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临沂市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20&rec=5&run=13

关于临沂市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1年2月22日在临沂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临沂市财政局

各位代表:受市政府委托,现将临沂市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市十七
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0年全市和市级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全市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一系列决策部署,凝心聚力,
干事创业,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在此基础上,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圆满完成了市十
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任务。
全市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15.5亿元,完成汇总预算的114.4%,比上年增长26.2%。全市一般预算支出
236.5亿元,完成汇总预算的123.2%,增长26.2%。其中,农业、教育、科技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19.9%、
24.5%、49.8%,均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当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加上中央、省税收返还和各项
补助及上年结转、地方政府债券收入137亿元,收入共计252.5亿元。当年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加上上
解中央和省支出及结转下年支出15.9亿元,支出共计252.4亿元。全市收支相抵,累计净结余1457万元。
市级地方财政收入21.8亿元,完成预算的159.1%,比上年增长26.9%。市级一般预算支出48.6亿元,
完成预算的116.3%,增长25.2%。其中,农业、教育、科技支出分别比上年增长60.2%、26.7%、14.4%,
均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当年市级地方财政收入,加上中央、省税收返还和各项补助及体制上解、
上年结转、地方政府债券等收入39.7亿元,收入共计61.5亿元。当年市级一般预算支出,加上上解中
央和省级支出及结转下年支出12.8亿元,支出共计61.4亿元。市级收支相抵,累计净结余1237万元。
全市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45.5亿元,比上年增长55.7%;基金支出152.5亿元,增
长60.8%,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支增长较快。市级政府性基金收入102.2亿元,增长42.2%;
基金支出85.2亿元,增长44.2%。全市预算外资金收入完成6.4亿元,比上年减少11%;支出6.1亿元,
减少15.5%。市级预算外资金收入4.3亿元,减少10%;支出3.8亿元,减少20.4%。
全市地方预算内外收入,加上社保基金和上缴中央、省收入等,境内财政总收入实现431.8亿元,
比上年增长33.5%。
过去的一年,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全市各级财税部门在党委、政府的坚
强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在各部门、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迎难而上,开拓
进取,与时俱进,积极作为,各项工作都圆满完成了年初预定的任务目标,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坚持激励引导,地方财政收入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全市各级以组织收入为核心,充分发挥
财税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加强调度分析,严格依法征管,有力促进了收入及时足额入库。税务部门大
力实施社会综合治税,扎实开展“五小”专项整治和纳税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深入推进税源科学化、
精细化管理,提高了税收征管和服务水平,促进了应收尽收。市财政建立财政增收激励机制,对县区
政府组织收入情况在增量和增幅两个方面实行“双奖励”,鼓励县区跨越发展;对各区分享的营业税、
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比上年增长超过20%以上的部分,三年内全额返还各区;对超额完成非税收
入计划的部门单位,按超收额的30%-50%给予奖励。充分调动了各县区、各部门抓征管促增收的积极
性。 全市税收收入总量突破200亿元大关,完成203.3亿元,增长29.8%,其中国税收入118.4亿元,增长
31.2%;地税收入71.8亿元,增长27.5%。全市地方财政收入总量突破100亿元大关,比上年增收24亿元,
是历年来增收最多的一年;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12.1个百分点。在实现较
高增幅的同时, 收入质量进一步改善, 地方级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76.2%,比上年提高了
0.2个百分点,集中反映了全市保增长、调结构的成果,反映了各级强化征管、努力增收的成效。另
外,抓住国家和省支持转方式调结构、加大民生投入、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机遇,切实算好改革账、
体制账、政策账,千方百计争取上级支持,当年全市共争取转移支付和其他各类资金107.8亿元,比上
年增长21.7%,有效缓解了财政收支矛盾,增强了财政保障能力。
(二)坚持科学发展,支持转方式调结构成效明显。以深入开展“加快工业发展年”活动为契机,
将转方式调结构与培植财源紧密结合,科学运用财税政策手段,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激励引导作用,促
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整合设立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1亿元,鼓励引导县
区培植壮大财源。支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落实企业发展类专项资金 5.6亿元,推动传统工业技术改
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制定完善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企业剥离
非核心业务,培育优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支持节能减排和环
