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21&rec=4&run=13

政府工作报告
——2012 年2 月29 日在临沂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临沂市市长 张务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
见。
一、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台阶,站在新的起点上
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在市委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 在
历届打下的良好基础上,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沂蒙精神为动力,
以富民强市为目标,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四三二一”
总体发展思路,加快建设经济大市、商贸强市、文化名市、宜居城市,扎实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率先发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自豪的成就,沂蒙大地展现出绚丽风采。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亲切关怀沂蒙革命老区,千万人民热切期盼、含金量高的国
家中部地区优惠政策成功获批,与省里规划建设的精品钢基地,成为我市新一轮区域协调发展的“两
大助推器”。
——沂蒙精神得到大力弘扬,成为新时期山东精神的核心和闻名全国的政治品牌;四家红色旅游
景区被确定为山东省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教育基地,创造了具有时代内涵和地
方特色的党性教育“沂蒙模式”;去年春天我市遇到了百年不遇的大旱,北京和兰州军区部队官兵千
里驰援找水打井,沂蒙大地再次呈现出军爱民、民拥军的感人情景。
——综合实力跨入全国地级城市50 强、列第48 位,地方财政收入在全省位次前移;中国地热城、
温泉之城、书法名城、市场名城、板材之都、物流之都、绿色经济十佳城市、粮食生产先进市等称号
相继落户我市,创造了在全省、全国有重大影响的“临沂速度、模式和经验”。
——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先后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临港经济开发区、汤
泉旅游度假区获批为省级开发区和度假区;14 家省级以上开发区成为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平台。
——“一创六建”完美收官,以地级市第一名荣膺全国文明城市,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环保
模范城市、卫生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实现“三连冠”;获得中国城乡建
设范例城市、全国数字城市建设示范市等称号,代表山东省接受国家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考核获
第一名,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
——社会事业取得重大进展,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体系不断完善,义务教育适龄人口
入学率保持100%,高中段入学率达到95%;临沂大学正式挂牌,青岛理工大学、山东医专、山东交通
技术学院临沂新校区投入使用,临沂技师学院、职业学院、高级技校、高级财经学校先后成立,招生
规模不断扩大。科技创新迈出较大步伐, 累计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奖励72 项,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考
核先进市。文化事业和产业快速发展, 成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广播电视发射塔和市图书
馆、博物馆、城市规划展馆、科技馆新馆、文化艺术中心相继建成;沂蒙革命纪念馆、临沂大剧院正
加紧建设;电影《沂蒙六姐妹》、电视剧《沂蒙》、大型水上实景演出《蒙山沂水》等文艺作品获得
国家级大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建成了滨河百里健身长廊,首创并成功举办了全国红色运动会,
是全国连续举办F1 摩托艇世锦赛、世界杯滑水赛和中美澳艺术滑水对抗赛的唯一城市。
——民生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比国家规定时间提前一年半实现全覆盖; 在
全国第一个建成启用由政府投资的进城务工人员综合服务中心;新农合参合人数和参合率始终保持全
省首位,“先看病、后交费”新型就诊模式在政府办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中心全面推行; 用群众
工作理念统揽信访工作和破解基层信访难题的“五个一”经验在全国推广,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
治理优秀市和中国全面小康最具安全感城市。温家宝、李长春、贺国强、周永康、刘云山、李源潮、
马凯等中央领导同志和姜异康、姜大明、刘伟等省领导同志视察时热情鼓励、高度评价: 临沂的发
展变化大,老区人民的精神状态好;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科学发展、造福人民的一个生动写照;一
座新城拔地而起,已经成为山东省和全国革命老区的一张名片。目前,全市人民的自信心自豪感、满
意度幸福感、和谐度安全感明显增强。在中科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临沂市民幸福感
居全国第二位,“幸福写在了老区人民的脸上”!
