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18&rec=39&run=13

临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2年经省政府批准成立,是山东省省级高新区,最初规划建设面积
10.45平方公里,2008年总规划面积达到190.1平方公里,实际控制区面积156.8平方公里,下辖52个行政
村(社区),总人口16万人。高新区距临沂市中心8公里,区位优势突出。
1992~1995年,高新区与当时的罗庄镇结为一体,主要利用高新技术嫁接改造传统产业,是全省
唯一依托乡镇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高新区。
1995年临沂撤地设市,成立罗庄区,高新区西移,在当前位置重新规划报批,实行“市政府统一
领导、罗庄区具体管理、高新区独立发展”的体制。1995~2000年,高新区克服种种困难,进行了较
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七通一平”,奠定了发展的基础条件。2000年全区实现技工贸总
收入3.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3亿元。2000年,临沂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
发区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 , 高新区实施全封闭式管理体制,享有市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进入了
“特区特管、独立发展”的新阶段。
2008年3月,临沂市政府将兰山区的马厂湖镇、罗庄区的罗西办事处以及兰山区银雀山办事处的11
个村(社区)划归高新区管理,高新区迎来了“二次创业”的发展机遇。
实施封闭管理以来,特别是2008年区划调整后,高新区积极倡导“动车组”精神,解放思想,凝
心聚力,求真务实,攻坚克难,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快速发展。技工贸总收入由2000年的3.8
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32.6亿元,增长了近35倍;固定资产投资由2000年的2.3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21.3亿
元,增长了近10倍。2008年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9.6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506万美元;实现财政总收
入2.23亿元;完成进出口总额1.396亿美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02.76亿元,工业增加值30.62亿元。成功
申报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园区,荣获“山东省信息产业系统先进单位”称号。
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2008年共开工建设项目55个,总投资达40多亿元,其中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
的项目15个,过亿元的项目6个。新落地的27个项目,全部实现当年开工建设,8个项目实现当年嫁接、
合作,当年投产。投资4.2亿元的艾克伦斯精密机械制造和照华动力机械、龙昌铝业等3个项目于6月底
开工建设,投资12亿元的台湾金鼎国际集团公司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香港鸿道集团“王老吉”灌装饮
料项目、香港中裕燃气控股有限公司LNG天然气管道项目等9个项目于12月底集中进行签约,其中7个
项目已开工建设。采用土地分割、转让、租赁、合作等方式,对闲置低效用地进行集中盘活清理,共
盘活闲置低效土地1800多亩,盘活闲置厂房5.2万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安置了一大批新
项目。同时,集中实施湖西崖3个社区的旧村改造,共拆迁旧房848户,新建住宅楼20栋,腾出建设用
地700多亩。
基础设施建设以区划调整为契机,完成区域发展总体规划,确定“一带、两片、六园区、四中心”
的总体规划布局和“五纵六横一环”的城市道路交通框架,完成原高新区区域以西4平方公里的中部
项目区详细规划,制定并实施了西部“C”型生态观光带的规划建设。湖北路、俄黄路和启阳路3条主
干道同时开工建设。
发展环境建设在生态环境建设上,集中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对辖区内各路段“露头丑”、
“脏乱差”现象以及“五小场所”、占道经营、户外广告和露天摊点等进行集中清理,对湖北路商场
进行拆迁改造,拆除商场违法建筑140余户。实施“蓝天、碧水、绿色家园”行动,整治和关闭了西
部乡镇120多家严重污染环境的石料开采场、石子加工场、石灰窑及“五小”企业,铺设污水管道1000
多米,实现区内污水全部进网,辖区水质、大气质量明显改善。实施鱼粮沟带状公园、火炬路带状公
园、驻地小游园等五大绿化工程,2008年累计增加绿化面积60多万平方米,57个单位庭院和住宅小区
绿化达标,在全市率先达到了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要求。在政务环境建设上,对高新区原有的各项招
商政策进行梳理、修订和完善,围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创新思路,实施一系列优化环境、提速增效、
亲商、安商的政策措施,营造了高新区良好的发展环境。
内部机制建设实施科技创新工程。设立科技创新奖励基金、科技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和人才引进专
项基金“三项基金”,引进入园孵化企业45家,在孵企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16亿元,获得授权专利8
项,有6家企业获得各类科技奖励12项。在全区130多项科技项目中,11个项目获得国家、省、市科技
资金支持810万元;10项产品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品,占全市的21%。实施招商创新工程。
实施招商引资“六定”方案,建立项目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招商项目在集约节约用地、落实优
