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市场发展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18&rec=36&run=13



县区专业市场
    1980年,由于农村集贸市场活跃,城市农副产品市场开放,带来上市人员、摊点以及商品种类、
数量的迅速增加,不少集市出现因场地狭小或无设施而难以承受的局面。市场条件相对较好的临沂县,
67处城乡集市都缺少完备的市场设施。特别是一些以街为市、沿路成集的较大集市,不仅影响交通,
也给市场管理带来诸多困难。4月14日,地区工商局下发了《关于编制集市建设规划的通知》。全区
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统筹安排”的原则,各县城驻地农副产品市场建设逐步展
开。临沂县由县长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到济南、潍坊、淄博等地参观考察,学习外地经验;10月17
日,县政府决定在临沂城水田路划方定片,筹建工业品和农副产品商场一处,在城南临沂军分区西建
商场一处,此即临沂专业批发市场之发端。改建了城区东方红市场、兰山路菜市场、解放路东端沂河
老桥西小百货市场、地区第三招待所后菜市场以及九曲、白沙埠等农村集市场地。莒南县在县城驻地
十字路镇平整集市场地20亩。是年,全区有25处大集利用河滩和废耕地,扩大集市场地500多亩,总投
资20.9万元。
    1981年,是专业市场建设开始起步的重要一年。临沂县工商局对临沂城区农贸和工业品专业市场
进行了统一规划和建设。投资12万元改建了东方红集贸市场,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主要建筑2076平
方米,设有344米长水泥售货台2排,营业室150间。在新华一路设置售货亭25个,供成衣销售户租用,
形成了城区第一家工业品专业零售市场。西郊农贸、小百货等专业市场的建设,按照建设全区一流集
贸专业市场的规划加快实施,完成投资30.6万元。并对农村集市进行扩建和改造,购置相关服务用具
和必要器材。郯城县在城区西关建成占地1.2万平方米的牲畜专业市场。是年,全区401处集贸市场得
到改造。其中城市农副产品市场5处,工业品交易市场3处,自行车市场1处,竹木家具市场1处,花卉
市场1处。
    1983年,中共中央进一步放宽农副产品贩运政策。国务院发布了全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性法
规——《城乡集市贸易管理办法》,提出集市贸易管理的原则是“活而不乱,管而不死”,其核心是
“活”。9月1日,全区放开了360种小商品价格,城乡集贸市场发生新的变化,三类工业品开始大量上
市,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市场朝着多形式、多渠道的方向发展。交易更加活跃,集市贸易规模继续扩大。
不仅农副产品专业市场快速发展,同时废旧物资、成衣、布匹等专业市场开始发展。商品流通开始从
城乡之间的交流向地区之间流通发展。 是年, 全区集贸市场增至461处, 其中万人以上的达125处,
3000人至1万人的125处。全年工商部门投资54万元,建固定售货棚5872平方米,固定售货台2716米,列
全省第一位。其中临沂县为解决城区占道出摊,影响交通问题,将沂蒙路、解放路两侧零星经营铝、
塑料、烟酒、土杂等摊贩,并入东方红市场集中经营管理。
    1985年,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全面起动。全区进一步放宽市场管理政策,疏通搞活城乡商品流通渠
道,个体私营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市场建设滞后于商品经济发展的矛盾表现突出。临沂城14
处农贸市场,其中11处设在马路两旁。对此,临沂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一年搞试点,三年见成效,
五年大发展。市区消灭露天市、马路集,农村十里八里有市场,乡镇驻地天天集”的市场建设规划,
并付诸实施。郯城县工商局筹资67万元,在县城汽车站南建成建筑面积4882平方米商场1处,成为当时
全省最大遮蔽式商场。7月6至10日,全省市场建设专题会议在临沂沂河宾馆召开。会议提出了大中小
结合、 专业和综合市场结合、 室内和室外市场结合、批发和零售市场结合的建设模式。是年,本着
“先县城、后乡镇、再农村”和“一次规划、分期施工、不拘一格、注重实用”的原则,郯城、莒南、
临沂等县市驻地市场建设先后完工投入使用。其中临沂市投资65万元,新建齐鲁商场和新华二路南端
菜市场。全区有80多个乡镇扩街100多条,扩大市场面积近70万平方米。郯城县马头镇集资4.5万元建
