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18&rec=56&run=13

政区状况
位置面积河东区位于临沂市东部。东与莒南县、临沭县毗连,西隔沂河与兰山区相望,南靠郯城
县,北邻沂南县。地跨东经118°22'~118°40'、北纬34°35'~35°20'之间,版图面积730平方公
里。
建置沿革 河东区历史悠久,早在1~2万年前,先民就已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文明,至
今留有凤凰岭遗址、汤头泉上屯遗址、重沟青峰岭遗址等。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文化遗址相公大范庄遗
址,蛋壳陶出土了大量的蛋壳陶,是龙山文化黑陶中的精品。春秋时期属鲁国,公元前707年(鲁桓
公五年)建祝丘邑,邑址今汤河镇故县村北。秦朝属琅邪郡。西汉置即丘县(治所前祝丘邑),属东
海郡。东汉改属琅邪郡,公元25~220年为即丘侯国。公元529年(北魏永安二年),在即丘治所设北
徐州,辖东泰山郡、琅邪郡。隋初属徐州刺史部;596年(开皇十六年),从即丘县域内另置临沂县,
治所设于原北徐州所(今汤河镇故县村);605年(大业元年),并即丘县入临沂县。唐五代时期属
河南道沂州(琅邪郡)临沂县。宋代属东京东路沂州临沂县。元代属益都路沂州临沂县。明至清初,
以州代县,属沂州。清1734年(雍正十二年)至公元1913年属沂州府兰山县。1913年属济宁道临沂县,
1925年属琅邪道临沂县,1928年属山东临沂县。1936年2月属山东省第三行政区临沂县。革命战争年代
到1958年属临沂县,1958年至1963年属县级临沂市。1963年至1983年属临沂县。1983年9月至1994年属县级
临沂市。1994年12月县级临沂市撤销,在其原辖区域分设三个县级行政区,河东区为其一,属地级临
沂市。
行政区划 1994年12月,临沂撤地建市,原县级临沂市新置三区,河东区是其一。因区境在沂河
之东而得名。区境大体形状是南北长叶形。
建区时,区内辖10镇2乡,475个行政村。2004年,对475个行政村进行了调整,合并成411个行政村。
2004年5月省政府批准设九曲街道、太平街道、汤头街道、相公街道、凤凰岭街道、芝麻墩街道、梅家
埠街道。2008年底全区共有3个镇,1个乡,5个街道,306个行政村,45个城市社区,11个农村社区。
区位优势 河东区地理位置优越,是鲁南苏北的交通枢纽。东临日照、岚山、连云港三大港口,
辖区内飞机场与全国各主要城市通航;兖石铁路横穿东西,胶新铁路纵贯南北,205、206、327国道和
342省道纵横交错,交通便利。
人口状况 2008年,全区总人口47.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1.19万人。汉族人口占99%以上。另
有苗、满、蒙古、回、彝、哈尼、藏、壮、朝鲜、土家、维吾尔、布依、侗、白、黎、傈僳、高山、
独龙等18个少数民族,计302人。少数民族中,以苗族人口最多,计81人。

自然环境
地质地貌 河东区沂沭断裂带,地质条件复杂。北部为低矮的丘陵区,中南部为沂沭河冲积平原。
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多为平原。
土地 土地总面积548.4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7734公顷,园地1354公顷,林地3971公顷,草地23公
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3074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653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5109公顷,其他土地
925公顷。
气候 属温带季风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热丰富,雨水充沛。
河流 境内河流分属沂河、沭河水系,统属淮河流域,有沂河、沭河、汤河、李公河等大小河流
13条。其中沂河是河东区最大的过境河流,境内全长52.45公里(左岸)。沂河上游支流众多,境内主
要支流是李公河。李公河,系人工河,起源于河东区九曲街道柳杭头村东北,流经九曲、相公、凤凰
岭、芝麻墩,于李石河村注入沂河,全长26.25公里,流域面积60.41平方公里。沭河,发源于沂水县
北部沂山南麓,是河东区第二大过境河道,也是河东区与莒南、临沭等县的界河。境内全长42.5公里
(右岸),流经刘店子、郑旺、汤河、重沟等乡镇、街道,境内流域面积570平方公里。沭河上游支
流众多,在区境内汇入的主要有汤河、义相河、黄白河等。汤河又名温水河,属沭河的一级支流。发
源于沂南县杨家坡镇左泉村北,东西两山丘之间。流经汤头、八湖、郑旺、汤河4个乡镇、街道,于
禹屋村东入沭河,全长56公里,区境内全长41.25公里,流域面积411平方公里,洪峰流量为987.9立方
米/秒。
水资源 多年平均地表水可利用量为1.87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利用量为1.32亿立方米,水资源可
利用总量为2.15亿立方米,其中水资源重复计算量为1.04亿立方米。
