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人物传1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1&rec=776&run=13

刘淑愈(1796~1863) 字亦韩。幅军军师。费县毛家河人。出身贫寒,曾为猪倌,酷好读书。1820
年(清嘉庆二十五年)中举人。1826年(清道光六年)中进士。1839年始选授房山县令,因忤权贵,在任仅
百日被降用,旋改选泰安县教谕,仍不见容于当道,又以“有文无行,难司风化”的罪名被劾去职。
居家后,曾自书厅事联云:“泰岱半年,一堂化雨;房山三月,两袖清风。”是他在任时的真实写照。
他于旗山寺设帐授徒,兰、费、莒一带有志于学者,多出其门下。当时,沂州知名的进士如道员尹开
勋、知府密云路、县令张鲁瞻等,都是他的得意门生。其他举、贡、生员人数更多。教读之暇,作诗
写文,研究佛教,有时也临池观鱼跃,登山听鸟语,借以排忧解闷。1846年春,他为和尚空仙撰写碑
文《重修旗山寺释迦庙碑序》,为文约200字,竟用一半篇幅借以抒怀:“余尝偕二三贤士大夫,登
旗山之颠,慨然而动遐思:东望艾山,则柳毅神君传书处;又其东,抵琅琊为汉武乡侯、晋王右军故
里;转而北望,蒙山在焉,山之下郁郁乎,苍苍乎,是唐颜常山、颜鲁公三昆仲坟墓。苍松古柏,历
历可数,非惟人杰,山亦有灵,假使诸先政而在,虽为之执鞭所欣慕焉。”1853年,捻军幅军活动日
炽,“吏不能制”。1861年刘淑愈解散学馆,在耿家埠与廪生李宗堂一起组织幅军,竖起义旗,被推
为圩主。他动员全村民众掘壕沟,筑圩墙,建炮楼,立吊桥,开炉打造兵器;聘请拳师,教民习武,
夜练拳脚,昼演骑射;集资集粮,平均供应。四周村民,雀跃来归,一时使地方官府、恶霸豪绅不得
安宁。是年7月3日,他联合幅军张太基、李八部,攻击北城子民团,击毙东墠民团头目王肇鼎。后耿
家埠圩被费县兵勇及团练攻破,夷为平地,刘淑愈与李宗堂率部向旗山突围,与幅军孙化祥部会合。
刘淑愈上山后,孙化祥曾几次让寨主,刘因年过花甲,力辞不受,被拜为军师。孙、刘合兵后,旗山
幅军力量迅速壮大,北连淄川刘德培义军,西结白莲教军,南依捻军,鼎盛时,号称拥众10万,攻东
墠,克南尹,援淄川,占仲村,连连奏捷,是幅军中最强者。刘曾为旗山营门题联:“东狩获麟,寝
其皮食其肉;中原逐鹿,大者王小者侯。”矛头所向显见。1863年4月,兰、费境内幅军圩寨多被官
军攻陷,有的幅军首领畏敌投降,孙化祥则率幅军精锐出山占据仲村(今属苍山县)拒敌,被清军包围,
旗山圩寨则由刘淑愈率老弱残疾坚守。清军在击败仲村援军后,便分兵一部由团练带领袭入旗山圩寨,
屠戮一空,遍山血染。刘淑愈被俘,押于兰山县监狱。刘在狱中坚贞不屈,酷吏长赓无计可施,只得
将刘寄监候讯。东墠团首王殿麟恐夜长梦多,忙重贿兰山知县长赓,合谋将刘虐杀。长赓妄以刘淑愈
“在监病故”呈文上详,掩人耳目。刘死后,由沂州南关秀才赵宝善集资装殓,草葬于旗山南麓。刘
生前有《砚山堂制艺》4卷,手抄本传于乡间,为文犀利峻峭而清新,其风格承继唐柳宗元又兼有明
竟陵、公安派笔法,为读书人喜爱。
孙化祥(?~1863) 幅军首领。费县孙家尚庄人。早年靠贩卖私盐为生,性豪爽,习武术,后充马
庄盐店巡役。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春,受太平天国起义的影响,与兄化清杀死巡役头目“庄二鬼火”,
占据旺山,聚众结幅起义。7月,东墠圩团练长王殿麟率团勇千人围攻旺山。孙化祥派人约请幅军宋
三冈部来援,内外夹攻,大败东墠团练,杀死百余人,并乘胜攻取旗山诸处。此后又会合耿家埠幅军
刘淑愈、李宗堂部,在旗山设幅军大寨。孙化祥为寨主,刘淑愈为军师。部众蓄长发,以红绫2尺包
头,并向周围村庄散旗,扩大势力。孙化祥机智勇敢,不近酒色,与部众共甘苦,视军械马匹如性命,
深受部众拥戴,附近他部幅军亦多响应,时称72寨主,盛时达10万余众,为鲁南诸路幅军中力量最强
者。
1862年(清同治元年)秋,淄川义军刘德培部遭清兵围攻,派人来沂州求助幅军,宋三冈率万人前
往,孙化祥亦选部属精锐千人赴援。刘德培见宋三冈人多,接风时请宋入上座,而对孙化祥甚为轻慢。
当时,清济南道道员吴载勋率军赶到,军容严整,宋三冈惧而不敢战,引众入城。孙化祥便率本部人
马出战,大败清军,获得大量军器物资。刘德培亲迎孙化祥入城,置酒慰劳,并请留200人守城。从
此,孙化祥威名远扬。他驻守的旗山大营,与邹县白莲池文教军的西大营相对应,称为东大营。孙化
祥由淄川回师后,率数千幅军夜袭东墠地主圩寨。不久,又攻占了南尹地主圩寨,沂州知府文彬急忙
调集兰山、费县兵勇围攻。孙化祥率幅军与其激战7日,击溃清兵,返回山寨。
1863年初,清署漕运总督吴棠派总兵陈国瑞率洋枪队2000人,入鲁进“剿”幅军。该部连破兰山、
费县一些幅军圩寨,4月初,直逼仲村圩。守圩幅军首领宋三冈畏敌欲降,孙化祥窥其意便率部攻占
仲村。宋三冈逃脱后降清,引陈国瑞兵包围仲村。陈国瑞在兰山、费县兵勇及地主武装的配合下,先
攻取周围幅军据点,切断仲村和旗山、旺山的联系,接着集中兵力攻打仲村。孙化祥指挥幅军坚守,
最后因粮尽援绝,在突围中身亡。
庄瑶(1791~1865) 字琪园。清代官吏。莒州大店(今属莒南县)人。1817年(清嘉庆二十一年)
进士,任工部都水司主事。1840年任湖北荆宜施道道员。旋调河南彰怀卫道,到任后,适值大雨多日,
黄河堤岸漏水,他冒着风雨督率军民抢险,保住了大堤。次年,黄河于祥符县(今河南开封)决口,他
着短衣,穿草鞋,与民众同修大堤,并以疏导之法,消除水患。为确保河堤安全,他发动民众沿河植
柳。数年后,岸柳成林,当地人称此柳为“庄公柳”。
他关注当地教育,曾增拨捐银资助河朔书院,并亲自过问书院教学。他与林则徐交往甚密,支持
林则徐禁烟,曾上书要求惩办卖国贼。后因得罪权贵,称病回乡。1861年捻军到大店一带活动,他奉
旨在家乡督办乡团,修筑围圩,坚壁清野,与农民起义军为敌。死后追赠太仆寺卿。
许瀚(1797~1866) 字印林,又字元瀚。清代朴学家、书法家。日照市大河坞村人。父许致和,
以教书为业。许瀚6岁随父就读,19岁在沂州府考中秀才。后受乾嘉学派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影响,
潜心研磨古文字声韵学,其治学方法,以训诂声韵求义理,再由古文字以求本义及其通假。勤学不辍,