起600米长、20米宽的商业大街;费县方城镇建起1700平方米的顶棚市场,成为当时乡镇市场的“样板”。
全区市场建设投资600万元,新建市场29处,建筑总面积58000平方米,售货台7374米。
    1986年,临沂地区行署在总结前几年市场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了“人民市场人民建、公益事
业大家办”、“谁投资、谁受益”、“政府领导、多家投资、各方共建、工商管理”的市场建设指导
思想。并对各县市工商局提出了明确的市场建设指标和进度要求。为解决市场建设资金和场地等问题,
地区工商局在郯城县进行了市场建设试点。该县多方投资60万元,建成规模较大,服务设施齐全的郯
西百货批发市场。是年,一期工程投资35万元,总面积2256平方米,拥有104间营业室的“三防”式商
场——莒南商场竣工。6月,占地2644平方米的费县新庄金银花专业市场建成,月成交量9万公斤。总
结并推广郯城县市场建设试点以及临沂市工商部门和水田村联合创办专业市场的成功经验,打破了专
业市场由工商部门独家承办的传统模式,较好地解决了一家独建市场遇到的筹资难、征地难、工期长
等问题,为各县创办专业市场提供了经验。11月,临沂市工商局与九曲乡联合,由郁九曲村出地27亩、
共同出资20余万元,建设九曲五金专业市场;与九曲乡小李庄合办了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摊位700余
个的九曲皮毛专业市场。年末,沂南县以自筹资金、银行贷款、财政拨款三结合的方式,建成一期工
程面积6220平方米,摊位1000余个的沂南人民商场。建成的其他专业市场还有:临沂市北关农副产品
批发市场,旧机动车交易市场,桃花涧缝纫市场,新华二路成衣市场,九曲木材市场,苍山县城关大
蒜批发市场,临沭县半路村木材市场。其中靠近临沂城环城路的北关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日成交量5
万公斤。是年,全区共投资325.68万元建市场45处,其中专业市场15处,批发市场12处。
    1987年5月,苍山县发生轰动全国的“蒜薹事件”,给各级政府部门以强烈的震撼,认识到必须下
决心解决大宗鲜活农产品的流通渠道不畅问题。临沂地委、行署在已确立的“重工强农”的工作思路
上,增添了“生产流通一齐抓”的内容,形成了“重工、强农、生产流通一齐抓”的经济工作指导方
针。提出要“认真总结吸取‘苍山蒜薹事件’的教训,教育各级干部在正确认识和处理生产与流通的
关系,树立大商业、大流通、大市场观念的基础上,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的方针,拓宽流通
渠道,搞活商品流通,加快城乡农贸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建设”。行署结合全区实际,制定了建立和
培育市场体系,搞活商品流通的具体措施,推广了临沂市创办专业批发市场的经验,全区形成了一个
“多种形式筹集资金、多种途径落实场地、发动多家共建市场、收到成效共同受益,国家、集体、个
人一齐上,共同建设市场”的局面。3月4日,沂水县工商局投资建成该县最大的商场——沂河商场。
费县县政府为帮助果农、花农解决销售难的问题,在山楂、金银花重点产地开辟了7个专业批发市场,
收购旺季批发外销山楂260万公斤,金银花55万公斤。临沂市九曲镇郁九曲村委投资兴建占地1.3万平
方米的临沂五金钢材市场建成开业。与专业市场相配套的要素市场,如临沂市金融市场和临沂劳务市
场、临沂人才市场相继开业。
    是年,全区市场总数为658处,市场建设投资952万元(其中工商部门投资441万元,社会投资511万
元)。新建市场114处,其中专业批发市场35处,建筑总面积176.32万平方米,列全省第一位。至此,全
区城乡各类专业批发市场达78处,总面积52.92万平方米。主要分布情况是:以成衣、鞋帽、小五金、
纺织品、小百货、机动车、皮毛、木材、粮食、蔬菜为主的临沂市13处,以白柳条、针织成衣、木材、
小百货为主的临沭县5处,以鞋帽、布匹、蔬菜、副食为主的沂水县5处,以木材、白柳条、大牲畜、
黄瓜为主的郯城县4处,以针织、成衣、布匹、大牲畜、金银花、山楂、黄梨为主的费县8处,以布匹、
成衣、小百货、银花为主的平邑县4处,以木材、家电、五金、布匹、白柳条、建材为主的莒南县6处,
以大蒜、杂木、小工业品为主的苍山县4处,以服装、针织品、小商品、西瓜为主的沂南县6处,以兔
毛、花椒、小百货、瓜果为主的蒙阴县4处。
    1988年,依据1987年12月全区流通工作会议提出的“搞活企业、完善市场、改善宏观管理”的三
大改革任务和“明确指导思想,加快市场建设步伐”的要求,以解决农民销售难为出发点,全区市场
建设投资增加,市场种类增多,服务生产成效显著。沂南县水浒套村和县工商局共同出资,在县城原
农贸市场的基础上兴建了占地20亩的阳都批发市场。市场建设促进了商品流通,费县通过山楂专业市