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各种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下,为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
展,市政府积极有效地开展了各项工作:
( 一) 着力抓调整促转型,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转方式、调结构主线,坚持
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努力推进发展速度、质量、效益的有机统一。去年,完成生产总
值2771 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41 多亿元,分别是2007 年的1.7 倍和2.1 倍。协调发展特色农业、新
型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三次产业比例由2007 年的12.4:51:36.6 调整为10.1:49.9:40。农业基础进一步
巩固, 粮食总产实现“八连增”, 财政累计投入“三农”资金454 亿元,发展各类优质农产品基地
483 万亩,认证“三品一标”1007 个,我市供应上海世博会的农产品基地数量占全省的一半以上。
工业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进一步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230 亿元、利税492 亿元,年
均分别增长16% 和25% 以上; 重点培育的七大传统产业、“四新一高”产业和“双50”企业完成的
增加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2.5%、12.5% 和29.4%;华盛江泉、金锣、临矿、临工、天元五家企
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过百亿元;中国驰名商标由6 件增加到25 件、中国地理标志商标由1 件增加
到16 件;建筑业实现产值350 多亿元,是2007 年的2.3 倍。服务业支撑能力增强,临沂商城与阿里
巴巴实现战略合作, 成功举办了“临博会”、“板博会”等大型展会, 商城市场年成交额达到850
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旅游总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到4.8% 和10.6%,提高1.5 个和3.8 个百
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连年居全省前三位。加快科技进步,先后建设省级以上工程技术
研究中心27 家、院士工作站11 家;与中国科学院等100 多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
系, 累计破解技术难题5600 多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20.6%,较2007 年提高6
个百分点。加强生态建设,按规定淘汰落后产能,累计关停“土小企业”3000 余家,“十一五”节
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省控河流提前一年实现“稳定恢复鱼类生长”要求。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个体
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分别列全省第三位和第一位, 民营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 二) 着力抓县域促跨越,推动经济协调发展。把突破县域经济作为富民强市的基础来抓,整合
多方资源,打出一套有力有效的“组合拳”。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
决定》,制定“三年倍增计划”,修订考核奖惩办法,设立2 亿元专项资金,将市级创业投资引导基
金规模扩大到全省地级市第一位,激励和支持县区抓项目、争跨越、壮实力。固定资产投资适度增长、
质量提高。共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065 亿元,新开工5000 万元以上项目2275 个, 其中过亿
元587 个、10 亿元14 个;临工- 沃尔沃大型挖掘机、常林高端液压主件、新光涤纶长丝、万福农博
园、立晨木业综合利用、名嘉广场、费县“两河”改造等一批大项目和好项目投产达效或正在建设。
消费较快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6 亿元,年均增长20%,增幅连年居全省首位。外需保持稳定,
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190 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2 亿美元、市外资金881 亿元。园区经济加快壮大。
14 家省级以上开发区,实现的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市的35.3%。县域财力壮大,去年三个县区地方财政
收入增幅超过30%,罗庄区和沂水县分别达到12.9 亿元、10.6 亿元,兰山区地方财政收入突破30 亿
元、进入全省20 强。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对我市发展县域经济的做法予以充分肯定。
( 三) 着力抓对接促统筹,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加快北城新区、滨河景区和涑河片区开发建设,
鲁南苏北区域特大城市框架拉大, 滨水生态特色日趋鲜明, 建成区人口、面积分别达到172 万人和
173 平方公里,比2007 年增加29 万人和54 平方公里。推广费县创新县城管理的经验,推动各县城与
中心城区衔接融合。沂水县被评为全国文明县城,平邑县、临沭县获得省级文明城市称号, 全市城
镇化率为49.6%、年均提高1.8 个百分点。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意见》, 连续
三年每年安排1.2 亿元专项资金,扶持重点镇打造县域经济文化次中心。去年,12 个市级优先发展
重点镇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30 多亿元,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过亿元乡镇有16 个。积极建设农村社区,
自2009 年起连续三年每年拿出3 亿元, 用于奖补农村住房建设,由此带动投资800 多亿元;累计新
建农村住房36.4 万户、改造危房7.5 万户,完成了421 个社区气上楼、水治污、环卫保洁市场化物业
化“三上工程”;全省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推广了“蒙阴经验”。完善基础设施配
套,青兰高速、菏兖日铁路电气化改造、市内沿河大通道、双岭路立交桥、飞机场一期改造提升等重
大交通工程建成投入使用; 在全省率先提前完成851 座水库的除险加固任务, 建成了刘家道口水利
枢纽、 30 万吨水厂等一批水利设施, 沂河、沭河防洪能力从不足20 年一遇, 分别提高到50 年、
100 年一遇,全市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275 万亩,近151 万人饮水困难问题得到解决;通硬化路、客
车、自来水、有线广播电视的行政村分别达到99%、98%、80% 和100%,户用沼气数量居全省第一位。
( 四) 着力抓改革促创新,增强发展活力。加快资本重组,完成国有企业改制35 家。实行财力
下移、收入属地管理办法,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9.7%。推进多元化融资,新引进外地股份制银行7 家,
设立村镇银行4 家、小额贷款公司25 家、融资性担保公司27 家,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14 家、累计
达到25 家,各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为2507 亿元和1834 亿元,年均增长21.2% 和17.4%,“三
押一推”助企融资658 亿元。坚持保供应、保红线“两手抓”,建设用地报批总量和城乡增减挂钩项
目区规模居全省前列,政府土地出让收益58.5 亿元,被评为全国“双保工程”成效显著单位。稳步
实施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中央和省里推广了我市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发展、供销社“一网两平台”建
设等做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市县乡机构改革基本
完成,价格、户籍、劳动人事等改革进展顺利。
( 五) 着力抓民生促和谐,提高市民幸福指数。我市承担着全省九分之一的民生建设任务。我们
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坚持“用财政的钱做好保民生的事情、用市场和社会的钱