境保护,落实能源节约利用支出1.7亿元,加大对节能减排的支持力度;落实污染防治支出1.3亿元,
大力支持污染治理和迎接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检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在“两型社会”建设领域给予
我市重点支持,市政府与省财政厅签署了临沂市“两型社会”建设试点合作协议,建立了规范化的合
作共建机制。支持扩大投资规模,落实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地方配套资金4.5亿元,保障了全市重点
项目建设。支持经济发展环境优化,认真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办理出口免抵退税和政策性减免税收
39.6亿元,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促进了产业结构改善。支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在全省率先与
国家开发银行合作开展支持中小企业贷款业务,首批为7户企业贷款7000万元;率先设立市级创业投资
引导基金 2亿元,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创投领域,支持科技型和高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率先开展政府
采购信用融资业务,帮助企业获得银行贷款1000万元、授信额度2.3亿元;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
司新增贷款担保297笔、担保额33.3亿元,累计担保额达到52亿元;市级中小企业“过桥”还贷资金规
模增加到3亿元,当年为162家中小企业提供还贷周转资金15.3亿元,累计为中小企业提供还贷周转资
金27.3亿元。
(三)坚持理财为民,财政公共服务职能更加强化。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财政工作的根本出发
点和落脚点,大力调整优化支出结构,重点向民生事业倾斜。2010年,各级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
达到138亿元,比上年增长23.1%,占全市财政支出的58.4%。全市教育支出51.9亿元,增长24.5%。主要
是安排资金11.8亿元,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农村初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实施农
村中小学“两热一暖一改”和校舍安全工程,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安排职业教育发展资金2073万
元,推动了全市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安排资金1.1亿元,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扩大中
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范围,提高普通高校、高中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解决了7.5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
生的学习生活问题。另外,市与兰山区配套联动,共同完善城区教育资源配置,从2010年起,市与区
各安排资金1亿元,连续安排3年;北城新区高度注重教育设施建设,多方筹资7.3亿元,新建了13所中
小学校,年内已全部投入使用。医疗卫生支出21.1亿元,增长34.1%。主要是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
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各级财政落实资金10.1亿元,惠及农民837.5万人、城镇居民77.8万人;关
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职工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各级财政落实资金1.3亿元,有效保障了其基
本医疗需求;积极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各级财政落实资金2680万元,保障了试点县群众用药安全、
价格合理;继续大力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各级财政落实资金1.2亿元,支持了市妇幼保健院、胸
科医院、疾控中心建设和卫生事业发展及1055个村级卫生室改造。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6.8亿元,增
长28.1%。主要是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政策覆盖3个县,受益对象达到42.6万人;将
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年1200元,城市低保标准最高的县区达到每月260元、最低的达到200元,企业
职工基本养老金月人均提高180元,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进一步保障;支持实施“金蓝领”培训
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落实小额担保贷款、援企稳岗等政策,促进了困难群体就业再就业;支
持“三支一扶”,促进了大学生就业创业。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6亿元,增长32.8%。主要是支持实
施农村五大文化惠民工程和市广播电视发射中心建设,并成功举办了F1摩托艇世锦赛中国临沂大奖赛
和中国首届红色运动会。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各级财政筹集资金3.9亿元,建设经济适用住房60
万平方米,完成廉租住房建设项目14个,棚户区改造项目20个,农村住房在建和完工12.7万户,实施
农村危房改造2.7万户,有效改善了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在努力加大预算内投入的同时,各级财政还
积极拓宽渠道,多方筹资支持城市建设和交通事业发展,集中支持了城区路桥、文泗公路、沂新公路、
沂河生态路、金锣沂河大桥建设和飞机场提升改造、公交国有化、新能源公交车购置等一大批市委、
市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北城新区、涑河片区、商城管委会、临沂大学城等重点项目区的封闭运行推
进顺利,科技馆、规划馆、书法城、博物馆、图书馆、文化艺术中心、兵学城、大学城建设等一大批
重点项目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或即将竣工,进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极大地提升了临沂城的整体形象。
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平安临沂”建设、安全生产监管、抗旱救灾等支出也都得
到较好保障。
(四)坚持城乡统筹,强农惠农力度不断加大。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不断扩大公共财政对农
村的覆盖范围。各级财政用于“三农”方面的支出123.6亿元,增长25.7%,占全市财政支出的52.3%。