根基日深。
1825年(清道光五年),山东学政何凌汉赏识许瀚文才,选为拔贡。同年进京,被纳为国子监生员。
在京与何绍基、俞正燮、张穆等学者朝夕过从,相互切磋,深研训诂。1828年,经武英殿总裁王引之
推荐, 参与校录《康熙字典》 。 历经4年,协助王引之等共校出错讹2000余处,被授“州同”衔。
1835年8月,在京应顺天乡试,为第五十六名举人。因未授官职,仍以校文、著书为业。1839年4月著
名学者、诗人龚自珍赠许瀚诗称:“北方学者居第一,江左所闻君毕闻。土厚水深词气重,烦君他日
定吾文。”足见其在学界之声望。
1840年,应济宁知州徐宗干之聘,主讲于渔山书院。后总纂《济宁直隶州志》,历时3年修成。
助编《济州金石志》亦成。1844年秋,至沂州府任琅琊书院主讲。
1846年,应河南总督潘锡恩之邀至清江浦,主持增订《史籍考》。1852年8月出任峄县教谕。翌
年初因患病辞归故里,仍坚持深研学问,校书、著述等,直至逝世。其一生校文、著述既多且精,共
校刊宋、元、明本古籍50余种,著述仅金文题跋考释类即170多篇。大部在战乱中散失,现存的尚有
四五十种。 主要著作有《攀古小庐文》 、《古今字诂疏正》、《经说》、《经韵》、《诗文集》、
《转注举例》、《别雅订》等。其文集《攀古小庐文》被日本国译印刊行。
吴步韩 (1798~1866) 字锦堂,号小岩。学者、收藏家。郯城县曹庄(今属临沭县)人。1836年
(清道光十六年)中进士,拟知县即用。翌年,授望都知县。1841年,因迎送应酬不周,得罪钦差。报
丁忧回家守制。服满,改授兖州府学教授。一生从事教育时间较长,未仕时即以舌耕为业,任望都知
县时,修小莲池书院,培养了大批人才。他辞赋、古文、经义均有很深造诣。李竹坡视学山东,称其
为“东省第一才子”。著有《七十二砚斋集》、《七岌山房弃余草》、《少作小题偶存》、《虫吟小
草》、《续虫吟》、《绿满窗试帖》、《百石山房印存》等数十卷。其中《虫吟小草》2卷,黄石集
中丞为之刊布于粤东。收藏广泛,藏书数万卷,法帖数百种,书画百余帧,端砚百余方,印章以千计,
金石古玩不计其数。去世时,家无余财,只有收藏满室。其著作、收藏后大都散失,惟《曹庄八景》
诗至今为爱好者传抄吟诵,今所传《七十二砚斋集》为张宝信重编。
丁守存(1812~1883) 字心斋,号竹溪、次海、石涛钓叟。日照市涛雒人。求学期间,涉猎甚广,
通天文、历算等。1835年(清道光十五年)中进士,授户部主事,充军机章京。1840年英国侵略军舰船
侵犯沿海数省,清军连遭败绩。丁守存震惊之余,即对英军的“坚船”、“利炮”开始精心研究,并
讲求制造。时尚无有关力学、化学等方面的专门书籍,他研究得出的有关蒸汽机、火炮的制造原理与
西方实际做法基本相同。后大学士卓秉恬推荐他赴天津,命他绘制图纸,监造地雷、火机等器。
1851年随大学士赛尚阿赴广西,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军。丁设计一精致手匣,内置炸药,上层放一
书信,下接启爆装置,称之为“手捧雷”,企图炸死太平天国首领,但阴谋未逞。1853年,随尚书孙
瑞珍赴山东,治沂州团防,设计出石雷、石炮以镇压幅军、捻军。后调直隶协办团练,曾上战守16策。
1860年返回故里,创议筑堡,并置石雷、石炮,以御捻军。1862年复调直隶治广平防务,筑堡200余所,
以阻挡捻军北上。工竣后,被授湖北督粮道,置按察使。在任期间,充乡试监试,创造了用竹筒将江
水引入考试试院的办法,时人称便,沿江诸省多仿效采用。
晚年还乡,著有《丙丁秘龠进程》、《造化究原》、《新火器说》、《火法本论》、《筹河议》
和《旷视山房文集》等
王金相(1807~1887) 字兼玉,号啄章。莒州后良店村(今属莒南县)人。1839年(清道光十九年)
举人,1840年进士。历任直隶、武清、宛平、密云知县及滦州、涿州、昌平州、通州知州等职,后任
西路督捕同知,兼署通州运河兵备道,诰授奉政大夫。
任所密云为清代皇帝祭扫陵墓必经之地,每年朝廷都为此拨款修整道路。一年,修路完毕,余数
万两银,他面呈朝中大臣缴还国库。大臣以其办事节俭,才有盈余。如把余款上缴,就会相沿成例,
以后就难以继办,因此拒绝。王金相遂将余银捐出用于慈善事业。
通州多富商,其主子都是些王公贵戚。他们仗势滥制又薄又小不合清朝标准的钱币,强迫交易,
致使这种假钞充满市场,百姓对此非常痛恨。王金相一到任就发出告示,并绘图定制,严禁不合标准
的钱币流通使用,违者重罚,很快市场恢复正常秩序。后提升西路同知(未上任)。不久,便回归故里。
1854年幅军首领陈玉标部在良店一带活动,王金相出家财招募兵勇镇压,陈部退去。
于腾(1832~1890) 郯城县寨子村(今属苍山县)人。文物收藏家。官至代理成都知府。
幼时家贫,给人放猪。每经村塾,总喜欢在窗外听先生讲课,久之,能成诵。塾师董继志一向爱
惜人才,见于腾聪敏好学,便让其免费参加学习,还时常给以资助。从此,他发愤读书,考中举人、
进士,先后任四川宜宾、铜梁县知县、代理成都知府。他政事之余喜鉴定和收藏文物,所得官银大都
购买书画,并逐件详加考释。所藏书画以宋画册页最为珍贵,如《碧桃图》,马远《梅石溪凫图》、
《海棠蛱蝶图》、《白蔷薇图》、林椿《梅竹寒禽图》,赵佶《腊梅双禽图》等。这些名画,现分别
收藏在全国几家大博物馆,并且编入《宋人画册》或《两宋名画册》中。他除收藏和鉴定古画册外,
还喜欢整理编印古籍。在成都时,他亲自主持刻印了《盛宋文选》。
于腾任四川铜梁县知县时,其妻孟氏去世,娶王氏为续室。1890年,于腾病逝于成都,王氏扶柩
回籍安葬,并把于腾一生的珍贵藏品及《盛宋文选》的木版运回。此后定居兰山(今临沂市)。时堂邑
武训兴办义学,受到清廷表彰,山东不少地方也相继兴办。王氏想到其丈夫幼时读书不易,因此对办
义学颇为赞赏,于是献出金镯一对和土地百亩,在临沂城的琅琊书院办起一所义学。此事被地方官吏
奏报朝廷,慈禧太后降旨,赐金凤冠一顶,并封她为“一品夫人”。山东巡抚杨士骧赠匾一块,亲书
“撤环兴学”4字,以示褒扬。一时王氏的事迹广为流传,人们称她为“女武训”。
丁艮善(1829~1893) 原名扬善,字少山。清末语言文字学家、金石学家、书法家。日照市苗家
村人。早年,师从著名学者许瀚,对金石、训诂及诗文声律都有精到的研究,不囿于前人之见,富有
创造性。校刊的《说文解字》极为精审,在当时和后世都有相当影响。一生著作宏富,主要有《阮氏