场外销山楂360万公斤;平邑、费县通过金银花专业市场外销金银花100多万公斤,解决了当地农民卖
难的问题;蒙阴县新建3处兔毛专业市场,促进了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
    1989年,专业市场建设投资主体向新领域拓展。临沂农校利用学校空闲场地,建成了有“一室二
厅三洞天”之称的丽华布匹专业批发市场;临沂制桶厂投资85万元,建成水果批发市场,为区内企业
建市场开了先河。临沂市先后完成了桃源服装市场、汤头兔毛专业市场和汤头蔬菜批发市场建设等,
专业批发市场建设项目达17个。蒙阴县工商局出资134.5万元,在县城文化路建成面积3700平方米,以
服装、百货批零兼营为特色的人民商场。
    是年, 全区市场建设投资1159万元 (其中工商部门投资469万元,社会集资690万元) ,较上年增长
25.3%。新建专业批发市场28处,改建、扩建城乡集贸市场106处,搬迁马路集40处。市场总数901处,
其中专业批发市场180处,分别比1988年增长27.3%和18.4%。市场建设累计投资4152万元,其中工商部
门投资2164万元。
    1990年,以促进农业商品经济发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解决农民卖难为出发点,继续深挖社会
潜力,拓宽投资渠道,重点抓了城乡集贸市场,尤其是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市场建设呈现出
地、县、乡村齐抓共管、工农兵学商踊跃参加,人财物重点保证的局面。是年,全区新建扩建了山楂、
大蒜、花椒、香椿、金银花等大宗农副产品季节性专业批发市场16处;新建和改建农贸市场84处;搬
迁马路集20处,改造河滩集5处,建成大棚市场55处。
    临沂市投资193.7万元,先后建设批发市场5处,帮助电业局等单位完成了桃源商场、站前商场、
东方红商场、齐鲁商场、纺织品等12处市场的增扩建项目。是年,全区市场建设总投资1584万元,市
场总数达到864处 (沂源、 日照两县市划出后的数字) ,市场成交额21.2亿元。专业批发市场提供税收
4100万元,占当年财政总收入的十分之一。临沂纺织品批发市场、东方红市场、莒南人民商场被国家
工商局命名为“全国文明集贸市场”,临沂市被确定为全省完善专业批发市场功能试点市。
    1991年4月25日,省政府在临沂市召开全省集贸市场建设座谈会,肯定了临沂集贸市场,特别是专
业批发市场建设的经验。7月,地区工商局组织各县市工商局长到南方各省进行了历时25天的市场考
察,进一步开拓视野,推进市场建设步伐,全区市场建设再次掀起新高潮。临沂市工商局发动街道居
委和有关单位,多方集资600万元,在临沂市区新建了一批专业批发市场。11月,九曲镇郁家九曲村投
资196万元,建成鲁南综合批发市场。新建开业的其他市场还有:临沂站前商场、临沂东方红综合批
发商场、新华商场、临沂地区再生资源公司投资兴建的厨房设备市场和旧货商场。苍山县投资150万
元,建成省内首家国家粮油交易市场、向城生产资料交易市场、城关美食市场,改造扩建了向城蔬菜
批发市场。沂南县水浒套村对阳都批发市场实施二期扩建工程。全区市场形成了综合与专业、批发与
零售、常年与季节、产地型与销地型等多种类、多层次、多用途的商品流通格局。全区投放市场建设
资金1443万元,其中工商投资392万元,社会筹资1051万元。集贸市场总数889处,成交额22.5亿元,占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28.8%。其中专业批发市场成交额10.97亿元,占集贸市场成交总额的49%。全区
专业批发市场摊位达4.5万个,提供税金3000多万元。从1987至1991年,临沂地区市场数量年均以5.3%
的速度递增,专业批发市场以年均23.9%的发展速度一直在全省保持领先水平。
    1992年,临沂市筹资4836万元(其中社会投资4206万元),新建、扩建市场建筑面积13.3万平方米。
沂水县高桥镇立足当地韭菜品质优良,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的优势,由镇政府、县工商局、高桥村委三
家联合出资197万元,建成占地3.3公顷的高桥蔬菜批发市场。沂南县苏村镇政府投资225万元,建成占
地4.6万平方米苏村蔬菜批发市场。蒙阴县北关居委投资520万元,建成占地1.2万平方米的鸿达副食品
批发市场。蒙阴镇东关居委出资900万元,建成占地7.3万平方米,主营土产杂品、木材、服装等商品
的兴华商场。莒南县在位于鲁、苏两省的莒南、临沭、赣榆三县交界处洙边镇驻地,投资建成占地60
亩的鲁南仔猪批发市场。当年全区新建或改造的专业批发市场还有:沂南县综合商场、蒙阴县兔毛专
业市场、临沭县鲁东南柳制品批发市场、郯城县鲁郯蔬菜批发市场、平邑县经贸大世界。全区共筹集
市场建设资金11821万元(其中社会投资9754万元)。各类市场达950处,其中综合集贸市场786处,专业批
发市场164处。年成交额40.8亿元。
