涝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1&rec=90&run=13

临沂地区为山东省暴雨中心之一,夏涝最重,秋涝次之,春涝机遇最少。
1843年秋,日照大水。
1845年夏,郯城涝。
1848年,费县、莒州大水。郯城遭涝灾。
1849年8月,日照大水。费县大雨,浚河涨溢。
1851年7月26日,莒州沟头牌(今莒县雪山小盆地)、虎头崖等处夜降大雨,河水汛溢,冲决房舍,
压死人、畜无数。是年秋,日照大水。
1852年8月31日,莒州大风雨,连日不止,河水涨发,房舍倒塌无数。
1855年8月,莒州淫雨,庄稼受涝,居民被水,房舍多毁;费县连降大雨7昼夜,祊河溢,水从东
门入城,至县署前石狮。沿河村庄漂没殆尽,民居中多生荆棘;蒙阴亦遭大水,沿河之地尽没入沙,
村舍变为废墟。
1862年7月12日夜,日照降大暴雨,震雷甚厉,平地水涌丈余。同年夏,费县大水,郯城大涝。
1870年8月,费县大水。
1873年1月3日,兰山县风雨竞日夜,平地水深数尺。
1879年6月,费县降大雨及冰雹,河水溢。同年7月,日照降大雨,致山洪暴发。
1881年夏,郯城涝,禾稼歉收。8月,莒州大雨连日。8月,费县大风拔木,秋淫雨两月,禾穗生
芽。9月9日,日照大水,漂房舍,濒海地方有诸多溺死者。
1884年,郯城大雨,境内沂、沭河均决口,冲毁村庄40余座,淹没田园无数。
1888年8月,蒙阴大水。
1890年夏,费县大雨,河溢,城东门外石坝被冲毁,沿河村庄多被漂没。
1901年7月,蒙阴大雨,损禾稼。
1903年7月14至17日,费县连降大雨,祊河水骤涨,冲塌民居1600余间,淹死42人。
1908年8月,蒙阴大水,冲毁村舍,伤人无数。同年9月,兰山亦受涝灾。
1909年7月,兰山、郯城、费县、沂水大水成灾。兰山西南部(今苍山一带)连日大雨,河渠不疏,
一片汪洋,月余不退,秋季作物不得下种。
1910年6月11日,蒙阴大风雨,破屋拔木,水淹良田。
1911年1月29日(农历除夕)夜,日照在前两日降大雪之后,又降暴雨,翌日晨方止,平地水深盈尺。
同日,蒙阴雷电轰鸣,大雨,平地水深尺许。
1911年,沂州府一州六县大水成灾。
1913年7月,东沭河在郯城北张庄、红花埠两处决口,口宽各百余米,冲塌房屋不计其数,淹地4
万余亩。翌年,该县仍涝。
1916年7月,日照大雨成灾,涛雒等沿海低洼地带一片汪洋,农作物大减产。
1918年,费县西部先是春旱,5月19至20日,突降大暴雨。降水量约720毫米,最大降水强度约每
小时30毫米,中心在白彦、魏庄一带。温凉河水陡涨,主河道水深5米。东、西苗庄被淹,民舍倒塌
和牲畜被冲走者甚多。
1919年7月,莒县十字路(今属莒南县)一带大涝。暴雨连淫雨,40日天不放晴,十字路街道水深1
米,圩墙被淹没过半。
1921年,沂河郯城重坊段决口,大片农田受淹绝产。
1927年7月,莒县、日照一带大雨,日照降水量达400毫米。
1928年10月,临沂降特大暴雨,沭河漫溢,淹下游(今临沭县境)农田数万亩。
1931年7月,临沂大雨,城中尽为泽国,塌屋7000余间。山洪暴发,自王沟村沿柳青河至岔河村
淹10余村,塌屋万余间。
1937年6月,沂水普降暴雨,沂、沭河多处决口,有5个村庄被淹,高桥区沭水村有287人被水冲
走。7月,费县卞桥区(今平邑县)连降雨24天,降水量约250毫米,全区6.2万亩农田受灾,造成经济损
失270多万元,有2万余人外出逃荒。8月1日,莒县大雨,沭河漫溢,杨店子桥被冲走,莒城四周及沭
河两岸水深淹没高粱,屋舍被毁,人畜伤亡。
1940年7月5日,沂河在袁家庄(今属沂南)处决口,30余村庄的2万亩农田被淹,庄稼绝产。是月,
保太(今属平邑)连降雨22天,降水720毫米,受灾农田8万亩,倒塌房屋4000间,2万人外出逃荒。