钟鼎款识校录》、《说文部首句读》、《弟子职校录》、《吕氏春秋校录》、《日省斋文集》、《篆
字论语》等10余种。书法工于隶、篆、楷书,博采众长,自成一家。其书挺拔隽媚,体刚柔并济,正
书势巧形密,行书媚健遒劲。河南许昌、济南千佛山至今留有他的墨迹。
左宝贵(1837~1894) 字冠廷。回族。清末著名爱国将领。费县地方镇(今属平邑县)人。幼年
家贫,早丧父母,孤无所依。后背井离乡,靠摆摊补鞋聊以度日。1856年,挈其两弟宝贤、宝清应募
从军。在一次战斗中,旗兵中炮死,宝贵持其帜冲锋,战斗大胜,由是知名。1856~1868年间,参与
镇压太平军和捻军,以军功升为游击,留山东尽先补用。后从僧格林沁赴前敌管带忠勇营,积勋至副
将。1872~1891年间,参与镇压东北地区的几支义军。盛京署将崇厚、将军庆裕以“营务严肃、谋勇
兼全”,直隶总督大学士李鸿章以“勤明忠实,骁果耐劳,畅晓兵事,谋勇兼优”先后入奏。清朝皇
帝赐予“铿色巴图鲁”勇号,晋升为建武将军、记名提督,授广东高州镇总兵,赏穿黄马褂,并赏头
品顶戴、戴双眼花翎,仍驻防奉天(今沈阳),统领奉军,并总理营务翼长。左部驻防奉天期间,纪律
严明,民多称颂。讲武之余,于营口海神庙、奉天练军公所南北寺设立大小义学数处,筹薪水给膏火,
公余辄轻裘缓带亲至学中考其课程,循循然有儒士风。先后设立赈灾粥厂、同善堂、栖流所、育婴堂,
县治四境,津梁道路,多宝贵捐廉葺修,还捐赠白银1000两,支持家乡兴办崇文书院。
1894年7月,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8月初,清政府派左宝贵、马玉昆、卫汝贵、丰升阿等4路大军
1.4万余人奔赴朝鲜平壤,以阻止日军进犯。清军粮台原驻九连城,左宝贵以平壤米价较廉,将饷银
全行解去,欲以钱易米,保证军粮供应。他又派人回奉天取回冬季衣物,以安定军心,并作持久战的
准备。
9月15日凌晨,日军对平壤发起总攻。左宝贵率军守正北高地牡丹台、玄武门一线,此系全城命
脉及义州通道,是日军的主攻方向,使用兵力达7000多人。清军在玄武门处筑堡垒两重,内重牡丹台。
晨5时许,日军集中炮火向外重堡垒猛攻,左宝贵至城上指挥清军力御之,日军死伤无数。此际双方
枪炮声甚为炽盛,硝烟与朝霞相混,几乎咫尺莫辨。日军官督士兵冒死进,集全部炮火猛攻,破外垒,
直趋牡丹台。敌炮兵占领附近山头,日军居高临下,用排炮猛轰牡丹台,在左宝贵冒矢指挥下,士兵
拼死奋战,凭险据守。顷刻,速射炮被日军击毁,无法压制敌人火力,牡丹台遂被攻陷。
左宝贵“知势已瓦解,志必死”,乃着御赐黄马褂、珊瑚冠,登陴督战。部下劝其去掉头上的翎
顶,以免引起敌人注目,他镇定地说:“吾服朝服,欲士卒知我先,庶竟为之死也。敌人注意,吾何
惧乎?”一面严督兵弁奋勇血战。左宝贵虽屡受枪伤,犹裹创指挥,并亲手燃炮击敌。忽飞子中其项,
营员劝其暂下,宝贵叱之。部下咸奋,随主帅拼死抵御,予日军以重大杀伤。正鏖战间,忽敌炮弹飞
来,将守炮击毁,“铁贯宝贵肋下”,宝贵裹创再战,血透征衣。又一弹飞至,左宝贵受伤,犹能言,
下城始殒。
左宝贵殉国后,清廷谕令从优议恤,并入祀昭忠祠,宣付史馆立传,并准于立功省份建立专祠。
赠太子少保衔,予谥忠壮。
李凤书(1865~1906) 字管圃。莒南县李家桑园村人。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进士,授广东某县
知县,因“时事日非”和健康原因,未就职而还乡。
他读书注重实用。1896年,亲谒沂州知府丁立钧,并上书7000言,从内治、外治、足兵、足食等
方面陈述自己的政治主张。内治,他主张改管制、变科举、慎铨选;外治,主张防帝俄、尚公法、求
使才并主张整海军、裁绿营、练士兵等足兵措施,及兴矿政、商政和化旗为民等内容。他提出的对内
发展经济,对外强兵的主张,体现了变法的思想,这与“戊戌变法”中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主张有
许多共同之处。1904年他在会试卷《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失论》中发挥了上书丁
立钧的政治见解:“与其内重外轻,不如内轻外重,何者?外轻不能御外患,而外重且能靖内忧也。”
著作有《易诗萃说》、《读史考遗》等。
李光仪(1875~1912) 字小岩。中国同盟会山东分会会长。临沂城人。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入
县学。中日甲午战争后,考入保定师范大学速成科。毕业时,因其才华出众,被选为官费留学生赴日
本,入东京法政大学攻读。
1905年8月李光仪参加了1000名多留日学生在东京召开的欢迎孙中山大会,支持他所倡组的同盟
会筹备会。同月,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正式成立,李光仪由丁鼎丞(惟汾)介绍,加入同盟会。在此期间,
他曾拜见过孙中山,参与商讨工作计划。之后,与丁惟汾、刘冠三等在东京组织成立中国同盟会山东
分会,并被选为会长。11月26日,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在东京创刊,李光仪与在日留学的临沂籍学
生赵保泰、段荫远等人,时常邮寄《民报》等印刷品至临沂,宣传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民主革命
主张。1907年,因致力于革命活动,被日本当局以违犯《留学生取缔规则》为借口遣返回国。
李光仪回国后,应山东教育家王鸿一之邀,任曹县学堂主教。两年后,受聘回原籍担任沂州初级
师范学校教务长。1901年(清宣统二年),兰山县奉命筹备成立议会,李光仪被选为城区议会会长兼县
立乙种农业学校校长。他曾多次提出兴利除弊的意见,其中有的被当局采纳。此期间,他和地方名流
刘小唐、陈明侯及后来担任山东省护国军总司令的薄子明等有着密切联系。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当时,很多人认为革命已经成功,李光仪却语
重心长地对同志们说:“革命虽幸告成功,而前途隐忧正多,未可乐观,尚赖吾辈青年,好自为之耳。”
同年夏在济南病逝。