做好促发展的事项”。各级民生投入累计517 亿元,去年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63.8%。市民收入呈两
位数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1440 元和8018 元,年均增长13.7
% 和14.2%。就业形势稳定,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57 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29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
率连年控制在3.5% 以内。社会保障提标扩面,率先在全省实现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市级统
筹,城乡低收入家庭实现应保尽保,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续7 年增长14% 以上, 城镇医疗保
险净增138 万人;不断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先后建成保障性安居住房573 万平方米。去年,市委、市
政府在全省首先召开民生建设大会,出台了《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意见》,确定“十二五”期间,
集中力量办好“十项民生大事”, 今明两年重点抓好“二十件民生实事”。坚持把发展社会事业放
在民生工作的重要位置。人口计生工作基础更加扎实,有效遏制了违法生育,把住了稳定低生育水平
和依法行政“两条底线”;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积极健康、
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进一步形成;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治安和信访秩序良好,社会更加和谐稳
定。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对我市民生建设做法给予高度评价。
( 六) 着力抓效能促服务,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建立层级联动的行政服务体系,累计建成市、县
行政服务大厅12 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143 个。持续开展优化发展环境大讨论和服务企业“四比四
看”活动,较好地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营造了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社会氛围。
实行项目建设联审联批制度,行政审批事项提速88%。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
议和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舆论监督,及时办结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推行政
府信息公开,“行风热线”、“马上就办”栏目成为全国政务行风品牌。强化公共服务,国防动员、
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成效显著;妇女儿童、慈善、残疾人和老龄事业有序发展,统计、审计、
民族、宗教、档案、对台、外事、侨务、应急管理、保密、史志、人民防空、防震减灾、红十字会、
气象、盐务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各级政府廉政勤政一起抓,依法实施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党风
廉政建设责任制得到有效落实。
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使我们深刻体会到:第一,必须坚持发展为要、转调赶超。在激
烈的区域竞争中,看不到差距是最大的差距, 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只有牢牢抓住第一要务, 不
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加快科学跨越发展, 才能不断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第二,必须坚持抢
抓机遇、与时俱进。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 机遇稍纵即逝。只有解放思想而不因循守旧,抢抓
机遇而不错失良机,紧跟时代、改革创新、开拓进取,才能把握发展主动权,增创竞争新优势。第三,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民生连着民心,发展为了人民。只有倾注真情实感、投入“真金白银”,
全面保障和改善民生,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才能激发全民干事创业热情,增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
力。第四,必须坚持同心同德、凝聚合力。建设富裕美丽的“大临沂、新临沂”, 离不开全市人民
的共同努力。只有精诚协作,和衷共济,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实现大发展、开创新局面。
成绩和经验来之不易,饱含着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各方面的关心帮助,凝聚着全市人民的心血
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和外地来临沂投资创业者,向给予市政府工作全
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离退休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
临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中央、省属单位以及国内外朋友,表示崇高敬意和真诚感谢!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主要表现在:县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自主创新能
力不够强,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够快,转方式、调结构任重道远;资源环境和土地、资
金等生产要素约束趋紧,部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重;城乡二元结构比较突出,统筹发展的途径
有待拓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存有薄弱环节,民生建设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 个别部
门和工作人员作风不正,消极腐败现象仍有发生,政府自身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等等。对此,我们
要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二、围绕好中求快“过四五”、富民增收“双翻番”目标,谋划新发展、实现新跨越
当前,我市正处在科学发展、转调赶超的新时期,县域经济发展步入了提升发力、起步跨越的新
阶段。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多于困难。一方面, 国际金融危机仍在延续,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
不确定性上升;国内区域竞争日益激烈,周边城市发展很快,我们面临着“南北夹击”的巨大压力。
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要素资源配置成本相对较低;我国经济稳中求
进,宏观经济政策更加注重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国家中部地区政策效应加速释放,这都为我市
转调赶超提供了良好机遇。我们要审时度势,扬长补短,始终保持时不我待的机遇意识,坚韧不拔的
顽强作风,创先争优的拼搏精神, 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不久前胜利闭幕的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是站在新起点、推动新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重要会议;
规划的宏伟蓝图,方向明确,部署得力,提振信心,催人奋进。市政府将认真落实好市党代会提出的
各项任务。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四三二一” 总体发
展思路,围绕好中求快“过四五”、富民增收“双翻番”的奋进目标,突出主题主线,全力突破县域
经济、统筹城乡发展、保障改善民生,力促形成经济发展新优势、协调发展新格局、跨越发展新动力、
