程建设,抓好中心城区、滨河景区、重要路段的绿化,
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县城建设层次,完善基础设施和综合配套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县城功能转变和产
业结构优化, 进一步拓展县域经济发展空间。坚持用现代城市理念和标准规划小城镇,全面推进12
个优先发展重点镇开发建设,尽快成为更具内涵、更显品位、更有魅力的特色小城市。按照住房建设
与危房改造—社区建设—实施“三上工程”—创建生态文明的“四步曲”要求,积极推进供水、供热、
供气、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重点推进沿河、沿路、沿线以及塌陷区旧村改造,着
力打造布局合理、规模适中、配套良好、服务完善的新型农村社区。
(六)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可持续发展内生力。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试点,积极争取省在政策、
资金等方面给予我市“两型”社会建设改革试点和小城镇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更大支持,着力抓好示范
区、示范项目建设,及早启动生态补偿、排污权交易等试点。在巩固集体林权主体改革成果基础上,
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 积极开展国有林场改革试点,探索国有林场管理新体制和经营新
机制。扎实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不断提升文化发展活力,努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跨越发展。
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投资评审等改革,进一步完善预算执行机制。加快建立进城农村
人口土地承包权、宅基地退出和补偿机制,继续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统筹推进事业单位、社会管
理等各方面改革创新, 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活力。抓好节能降耗政策措施落实,强化重点用能企业
能耗指标动态监测, 及时通报预警调控措施落实情况;严格执行新上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从
源头上遏制“两高” 行业盲目扩张。坚持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推进节能减排的根本途径,引导高耗
能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现有生产工艺,努力降低能耗、提高附加值。大力培育循环经济示范县
区、园区和企业,全力推进金升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用好国家和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的
优惠政策, 支持专业节能服务公司对用能单位实施节能改造。深入推进“生态临沂”建设,进一步
提升生态建设水平,努力营造优美的城乡环境。加快实施中心城区“清水工程”,大力开展流域、大
气污染防治,将PM2.5 纳入常规空气质量监测体系。全面抓好城区滨水景观绿化提升等十项重点工程,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七)办实事保民生,增强城乡居民幸福感。认真落实全市民生建设大会精神,严格实行民生工
作责任制,高标准、高质量办好“十项民生大事” 和“二十件民生实事”。全面落实参照执行中部
地区有关政策和各项强农惠农富民政策,全力争取中央和省项目扶持资金、转移支付及其他专项资金,
让老区人民得到更多实惠。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大力度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提高
社会保障水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适龄参保率达到98% 以上。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力争在
公立医院改革领域取得突破。 进一步促进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新建标准化幼儿园149 所、改扩建296
所,改造中小学校舍39 万平方米。进一步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新建经济适用房1 万套、
公共租赁住房3700 套、改造棚户区1.1 万户。加快建设临沂大剧院、沂蒙精神纪念馆、市残疾人康
复中心等重大民生工程,确保早日投入使用。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
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深入推进“平安
临沂”建设,确保全市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