生物 主要动物类资源共9纲、37目、115科、45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有丹顶鹤、白鹳
等8种,二级保护动物主要有大天鹅、鸮类等34种,常见保护动物主要有灰喜鹊、麻雀、蜥蜴、蛇类
等;植物类资源38科、600余种,主要有杨树、旱柳、槐树、刺槐、垂柳、苹果、梨、杏、桃、马齿苋、
荠、蒲公英、芦苇、狗尾草、白羊草等。
矿产 河东区已发现矿产14种,探明储量的矿产2种。汤头温泉其中金属矿产、能源矿产各2种,
非金属矿产9种,水气矿产1种。耐火粘土、煤、灰岩主要分布在鄌郚——葛沟断裂以西的沿河地带。
地热、金、铜等与地下热液有关的矿种分布在鄌郚——葛沟断裂和沂水——汤头断裂之间,其中汤头
温泉久负盛名。该地热田坐落于河东区北部,已开采利用的是地表散热水,深度为130米左右,日供
水量2700吨。650~1100米之间储量更为丰富,日供水能力可达10000吨以上。水温较高,井口温度为90
°C,供水温度为73°C,泉水富含钾、锌、钙、钠、镁、氡等38种阳离子和微量元素,是国内著名的
高热泉。

经济建设
建区以来,河东区经济保持高速发展。2008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87亿元,比1995年增加64.8亿元,
是1995年的3.92倍,年均增长13.6%;财政收入5.79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2亿元,是1995年的8.54
倍,年均增长17.94%。
随着改革的深入,市场对调节产业结构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逐渐增强,经济结构发生显
著变化。在第一产业保持较快发展的同时,二、三产业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一、二、三产业的比例
由1995年的29.3244.9625.72,调整为2008年的8.1656.4435.4。2008年末,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额29.64亿元,是1995年的10.4倍;服务业增加值30.8亿元,是1995年的5.39倍。
农业 盛产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果蔬等。建区以来,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广
农业实用技术,建设优质、高效、生态农业。2008年,河东区农业总产值14.31亿元。粮食总产22.1万
吨, 肉类总产2.47万吨,禽蛋总产2.06万吨,分别是1995年的1.5倍、0.88倍和0.59倍。蔬菜种植面积达
11.94万亩,杞柳面积4.8万亩,苗木花卉面积1.6万亩,分别是1995年的1.98倍、5.8倍和9.4倍,形成了
以优质瓜菜、杞柳种植、苗木花卉为主的高效经济作物产业带。共有4个无公害农产品品牌、7个绿色
食品品牌、1个有机转换认证品牌,2008年被列入山东省农产品出口重点县之一。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
业146家,是1995年的6.3倍,其中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29家。发展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区
域化管理基地10处,区域化管理基地面积达4万多亩。建区以来,共引进粮食新品种29个,推广农业实
用技术16项,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9%。农机总动力61万千瓦,比1995年增长103%,农业机械化综合程度
达到76%以上。先后被命名为“中国莲藕之乡”、“中国草莓之乡”、“中国海棠之都”、“中国木
柳之都”、“山东省沂州海棠之乡”、“山东省木柳工艺之乡”和“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重点区
域基地县区” 、 “东南沿海出口蔬菜重点区域基地县区”、“全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
“全省农产品出口重点县区”、“全省农业产业化先进县区”等。
工业 以壮大骨干企业,培植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深入实施工业化带动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
业化进程,逐步形成了以五金机械、食品加工、轻工工艺、纺织服装四大产业为主导的门类较齐全的
工业体系。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90家,实现产值96.2亿元,4家企业产值过5亿元,16家
企业产值过亿元。五金机械、食品加工、轻工工艺、纺织服装四大主导产业资产达30亿元,实现产值