沂蒙文化新魅力、富裕幸福新家园、和谐发展新局面、“两型”社会建设新样板, 加快建设富裕美
丽的“大临沂、新临沂”。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是:
——在转调赶超上实现新跨越。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强市和商文旅引领战略,积极打造现代农业新
亮点,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双轮驱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县域、镇
域为主战场,以培植新增长点为主攻方向, 以项目建设为主抓手,以财政增收为重要目标, 认真贯
彻扩大内需方针,出台支持县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意见,放大政策优势,挖掘资源潜力, 坚决打
赢突破县域经济发展这场“新孟良崮战役”, 实现经济总量进位、发展速度领先、质量效益提升。
到2016 年,地方财政收入、生产总值分别达到400 亿元和5000 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分别增长20% 和18% 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达到50%,继续保持全省
领先地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6% 以上,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驱
动力;各县区综合实力在全省的排名明显前移。
——在统筹发展上实现新跨越。大力实施城镇化主导战略,加快构建生态宜居中心城区、特色魅
力县城、繁荣生机小城镇和美丽有序农村社区同步建设、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到2016 年,
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7% 以上。更加注重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各环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促进
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社会事业向农村延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向农村转移,
加快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到2016 年,终身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主要劳动年
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1 年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达到8%,基本建成15—20 分钟公共文
化服务圈;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明显加强,“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竞技体育水平提高,
群众性体育和健身设施基本实现社区全覆盖。加强生态建设,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
调,确保圆满完成节能减排、人口和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等各项约束性指标, 力争资源节约型和环
境友好型城市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在改革开放上实现新跨越。大力实施“东接南融”战略,强化招商引资,高层次承接产业转
移,引进战略性投资,今后五年实际利用市外资金1500 亿元以上;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 优
化出口商品结构,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 以上。坚持以改革增强动力和活力,扎实推进重点
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逐步健全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在保障民生上实现新跨越。坚持把保障改善民生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处理好发展经济
与改善民生的关系,全面落实民生建设大会精神,抓好各项惠民政策和民生大事、实事的实施, 努
力让千万沂蒙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行有所畅。到2016 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4 万元和1.5 万元以上;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居
民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5%,全面构筑起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网”,基本建成民富民安、宜居宜业、
公平公正、和谐和睦的幸福家园。
各位代表,沂蒙大地是一片奉献的热土、发展的沃土;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是新时期沂蒙精神
的重要内涵;创先争优、不甘落后,是沂蒙人民的品格。我们坚信,有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
府的亲切关怀,有市委的坚强领导,有广大干部群众的拼搏努力,今后五年科学发展的宏伟蓝图一定
能够实现,临沂将成为一个富有魅力、充满活力、更具实力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三、以加快突破县域经济、统筹城乡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为重点,扎实做好今年各项工作
县域经济是转调赶超的最大潜力,新型城镇化是科学跨越发展的强力支撑,保障改善民生是全部
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抓好这三项重点工作,符合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符合临沂市情,
是落实“四三二一”总体思路的具体体现, 是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愿望,是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
战略性举措。我们将坚定不移、用心着力、常抓不懈、务求实效,以此带动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
展。
2012 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 是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喜庆之年,也是我市实现
县域经济“三年倍增计划”的关键之年。我们将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快、能快则快、快中求效”
的工作基调,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加快改革创新这一强大
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 全面做好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抓改革、促开放、惠民
生、保稳定各项工作。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1% 以上,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 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
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外贸进出口增长10% 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
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1.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 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
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万元GDP 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率等约束性指标,确保完成省政
府下达的任务。在工作中,努力争取各项指标完成得更快更好些。
