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临沂市2009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19&rec=5&run=13

关于临沂市2009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2010年1月19日在临沂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临沂市财政局局长李民

各位代表: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09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0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
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9年预算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全市上下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和影响,认真落实中
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在此基础上,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较好,圆满完
成了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任务。
全市实现地方财政收入91.5亿元,完成汇总预算的106.8%,比上年增长14.1%;当年地方收入,加上中央、
省税收返还和各项补助及上年结转、地方政府债券收入113.8亿元, 收入共计205.3亿元。全市财政支出
187.3亿元,完成汇总预算的117.1%,增长22.9%;当年财政支出,加上上解中央、省和结转下年支出17.8亿
元,支出共计205.1亿元。收支相抵,累计净结余1449万元。
市级地方财政收入31.8亿元,完成预算的115.1%,比上年增长11.2%;当年市级地方收入,加上中央、省
税收返还和各项补助及上年结转、地方政府债券收入20亿元,收入共计51.8亿元。市级财政支出38.8亿
元,完成预算的120%,增长24%;当年市级支出,加上上解中央、省和结转下年支出12.9亿元,支出共计51.7
亿元。收支相抵,累计净结余1231万元。
全市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93.5亿元, 比上年增长9.5%; 基金支出94.9亿元,增长
2.2%。市级政府性基金收入71.9亿元,增长5.7%;基金支出59.1亿元,减少8.3%。
全市预算外资金收入完成7.2亿元,比上年减少17%;支出7.3亿元,减少13.9%。市级预算外资金
收入4.7亿元,减少25.5%;支出4.8亿元,减少22%。
全市地方预算内外收入,加上社保基金和上缴中央、省收入等,境内财政总收入实现323.6亿元,比上
年增长7.1%。
2009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经济增速放缓、减收增支明显、收支矛盾十分突出的严峻形势,全
市财税部门紧紧依靠各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依靠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依靠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
强化增收节支,依法科学理财,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和社会和谐稳定。预算执行和财政运行呈现出“五个明显增强”。
(一)财政收入继续平稳增长,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财政、国税、地税部门以及各县区协调联动,
积极应对经济运行和财政增收面临的困难,将组织收入作为财政工作的中心任务,坚持依法征管,加
大稽查力度,挖掘增收潜力,强化督导考核,使财政收入继续保持了平稳增长。全市地方财政收入总
量突破90亿元大关, 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其中,地方级税收收入完成69.6亿元,增长
18.2%,占地方财政收入的76%,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这充分反映了全市经济企稳回升、向好发展
的成果,反映了各级依法征管、挖潜增收的成效。在此基础上,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大民生投入的
机遇, 努力争取上级支持, 累计争取转移支付和其他各类资金96.5亿元,比上年增加25.8亿元,增长
36.4%,大大提高了财政保障能力。
(二)支持经济发展积极主动,财政调控作用明显增强。科学运用财税政策手段,发挥财政资金
“四两拨千斤”的导向作用,全力落实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有效增强了全市经济增长的内在
动力。扩大内需项目配套资金落实到位。市和县区两级财政筹措资金9.6亿元,全部用于中央扩大内
需项目资金配套,使367个项目地方配套资金到位率达100%,保障了中央扩大内需项目的顺利实施。
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认真落实结构性减税和清理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减轻企业和居民负
担约3.9亿元;办理出口退税和政策性减免各种税收34.7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力度加大。市财政安排支
持经济发展方面的专项资金2.1亿元,争取上级补助6.4亿元,共投入各类引导资金8.5亿元,比上年增
加1.9亿元,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成效明显。完善中小企业信用
担保体系,组建成立了临沂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由上年的1亿元增加到5.2亿元,
使担保能力提升到50亿元以上,全年新增担保项目129个、担保额22.1亿元,累计担保额达24.2亿元;
设立市级中小企业“过桥”还贷资金2.4亿元,累计为137家企业提供短期还贷周转资金12亿元;安排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金融机构风险补偿资金1000万元,引导民营担保机构新增担保额36亿元、金
融机构为34家中小企业发放项目贷款3亿元;实施中小企业贷款“绿色通道”工程,在贷款利率、风