60多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的60%以上。2008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实现产值29.7亿元,
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9.67%。山东宏艺科技公司研制的“ HY—1型无氯高效复合水泥助
磨剂项目”获得“山东省重大节能成果奖”,填补了临沂市该奖项的空白,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
大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培育工作。先后制定了《关于推进大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
《关于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促进了五金机械、食品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工
业经济的增长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带动作用,在空间布局、产业配套上呈现出明显的产业化优势,随着
专业分工的逐步细化,已发展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两大产业集群。
五金制造产业。具有悠久的历史。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家家叮当响,户户冒青烟”,以生
产剪刀、锤子、翻砂闻名。在先期加工户的带领下,三官庙、柳杭头、陈庄子、后翟店等村庄加工业
户逐步增加,规模也越来越大,钢管生产车间进而发展成为五金加工专业村;刘团、翟店等村庄也从
翻砂的基础上,越做越大。五金产品由原来的几种发展到各类工具、建筑五金、木工五金、日用五金、
锁具、小型机电等上千种,产品主要出口东南亚、非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区共有九曲、相公、
凤凰岭、太平等4个五金制造加工乡镇。
2008年,五金机械制造企业实现产值35亿元,利税2.5亿元。山东蒙凌集团是河东区最大的机械制
造企业,2008年完成产值12亿元,上缴税金5300万元,跨入全省“百强民营企业”行列,成为集科研、
铸造、机械加工、装配为一体的现代大型企业,产品达100多个品种,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部分远
销东南亚、欧美等地区。其生产的“蒙凌”牌建筑扣件获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重点新产品”称号,
研究开发的变速箱体获国家专利,临沂钢材物流城被科技部列为国家火炬计划项目。五金工具产业主
导产品有锤头、钳子、扳手等,年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在力士达五金工具、启阳工具、国欣工具等
规模企业的带动下,全区五金制造加工企业发展到590家,加工业户2100多户,五金加工专业村82个,
从业人员3万多人,被中国五金制品加工协会授予“中国五金产业工贸城”称号。
食品加工业。河东区的脱水蔬菜产业起步于80年代初,发展于90年代中期,食品生产车间2008年
规模以上脱水蔬菜企业达34家,其中大林集团作为河东区最大的脱水蔬菜生产企业,拥有FD高档生产
线36条,AD、MD生产线46条,年加工脱水蔬菜10万吨,是山东省首批农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08年实
现销售收入4.29亿元,利税7300万元,出口创汇4000多万美元。全区共有FD高档生产线62条,AD生产线
380条, MD生产线60条, 带动河东区及周围省、市蔬菜基地10万亩,年出口脱水蔬菜20多万吨,创汇
1.2亿美元,主要产品有FD香葱、FD草莓、FD菠菜、FD甘蓝菜、FD香菇、FD玉米等40多个品种,远销
日本、韩国、法国、美国、南非、澳大利亚、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全国蔬菜出口总量
的三分之二,成为亚洲最大的蔬菜脱水食品加工基地。八湖镇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业产品加工示范
基地”称号,河东区被中国蔬菜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国脱水蔬菜加工城”和“中国脱水蔬菜流通协会
定点市场”。

城乡建设
城市建设 河东区城区是在原九曲镇的基础上建立的,建区初期只有一条益新公路纵贯南北,大
多数道路为沙土路,坑洼不平。区驻地只有2~3层楼房10余座。益新路两侧有部分饭店等沿街商业设
施,被人形象地称为“一条路(东兴路),两排房”“白天河东区,晚上九曲镇”。建区以来,历届
区委、区政府不断加大道路、绿化、供电、医疗、文教卫生等公共设施投入,城市建设投资规模逐年
加大。先后规划建设了6纵8横的城市主路网体系,建设了东兴路、人民大街、凤凰大街、解放东路等
20多条城市主次道路。特别是2005年以来,连续5年实施城市建设年活动,累计整修道路230多公里,