( 一) 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突出抓好招大引强。用足用好“两大助推器”,
积极向上争取更多的资金和项目;抓住山东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机遇,主动对接日照精品钢基地,
力争钢铁产业发展实现突破;创新招商模式, 优化投资服务,加快建设临港产业基地、莒南临港产
业配套基地、临沂现代物流基地三个海洋产业联动示范项目,努力争取世界500 强和央企、省属大企
业来我市投资,在投资过100 亿元的工业大项目上早日实现突破。突出开发矿产资源。编制实施矿业
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优势矿种开发专项规划,加大勘探力度,落实矿产资源储备制度,对接核心技术、
市场需求、战略合作者和产业链条,新上一批铁矿石、石英砂、白云岩、石膏、黄金等特色资源精深
加工企业,尽快将资源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突出提高项目建设速度、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与产业集
群发展、链条延伸相衔接, 新上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产业带动和集聚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加
大建设推进力度,对确定的市级重点项目,逐个倒排工期,每年两次观摩、巡查,全力推进,争取策
划项目早落地、开工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见效。今年,市里将集中力量建设平邑高科技薄膜太阳
能及半导体LED 封装一体化产业园、临沭常林20 万吨高端精密铸件、莒南义信高档重型数控机床产
业化、蒙阴冶金渣资源化利用、高新区雷士照明产业园、郯城李庄家电产业园等工业项目;经济开发
区福德新城国际农业产业园、沂南滨河优质蔬菜长廊等农业项目;兰山鸿儒国际文化广场、罗庄工商
贸博览城、临空经济区、费县蒙山旅游和苍山兰陵、郯城马陵古镇等服务业项目,发挥重点项目带动
发展的作用。
( 二) 加快新型工业化,培植千亿级主导产业和百亿级骨干企业。培育主导产业。设立专项资金,
实施生产要素倾斜政策,引导主导产业向优势区域聚集,力争机械、冶金、食品、木业、化工、医药
六大产业产值过5000 亿元;规划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和物联网等应用示范工程,促进信息
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新增省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20 家以上,争取“四新一高”战略性新兴产业销
售收入增长30% 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1 个百分点以上;加强工业园区、专业镇、特色产
业基地以及孵化器建设,推动省级以上开发区向产值500 亿元、1000 亿元迈进,形成经济增长极。
打造领军企业。扶持骨干企业实施兼并联合和技术改造,创建名企、名家、名品, 提高质量水平,
增强整体实力,争取新增沂州、临钢、金升、金正大4 家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元企业。壮大企业家队
伍。引导优秀企业家开拓视野, 提高战略决策的能力和水平;组织开展好企业和企业家“双十佳”
评选活动,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给予表彰奖励,赋予应有的政治荣誉和社会地位。同时,认真贯彻中央
关于加强和促进工商联工作的意见,充分发挥工商联作为社团组织业务主管单位的作用,培育发展和
规范管理社会组织;全面落实国家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两个36 条, 进一步完善资金、用地等方
面的政策,实施技术创新、中小企业培育成长、特色产业提升和“一企一技术”计划,大力扶持民营
企业发展,促其快速成长为骨干企业。
( 三)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打响“生态沂蒙山、优质农产品”品牌。积极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健
全县乡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公共服务体系,确保今年底所有乡镇全部
建立监管机构;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基层农技人员待遇,实现在岗人员与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平均
水平相衔接;实施科技特派员、农业良种工程和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创新农村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农机与农艺结合、良种和良法配套,认定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10 家以上,抓好沂水县国家现代
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强优质农产品基地和品牌创建,扩大沂沭河高效生态特色农业长廊、环蒙山林果
和中药材、临郯苍优质高产田“一廊一环一板块”规模,新增优质农产品基地50 万亩、有影响力的
品牌50 个,全面提高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争创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市;搞好农业综
合开发,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建设百亿斤粮食产能大市,确保粮食总产“九连增”。提高产业化经营
水平,培育一批省级、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农产品加
工增值; 发挥沂蒙优质农产品交易中心和蔬菜、果品、养殖三个联合社的作用,完善农产品流通体
系,强化优质农产品联合推介、捆绑营销,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渠道。加快灌区续
建配套、河道治理和水土保持等水利重点工程建设, 争创高效节水示范县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
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2 万亩、 旱涝保收面积28 万亩。抓好农村新能源推广应用,新增农村沼气用户3
万户、大中型沼气池和秸秆气化站100 处以上。认真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将小麦直接补贴和综合
补贴提高到每亩100 元,种植小麦100 亩以上的种植大户每亩再给予10 元奖励;加强农民负担监管,
保护群众合法权益。
( 四) 加快商文旅引领,建设鲁南苏北服务业中心和区域文化大市。围绕建设国际商贸城,推动
临沂商城上市、国际采购中心和信用品牌建设, 发展会展经济,推广电子商务,扩大地产品加工规
模,做大做强骨干物流企业,巩固商贸物流优势, 争取临沂商城交易额今年突破千亿元。围绕建设
“红色旅游名市、旅游经济强市”,推进蒙山旅游资源整合,争创5A 级风景区;打造温泉旅游度假、
滨河旅游长廊、乡村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等精品景点景区,规划建设沭马风景旅游区、“沂河— 分
沂入沭—沭河古道—马陵山”旅游客运航道, 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塑造“好客山东、亲情沂蒙” 形
象品牌,争取旅游总收入占GDP 的比重达到11% 以上。围绕实现文化产业大繁荣,深度开发特色文
化资源,提高文化创新能力,规划建设书法、兵学、孝悌、民俗、红色文化产业基地,发展影视制作、
艺术设计、网游动漫、新闻出版和特色工艺产业,争取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
围绕新兴服务业提质增效,扎实开展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制定实施新兴服务业集聚园区建设规
划,研究论证设立环蒙山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区,构筑服务业发展的大平台、新平台, 争取重点培育
的服务业园区营业收入和税收分别增长20% 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2 个百分点。
( 五) 加快以中心城区和小城镇为重点的“四点对接”,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加强城乡规划、建
设和管理,着力构建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健全的新型城镇化体系,提高城镇承载力和产业支撑
力。
推进功能完善。强化中心城区带动作用,围绕做优新区、做畅老区、提升南区、繁荣西区、突破
东区,搞好北城新区和涑河片区一期配套、二期开发及老城区改造,落实兰山区“三城三片”、罗庄
区“一城五基地”和河东区“五区托一城”规划, 促进中心城区与周边县城、开发区融合联动发展;