方远照(1882~1914) 字曜庭,曾用名方觉。近代民主革命者。郯城县马头镇人。出生于书香人
家。1907年毕业于沂州中学堂,以高材生入选济南的山东高等学堂。在校接受了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
想。因抨击时弊,鼓吹革命,触怒学校当局,被开除学籍。1909年复就学于山东优级师范学堂,经丁
惟汾介绍加入同盟会。1910年,受同盟会本部之命负责齐鲁一带革命运动。他带头剪去发辫,改穿新
式服装,倡导新风尚。1911年4月,同盟会发动广州起义,他辍学离校,奔走南北,以图响应。1912
年中华民国成立,被选为山东省临时议会议员。他曾提议联合各省议会弹劾黎元洪违法杀害革命党人
张振武、方维,受到军阀忌恨。当时山东督军周自齐多次以高官诱使他为自己所用,都被拒绝。同年,
他与陈名豫、曲希文等组织新剧团,编演新剧宣传革命,揭露清政府专制统治及北洋军阀的专横,影
响颇大。
1913年,他复入山东高等师范学校英语部肄业。当时,袁世凯在北京建立了北洋军阀政权,孙中
山号召讨袁的“二次革命”爆发后,吴大洲奉孙中山之命,在大连设立机关领导山东的讨袁斗争。大
洲派庄维道、孙屹等回山东联络,并寄信给方远照,相约共举大事。后因计划暴露,方远照遂为山东
督军靳云鹏派人逮捕,并搜去国民党的证章、符号以及手枪等。方远照被关押数月,遭受残酷折磨,
始终不屈。1914年2月25日,与赵金漳等一起被杀害于济南东关山水沟。后葬于千佛山下。1932年,遗
骨迁葬故土,当地人士组成“临郯各界公葬方烈士委员会”,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全胜(1848~1914) 字凯臣,又名全立道。爱国将领。兰山县颜家红埠寺(今属临沂市)人。少
时曾做过小本生意,成年后投军,随部驻防兖州。当时黄河经常决口,全胜随部治理黄河。他性情勇
毅,臂力过人,治河时立大功,被提升为千总。在治河10年间,屡建功业,又被提升为游击、管带、
左营参将以副将补用。后又多次立战功,以功保举为记名总兵,赐二品衔,驻守济南府。1900年,八
国联军进犯北京、天津时,全胜率部前去京、津勤王,在武清河西与侵略军激战一昼夜,所部伤亡过
半,退守通州张家湾。后目睹清政府吏治腐败,愤然辞官,归隐故里。
周建镐 (1874~1915) 字次丰,号瑞麟。沂水同盟会会长。沂水县北关人。20岁中秀才。1903年
(清光绪二十九年)留学日本,接受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参加中国同盟会。1906年回乡。翌年1月,自筹
经费,创办沂水第一公学,作为同盟会员活动的基地。1908年2月又创办了沂水第二公学,并在师生
中大力宣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全校教员及年龄大的学生,
大都参加了同盟会。周建镐被推选为沂水同盟会会长。
1909年,在济南活动的同盟会员刘溥霖等,筹备举行武装起义,但经费窘绌,周建镐侦得沂水县
衙向省解款消息,立即驰告刘溥霖,刘溥霖组织力量中途将款子截获,充作革命经费。1913年(中华
民国二年)2月,周建镐带领第二公学师生砸毁碧霞元君祠的神像,粉刷墙壁,改作师生宿舍。这是沂
水县破除迷信的首次活动。翌年2月,他和郑瑞麟等国民党员被捕,解往济南关押,在狱中坚贞不屈。
1915年病死狱中。
刘溥霖(1887~1916) 字季瞻(亦作霑),又字建庵,曾用名刘光、刘乾。著名民主革命志士。
沂水县埠前庄人。15岁考入县学为生员。1906年入济南山左公学学习,同年加入同盟会。1908年,转
入革命党人主持的青岛震旦公学。当时,熊成基在安庆举义失败,潜赴青岛。刘溥霖将所有50两银子
全部赠予,资助他东渡日本。1909年,刘溥霖回乡。翌年去济南,与萧兰池等秘密筹划革命。1911年
秋,刘溥霖与萧兰池等在济南宜春轩修表铺秘密设立机关,进行革命活动。翌年1月,山东巡抚张广
建取消山东独立,接着传言袁世凯接济张勋军火,准备屠杀山东革命党人。刘溥霖等愤慨异常,密谋
在黄河渡口埋伏劫持或炸死张勋以除民害,后事泄被捕。经绅士王讷、庄陔兰、丁维鲁等多方营救,
刘溥霖和他的同志先后获释。当时,淮泗讨虏军进驻徐州,改称第三十九混成旅,刘溥霖出任该旅炮
兵营营长。1912年冬,部队解散,刘溥霖入山东省留日预备学校。1913年孙中山领导“二次革命”期
间,他到曹州与民防营营长时建勋共谋起义响应。不久,“二次革命”失败,计划没有实现。这时袁
世凯命靳云鹏统治山东,惨杀革命党人。刘溥霖先避居北平,后赴太原主编《公益报》。3个月后报
社被查封,再回北平,闭门著小说《孤剑寻仇》,以表胸怀。同时应革命党人蔡自身等之邀,东渡日
本,在东京谒见孙中山,面呈《山东军事进行计划说明书》,受到赞许。同时与驻东京的各省革命党
人的代表人物,在神田汉阳楼结为“兄弟盟”,谋求振奋革命党人的精神,加强团结。1914年12月30
日,孙中山委任他为中华革命党山东支部长,命他回国筹备讨袁。翌年5月,刘溥霖与方刚由东京起
程,抵达青岛后,被靳云鹏侦知,当即要求日本宪兵司令部于11月24日以刑事犯罪为名将他们拘捕。
翌年1月8日凌晨4日与方刚同就义于济南东门外柳园。遗有绝命诗一首:“从来大事本难成,后顾茫
茫岂愿生。只恨此身混沌死,一生心迹不分明。”刘溥霖拘押受审期间,革命党人和开明人士曾进行
营救,都未成功。1929年,沂水县建溥霖小学,作为对他的纪念。1933年,他的遗骨移葬济南辛亥革
命烈士公墓。1936年,国民党中央第十四次常委会追赠其为陆军上将。
高友三(1835~1916) 字益圃。临沂县小河涯(今属临沭县)人。少时读书,学识渊博,未得仕途。
壮年弃儒经商,因亏本,后又学医。他刻苦钻研,不久便成了一位出名的医生。为谋生,经朋友帮助,
到北京行医。因医治好了某尚书女儿的重病,名震京华。光绪皇帝的姑表弟川努桑内尔有病,亦请他
医治,他为之治好,并收为徒弟。不久,被选入太医院,任吏目。在北京期间,共回家4次。当时交
通不便,每次往返均骑着毛驴,身边带着膏、丹、丸、散,途中随时为穷苦病人治病,往往分文不取。
晚年回到故乡,行医于郯城、临沂、赣榆、海州等地,请医求治的经常车马盈门。他心地善良,对一
些贫苦病人常常免费治疗, 或者予以周济, 人们称他家为“积善之家”。一生著书颇多,因战乱和
“文化大革命”,毁坏无存。