硬化面积180多万平方米,形成了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城市道路体系,城区道路硬化率达到90%。建
设了安居小区等24个房产开发项目,启动了滨河区域11个村居的旧村改造,有效地改善了河东居民的
居住环境。在城区主要街道安装了3700余棵形态各异、格调高雅的各式路灯河东区行政中心,对东兴
路、解放东路沿街建筑进行了高标准亮化,安装霓虹灯、射灯、轮廓灯、草坪灯、泛光灯和礼花灯等
灯光装饰,初步形成“灯光闪烁,特色浓郁”的河东城市夜景。围绕“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大搞
城市绿化,努力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城市园林景观。投资2亿余元规划建设观花、观草、观
叶等各具特色的二滩公园、府前公园、凤凰公园等游玩休憩场所;投资8000余万元重点对滨河东路、
东兴路等城市主干道进行了绿化美化;并在全区广泛开展“争创花园式单位”和“庭院绿化先进单位”
活动。2008年,城区绿化覆盖面积已达619.92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2.9%。不断加大城市环卫投资
保洁力度,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购置了叉车、垃圾清运车、吸粪车、压缩垃圾车等一大批城市环卫机
械,在城区设立垃圾箱150余个,垃圾筒3000余个,建设公厕31处、垃圾收集站17处,城区保洁面积由
建区初期的15万平方米发展到160余万平方米,日清运垃圾达120余吨,垃圾基本实现了无害化处理。
村镇建设 建区以前,农村房舍大多是低矮的土坯房,狭窄的小巷遍布生活污水和牲畜粪便。村
与村之间基本不通机动车辆。建区以来,以小城镇建设为龙头,不断加大对村镇建设的投资力度,鼓
励农民进入小城镇务工、经商和定居,并把小城镇建设与村镇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农村二三
产业向城镇集中,鼓励大中型工商企业到中心镇建立营销网络,加速了河东区城镇化进程。郑旺镇、
汤头街道、相公街道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省级中心镇,小城镇建成区面积达45.5平方公里,小城镇
人口达12.5万人。累计完成小城镇建设总投资达56亿元,完成住宅小区建设180万平方米,生产性建筑
410万平方米,完成商业街开发面积126万平方米,村镇基本实现了通硬化路、通电、通电话、通有线
电视、通公交车的“五通”目标,村镇功能逐步完善,城乡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

社会建设
科技 建区以来,先后组织编写了“九五”、“十五”及“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制定了
《河东区2006~2020年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全区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1家,其中国家级
高新技术企业6家,居全市第一位,科技型民营企业110余家,中国专利山东明星企业6家。2008年,高
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9.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由建区初的不足10%跃升到29.67%,高新
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2.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投资额的比重达15.5%,形成了新材料、机电
一体化、生物技术三大高新技术产业创新集群。建区以来,共组织申报星火计划、国家火炬计划、科
技攻关计划、国家创新基金等各级各类科技项目412项,其中国家火炬计划14项,省火炬计划27项,国
家创新基金11项,培植国家级重点新产品14项。85项科技成果获市以上科技奖励,其中省级以上科技
奖励24项。争取上级无偿科技资金1288万元,科技贷款1.2亿元。科技进步对河东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
步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各级专业技术人才由建区初的几百人发展到14613人,其中高级394人、中
级2830人。引进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才800余人,本科以上人员10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80余
人。成立了山东河东区生产力促进中心(省级),山东省大林食品有限公司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级),