建设滨河景区靓丽风景带、文化休闲带,以筹备举办全省第四届园林绿化博览会为契机,实施好清水、
景观、湿地、林荫和亮化、彩化工程,搞好滨河景区书法广场二期、湖心岛、环城生态林带建设,打
造“水绿一体”的城市大客厅、大花园。强化县城与中心城区的衔接和对乡镇的辐射作用, 促进费
县、沂南、临沭等“卫星城”尽快融入“半小时城市生活圈”,推动其他县城建设整体上水平。强化
小城镇承上启下、连接城乡的重要节点作用, 完善配套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抓好新型农
村社区建设,继续实行组织部和农房办、社区办、整治办、文明办“一部四办”联动机制, 加大政
策扶持和考核奖惩力度, 打一场沿河、沿线、沿路和矿山塌陷区旧村改造攻坚战,争取年内完成9.5
万户农房建设和2 万户危房改造任务。加强基础设施,积极推进临枣和青临高速公路、机场扩建二期、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临沂段、胶新铁路电气化改造和朱保火车站货场、东接长深高速的沭河大桥建设,
完成枣临铁路、三河口祊河隧道、南环路、西环路、205 国道改建等重点工程,新建、改建农村公路
1500 公里,新增铁路营业里程60 公里、航线2-3 条,进一步构建通畅、安全的立体交通体系;完善
供气、 供水、 供电、供暖设施,各县区全部通上管道天然气,完成临沂城30 万吨东线供水工程和
“十二五”电网建设任务的60%,新增城区供热面积500 万平方米。
推进产业融合。坚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以优先发展重点镇为突破口, 深
化扩权强镇改革,建设聚集园区,壮大镇域实力,支撑县域经济。建好“工业产业园”,优化城镇与
园区功能布局,引导项目向园区集中,引进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新兴产业项目;建好“农业示范
园”,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领办创办基地,扩大农产品精深加工规模, 带动农村经
济发展上水平;建好“文化商旅园”, 依托文化、商贸和旅游特色资源,主动适应群众日益增长的
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积极发展商业街区、休闲和健身娱乐区;建好“小区宜居园”, 加强公共服务
设施建设,实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吸纳更多农民进入小城镇居住和投资兴业。争取今年全市地方
财政收入过亿元乡镇( 街道) 超过20 个。
推进科学管理。结合《鲁南地区城镇发展规划》,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加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村
镇规划, 提高规划水平, 实现市域规划全覆盖。以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为总抓手,倡树
“美丽临沂我的家”理念,完善网格化管理模式, 推进数字城市建设,构筑“大城管”格局,打造
“和谐城管”品牌,坚持不懈地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实现农村道路硬化、植树绿化、卫生净
化、环境美化、村居亮化“五化”全覆盖,加大新建农村社区“三上”工程力度,建立健全城乡互动
的文明创建长效机制,确保在全国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中再度进入第一方阵。今年,市区新建、改
造农贸市场15 处、机械化清扫率达到60%,新配国有公交车100 辆、新增停车泊位9000 个;全市实
现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一县一场、一镇一站”, 全面完成村、社区生活垃圾收集站点和分散式生活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确保中心城市和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0% 和95
%。
( 六)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创造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加强“两型”社会建设。积极开展“两型”
示范区和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努力在“两型”产业发展上求突破、见实效。加强节能减排。实行单位
生产总值能耗和能源消费总量“双控”管理, 强化结构、工程、管理减排措施,推广节能环保新技
术、新产品和合同能源管理制度,加强工业、建筑和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严格控制高耗能、高
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争创国家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交通管理模范城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临沂( 罗庄) 循环经济示范区、金升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德力西再
生资源产业园建设,创建江北最大的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加强生态保护。完善“治、用、保”
流域治污体系,搞好环境风险防控, 认真解决重金属、农业面源污染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
题,保障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确保省控河流消除劣五类水体、市控河流恢复鱼类生长;强化大气污染
联防联控,将PM2.5 纳入常规空气质量监测,开展深度治理,增加“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深
入开展全民植树造林活动, 抓好水系、荒山、干线公路和村镇绿化,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实施
更加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科学配置、节约使用,创建“省级节水型城市”; 建立矿产资源开发
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整顿秩序、提高效益;加强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营造“绿富美”家园;重视自
然保护区和湿地等生态功能区建设,提高环境承载力。认真落实各项约束性指标。严守底线,坚决不
要带血、带污、失衡和牺牲子孙后代资源基础的GDP,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双赢共享”。
( 七) 加快改革开放,营造有利于科学跨越发展的良好环境。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集中
统一监管,实现资产保值增值。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非税收入收缴管理和部门预算编制制度建设,
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整合预算内外资金, 集中财力办大事,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政府债务规模
控制和风险预警机制,规范举债融资行为。拓宽融资渠道。完善金融生态建设考核机制, 推进社会
信用体系建设,优化金融业发展环境; 健全金融组织,搞好农村信用社改革,积极引进外地股份制
银行,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村镇银行,确保信贷增幅高于全
省平均水平、增量高于上年;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开展区
域集优债务融资试点,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 继续抓好企业上市
工作,推动宏艺科技、力士德、立晨物流等企业上市融资。推行集约节约用地制度。坚持“以亩产论
英雄”,尽快盘活存量土地; 落实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积极向上多争取用地指
标,全力保障重点项目建设需要。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大力引进和培养人
才, 争取新引进院士团队成员50 名以上,面向全国引进急需的博士研究生100 名、硕士研究生116
名;制定优秀人才奖励办法,抓好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积极利用好
本地人才,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搞好农村综合改革。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继续推