夏侯先(1884~1918.7) 字秋野。民国初期山东省议会议员。临沂城人。早年毕业于济南师范学校,
曾在临沂中学及师范执教。1912年8月,以同盟会为基础,组织国民党,他奔走筹组国民党临沂分会,
被任命为理事长。1913年2月,他被选为山东省第一届参议会议员。后省议会被袁世凯解散,他回原
籍与友人创办普利织染工厂,任经理。1915年秋任县劝学所所长,倡办乙种工业学校、乙种商业学校
及女子师范讲习所、女子高等小学,扩充学校50余处。1917年创办《教育月刊》杂志,宣传和指导教
育事业。同年省议会恢复。他弹劾贪污公款的临沂县知事萧仁晖,经省政府审查后,勒令萧退还赃款,
并撤销职务。这期间,他还担任地方自治讨论会临沂分会会长。1918年7月,又当选为第二届省参议
会议员,未及出席会议病逝。著有《诸子评林学说》、《晚香集》。
蔡曾源(1854~1918) 原名蓬海,字仙峰,又字撰辰。清官吏。日照市人。清末翰林。少时家贫,
受邻里和塾师爱怜资助得以坚持读书。20岁考取廪生。从此任塾师,日教夜读,发愤努力。1882年(清
光绪八年)中举。1883年考取教习,补右翼宗学汉教习。1890年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留馆充任编
修。历任国史馆协修纂修官、会典馆纂修兼详校官、浙江道监察御史、福建道监察御史、福建建宁府
知府、中议大夫等职。他赞成和支持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中外纪闻》、《时务报》,接受“保国会”
提出的“救亡图存,保国保种”的主张。与同乡丁维鲁(与谭嗣同公车上书者)密谈维新变法等一系列
强国之策。在戊戌变法运动中,他以任御史官职之便,将清王朝的内情密告变法者,支持变法。
他关心民生,在任建宁府知府时,带领所属治山岭、修水利,发展农林业。年老辞官家居时,依
然茅屋数间,薄田数亩,百姓称之为“清官”。
薄子明(1894~1919.6) 名守德,以字行。山东护国军总司令。日照市薄家口村人。17岁入山东陆
军小学。受其舅父丁惟汾影响,后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爆发后,在济南参加各界联合会,积极从事
山东独立活动。袁世凯大肆捕杀革命党人,他被迫潜往烟台。1912年入山东军官养成所。1913年,孙
中山发动“二次革命”,徐州第三师师长冷遹起兵讨袁,薄子明联络驻青州、沂州的军队积极策应。
讨袁失败后,辗转青岛、大连。翌年,孙中山在日本组建中华革命党,在大连的吴大洲、薄子明等立
即响应,成立了中华革命党山东支部。
1915年8月,袁世凯的亲信组织“筹安会”,鼓吹恢复帝制,各省纷纷通电独立并起兵讨袁。薄
子明与吴大洲等人积极筹集军费,购置枪支弹药,组织反袁斗争。他与尤民、邓天乙等率100余人的
敢死队,准备乘船至岚山头登陆,然后偷袭沂州。途中遇胶州守兵,他沉着应战,指挥大家突围,负
伤后仍坚持在后掩护。退回青岛后,被日本军警以“盗匪”罪名逮捕,在狱中受尽折磨,幸有孙中山
电报作证,方得获释,被孙中山委为山东革命军岱南司令官。翌年春任中华革命军东北军第一支队司
令。5月,与吴大洲等率部攻占周村,宣布独立,成立护国军政府,吴大洲任都督,薄子明任护国军
总司令。荣立战功,深得孙中山赏识。袁世凯死后,薄部编为山东新军第二旅,他任旅长。
1917年9月,为反对段祺瑞专制,孙中山在广州发起“护法运动”。薄子明被山东招讨使刘冠三
委任为第一路军司令。此时,山东都督张树元投靠段祺瑞,视薄子明为心腹之患,千方百计削弱其兵
权。后张与薄子明旧属庞子周军激战,大败,张本人几乎被擒,对薄更恨之入骨,悬赏重金,企图将
其杀害。 薄子明被迫至上海暂避。 张树元勾结上海护军使卢永祥,买通英、德租界巡捕房,借上海
“淡水路事件”,诬薄子明参与绑架杀人案并向凶手提供枪支,将其逮捕。国民党人胡汉民、唐绍仪、
刘冠三、 丁惟汾等竭力营救, 孙中山亦函告租界,说明此案纯系诬陷,薄子明无罪。但终未救出。
1919年6月27日,薄子明被张、卢杀害。
刘恩柱(1853~1923.2) 字福航。沂南县刘家店子村人,清末补用知府、后补道员。他熟悉化学,
通晓机器,“讲求制造”,1899年,任山东机器局总办。1903年,在济南院后街(现曲水亭街25号)投
资27.9万元,创建济南电灯房,供官府和院前、院后、西门一带商户照明用电。这是山东第一个民族
资本电力企业,也是济南最早的电厂。山东巡抚吴廷斌上书朝廷,请求即以褒奖。1904年,经山东巡
抚周馥奏请清政府批准,刘恩柱花费18.2万马克,从德国购进新式机器42部,制造七九子弹。1908年,
他辞去山东机器局总办职务,督办河工,并专营电灯房。
1909年,济南电灯房迁至顺河街65号,添置德国西门子公司产210千瓦蒸汽发电机2台。1914年山
东举办首届物品展览会,他被聘为机器制造部评议员,以5000元最高额购得第一号入场券,名噪一时。
1919年,他将济南电灯房作价60万元,分给儿子刘筱航和二女婿庄式如,使他们成为主要股东,并招
新股40万元,将济南电灯房改为“济南电器股份公司”,他任董事长,庄式如任经理,德国人斯密特
·哈姆任工程师。1923年,刘恩柱病故,其子刘筱航任董事长。1934年,该公司被韩复榘派员强行接
收。刘筱航因气发病,1935年3月去世。
尹景伊(1905~1925.5) 字希农。日照市张家廒头人。“五卅”惨案著名烈士。自幼聪颖好学,性
刚烈。1921年考入上海同济大学机师科。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经常接触中共早期领导
人邓中夏、恽代英等。1924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春,按团组织决定,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
国民党。在与兄家书中说:“国本动摇,大乱将至,天欲丧吾中国也,可为奈何?弟虽韶年力学,心
系家国……勤读亦为国耳,国亡读何益?于读时留意国事,旦夕或可用耳。”常以“宁为国家而死,
不为惜身而生”自勉。他不惧邪恶,带领中国学生同当权的“洋大人”进行面对面的斗争,受到广大
同学的赞扬,被推举为学生会委员。本年5月,中共党组织决定派尹景伊去青岛主持团委工作,尚未