1941年秋,郯城淫雨成灾,庐舍倾圯,田禾被淹,秋收无望。
1946年7月1日,沂水县降暴雨3个多小时,致使沂河决口,沂水大桥码头被毁。同月,日照南湖、
丝山一带大雨成灾,山区田地被毁,南湖河堤全被冲垮,沿海湖洼地秋涝成灾。
1947年夏,苍山、赵镈、兰陵等县大雨成灾,淹没土地88.5万亩,减产3146万公斤。沂水、沂源
大雨连绵,沂、汶河多次漫溢,沿河交通被阻50余天。沂水小麦不得下种,成为华东区的重灾县份。
1948年8月初,赵镈、苍山、兰陵3县遭暴风雨灾害,武河、泇河决口49处,大水冲倒房屋无数,
淹死7人,受淹农田达132万亩,减产430多万公斤。同月26日,沭河在临沭县齐庄、齐庙、张贺3处决
口,10万亩农田被淹。在郯城境内,武河决口9处,沂河决口5处。全县284个村庄受灾,农田被淹18.2
万亩,其中绝产2.1万亩,灾民达7.5万人。沂水、临沭、蒙阴、临沂、费县等县亦受水灾。
1949年6月初, 苍山连降大雨10日, 冲塌房屋5700余间, 死伤10余人,受灾农田66.8万亩,减
产2377.4万公斤。同年8月上旬,临沂、郯城、苍山、日照、莒南、莒县等县因大雨连绵而成灾,临
沂城四关水连成片,水深没人。全县农田被淹57.7万亩,倒塌房屋3.95万间,伤亡16人。郯城武河决
口9处,沂河决口5处,使28个村农作物大部绝产。苍山县内沂、武河决口49处,8个区一片汪洋,神
山、层山、磨山数十公里交通断绝,用船渡行。日照有1.28万亩农田减产、绝产。
1950年4月,滨海专区大雨成灾,据7县统计,大水冲淹农田4.97万亩,房屋倒塌2.67万间,有26人
死亡。
1950年7月16日至8月上旬,鲁东南地区阴雨成灾,临沂、郯城、苍山被淹农田达123万亩。莒南、
费县和沂水等县亦受水灾。8月28日,沭河在临沂、临沭、郯城多处决口,沿河地带有249.46万亩农田
受灾。秋,沂南8000余亩农田因涝灾绝产。
1951年8月上旬,临沂、沂水两专区普降暴雨,两专区有19个县受灾,农田成灾面积195.47万亩,
死亡35人,伤28人,倒塌房屋7876间。
1953年夏,莒南、临沂、费县、沂水、日照遭涝灾,全区有231万亩农田受淹,其中重灾110万亩,
倒塌房屋1.32万间,淹死23人。
1954年夏,除日照外,全区各县大雨成灾,农田受涝面积达42.9万亩,减产粮食1310万公斤。
1955年全区自7月初至12日,平均降雨量达240毫米以上,费县最大,12天内降雨410多毫米。这次
雨急,集中量大,导致山洪暴发,河流水位陡涨。11日,沂河水达6000个流量,沭河、祊河及汶河等
超过保证水位。初步统计,全区受灾农田65万余亩,不少房屋倒塌,粮食、牲畜被冲走。仅平邑、费
县、苍山、莒县、莒南等县,被水冲走及房屋倒塌造成伤亡者即有42人,其中死亡19人。地直单位动
员职工1800多名,帮助群众防汛抢险。省人委拨款15万元用于抗洪。
1956年夏,郯城、沂南、费县、临沂、莒南、沂水、蒙阴、平邑、日照等地阴雨成灾,登场小麦
严重霉烂。 其中郯城有20万公斤小麦霉烂,250万公斤小麦发芽。8月4日,沂水因遭暴风雨袭击死亡
18人。8月下旬至9月初,平邑累计降水739.5毫米,全县有11.42万亩农田受灾,毁树6.08万棵,25人因
灾死亡。9月4至5日,全区又降暴雨。除苍山、郯城两县降雨70余毫米外,其余各县均降雨110一160毫
米。莒县招贤区、费县梁丘区在3至4个小时内降雨200毫米以上。由于雨大水急,同时集中降雨,致
使区内各河流水位猛涨, 5日4时50分,沭河 (莒县) 水位109.96毫米,超过现顶0.9米,相应流量达
5640立方米/秒,超过设计保证流量的1倍以上。沂河(临沂)9时30分水位64.63米,超过警戒水位1.63米,
相应流量8330立方米/秒;各中、小河流漫溢决口约500余处,水势之大为10余年来所未有,造成部分