动农村产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抓好国家和省级小城镇综合配套改革及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基本完
成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加快包括农户宅基地在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登记颁证
工作, 扩大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巩固经营性文化单
位转企改制成果,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培植大型广电、报业、传媒和网络集团。全方位扩大
对外开放。实行更优惠引资引智政策,进一步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优化出口商品和市场结构,
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资源开发和优势产能转移,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
“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 八) 加快保障改善民生,增进市民福祉。坚持带着感情和责任,积极而为、量力而行,不乱许
愿、不吊胃口,多干少说、说到做到,努力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办到老百姓心坎上。
抓增收带民富。积极扩大就业,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首位,继续开展“三支一扶”等基层
服务项目,启动实施大学生社区就业计划; 持续开展“春风行动”,帮助失地农民、进城务工人员、
城镇困难群体和退役人员就业,今年新增城镇就业8 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6 万人;加强各
类孵化器、创业园区等基地建设和管理,每个县区至少建立1 处集培训、就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
创业服务中心,以创业带动就业。强化收入调节,将企业工资指导基准线提高15%, 最低工资标准
平均增长15.8%;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收入, 扩大中等收入
者比重;搞好产业化扶贫和互助资金试点,大力实施“雨露计划”和科技扶贫,把农村扶贫标准提高
到每人每年2500 元。
抓保障解民忧。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体系, 城镇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
人数, 分别达到90.5 万人、198 万人、49 万人、87 万人和45 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平均增长
10% 以上,符合条件、愿意参加新农保的人员应保尽保。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按规定提高城
市低保标准,农村低保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1800 元。对低保、“五保”对象推行医疗救助“一站式”
即时结算服务,政策范围内住院自付费用救助标准封顶线由3000 元提高到8000 元;贫困患者大病救
助水平市级达到2 万元、县区不低于1 万元; 建成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乡镇残疾人康复指导站、康
复站和社区康复室覆盖率达到100%,对6 岁以下残疾儿童实施免费抢救性康复;为集中供养的“五保”
老人每人每天提供一袋奶、一个鸡蛋, 使所有敬老院全部实现集中供暖;在山区找水打井714 眼,
全面解决规划区内剩余30 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和水质不安全问题; 完成16 处地质灾害隐患点6525
人的搬迁避让任务。进一步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大力开发中小套型普通商
品房,新建经济适用房6600 套、公共租赁住房3700 套,改造棚户区8980 户。
抓普惠促民享。优先发展教育。落实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对孤儿、家庭困难和残疾儿童入园资助
标准确定为每人每年1200 元;新建幼儿园149 所,改扩建296 所;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着力解决农村
儿童上学路途远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将农村初中和小学家庭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
提高250 元;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强校车监管,维护校园周边治安环境,保障学生安全;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加强实用技术、科普、法律等方面知识培训, 提高全民文明素质;
积极参与临沂大学共建,支持高等学校强化软硬件建设,提高特色办学水平。促进市民健康。深化医
药卫生体制改革, 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达到75% 以上、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
元,基本药物制度覆盖到所有纳入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对参加城镇医保、新农合的人员,在县级
医疗卫生机构推广实行“先看病、后交费”就诊模式;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推进
文化共享。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继续办好书圣文化节、诸葛亮文化旅游节等重大节会,推动公共
文化向基层倾斜、 农村延伸、公众开放,新建公共电子阅览室2000 个,新增直播卫星广播电视用户
1.1 万户,实现所有行政村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全覆盖;加大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和“扫黄打非”力度,
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强化便民服务。构建面向群众的公共服务平台,每个乡镇建成行政服务便民中心,
实现市县乡三级行政服务体系整体联动、资源共享;完善城乡体育设施配套,提高公共健身服务能力,
推进市民健身中心和市体校新校区建设,举办好市第五届全民运动会、全国第三届红色运动会暨首届
大学生红运会,加快建设水上运动娱乐之城;健全生活服务设施,新增放心早餐网点200 个;强化利
益导向,促进优生优育, 稳定低生育水平;同时,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重要
作用,做好广播电视、出版、档案、地方史志等工作,发展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红十字会、气
象、老龄等事业。
抓稳定保民安。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对流动人口、特殊人群、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服务,实行规
范化、人性化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全面排查整改安全隐患,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体系, 宣传培训应急救护知识,做好抗震设防、重点传染病
防控和各类灾害预防工作,提高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坚持不懈地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强化源
头治理,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有效。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大调解机制,畅通信访渠道,妥
善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加强商品特别是农产品价格调控,确保市场稳定。深入开展“六五”普法,
增强市民法制意识。坚持社会治安动态防控,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各位代表,沂蒙人民为革命和建设做出过巨大的牺牲和奉献,理应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我
们一定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让千万人民生活得更加富裕、
更为幸福、更有尊严!