涉农补贴力度进一步加大。当年发放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良种、农机具购置四项补贴6.7亿元;兑
付家电和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4.6亿元,补贴家电74万件、汽车摩托车15万辆,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
了农民生活条件,拉动了农村消费。农业生产投入进一步加大。落实农业综合开发资金1.1亿元,治
理土地面积11.8万亩,其中,建设高标准农田2万亩;落实农村生态建设资金5590万元,支持绿化造林、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森林防火和推广环保养殖技术;落实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1668万元,新建优质农
产品基地85.4万亩,重点扶持了6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55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落实扶贫开发资
金2494万元,支持整乡推进扶贫开发,惠及168个贫困村、11.6万人;落实贫困村村民发展互助组织试
点补助资金2200万元,新增试点村147个。农村基础设施投入进一步加大。落实水库除险加固资金2亿
元,其中市财政配套1.1亿元,在全省率先完成32座大中型、819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落实
水土保持、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农水重点县建设资金1亿元,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落实农村饮水
安全工程资金3360万元,新增受益人口42万人;落实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资金2800万元,着力推进农
村户用沼气、畜禽养殖场大型沼气和秸秆综合利用工程建设;落实乡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1500万元,
农村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五)坚持创新增效,理财水平进一步提升。不断完善部门预算编制,基础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
项目库实行滚动管理,预算安排更加科学合理。稳步推进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纳入县级国库集中
支付管理范围的乡镇达到82个,占全市乡镇数的46%,财政支出行为进一步规范。财税库银实现横向
联网,促进了涉税部门信息共享和税收管理的科学规范。加强政府采购监管,全市政府采购完成采购
额52亿元,节约资金9.7亿元,节支率15.7%。评审政府公共投资项目388个,评审额16.3亿元,审减3.3
亿元,审减率20%,有效节约了财政资金。切实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深入开展财政专项资金、扩
大内需项目资金、“小金库”专项治理、强农惠农资金清理等一系列专项检查活动,严肃了财经纪律,
规范了财政管理。
各位代表,随着2010年预算任务的完成,“十一五”时期财政发展目标全面实现,财政工作连年
取得新突破,五年实现大跨越。一是财政收入规模明显壮大。“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地方财
政收入414.2亿元,比“十五”期间增收241.4亿元,是“十五”期间的2.4倍,年均增长18.7%;地方财
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8%,比2005年提高0.7个百分点。二是财政保障能力明显提高。五年全
市财政累计支出802.5亿,比“十五”期间增加515.1亿元,年均增长23.5%。随着支出规模的快速扩大,
各级财政综合保障能力明显增强,民生、“三农”的投入力度显著加大,农业、科技、教育、文化、
卫生、社保、就业等支出大幅度增加,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高,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地惠及广大人民
群众。三是基层财政实力明显增强。2010年,全市县区级财政收入完成 93.7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
比重为81.1%,比2005年提高12.6个百分点;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过10亿元的县区达到2个,过5亿元的县
区5个,过亿元的乡镇11个,基层财政保运转、保民生、保稳定的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
化水平明显提高。四是财政改革管理力度明显加大。不断完善公共财政保障机制,深入推进部门预算、
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收支两条线、投资评审管理制度改革,积极强化财政监督管理,促进了财
政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增值税转型、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成品油税费改革等顺利实施,税费制
度更加规范。
二、2011年全市和市级预算草案
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2011年财政工作面临的任务仍然比较艰巨。收入方面,制约财政增收
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再加上上年财政收入增长快、基数抬高,今年继续保持较高增幅的难度加大。支
出方面,新的民生政策密集出台,原有的民生政策也都扩面提标,各级财政的保障压力前所未有,支
出需求大大超出当年预计新增财力,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根据中央和省、
市的总体部署,今年全市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科学
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努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
持依法征管,继续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财政改
革,不断提高财政管理绩效和水平,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2011年各项经济发展预期指标,充分考虑各种增支减收因素,今年
全市地方财政收入预算安排132亿元, 增长14%。 加上中央、 省税收返还和各项补助及上年结转收入
126.3亿元,减去上解中央、省和结转下年支出17.7亿元,全市可供安排支出的收入240.6亿元。全市支
出相应安排240.6亿元, 可比口径增长10%。 全市收支相抵, 预算是平衡的。
市级地方财政收入安排24.8亿元,增长14%。其中,国税部门组织收入1.1亿元,增长20%;地税部
门组织收入11亿元,增长20%;财政等部门组织收入12.7亿元,增长12%。加上中央、省税收返还和各
项补助及体制上解、上年结转结余收入36.8亿元,减上解中央和省支出及结转下年支出12.5亿元,市