地区积水成灾和人、畜财产的严重损失。据各县报告,全区上水面积达76万余亩,成灾面积近50万亩,
预计秋粮减产1650万公斤。苍山县受灾最重,上水面积达26万亩,其中基本绝产者5万余亩。由于武
河口开闸行洪,水流量达2200立方米/秒,使该县4个区62个村遭受水灾,有15个村庄村内水深达1人深。
莒县因沭河在其境内决口达7处,导致县内15万亩农田上水。此次水灾中,全区有12559间房屋倒塌,
有40人受伤、19人死亡,有1591只(头)牛、羊、猪等家畜被淹死或被砸死,有72万公斤粮食、237.5万
公斤柴草被冲走淹泡,有10余万棵树被冲倒、折断。
1957年,自7月上旬进入汛期后,区内连降暴雨,全区平均降雨量达801.6毫米。7至19日,13天内
即降雨564.8毫米。由于雨量集中,各主要河流均超过了保证水位,沂、沭河连续多次出现洪峰,仅
沂河即出现洪峰8次,其中1万立方米/秒以上的就有3次,19日夜达到15400立方米/秒,属建国以来最
大的一次洪峰。因河道多年未统一治理,防洪标准低,致使全区大小河流决口漫溢7348处,总长18.41
公里。沂河在郯城境内的倪楼、桑庄两处决口最大。全区受淹面积达108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1%
强。其中全无收益的110万亩,减产五成左右的250万亩,全区粮食减产4亿多公斤。由于山洪暴发,
冲毁地埝890万道,损坏土地178万亩,冲毁水库250座、缓水坝1843道,坍塌水井1419眼。倒塌房屋17
万多间,砸死、淹死215人,重伤373人,死亡牲畜266头,冲走粮食90万公斤,泡浸粮食65万多公斤,
全区受灾五成以上的人口达110万人。
1960年夏、秋,全区洪涝成灾。有564万亩农田受淹,倒塌房屋16万间,因灾死亡297人,伤169人,
死亡牲畜3034头。其中临沂县自6月25日至9月26日总降雨量多达1230毫米。
1961年夏秋,郯城、临沂、日照和蒙阴、莒县、平邑、沂水的部分地区遭暴雨袭击,最大降雨点
郯城红花埠降雨量达593毫米。上述地方计有50余万亩农田受灾。
1962年7月13日下午6时至午夜12时,沂南、莒县、莒南、日照、沂源、沂水6县突遭暴风雨袭击。
处在暴风中心的沂南县张家哨、辛集等4个公社,风力达11级以上,并一度出现龙卷风。重灾区降雨
在300毫米左右,个别地区达400毫米以上。轻灾地区风力8级,降雨量都在100毫米以上。受灾公社72
处,占6个县公社总数(103处)的70%,农作物的受灾面积1042196亩,成灾面积729537亩,其中成灾八成
到绝产的330391亩。伤亡681人 (死亡151人,重伤174人) 。倒塌房屋171345间,损失牲畜16808头(死亡
510头,走失16298头)。毁坏树木共68万余株。重灾区沂南县张家哨、辛集、蒲汪、大庄等公社,房屋
成片成村倒塌,树木倒折,街巷不辨,粮食衣物,或被水冲走,或埋于泥中,人、畜伤亡惨重。莒县
有107个村庄被水包围,平地水深1.2米。沂源县银行金库被冲淹,损失货币99万余元。沂南、沂源两
县,被洪水冲走、霉失国库粮食24.5万公斤,日照国营王家滩盐场10万公斤食盐被冲化。
1963年6月28日至8月底,本区连续降雨35次,平均降雨量753毫米,其中大暴雨9次。暴雨中心,
蒙阴桃墟区2小时降雨320毫米,为历史罕见。苍山县降雨量达1031毫米,费县、郯城、蒙阴为800毫米,
其他县在600~700毫米。 全区作物受灾面积达578万亩, 占播种总面积的42.2%。成灾389万亩,绝产
104万亩。冲毁小水库175座、塘坝2050座。30座大、中、小型水库25座溢洪。被淹村庄469个,倒塌房
屋15.6万间,死254人,伤395人,有34532个生产队受灾(占总队数52%)。全区干部群众迅速投入抗灾斗