四、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沂蒙精神是推动科学发展的政治优势和强大动力。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严峻形势和科学跨越发展
的繁重任务,市政府要大力弘扬沂蒙精神, 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牢记使命,执政为民,勤勉尽责,
亲民爱民,不断提高政府的创新力、执行力和公信力,决不辜负全市人民的信任和期望。
第一,强化创新意识,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建设学习型政府。加
强理论武装,提升境界、开阔眼界,不断提高贯彻方针、制定政策、破解难题、实施战略的能力和水
平。牢固树立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理念,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基层和企业,及时把握群众所
思所盼、所需所求,努力集聚民智、汇聚民意、凝聚民力。牢固树立创先争优理念, 自信不自满、
知难不畏难、昂扬不张扬,勇于探索, 大胆实践,用市场的手段推进发展,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
使政府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 富于创造性。
第二,强化大局意识,凝聚团结实干的工作合力。团结是品质境界,也是大局形象;团结就有力
量,既出和谐和实绩,也出凝聚力和生产力。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倍加顾全大局、珍视团
结,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精心维护来之不易的大
好局面。 坚持同心同德、 同心同向、同心同行,做到履职到位不缺位、工作补台不拆台, 既要争
“单项奖”,更要夺“团体冠军”。
第三,强化宗旨意识,永葆为民服务的公仆本色。政府工作人员为民服务要全心全意,决不能半
心半意,更不能三心二意。要教育引导各级各部门“把口袋里的生产力全都掏出来”,满腔热情地帮
助企业排忧解难;视人民为亲人,多做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的工作,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
心,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突出投资、社会事业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三个重点领域,清理
和精简行政审批事项,落实“两集中、两到位”机制,完善“一费制”运行模式, 加快办事节奏;
对各项工作,立说立行、马上就办, 对重点任务实行责任分解、节点控制、专项督导、定期调度,
做到快办办好;健全政策落实和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推行行政问责,确保政令畅通。要推行“一线工
作法”,实行领导干部包扶主导产业、骨干企业、重大项目和重点城镇,以及联系困难企业、贫困村
庄、特困群众制度,努力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推进,取得实实在在的
成效;继续精简文件、会议,减少庆典研讨论坛活动,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创造经得
起实践、群众、历史检验的业绩。
第四,强化法治意识,树立遵纪守法的良好形象。严格依法行政。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
议决定,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和人民群众的意
见建议,完善公共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扎实开展“行政程序年”活动,
组织实施好《行政强制法》和《山东省行政程序规定》,充分发挥行政复议解决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
用;规范自由裁量权,确保公正、文明、规范执法。科学民主决策。健全专家咨询论证、合法性审查、
风险评估、社会公示与听证等制度,切实做到没有广泛征求意见的不决策、没有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的
不决策、没有经过充分咨询论证的不决策,增强政府决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实效性。坚持
廉洁自律。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
监督,健全各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强化工程建设、国有资产、土地出让、政府采购等重要领域监管,
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勤俭节约,从严控制和压缩行政经费。要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清清白白为官,以依法行政、清明廉洁的良好形象取信于民。
各位代表! 科学发展的责任重于泰山,幸福美好的前景令人鼓舞。站在新起点,推动新发展,
实现新跨越,是光荣使命和共同责任。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
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市第十二次党代会谋划的宏伟蓝图,团结一心, 群策群
力,科学务实,锐意进取,合力谱写富裕美丽“大临沂、新临沂”建设的崭新篇章,共同创造沂蒙人
民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