级可供安排支出的收入49.1亿元。市级支出相应安排49.1亿元,可比口径增长10%。市级收支相抵,预
算是平衡的。
各位代表,2011年市级预算安排,按照构建公共财政的要求,本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优化结
构、注重效益的原则,突出了“五个更加注重”。
——更加注重支持“三农”发展。重点项目支出共安排5亿元。其中,3.2亿元用于农村住房建设
和危房改造及乡村环境综合整治,7050万元用于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小型农田水利重
点县和河道治理配套, 2760万元用于农业产业化、 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及
“沂蒙乡村之星”津贴等,1750万元用于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及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配套,1500万
元用于生态林补偿和美国白蛾防治,1496万元用于动物疫病防治、应急性农村防疫队伍建设,1150万
元用于机关干部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官科技致富项目及村干部报酬,1030万元用于农民购机、蓝莓、
金银花、茶叶、食用菌等涉农补贴,1000万元用于贫困村村民发展互助组织资金补助。
——更加注重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项目支出共安排6.7亿元。其中:教育方面安排2.3亿元。
其中,1.1亿元用于城区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和市属学校教学设备购置,3163万元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
保障机制改革,2695万元用于校舍安全工程、“211工程”及规范化学校创建,2163万元用于职业教育、
少数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1365万元用于高校、中职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1129万元用
于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到村任职及就业见习基地补助,524万元用于高校助学贷款、生源地信
用助学贷款风险补偿和贴息。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方面安排2亿元。其中,1亿元用于新型农村合作医
疗,4000万元用于市疾控中心建设和市直医院事业发展,2381万元用于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基本公共
卫生服务和农村卫生室建设,1704万元用于城镇居民和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险,722万元用于
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发展,640万元用于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社会保障方面安排1.9亿元。其中,3644万
元用于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568万元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1660万元用于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
1550万元用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1500万元用于市社会福利中心建设,1472万元用于困难企业
军转干部、军队移交政府离退休干部、参战参核退役人员生活补助及在乡复员、退伍军人定补配套,
1000万元用于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建设,1000万元用于荣军医院建设,802万元用于老党员生活补助、市
直困难企业离休干部两费、困难职工救助及自然灾害救济,448万元用于“金蓝领”培训工程、农村
劳动力转移培训、技能扶贫和下岗职工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文化体育与传媒方面安排4853万元。其中,
1000万元用于图书馆建设和图书设备购置,1000万元用于新体校建设,1243万元用于市广播电视发射中
心建设,700万元用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415万元用于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事业
发展,295万元用于文化和宣传活动经费及文物文化遗产保护。
——更加注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重点项目支出共安排2.6亿元。其中,6348万元用于交通、民航
事业发展,2000万元用于环境污染治理,2900万元用于新能源发展和节能节水,3000万元用于矿山环境
综合整治和地热地质勘探,1100万元用于重点企业技术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信息产业、地方
特色产业集群发展,3180万元用于服务业、会展业、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发展、信用担保风险补偿、银
行贷款奖励及旅游宣传促销,2000万元用于外经外贸、招商引资,3000万元用于应用和产业技术研发、
重大科技创新、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及科技创新奖励,730万元用于中小企业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
创新、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奖励及市长质量奖,2000万元用于人才引进。
——更加注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重点项目支出共安排4亿元。其中:1亿元用于兑现财源建设等
政策支出,主要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发展、支持引导服务业跨越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
发展和建立财源建设激励机制;2.8亿元用于缓解县乡财政困难转移支付、工资性转移支付、均衡性
转移支付及其他专项转移支付市级配套;1825万元用于县域经济发展奖励、区域经济协调示范县配套。
——更加注重支持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重点项目支出共安排9044万元。其中:3000万元用于人
防工程建设,2068万元用于公检法办案装备及经费补助,2044万元用于看守所、武警教导队等基础设
施建设,1117万元用于消防装备购置及业务补助,815万元用于安全生产、涉法涉诉救助、处置突发事
件和涉法信访及支付国家赔偿金。另外,城市建设管理方面,公共财政预算安排1.8亿元,政府性基
金和专项收入安排3.1亿元,主要用于城市维护管理和城区路桥建设改造、亮化工程、排水工程及飞
机场改造提升、文化设施建设、“一创六建”等。安排预备费8000万元。在市级预算安排上,农业、
科技、教育支出分别增长56.5%、13%和13.1%,均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符合法定支出要求。