争,到8月25日,已排除积涝216万多亩,修复水库141座、塘坝1328座、房屋77036间。
1964年春,沂源、日照、郯城、沂水等县因雨水偏多而致涝,影响整地,春播推迟。其中郯城11
万亩春苗因水淹缺苗5.4万亩。是年秋,日照、沂南、郯城、沂水、费县、沂源和平邑又遭秋涝,已
收大豆、稻谷发芽霉烂,地瓜干也因涝霉烂。
1970年7月21日至8月2日,全区遭受特大暴雨袭击,13个县的部分地区严重受灾。仅7月22~27日
蒙阴县降雨540毫米,临沭县降雨352毫米,莒南县降雨342毫米,降雨量最小的沂水县也达160毫米。
其中蒙阴县7小时内降雨达360毫米。暴雨集中的地方,山洪暴发,塘坝被冲垮、河流决口。临沂、苍
山、郯城、蒙阴、莒南、临沭县较重,全区农田积水面积214.55万亩。成灾117.29万亩,绝产43.99万
亩。冲毁地堰19.17万道。塘坝482座,冲毁、冲垮容水1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38座、百万立方米以上
的4座。河道决口203处。有665处村庄因上水倒房4.2万余间,倒牛栏、猪圈82520处,粮食被冲、被泡
80万公斤。砸死、淹死33人,伤104人。
1971年,夏涝。
1973年7月下旬至8月,费县、日照、郯城3县降大到暴雨,郯城杨集降雨量达321毫米,3县农田成
灾面积达81.5万亩,倒塌房屋10.98万间。因灾死亡25人。
1974年8月,进入汛期后,区内连续降雨不断。中旬,降雨更趋集中。8月11日,普降大雨。12日
夜至13日,第十二号台风由江苏进入本区,降雨16小时,暴雨中心自南向北移动,沿沭河两岸形成了
一个降雨深度250至350毫米、宽度25至30公里的条带,沭河流域平均降雨241毫米,最大降雨点郯城县
墨河公社达322毫米,是该流域60年来最大的一次暴雨。沂河流域降雨亦达150至200毫米。因前段长期
降雨,土地函水饱和,此次暴雨致使大小河道水位陡涨,所有库塘蓄满溢洪。沂河临沂站8月14日4时
出现12750立方米/秒的大洪峰,沭河大官庄站同日13时出现5400立方米/秒的大洪峰。沭河流域因降雨
量大,且河道防洪标准低,导致河堤漫溢决口达68处,决口总长1078米,其中临沭县朱崖村处河堤决
口后,洪水与当地坡水连成茫茫一片,漫过黑墩河堤,进入黄白沟流域。此次暴雨,使全区371万亩
粮田上水,有554座村庄、22.8万居民一度被水包围,16万多间房屋倒塌,死亡62人。
1977年8月13日,全区大到暴雨,淹农田达252万亩,倒塌房屋10万余间,死亡6人。
1978年7月中旬至8月中旬,费县、苍山、日照、莒县、临沭和莒南的大山等3处公社相继降暴雨。
8月11日,日照县在6小时内降雨量达259毫米。上述县计有33.69万亩农田积水成涝,部分房屋倒塌。
1980年6月,全区平均降雨量达232毫米,比常年同期多1.2倍。其中平邑降雨量达300毫米,比常
年同期多2.1倍。全区大小水库增加蓄水近6亿立方米,有7座中型、100多座小型水库溢洪。全区河道
决口15处,冲毁土地5万多亩,倒塌梯田、土堰30多万米,受灾农田达120多万亩。
1982年夏, 全区各县遭程度不同的暴雨、 冰雹和龙卷风袭击, 农田受灾面积276.67万亩,重灾
103.24万亩,绝产24.78万亩,损折树木108万棵,损果品1785.5万公斤,倒塌房屋41.61万间,死亡7人,
伤169人,仅7月22日的暴雨,致使郯城4万亩农田受灾。
1984年,夏涝。
1985年夏,全区连降大到暴雨,受灾农田达86.7万亩,倒塌房屋3496间。因灾死亡16人。大水冲
淹粮食69万公斤,冲毁河堤376处,冲倒电杆1300余棵。
1986年7月下旬始,全区有郯城、苍山、临沭10个县市连续遭暴风雨、冰雹危害。全区平均旬降