险补偿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重点事业保障有力,民生财政特色明显增强。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支持全市“十大
为民工程”的实施,使人民群众切实得到更多实惠。各级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达112亿元,比上
年增长33.8%,占全市财政支出的59.8%。全市教育支出41.7亿元,增长11.1%。健全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进一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推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
建设。医疗卫生支出15.5亿元,增长31.3%。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00元,
各级财政补助6.5亿元,惠及参合农民811万人;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施优抚对象医疗
保障,各级财政补助6877万元,惠及城镇居民58.5万人、优抚医疗对象6.8万人;积极支持甲型流感、
手足口病等疫病防控,提高了传染病防治能力。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1.2亿元,增长18.7%。提高城乡
低保标准,各级财政补助3.1亿元,惠及城乡低保对象33.2万人;支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各级
财政补助9608万元,促进困难群体就业、创业。环境保护支出6亿元,增长58.6%,重点支持迎接淮河
流域水污染防治检查工作。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7亿元,增长18.1%。加大保障性住房支持,各级财
政补助廉租住房建设资金7434万元,落实经济适用住房优惠政策,积极帮助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
困难。围绕北城新区、涑河片区开发建设和中心城区改造提升,完善融资平台,积极稳妥地搞好融资,
全力支持园林城市创建、城市基础设施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建设,城市化水平得到明显提
升。
(四)扶持“三农”力度加大,农村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各级财政用于“三农”方面的支出
达98.3亿元,比上年增长38%。对农民的补贴投入进一步增加。发放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良种、农
机具购置四项补贴6.7亿元, 比上年增加9770万元;拨付家电和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2.2亿元,补贴家电
30.7万件、汽车摩托车7.4万辆。农业生产投入进一步增加。农业综合开发支出7600万元,改造中低产
田和小流域治理12.5万亩;补助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资金1565万元,促进了
农业产业化发展;补助农业政策性保险资金3210万元,参保农户累计达101万户;补助贫困村村民发展
互助试点资金2190万元,入会农户达3.3万户。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进一步增加。补助水库除险加固
资金7.5亿元,实施19座中型水库和299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补助“村村通自来水”工程资金4972万元,
新增受益人口42万人;补助农村新能源建设资金5936万元,新增4.8万沼气用户;市财政安排农村住房
建设与危房改造和乡村环境综合整治资金3.15亿元,农村居住条件和乡村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五)依法理财机制不断完善,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程度明显增强。积极做好“省管县”
财政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郯城县和平邑县纳入试点范围。完善部门单位基础资料数据库和项目库,预
算编制更加系统、科学、规范。全面推行市级预算单位公务卡制度,推进乡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进
一步规范了支出管理。推行电子化政府采购,率先在全省实现县级管理与采购职能的分离,市级实现
了财政、监察部门对采购过程的远程实时监控,增强了政府采购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全市完成政府采
购额42.4亿元, 节支率达14%。 评审政府公共投资项目270个,评审投资额30.7亿元,审减不合理支出
6.5亿元,审减率达21.2%。深入开展扩大内需项目资金、财政专项资金、税收征管、“收支两条线”、
“小金库”专项治理等一系列监督检查,依法处理违规违纪问题,有效规范了财政收支行为,严肃了
财经纪律。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受经济
增长减速、结构性矛盾制约和结构性减税等因素影响,财政增收后劲不足、难度加大;县域经济发展
整体上相对薄弱,县区收入不平衡的问题还比较突出,部分县乡财政保障能力较弱;各项涉及民生、
“三农”的政策性增支因素多、刚性强,发展建设的资金需求大,各级财政收支矛盾仍然十分突出;
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监督管理仍需加强。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努
力加以解决。
二、2010年预算草案
根据全市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充分考虑各方面减收增支因素,2010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预算
安排102亿元,增长12%。加上中央、省税收返还和各项补助及上年结转收入99.7亿元,减上解中央、省
和结转下年支出6.6亿元,全市可供安排支出的收入195.1亿元。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全市支出相应
安排195.1亿元,增长9%。
市级地方财政收入安排31.6亿元,相同口径增长13%。其中,国税部门组织收入6.5亿元,增长16%;地
税部门组织收入15.1亿元,增长16%;财政等部门组织收入10亿元,增长10%。加上中央、省税收返还和各