惠政策和跟踪服务等方面的调度与协调。充实完善“一站式”服务大厅的各项规章制度,构建招商项
目落地服务的“绿色通道”。实施机制创新工程。加强招商、安商力量,重新整合成立招商一、二、
三局和项目安置管理办公室。应对社会管理任务加重的实际,成立教育卫生、农村工作和维护稳定3
个职能办公室。组建高新区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争取市财政贴息,先后从工商银行、商业银行和国家
开发银行融资1.4亿元,为新区建设、旧村改造搭建起了融资平台。抽调精兵强将,成立西部新区建
设指挥部,加快了西部新区道路建设步伐。
社会各项事业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破获刑事案件1106起,查处治安案件426起。接待群众
来信来访228起,825人次,越级上访和群体上访大幅度减少。积极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和高效农业,规
划建设了总占地500亩的九庄、寿衣庄村两处食用菌种植基地和大山前村有机蔬菜示范基地,桂花等
特色花卉种植面积达1500亩。引入台湾生态农业种、养、加科研项目,西部“C”型生态农业观光带
建设开始破题。计划生育、劳动保障、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清理出生瞒报1439人,投
入400多万元用于计生服务和各项计生奖励,初步扭转了计划生育工作长期被动落后局面。社会保险
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新增扩面1100人,征缴社会保险费1500万元,新增就业2030人次。基层校舍改造和
村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文化大院建设得以进一步加强,原八社区居民参加“新城合”人数12508
人,参合率达95%。临沂经济开发区
临沂经济开发区是2003年6月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西临沂河、东靠沭河、南傍引沂入
沭运河,三面环水,背靠皇山。规划控制面积182平方公里,辖3个街道,105个村居,20万人口。
临沂经济开发区围绕打造全市“经济发展先导区、现代标志区”目标,提出了建设“现代工贸之
区、科技创新之区、名牌集聚之区、生态旅游之区、文明和谐之区”的总体工作思路。2008年完成地
区生产总值85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5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3.26亿元,税收占地方财政收
入的比重为95%,实现进出口总额1.6亿美元,万元GDP能耗0.58吨标准煤。临沂经济开发区先后被评为
山东省科学发展园区、江浙企业家投资中国首选开发区和全国十大效能开发区。
实施专业招商和全员招商相结合,产业招商和以商招商相结合,把项目单位面积税收贡献作为衡
量项目质量的重要标准,着力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好项目。开
发区累计签订项目合同216个,合同投资额39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坚持效能建设,实施挂
牌督办、效能督察等制度,加快项目建设速度。累计开工建设项目192个,投产运营规模以上企业125
家。初步形成了五大支柱产业,主要是以沃尔沃—临工、德维比斯—广顺医疗器械、华夏重工、旭洋
机械为骨干的机械电子产业,以中化肥业、施可丰复合肥、翔宇制药为骨干的生物化工产业,以美国
富卡斯、国人西服为骨干的轻工服装产业,以联邦家具、汇海隆家具、柏丽雅家具为骨干的家具制造
产业,以立晨国际物流、鲁信国际物流、翔宇医药物流、华派克物流为骨干的现代物流业。
以高科技引领开发区产业升级,先后引进沃尔沃—临工新一代装载机传动系统、风力发电设备制
造、浪潮LED照明等30多个高科技项目。慧普软件园(高新技术企业孵化中心)集聚了新波浪动漫银
光网络、拓普网络等30家软件企业,成为全省重要的IT产业研发基地,被评为省级创业服务中心。建
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开发区70%的企业成立了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
到45%。启动了3000亩的高新技术创业园建设,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了重要载体。
严格企业管理,加强标准化、计量等技术基础工作,促进企业争创品牌提高产品质量。有70家企
业完成ISO14001环境体系和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90%以上企业实行了6S现场管理。出台扶持政策,指
导企业争创名牌。已拥有沃尔沃挖掘机和压路机、英格索兰摊铺机、临工装载机、银凤陶瓷、联邦家
具、华夏塔机、国人西服、中化、爱博等14个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12个省级名牌(著名商标)。
实施基础建设超前发展战略,形成了六纵九横160余公里的硬化道路框架,“七通一平”基本完
备,城市生活设施配套不断完善。建立了临沂第一个内陆箱站“无水港码头”,创造了“无港照样扬
帆出海”的便捷商务环境。为打造一流金融生态环境,相继引进10余家金融机构,成立了临沂市第一
家“中小企业互助担保协会”。高标准建设了皇山公园、李公河生态水景走廊,宇帆国际高尔夫练球
场整体18门洞已全面运营,填补了鲁南苏北区域无国际高尔夫球场空白,打造国际一流休闲娱乐中心。
按照“四个坚持、六个保证”的工作思路(坚持依法拆迁、平稳拆迁、有情拆迁、和谐拆迁;保
证共产党员带头拆迁,保证所有动迁群众及时搬迁入住新建社区,保证当地适龄青年全部就业,保证
动迁群众子女及时入学,保证孤寡老人和困难群众得到妥善安置,保证动迁中小企业异地安置继续经
营),近几年先后实施了涉及37个村庄的旧村改造工程,其中29个村整体拆迁,盘活土地1万余亩。累
计开工建设651栋楼房的还建社区,新建超市、学校、卫生室、警卫室等配套设施20万平方米,4.2万
名群众基本全部回迁入住。构建一流就业环境。建立了劳动力电子信息档案、人力资源市场、就业服
务组织“三大平台”,免费对失地农民进行就业培训,努力做到应培训者尽培训、应就业者尽就业。
构建一流社会环境。开展集中打击违法犯罪行动,加强治安巡逻和电子监控。积极做好信访工作,着
力解决“集体访、越级访、重复访”问题。深入排查事故隐患,做到生产安全、社会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