宏艺科技水泥外加剂工程技术中心(省级),华太电池企业技术中心(省级)等一批技术创新和科技
服务中心。民办科研机构发展到14家,其中市级5家。技术贸易机构发展到65家,50%以上的高新技术
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和民办科技型企业都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各种形式的科技合作和战略合
作关系,通过加强技术引进、合作与对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和专利项目162项,
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和项目产业化117项。大力开展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6家,其
中市级2家。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50家,其中市级29家、省级5家。争取与安排农业科技项目187项,引
进有机蔬菜、水稻等新品种,蔬菜深加工与低温脱水技术,稻菜轮作技术等农业先进适用技术370多
项。开展了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科技特派员工程、“百万农户致富”工程等农业科技支撑与发
展工程,累计选派科技特派员135人,所有行政村均建立了“村村通”远程信息平台,推广食用菌种
植面积1000多亩,狐、貉、貂等特种动物存栏量120万只,农业良种覆盖率98%以上。建立健全了地震
宏观现象观测速报网络,及时做好地震信息的日常监测与震情会商,建立市级以上地震科普示范学校
2所、地震宏观观测点1处、无人值守遥控测震台1个。专利申请量823件,专利授权490件,均居全市前
列。被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荣誉称号。
教育 1996年2月顺利实现“两基”达标。2003年顺利通过省“两基”复评。2007年开始实施农村
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在全市率先同步免除了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至2008年,减免义
务教育阶段学生课本费、 杂费及补助公用经费累计5542万元,为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累计
104万元,为高中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助学金124万元。2008年3月,被命名为“山东省规范教
育收费示范区”。2001年以来,河东区累计实施危改项目155个,实际投入资金9006.60万元,维修、新
建校舍20.23万平方米,消除危房面积14.45万平方米,实现了D级危房全部拆除。农村小学已由2001年
初的281处减少到2008年的74处,中小学总数控制在90所,充分发挥了规模办学的效益。2008年农村远
程教育工程顺利实施,投资153万元为95处学校安装了远程教育硬件设备,新增微机1200台,10处学校
建成了校园网,学区小学微机室配备率达到60%。2007年顺利通过了“省普及实验教学示范区”的验
收。2006年,学前一年入园率达到100%,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0%以上,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河东
区小学、 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了100%,巩固率均达到上级规定的要求。2008年职业学校在校生达
2300多人,毕业生就业安置率达到了97%以上。2008年,区实验小学被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
评为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区一中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新课改实验联系点学校。河东区有省级规范化学校
5处,市级规范化学校43处,省级花园式学校1处、市级花园式学校4处,省级绿色学校3处,市级绿色
学校7处。国家级优秀教师4名,省级优秀教师33名,省级教学能手2名,“沂蒙名师”6名,市级教学
能手127名,区级骨干教师530名。
文化体育 先后投资兴建河东区文化艺术中心(区文化馆、区图书馆)、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滨河百里健身长廊、文化广场等一批重点文化体育设施,在河东区所有乡镇、街道和90%以上的村居、
社区建成综合文化站和农村文化大院(社区文化中心),配置了全民健身设施。连续举办十届民间秧
歌汇演、三届春节电视文艺晚会、八届广场文化艺术节文艺演出,每年经常参加文体活动的人数达到
河东区总人口的40%以上。纪实话剧《村委主任》荣获山东省“五个一”精品工程奖。