成行,5月30日,上海各院校学生、工人、市民数千人联合走上街头游行示威,抗议上海日本纱厂资
本家虐待华工、枪杀顾正红(共产党员)、打伤工人数十名的暴行。当时,尹景伊担任游行大队副大队
长,率同济大学和蕴藻中国铁路工厂联合组成的游行队伍,行至永安公司门前,向齐聚而来的群众宣
传讲演。此时,传来消息,说有百多学生游行时被英巡捕拘押于南京路老闸捕房,尹景伊即率队前往
营救。至老闸捕房前时,几十名英巡捕呈半月形摆开,枪口直指游行群众。尹景伊挺身而出,高声质
问:“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讲演,究竟犯了什么罪?”并强烈要求释放被捕学生。在与英巡捕争辩
中,同济大学陈宝骢被英巡捕枪击头部倒地,尹景伊愤而挺前救护,英巡捕竟悍然开枪,屠杀群众10
余人,伤无数,尹景伊弹透背而入,血出如注,立时仆倒于地,犹喃喃呼:“宣传……斗争……取消
不平等条约! ” 在送往仁济医院时停止呼吸。为纪念尹景伊,家乡各界集资修建一所小学,命名为
“景伊小学”,以铭后世。
王尽美(1898~1925.8) 原名瑞俊,字灼斋。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莒县北杏村(今属诸城)人。
佃农出身,家贫苦学,1918年初夏考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19年积极投身“五四”反帝爱国运动,
被推选为省立一师北园分校代表。1920年1月出席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并任该会在山东的通
讯会员。11月21日与邓恩铭等一批先进分子组织“励新学会”,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王尽美任学会
《励新》半月刊编辑主任。1921年春,王尽美等组织了“劳动周刊社”,出版《济南劳动周刊》,在
济南成立共产主义小组。7月,王尽美与邓恩铭作为山东代表出席了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会后,
成立“中共山东区支部”,直属中央领导,王尽美任书记。继又在青岛、张店、淄博、益都等地建立
党的组织,宣传组织工人运动。
1922年1月,王尽美、邓恩铭等人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参加中国代表团,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
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5月,共产党济南小组正式成立,王尽美任组长。6
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山东支部成立,王尽美任支部主任。7月,王尽美出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
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月底,中国共产党济南支部成立,王尽美任书记。9月,王尽美调北京中国
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支部工作,参与制定了指导工人运动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劳动法大纲》。嗣后到
山海关、秦皇岛、开滦一带领导工人运动。
1923年6月,中共三大确定了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10月,王尽美根据中共三大的
决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10月,中共济南地方委员会成立,王尽美任书记。
1924年1月,王尽美、丁惟汾、王乐平等6人作为国民党山东代表出席了由孙中山主持在广州召开
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
政策。会后,山东国民党在共产党的帮助下进行改组,王尽美当选为国民党山东临时省党部执行委员。
12月下旬,王尽美等人被委为国民会议赴鲁特派宣传员。王尽美等赴鲁后,奔走于济南、青岛、博山、
张店之间,召开各种会议,积极宣讲孙中山的主张,继之在济南成立了山东国民会议促进会筹备会。
1923~1924年,王尽美先后组建“平民学会”、创办《十月》杂志、主编《晨钟报》、《现代青年》
等,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宣传,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1925年1月,王尽美出席了在上海举行的中共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2月,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
会成立,作为全省党组织的统一领导机构,尹宽任书记,王尽美等5人为常委。5月,王尽美因长期参
加革命斗争,积劳成疾,身患肺结核,回到老家北杏村休养。7月,病情恶化,入青岛医院治疗。8月
19日,在青岛病逝。临终前,青岛党组织负责人笔录了王尽美的口授遗嘱:他希望“全体同志要好好
工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病逝后,由党组织集资收殓,
并派专人护送回北杏村安葬。
1950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决定,将王尽美的遗骨由北杏村迁至济南,安葬在“英雄山革命公墓”。
袁永平(?~1926.7) 字秩臣。临沂红枪会首领。临沂县八区底阁村(今属枣庄市)人。生于豪富之
家。在临沂县立高等小学学习期间加入同盟会。1916年10月,因运动山东新军在台儿庄被捕,判处一
等徒刑,囚禁8年多,1925年3月获特赦。出狱后,即联系侯六合等人,以“反奉”为号召,在临沂西