三、增收节支,科学理财,确保完成2011年预算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的攻坚时期,财政改革发展既面临难得机遇,也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按照《临沂市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和市委工作部署,2011年,各级财税部门将立足当前,着眼长
远,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着力构建五个机制,确保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实施“十二五”规划
开好头、起好步。
(一)构建灵活高效的财政调控机制,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实现新突破。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
导向作用,支持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工业调整振兴,支持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新医药、
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持构建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
量和效益。坚持把科技进步与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引导和支持企业建立研发
平台和面向社会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努力提高科技创新和科
技平台的服务能力。认真落实我市与省财政厅“两型”社会建设合作共建机制,用足用好各项扶持政
策,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继续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财银合作,发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过桥”
还贷、创投引导基金等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促进全市经济加快发展。
(二)构建稳定可持续增长的收入机制,促进财政增收实现新突破。依法加强税收征管,发挥社
会综合治税平台的作用,完善税源控管体系,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税源的监控力度,强化税收征管
质量监督检查,严厉打击偷税骗税行为。严格税政管理,积极挖掘政策性增收潜力,认真清理到期优
惠政策,确保应收尽收。高度重视收入质量,进一步优化收入结构,提高税收特别是工商税收占地方
财政收入的比重。加强非税收入征管,进一步强化土地、矿产、水资源等重点资源性收入以及排污费、
污水处理费等环境性收入征管。密切关注上级政策动态,会同有关部门,搞好项目筛选、论证、申报,
加大对上级项目和资金的争取力度。
(三)构建结构优化的财政支出机制,促进保障民生实现新突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千方百计
筹措资金,确保各项民生政策落实到位。进一步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
机制,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农业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完善义务教育经
费保障机制,积极支持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促进
教育优先发展。支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将人均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由15元提高到25元,将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府补助标准由120
元提高到200元,努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高城乡低保补助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发放
标准,支持实施新农保试点扩面,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
政策,扩大鼓励创业的政策扶持范围,做好就业扶持和援助工作。落实各项财税扶持政策,大力推进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不断增加干部职工和城乡居民收入。
(四)构建积极有效的均衡发展机制,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发挥财源建设专项资金的
导向作用,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和经济强镇建设,促进县区培育特色产业、
提升技术层次、延长产业链条、做大做强工业,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和
公共服务设施投入,完善生活、文化、环卫等综合配套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和保
障水平。研究落实促进园区发展的财税政策,强化各类园区的集聚、服务和创新功能,提高园区招商
引资、承接产业转移、集聚资源的能力,培育新的财源增长点。加大对下转移支付和专项资金的配套
力度,加快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切实提高县乡财力水平,努力缓解基层财政困难。
(五)构建制度严密的财政管理机制,促进依法科学理财实现新突破。以开展“财政改革管理提
升年”活动为抓手,深入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完善部门基础信息数据
库,建立健全基本支出定员定额和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推
进预算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向乡镇财政覆盖,进一步规范财政支出行为。加
快政府采购改革,加强对采购人、政府采购代理机构和评审专家的监管制衡。健全财政投资项目评审
机制,促进投资评审与预算管理有机融合。继续开展重大财税政策实施特别是民生惠农资金管理使用
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加快建立融资平台分类管理机制和健全政
府融资监管的长效机制,规范政府融资行为,防范财政风险。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大力压减一
般性支出,努力防止奢侈浪费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各位代表,我们决心在市委的坚强领导
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努力开创财政改革发展的新局面,为建设“大
美临沂”、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