医疗卫生 辖区内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4处,其中省、市驻河东医疗机构2处,区级医疗机构、保
健机构、 防疫机构各1处; 乡镇医疗机构8处、 防保机构1处。设村级卫生室220处。辖区内床位总数
2281张,卫生技术人员1094人,其中执业医师367人,执业护士461人。乡村医生860人。全区卫生系统业
务用房面积30864平方米,其中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面积21003平方米。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农民健康得到有效保障,有效地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旅游 河东区是中国地热城、中国莲藕之乡、凤凰雕塑中国草莓之乡。河东区以打造“凤凰城、
地热城、 宜居城” 为目标,突出“温泉、生态、文化”三大主题,重点开发建设“一区一带两片”
(“一区”即临沂汤泉旅游区,“一带”即滨河景观旅游带,“两片”即刘店子和汤河乡村旅游),
致力于将河东建设成以温泉养生、沂蒙古文化展示和乡村生态休闲为主体功能的,面向周边城市中高
收入群体的近郊型旅游目的地,成为山东省重点旅游区和具有国际影响的休闲度假型旅游目的地。
汤头温泉资源是河东区最突出的旅游资源,具有储量丰、水温高、水质好、功能全四大优势,被
人类利用已达5000多年,曾在《沂州府志》中被列入“琅邪八景”之首;中国古代帝王和历史文化名
人秦始皇、孔子、王羲之、诸葛亮、刘墉、王勃等多次在此观赏、游览、沐浴。2008年3月,市委、市
政府正式批准在此设立临沂汤泉旅游区。区委、区政府计划用3年时间,全力把汤泉旅游区打造成以
齐鲁文化为根,温泉文化为脉,以两河(沂河、汤河)为魂,汤山为骨,“依山势、借湖景、融历史、
浴温泉”,旅游度假、生态观光、休闲养生、商贸人居为一体的温泉旅游度假区。度假区内在建和已
建的项目有知春湖(国际)温泉度假村、御汤苑SPA会馆、亿利达·尚泉和观唐温泉度假村。
境内沂、汤、沭三河纵贯,滨河景观及河流湿地生态优势突出。空间分布成片连带,区位条件优
越,组合优势明显。北部:汤泉旅游区;中西部:临沂国际影视城、白塔街雹神庙旅游区;西南部:
沂河沿岸景观、临沂国际影视城新四军军部、崔家大院、小皇山遗址;中部:八湖万亩荷塘、刘店子
乡村旅游;东部:汤河沿岸生态景观、郑旺花卉基地。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已发现凤凰岭遗址、泉上
屯遗址、大范庄遗址、青峰岭遗址等300余处古文化遗址,小皇山遗址是东夷文化的突出代表。新四
军军部旧址暨华东军区华东野战军诞生地纪念馆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是沂蒙红色旅
游专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民生活 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5年的2600 元增加到14988元,年均增长14.42%;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333元,比1995年的1495元翻了近两番。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河东区居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区以来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
数由47%下降到32%,农村居民消费走过了一个由低到高、由简单到齐全、由温饱到富裕逐步升级的过
程。以数码电子产品、住房、小汽车、摩托车、空调、通讯工具等为特征的新一轮消费热点已经出现。
2008年,河东区每百户农村居民家庭拥有空调器18台,家用电脑7台,彩色电视机103台。
名优特产 有沂州木瓜、 沂州海棠、 “沂平”牌蕃茄、“正旺”牌大蒜、“长虹岭”牌草莓、
“玉湖”牌莲藕、八湖脱水蔬菜、汤河条柳编、“河阳红”春水萝卜、太平香米、潘湖狗肉、郑旺酱
菜等。

节会活动
沂蒙饮水(饮品)博览会2002年8月,河东区在临沂人民广场成功举办了首届沂蒙饮水(饮品)博
览会。前期活动有“蒙山纯净水杯”六一儿童百米画卷绘制,“蒙山纯净水杯”第三届沂蒙形象小姐
大赛, “‘水的柔情、 心的交流’走进山里”等活动;会期活动有狂欢之夜、大型电视晚会、饮水
(饮品)类商品及设备展销会等活动。饮水(饮品)博览会的举办,对提升临沂城市形象和知名度,
促进文化交流、地方旅游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而长远的意义。
其他节会文化活动河东区还举办了全国铸造年会、国际温泉论坛、全国房地产开发论坛、中国五
金产业研讨会等国内外会议,连续举办了四届“中国·临沂国际五金机电交易会”。2009年,启动了
河东区生态文化旅游周,成功举办了临沂市2009年生态旅游启动暨河东区草莓采摘节、临沂白塔街文
化庙会、首届沂州海棠节等三项节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