水量171毫米,比历年同期增加93%。全区有52万亩农作物受灾,其中12.3万亩基本绝产,8人因灾死
亡。连同树木折损、家畜家禽死亡、水利及交通邮电设施被毁,共计损失3750万元。
1990年8月,全区各县相继降大暴雨,2日至5日,全区平均降水154毫米,有几个县达200毫米左右。
上游大、中型水库均超限蓄水、溢洪,主要河道洪水猛涨,平原涝洼区沟满河平,大片耕地被淹。至
8月19日,全区头8个月已累计降雨1000毫米,受灾农田365万亩,重灾125万亩,减产八成以上和绝产
的达80万亩。有1400多个村庄进水,倒塌房屋3.11万间,因灾死亡9人,淹死、冲走牲畜1.1万头(只),
冲毁公路1500多公里,冲毁各类水利设施2680多座,全区直接经济损失达3.5亿元。
1991年7月23日晚至7月25日上午,全区遭受自1974年以来最大一次暴风雨袭击,其中平邑、蒙阴、
沂南、沂水、费县和苍山北部降特大暴雨,平均降水量达200多毫米,最大降雨点平邑大夫宁水库高
达410毫米。25日13时53分,沂河临沂站洪峰流量达7590立方米/秒,是1974年以来区内出现的最大洪
峰。全区有225个村庄、22处县属企业被洪水围困,倒塌房屋2.04万间,进水村庄水深一般在1米左右,
最深的蒙阴城西关近3米。全区有12万人被洪水围困。19人因灾死亡。有116万亩农田上水,其中有30
多万亩绝产。刮倒、折断树木35万多棵,毁坏果园5万多亩。毁坏塘坝270多座、桥涵390多座,3条国
道有190公里路面漫水,各类电力、邮电设施损坏严重。21处县属工业停产。平邑是这次受灾最重的
县份:7月24日至25日晨,全县最大降雨量410毫米,平邑县城和仲村、保太、柏林、温水、铜石5个
乡镇一片汪洋,平均水深1.2米,36小时后洪水方逐渐减退。全县有4万多人无家可归,因灾死亡14人,
伤350多人,农田绝产达11.5万亩,30家国营工商业、500多家乡村企业被淹停产,灾害给该县造成的
直接经济损失达1.25亿元。1993年8月4日至5日,全区普降大到暴雨,局部降特大暴雨。20个小时内平
均降雨185.8毫米,其中苍山为320毫米,临沂市为300毫米,费县330毫米。最大降雨点临沂市盛庄镇
达540毫米、费县探沂镇为520毫米。8月5日12时,沂河临沂站行洪量达6900立方米/秒。全区有105个乡
镇、2282个行政村受灾严重,其中有420个村计30多万人被洪水围困。有46人死亡(不包括罗庄龙山煤
矿58名井下矿工),621人受伤。有13多万间房倒塌。淹死、冲走家禽300余万只,牲畜3.68万头。全区
有1500万亩农田受灾,重灾面积达400万亩,绝产130万亩。洪水冲毁鱼塘5.6万多亩,损失鱼类1350万
公斤。倒折树木527万株。水利设施损坏严重,主要有水闸4400余座,塘坝1700座,机电灌站510座,
机井2712眼, 干支渠62.6万米。 全区因灾毁坏路面1320公里, 毁坏路基1000公里, 毁大、小桥
涵1.048万座,刮倒电杆3459根,刮断电线38.7万米,毁坏变压器517个、通讯线杆2793根、通讯线35.4
万米。全区有4万户村办企业受灾,造成经济损失达14.58亿元。流通企业受灾最重的是地直和临沂、
苍山、费县3县、市,累计损失达6875万元(地直为2210万元)。据统计,此次洪灾给全区造成的直接和
间接经济损失总计达28.7亿元(其中直接经济损失21亿多元),为全区年财政收入的3倍还多。
1994年8月1日,从19时10分开始,临沂市区突降特大暴雨,3小时内降雨量已超过150毫米。市区
内街道成河,水深处达1米以上,汽车受阻不能行驶。广播电视发射台遭雷击,信号中断。不少机关、
企业、学校、商店、仓库进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