    1993年,市工商局建成鲁南建材批发市场和鲁南汽车农机配件市场。苍山县投资200万元,完成了
鲁南蔬菜批发市场二期扩建工程。组织全县4万农民参与农副产品运销服务。建起联营性质的农副产
品购销组织100多个,采购点2000多个。其中6000多个经销户、2.8万人常年驻扎北京、上海、江苏、
浙江及东北三省等地30多个大中城市,坐地经销蔬菜。尤其在上海、南京、苏州等地县级以上城市,
建起了“苍山蔬菜一条街”等二级销售市场。
    1994年,全区市场建设上规模、上水平、增效益,对外影响进一步扩大。地区工商局和地区运输
公司联合建成了隆达批发市场。平邑县投资1500万元,完成了蒙山金银花商场三期工程建设,成为全
省最大的金银花购销集散地。蒙阴县兴隆居委投资兴建了以水产、蔬菜批发为主的“兴隆大世界”,
使县城驻地市场达到9处。沂南县加强市场培育,9月在北京东城区开办了沂南蔬菜直销市场,成为全
省唯一在首都开办蔬菜直销市场的县。该县水浒套村对阳都批发市场进行改造,拆除旧有平房,统一
改建为二层商品楼,将市场改称为阳都商城。郯城县投资3800万元,在马头镇综合批发市场东辟地150
亩,建成辖糖果工业园、金马商业街、私营工业园及以糖果产销为主的300家企业组成的前店后厂式
“中国糖果城”。苍山县以向城、艾曲为代表的18处蔬菜批发市场,承担了全县40万亩、总产20亿公
斤蔬菜的80%的批发销售量。年底,全区专业批发市场占全省总数的14%。各类市场年成交额125亿元。
    1995年,市委、市政府确定实施中心城市辐射和商贸促动战略。要求“市场建设与发展生产结合,
区内市场和区外市场衔接,生产生活资料市场和各类要素市场共同发展”。市工商局加快原有市场改
造步伐,突出抓了农副产品、工业品和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建设。全市年度投资1.8亿元,新建市场38处,
改扩建市场19处。苍山县按照市委提出的“区内市场和区外市场衔接”的要求,5月与上海市真如市
场结为友好市场,苍山蔬菜大批量进入上海。至年底,共有647车5800吨蔬菜在上海销出。在上海嘉定、
江苏扬州、无锡等地蔬菜市场上,苍山大蒜、生姜、辣椒占经营总量的80%之多,季节性温室蔬菜占
60%左右。上海大统农贸市场200多米的双排蔬菜摊位摆放的几乎都是苍山蔬菜。莒南县汀水镇政府陆
续投资1200万元完成改扩建工程,建成鲁南花生米批发市场,成为鲁南地区最大的花生米集散地。
    河东区借建区之机,实施“两个市场群”、“两条商业街”的市场建设规划,先后投资350万元,
新建孙于埠建材市场,成为鲁南建材的集散地和中转站;扩建改造了九曲五金市场、鲁南综合批发市
场,扩大营业面积5370平方米。沂水县依托239家布鞋加工厂,投资近千万元,于6月完成占地800亩的
“布鞋城”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实现了产供销一体化经营。
    1996年以后,全市各级工商机关,由原来的既管市场又办市场,逐步与所办市场脱钩,转变到监
管社会主义大市场上来。各级工商机关逐步停止了对市场的投资,把市场建设的重点放在“鼓励多方
兴办、宏观管理”方面,加强市场规范化建设。
    1998年,针对不同程度地出现的各类市场重复建设和盲目兴建现象,各级工商机关按照“控制市
场数量发展,注重单体膨胀,滚动发展,保持繁荣”的原则,规范市场开办行为。继续走以改扩建为
主,扩大市场规模、完善市场功能之路,向高档次、深层次竞争方向发展。平邑县地方镇建成齐鲁罐
头城,成为全国四大果品加工基地之一。兰山区西关居委对成衣、西关农贸两处专业市场的服务设施
进行了全面改造。使市场成为布局合理、方便经营、服务功能齐全、高档次、全封闭的专业批发市场。
    截至2008年底,全市共建成以临沂批发城为龙头的各类市场817处,其中各类专业市场186处,实
现成交额933.66亿元。

                             河东区专业市场
┏━━━━━━━━━┯━━━━━━━━━━┯━━━━━━━━━┓
┃       名称       │     市场经理       │     联系电话     ┃
┠─────────┼──────────┼─────────┨
┃五金市场          │      郁有祥        │     8091208      ┃
┠─────────┼──────────┼─────────┨
┃钢材市场          │      刘洪祥        │     3110899      ┃
┠─────────┼──────────┼─────────┨
┃鲁南综合批发市场  │      郁爱国        │     8091958      ┃
┠─────────┼──────────┼─────────┨
┃孙于埠建材市场    │      张金明        │   13285393399    ┃