南部组建起“红枪会”农民武装。6月以后,反奉运动逐步兴起。9月,红枪会被编为国民联军山东游
击队第一支队,袁永平任支队司令。9月30日,袁永平、刘敢陈(第二支队司令)率部与鲁军黄凤岐部在
向城激战,大败黄军。10月4日,袁永平率红枪会数百人开进临沂城,开牢门,放囚犯,并发布布告,
声讨北洋军阀,安抚临沂民心。后因受临沂部分绅董和苏军蒋毅部排挤,袁部于10月18日退出临沂,
辗转至兰陵、卞庄一带活动,深得当地民众支持。1926年1月,奉系官员翟文林任沂州镇守使后,即
调兵围攻袁部义军。是年春荒严重,义军弹尽粮绝,不得已接受招抚,暂投翟文林部,被编为第三支
队,袁永平任支队司令兼一团团长,率兵千余人驻青驼寺;侯六合任副司令兼二团团长,率兵600余
人驻卞庄。义军“红枪会”被收编后,翟文林暗中派人监视。适有国民军朱霁青从河南派员来找袁、
侯联系,被翟侦如。又有侯六合部驻临沂办事处主任袁鸿宾克扣军饷,怕事发被惩处,便先诬袁、侯
2人图谋不轨。翟文林乃决计诱杀袁、侯。7月23日,翟设计诱袁永平赴临沂,在城北俄庄设伏,将袁
永平及随从人员全部杀害。
侯六合(?~1926.7) 字惠民。临沂红枪会副首领。临沂市七里沟人。幼年家道小康。早年肄业于
沂州师范学校。民国初年加入国民党。“二次革命”时,曾到济南同国民党人韩仲衡等策划响应“讨
袁”。后回临沂联合学界进步人士宣传三民主义,反对独裁专制,并于1919年投入“五四”爱国学生
运动。1921年春去上海,由丁惟汾介绍重新加入国民党。归鲁后,在枣庄设大同客栈,作为国民党秘
密联络机关。事泄,入抱犊崮山区,召集原孙美瑶余部,建立农民武装。1925年春,与袁永平率领的
红枪会部众会合,于9月30日大败鲁军黄凤岐旅于向城。10月4日进驻临沂城。10月18日与袁永平撤入
临沂南乡一带。1926年春,沂州镇守使翟文林约集鲁军十一军3个旅的兵力,“围剿”红枪会军,袁
永平、侯六合率部突围,撤至卞庄北塔子山上,被迫接受翟文林的“招安”,编为翟部第三支队,袁
永平、侯六合分别任司令、副司令。7月,翟文林以通知袁永平、侯六合领取委任状为名,将2人诱杀,
并枭首示众。
王思玷(1895~1926) 原名王思潢,曾用笔名王亦民。现代作家。苍山县兰陵镇西南圩人。少时
就读于乡间私塾,后入临沂高等小学。毕业后考进南京铁道专门学堂,其间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五四”运动后,辍学回乡与人合创临沂县兰陵区立高等小学,一边执教,一边从事新文学创作。他
积极倡导白话文,批判有神论;发动学生剪辫子,游行示威,抵制日货,为“五卅”惨案募捐;开办
农民夜校,组织进步学生成立马列主义学习小组等。1921至1924年连续在茅盾主编的《小说月报》发
表《风雨之夜》、《偏枯》等7篇短篇小说,蜚声文坛。1925年袁永平响应北伐,在兰陵举行武装起
义,王思玷投笔从戎。1926年王思玷遭鲁南孔庄联庄会的袭击,不幸殉难。茅盾曾在《中国新文学大
系》中称誉他“像慧星似的一现就不见了”。
他的作品逼真地再现了20年代初鲁南一带农村的社会风貌及生活图景,揭露了时代的黑暗、残酷
与不合理。第一篇小说《风雨之夜》就是因其所展示的贫苦农民饥荒的痛楚及家破人亡的悲剧,引起
时人的注目。茅盾曾评论说:“作者对于农民生活的熟悉,在这里已露端绪”。《偏枯》描写农民贫
病交加、妻离子散的凄惨场面,使人惊心动魄。此外,他写农村青年的苦闷傍徨,走投无路(《归来》),
写兵匪给人民群众带来的祸患(《瘟疫》),写农村社会秩序的混乱(《刘并》),都反映出日趋衰颓的
现实景象和不断激化的社会矛盾。他写士兵形象的作品《一粒子弹》、《几封用S署名的信》,深刻
地揭示出军阀混战的罪恶实质,表现了强烈的反战情绪。
郑培明(1899~1927.4) 字镜秋。民主革命志士。日照市李家洼人。少有胆略,朴实豁朗,勇于任
事。因家计贫窘,尝亲历田亩,习农事,聪颖好学,勤于耕读,寒暑不辍。曾在日照县立中学读书。
“五四”运动时,常带同学结队演讲,查封日货。1920年考入山东省立第四师范,生活清苦,学习努
力。1923年,日照县教育局为豪强所据,县人皆愤,但无力处置。郑培明便联络有志青年,揭其罪行,
终将其驱逐,全县称快。1924年夏毕业,任青岛台东镇小学教师,始与山东革命党人秘密往来,遂以
身许国,矢志革命。1925年春,在济南加入国民党,任山东社会教育经理处总务职务,实则从事宣传、
介绍国民党员等革命工作。后在广东结识同乡丁惟汾。丁识其才华,介绍他去北京,任国民党北京执
行部会计干事,兼充黄埔军校招生委员会委员。1926年3月18日,段祺瑞政府制造“三·一八”惨案,
枪杀请愿学生刘和珍等人。当时,郑培明亦在请愿队伍中,颈部、腿部被击伤。这年夏,郑赴广东,
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处译电员。秋,奉中央命令与路友于去北京、河南等地办理登记。是时,国民
党设北方交通局于天津,郑培明任该局总务科主任。北方军阀惧怕革命,大肆搜捕革命党人,郑培明
屡变姓名,日辄迁徙,而奔走于京津,联络革命党人。1927年4月6日,由京诣津,被敌探追捕系狱。
经多方营救无效,于4月28日与李大钊、路友于等19人一起被军阀张作霖绞杀。1929年5月,郑培明烈
士的灵柩归葬故里,日照县各界千余人为郑培明烈士隆重举行追悼会。
李清漪(1902~1927.5) 字泮溪。中国共产党山东区委机关技术书记。沂水县下胡同峪村人。出身
地主家庭。早年学习努力,爱好书法、绘画、篆刻,且有较深造诣。1919年,考入驻临沂的山东省立
第五中学。翌年转入济南育英中学。毕业后于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先入文学系,不久转社会系。在
校接触了著名的共产党人瞿秋白、邓中夏、蔡和森、恽代英等,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1924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从此他积极参加革命活动,经常向各界发表演说,并担任上海大学附设工人夜校教员,
向工人传播文化知识和革命道理。1925年“五卅”反帝革命运动爆发后,上海工人阶级在共产党人瞿