项补助及上年结转收入18.3亿元,减上解中央、省和结转下年支出10.9亿元,市级可供安排支出的收
入39亿元。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市级支出相应安排39亿元,相同口径增长8%。
全市和市级财政收支安排,主要是统筹考虑2010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的预期增长情况和各项收支
增减因素确定的。从收入方面看,虽然目前经济运行出现了许多积极变化,主要经济指标逐步提高,
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然存在,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固,结构性减税等政策性减收依然明显,将
继续制约财政增收。从支出方面看,落实各项民生惠农政策和扩大内需地方配套,支持医药卫生体制
等重点领域的改革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项目,都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各级财政收支的矛盾更
加突出。
结合今年收支形势,在市级支出预算安排上,我们本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优化结构、注重效
益的原则,将新增财力重点向民生倾斜,向“三农”倾斜,向重点事业和重点项目倾斜,在财力许可
的范围内科学合理安排支出,集中财力保重点、办大事。具体安排上,突出“四个更加注重”。
——更加注重支持转方式、调结构。重点项目支出共安排 1.7亿元。其中,2000万元用于环境污
染重点治理,1500万元用于新能源开发和节能节水,3300万元用于交通、民航事业发展补贴,2815万元
用于外经外贸、招商引资和旅游宣传促销,1225万元用于县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示范县配
套,1900万元用于中小企业发展及信用担保风险补偿、信贷奖励、企业技术改造、名牌产品驰名商标
奖励和市长质量奖,1250万元用于服务业、会展业和供销社改革发展,3000万元用于矿山环境治理和
地热资源勘查开发。
——更加注重支持新农村建设。重点项目支出共安排5亿元。其中,3亿元用于农村住房建设与危
房改造,7460万元用于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东调续建工程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1470万元用于“村村
通自来水”工程,1000万元用于农村新能源建设,1000万元用于贫困村村民发展互助资金补助,1250万
元用于农业综合开发和扶贫,1350万元用于农业良种推广、农机具购置和农业政策性保险,1700万元
用于农业产业化、优质农产品基地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1550万元用于动物疫病防治和应急性农
村防疫队伍建设,800万元用于生态林补偿,1500万元用于乡村环境综合整治,650万元用于选聘高校
毕业生和机关干部到村任职致富项目,500万元用于村干部报酬。
——更加注重支持社会保障。重点项目支出共安排1.3亿元。其中,3629万元用于城乡居民最低生
活保障,470万元用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1048万元用于复退军人补贴、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及
参战参核退役人员补助,453万元用于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和荣军医院、市军休所补助,325万元用于市
直困难企业军转干部和军队移交政府离退休干部生活补助, 380万元用于福利院收养、 救助站救助,
458万元用于“金蓝领” 培训工程、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技能扶贫和下岗职工小额担保贷款贴息,
738万元用于农村老党员生活补助、市直困难企业离休干部两费、困难职工救助和自然灾害救济,1000
万元用于城市社区服务管理和城乡社区建设,650万元用于残疾人事业发展,3612万元用于社会福利中
心和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
——更加注重支持社会事业发展。 重点项目支出共安排4.9亿元。
其中:教育方面安排1.9亿元。3377万元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1122万元用于农村
中小学和市属学校设备购置及城市义务教育免杂费,1200万元用于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3140万元用
于职业教育、少数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1094万元用于普通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家庭经济
困难学生资助,6000万元用于师院扩建工程建设及迎评,1399万元用于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选
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补助、高校助学贷款贴息和市属高校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风险补偿,700万元
用于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1300万元用于党校基本建设。
科技方面安排3400万元。2300万元用于应用和产业技术研发、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产学研技术创
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400万元用于科技奖励、科普、知识产权和地震监测,700万元用于人才开发
引进。
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方面安排1.9亿元。8941万元用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其中,7380万元用于新
型农村合作医疗,1250万元用于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311万元用于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
险;480万元用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5215万元用于市疾控中心建设和市直医院事业发展,3000万元用
