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城新区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18&rec=13&run=13

北城新区,位于临沂市区正北部,沂河、祊河与柳青河三河交汇口的北侧,是临沂市城市总体规
划“一河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规划面积52.03平方公里,首期治理改造面积23.7平方公里。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临沂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就提出了城市北扩的构想。进入新
世纪,城市发展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002年底,临沂市区常住人口突破100万人,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达到108平方公里,分别比《临沂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年)》确定的超出30万人
和38平方公里。规划确定的指标提前8年实现。老城区人口密度增大、住房紧张、交通拥堵、环境污
染、城市噪音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日益凸显;另一方面,1989~2002年间,临沂市连续13年保持GDP年均
递增15.2%,积聚起来的生产力、群众改善居住环境的迫切要求,都需要一个新的释放空间。
2003年,鉴于南坊北有镇山,坐拥三河,属于城乡结合部,工业基础薄弱,开发建设成本相对较
低的实际,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南坊开发实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水平管理,强调“新区
要体现时代性、思想性、科技性、艺术性、和谐性。”是年,委托清华大学编制了《临沂城市空间发
展战略研究》,提出了“一河五片、组团发展、北上东进、南优西连”的城市空间布局。同年6月,
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临沂市南坊片区分区规划》 ,历经9次修改,最终确定了南坊
52平方公里的开发范围、“市级市政服务中心、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商业副中心、高教科研区、滨
水休闲度假区、 中高档住宅区” 的片区职能和“一带、一心、两轴、组团发展”的总体功能结构。
“一带”即沿沂河、祊河、柳青河的滨河休闲风光带;“一心”即市政服务中心及文化公园;“两轴”
即两条城市商业金融功能轴线;“组团发展”即居住区和产业区采用组团式布局方式,自成体系,又
融为一体。北城新区的规划建设,使沂河、祊河成为城市的内河,真正拉开了大水城的框架。按照规
划,北城新区到2020年将发展至36万人,为承载、转移老城区日益饱和的城市人口提供了新空间。
在治理改造之前,区内有大小企业2470家,其中大部分是“五小企业”,技术含量低,污染严重,
经济效益不高。大部分村民的居住条件简陋,基础设施非常薄弱,环境脏乱差。首期治理范围内33个
村庄占地10806亩。在治理改造中,实行市场化运作模式,并坚持“遵循法规依据、尊重群众意愿、遵
从实际情况”的原则,以人为本、保障民生的理念贯穿拆迁的始终。按照每人40平方米的标准给予群
众安置还建住房。市政府从土地收益中拿出三分之二的资金,为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的群众一次
性购买养老保险,每月每人可以拿到215元养老金。并按每人10平方米的标准预留商业用地,作为以后
的发展用地,由集体统一建设商业用房、购物中心、超市等,自选经营或出租,所得收入按股分红,
量化到人,确保群众的生活就业门路。
2004年8月,北城新区建设指挥部拆迁安置处抽调300多人进驻南坊办公。33个村庄进入一期拆迁
计划,涉及居民达6万多人,2400余家企事业单位。2004年10月,拆迁进入正式实施阶段。南坊片区居
民回迁入住庆贺仪式5年间,20848户民房被及时拆除,面积达到390万平方米;2400余家企业被及时拆
迁,面积达到160.97万平方米,违章建筑190余万平方米被无偿拆除;5000多亩果园、菜园被及时清理,
12480座坟墓及时搬迁。2005年6月,南坊片区首个还建居民楼奠基;2007年底,首批居民回迁入住。至
2009年8月,新区共有在建居民楼469栋,完成建筑面积361万平方米,其中封顶居民楼336栋,完成封顶
和入住面积235万平方米,已有31个村居、18000户、5.4万人回迁。
先后组织实施了旧村改造提升、砖瓦窑厂复垦、土地开发整理、存量建设用地盘活等“四大工程”。
一期工程对33个行政村进行合村并点,组建了八大还建社区,节地率达70%以上;对符合搬迁条件的