┠─────────┼──────────┼─────────┨
┃彭于埠木材市场    │      彭善利        │   13705392005    ┃
┠─────────┼──────────┼─────────┨
┃东立物流          │      张星利        │   15305399655    ┃
┠─────────┼──────────┼─────────┨
┃德正达机械市场    │      谷新明        │   13869975818    ┃
┗━━━━━━━━━┷━━━━━━━━━━┷━━━━━━━━━┛


集贸市场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临沂地区恢复了集市和集期,全区集市达到459处,成交额11194万
元。特别是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以后,单一农业生产结构的消失和多层次产业结构的建立,农、
林、牧、副、渔和工副业都有了新的发展。农村经济从根本上有了改观,给农村集市贸易的发展提供
了广阔的前景,集市呈现出一片生机。
    1979年5月17日,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发布了《放宽市场管理物资的布告》,规定统购粮油在完成任
务后允许集体和社员上市出售。由此全区取消了与之不相适应的措施或禁令。全区集贸市场在1978年
恢复原有集市和集期的基础上, 又新增集市38处, 集市贸易日趋活跃。 是年,全区集市贸易成交额
1.94亿元,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7.59%。
    1980年,临沂集贸市场建设开始起步。临沂地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发挥优势、保护竞争、推动
联合”的方针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搞活商品流通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全区集贸市场增
至404处,并且规模扩大,上市商品增多。全区集市贸易成交额达25943.5万元,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的19.6%。山会、古会、骡马会等多种形式的物资交流会达250处,年成交额4689万元。到1984年,集
市发展到678处,成交额达到4.9亿元。1987年底,全区集贸市场总个数已达到843个,包括综合集贸市
场812个(含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工业小商品市场11个,总成交额达到12.45亿元。
    1991年,全区共有各类集贸市场889处,比1990年增加25处(其中综合集贸市场745处),集市贸易
成交额22.48亿元,比1990年增长5.9%(其中,综合集贸市场11.5亿元)。
    1995年以后,在临沂批发城的带动下,全市集贸市场也在市场科学规划、升级改造方面加大了投
入,市场总数、规模和交易额逐年增加。
    2000年,围绕“控制市场数量,注重市场单体膨胀,滚动发展保持发展保持繁荣”的新思路,强
化市场登记,要求市场找准冷门,突出特色。2002年,结合集贸市场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明确了市
场开办者、经营者、管理者三方责任,市场脏、乱、差现象得到治理,净化了市场发展环境,积极探
索市场建设和规范的长效机制。
    2003年以后,全市工商系统在进一步完善集贸市场监管制度的同时,积极建议地方政府加强农村
集贸市场的升级和改造工作,搬迁传统的马路集市和露天集市,鼓励和支持其他经济组织参与集贸市
场建设,提升农村集贸市场的档次和水平,不断把加快农村商品流通发展工作推向深入。至2005年,
全市工商系统不断加大农村集贸市场的管理力度, 维护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 集贸市场建设进入了
“多家投入、工商监管”的新阶段。工商部门在市场内推行了市场巡查、流动监管等多项管理制度,
推动促进市场规范发展。2007年,在对基层积极调研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在农村食品市场引导经营
者试点推行“一户多档制” 、 “食品从业人员实名登记制”、“农村大集熟食证明登记制”、“裸
(散) 食品标牌公示制”等四项制度,净化了农村食品市场秩序。截至2008年底,全市共有集贸市场
689处,成交额达到589亿元,集贸市场进入有序发展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