于传染病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扩建,211万元用于农村卫生室建设,640万元用于食品药品监督检验,710
万元用于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发展。
文化体育与传媒方面安排1830万元。700万元用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705万
元用于文化、宣传活动、文物保护和电视台设备购置,425万元用于体育事业发展。
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方面安排5626万元。1439万元用于公检法办案装备及经费补助,1462万元用于
消防装备购置和武警、 消防及军分区经费补助,2310万元用于市中级法院综合审判楼和看守所建设,
415万元用于综合治理、平安创建、安全生产、普法及法律援助。
另外,城市建设管理方面,除北城新区和涑河片区开发建设,预算内安排2.1亿元,政府性基金
和专项收入安排3.3亿元,主要用于绿化亮化、道路改造、供热管网、河道整治、垃圾污水处理、城
市维护、 廉租住房建设、文化设施建设和“一创六建”等。
安排预备费8000万元,转移支付市级配套9000万元,扩大内需新增投资配套5000万元,支援北川地
震灾区恢复重建3180万元。
在市级预算安排上,农业、科技、教育支出分别增长13.8%、10.7%、10.9%,均高于财政经常性收
入增长,符合法定支出要求。
三、统筹兼顾,增收节支,确保完成2010年预算任务
新的一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市委工作部署,按照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要求,继续
落实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充分发挥财税职能,突出建立“四个机制”,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市建设。
(一)转变方式促发展,建立增长稳定、结构优化的财政收入机制。围绕开展“加快工业发展年”
活动,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创业发展基金,积极支持新兴产业、循环经济发展和低
碳经济试点,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创新财政支持方式,采取贴息、担保、参股、风险补偿等
形式,调动社会和金融资金贯彻产业政策。发挥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立足
做大做强,扩大担保规模,促进中小企业和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继续落实好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确
保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依法加强税收征管,清理规范各类税收优惠政策,严厉打击偷税骗税行为,
强化国有资源和国有资产有偿使用的收入管理,进一步提高税收收入比重,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二)突出重点保民生,建立以人为本、规范有效的财政支出机制。按照政府职能的要求,切实
发挥财政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围绕建设民生财政, 把改善民生、 发展社会事业作为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的重点,继续加大对
“三农”、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领域的投入,保障全市为民工程的落实,
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
(三)强化政策重激励,建立科学发展、协调配合的财政调控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
政策,进一步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财税政策的杠杆调控作用,积极支持资源节
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试点。结合上级支持,加大对下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县乡政府提供公共服务
的能力。落实各项惠民政策,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建立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增强居民特别
是低收入群众的消费能力。继续发挥投融资平台的作用,积极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严格政府债务管理,
合理控制债务规模,切实防范财政风险。
(四)立足创新用好钱,建立方法科学、基础扎实的财政管理机制。积极探索科学理财的新思路、
新机制、新方法,大力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加大资金整合力度,逐步解决职能交叉、重复
建设、“撒芝麻盐”等问题,集中财力保重点、办大事。扩大评审范围,开展项目支出预算评审,为
部门预算编制执行提供技术支持。强化执行管理,实行动态监控,提高预算执行的均衡性和效率。在
县区全面推行公务卡制度,进一步规范公务支出管理。继续做好“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健全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重点加强对政府公共投资和民生资金的监督
评审,确保财政资金规范、安全、有效使用。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勤俭办一切事业,严格预算
约束,最大限度地节约支出。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决心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落实本次大
会决议,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方面的监督,着力建设一支勤政、廉洁、高效、务实的财政干
部队伍,依法理财,科学管理,勤政为民,扎实工作,切实为人民当好家、理好财,为促进全市经济
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