企业,向周边工业园区集中,并严格实施“双控”,节地率达50%以上;对“五小”企业进行拆除,
引导企业进园区,腾出建设用地140公顷,走出了一条适合临沂实际的节地型发展道路,被中宣部选
定为全国5个节约集约用地典型之一。5年来,临沂市共为北城新区建设供地634.67公顷。
探索出“政府主导、财政支持、市场化运作”的经营思路。政府先行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公
共服务设施,改造环境,完善功能,使“生地”变“熟地”,让土地升值。临沂市在全省首创并实施
政府调控下的地价目标制,实行经营性土地招拍挂,通过招商引资和市场化运作由开发商开发建设,
带动周边土地升值。把可经营项目全部推向市场,多渠道融资,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城市建设,
把政府有限的资金用在无法市场化运作的城建项目上。通过出让土地收益、银行贷款等方式,共筹集
拆迁补偿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0亿元。595家来自美国、法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30
多个城市的客商前来考察北城新区的开发建设,进入实质性开发的30余家,直接投资159.3亿元,从事
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或饮食服务业、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休闲等项目,为北城新区的持续发
展提供了强势后劲。5年来,北城新区累计投入资金近1000亿元。
2008年10月1日,北城新区柳青河迎宾桥正式通车。历经3年多的连续奋战,北城新区基础设施建
设重点工程宣告完工。柳青河迎宾桥是北城新区主要通道上的一座重要桥梁,也是柳青河一期治理改
造工程中最后一座通车的桥梁。根据规划,北起青年路南至三河口,在柳青河逶迤6公里长的河面上,
陆续建起三和大桥、日之桥、月之桥、青春桥、古韵桥等9座桥梁。这些桥梁,集通行和景观于一体,
造型各异,结构新颖,有拱桥、斜拉桥、悬索桥、钢结构桥等,体现了“一桥一景”的设计理念,扮
靓了风光秀美的柳青河,形成了内涵丰富、风格独具的桥文化。蒙山大道祊河桥、人工河7座景观桥
以及51座小桥涵已全部建成。 共硬化道路47条150公里; 绿化面积超过500万平方米,并初步形成了
“一路一风格”的绿化特色;铺设各类地下管线1012公里,高压线实现全部下地,达到了“地上无线”
的规划设计要求; 污水处理厂已经投入试运行, 中水厂正在加紧建设,新区在饮用水、非饮用水的
“双供”和雨水、污水分流的“双排”上,走在了省内所有城市的前列。
2008年初,南坊片区正式定名为北城新区。北城新区崛起,将临沂城市的版图向北扩张了50多平
方公里,拓展了城市的发展空间。在原有大面积的破旧村落上建起了商务办公场所、文化基础设施和
风格迥异的现代化房产。按照新区商业中心、休闲娱乐中心的规划理念,北城新区着力引进大规模、
综合性的大型商贸企业、高档酒店、银行、证券、保险、信息广告以及其它中介服务业。已有佰利置
业环球商业、瑞典GJW商业带及商业步行街、颐高·上海街、青岛悦海喜来商务酒店、广州广图企业
集团等8个商业服务业项目落地。入驻北城新区开发建设的还有鲁德集团投资的澜泊湾五星级酒店项
目,沂龙湾、城市主人、滨河阳光、澜泊湾、世纪新筑、月澜湾等高档房地产项目等。在北城新区城
市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临沂艺术中心、市展览馆、市博物馆、大剧院、海洋主题公园等一批公益性
文化设施。集休闲、娱乐、旅游等于一体的人工景观湖以世界地图为蓝本,拥有水面面积200亩,垂
柳依依,景色如画。借鉴沿海地区海滩浴场建设的阳光沙滩浴场,是临沂市第一个大型人工沙滩浴场。
奇园景区内古建筑林立,林木、绿地覆盖率超过65%。这些高起点规划建设的文化、体育、娱乐设施
项目的建成和使用,弥补了老城区文化基础设施的不足,提高了临沂市山东省最高的广播电视发射塔
民的文明层次和生活质量。新区建成,增强了城市的承载能力,完善了城市功能,丰富了城市内涵,
城市空间结构逐步成型,开拓出了城市发展的新天地,临沂向鲁南苏北区域性特大中心城市的宏伟目
标迈进一大步。
以涑河、祊河、沂河等河道为纽带,北城新区与河东、兰山连成一片,从而也带动了河东、兰山
北部的整体发展。沿沂河建设的上百公里的滨河景观大道和景区,主体广场、观光桥、生态园、特色
景点组成的水岸休闲风景带,将罗庄、兰山、河东、北城连接,两岸现代化的高层建筑集中连片,造
型美观,色彩温馨,“中心开花,碧岸珠联”的生态水岸城市和“古城浮影,菁华嵌缀”的历史文化
名城特色战略基本实现。临沂城以沂河为中心发展轴,“一河五片,北上东进”的城市空间结构逐步
成型,“南工、北文、中商”的城市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大临沂,新临沂”的战略构想和目标得以
初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