秋白、李立三、蔡和森、刘少奇等的领导下,于6月1日成立了上海总工会,李清漪被党组织选派到总
工会总务科文牍股工作,掌管秘书、庶务,并负责组织指导下属工会。这年秋季,党组织派遣李清漪
随上海大学校长于右任北上,往来于天津、保定之间,联络国民党军孙岳、邓宝珊部,策应北伐。后
积劳成疾,回乡疗养。1926年秋,身体渐好,出资在村内办起一所平民夜校,吸收本村和邻村30余名
无力进学堂的青少年入校学习。他亲自编写刻印教材,通过传授文化知识,向学生进行革命教育。同
时,他还办起农民小报,用发生在农民身边的事教育农民。在他的影响下,沂水县西北乡的知识分子
李鸿宝、陈梯山也都在各自的村内办起了平民学校,采用了李清漪编写的课本。1927年3月,李清漪
介绍李鸿宝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把他介绍给沂水城内的党组织。清明节后,李清漪动身去济南,出任
中共山东区委机关技术书记。5月20日,中共山东区委机关被破坏,李清漪被捕。敌人对他严刑逼供,
他誓死不屈。5月23日在济南南圩门外就义。
傅思义(1903~1927) 字鹤亭。黄埔军官学校第二期学员。苍山县赤土门村人。1920年考入山东省
立第五中学。1924年毕业于济南美术学校,夏,考入黄埔军官学校。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连代
表。东江战役中奋不顾身,多处负伤。惠州之役左膊受伤,于汕头博爱医院疗养。1926年7月参加第
一军北伐,任中校营长。1926年底奉上级委派,赴济南做军事秘密工作。在徐州设济民医院为机关部,
秘密联络江淮志士,乘机待发。因内奸告密,1927年5月7日与王世和等15人被奉系军阀张宗昌逮捕。
傅思义挺身自承,威武不屈,27日被害于徐州东郊河畔。1929年其尸骨运回家乡埋葬。
刘鸣銮 (1902~1928.2) 字金坡, 号元之。革命烈士。沂南县门家庵子村人。出生于地主家庭。
1924年在临沂山东省立第五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大学,翌年在该校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五卅”
反帝爱国运动爆发,他冒着生命危险,走上街头宣传演说,声援工人运动。5月31日,到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上海总工会工作。1926年,奉命到武汉,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翌年5月17日,鄂西夏斗
寅叛变,进攻武汉。刘鸣銮毅然参加政治学校和学生兵团组成的中央独立师赴前线作战,战斗中立大
功一次,并升任班长。不久,他在武汉遇到汪精卫嫡系王乐平叫嚣反共,当即只身潜入敌巢,将王逮
捕,押送上级单位,当时曾轰动一时。7月15日,汪精卫公开反共,大肆逮捕共产党员,刘被列入黑
名单。根据党组织决定,刘鸣銮乘船经上海返回山东,同臧克家一起到诸城县臧家庄。这期间,他先
后与中共山东省特委和相州党支部负责人取得联系,并参加相州支部组织生活,与王翔千一起介绍臧
克家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底,刘鸣銮返回家乡,继续养病。康复后,带着中共山东省执委书记秦杨
(即邓恩铭)署名的亲笔信,与沂水县党的负责人接上关系后,便以打土匪为名,组织起有300多人的民
团武装,亲任团副兼总教练,准备在条件成熟时,发动革命暴动。翌年春节后,匪首刘桂堂率匪徒到
苏村一带劫掠。刘鸣銮率领民团及附近村群众进驻小杜家庄的围墙内自卫。正月十六日,匪徒包围小
杜家庄,强令老百姓献粮献款,遭刘鸣銮拒绝。匪徒发起多次强攻,都被民团击退。半夜,匪徒在村
东北佯攻,却暗暗在村西南偷袭。18名匪徒搭云梯跃上围墙,杀害两名守城团丁。刘鸣銮箭步跃上墙,
挥动鬼头大刀,连砍数名匪徒,其余仓皇逃命。数千名群众的生命财产因此得到保护,刘鸣銮却在与
敌拼搏中,身中7弹,鲜血直流,抢救无效,与世长辞。弥留之际,对身边的人说:“舍我生命,能
救众生,我愿足矣!”
王文泰(1889~1929.6) 名汝山,以字行。莒县前山头渊村人。少时家贫,曾追随淮军张勋部练过
武功与枪法。不久脱离淮军,随叔父到烟台谋生。后应募到北洋海军当兵。继而考入海军学校学习,
毕业后,被派往海圻军舰当炮兵。因剿灭海盗有功,升任南洋海军警卫队大队长。不久又改任南洋海
珠海军舰队司令部警卫队大队长、广州军政府大总统府“驳壳队”队长、孙中山的侍卫长。
1922年6月,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16日凌晨3时许,该部洪兆麟率兵围攻总统府,
王文泰拼死抵抗,与秘书长林直勉等护孙中山出府,在陆战队的配合下,趁夜抵达海珠海军舰队司令
部,司令温树德导孙中山登“楚豫”舰得脱险。王文泰因功升任南洋海珠海军舰队司令部警卫团长。
1925年,随温树德至青岛,其时张宗昌督鲁,温树德督办胶澳商埠事宜兼东北舰队司令,王文泰相继
任海军陆战队第一大队长、渤海舰队陆战队团长兼烟台戒严总司令以及警察厅厅长等职务。这期间,
曾与当时在青岛任职、经商、宦游或行医的各界莒县籍人士组成“莒县同乡会”,集资募捐,为缺衣
少粮的乡亲购买车、船票,补助衣食,提供医疗、住宿及寻亲觅友等各种方便。1926年,渤海舰队陆
战队改编为海防军第一团,王文泰任团长。以搜剿白浪河、羊角沟和蓬莱一带海匪有功,得一等金色
奖章。翌年,奉命率所部开往吴淞口,并兼任吴淞口要塞总司令。1928年,奉蒋介石之命参加“讨伐
共产党”,在激战中受伤。此后改任山东督办公署卫队少将团长。不久,所部又改编为直鲁联军陆军
第七十二师,他任副师长兼该师二旅旅长。
1929年春、夏之交,蒋介石召王文泰赴南京,未成行即被胶东防守总指挥刘珍年拘捕入狱,不久
被杀害于烟台。
徐湘南(1909~1929.11) 名占恒,以字行,号凯风。沂水县早期农民运动领导人。沂南司马村人。
出生于教师家庭。1927年到沂水县警备队当兵,不足一年便辞职归里秘密组织农民协会。1928年7月,
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18日,组织500多名农协会员,在苏村集抓住恶霸地主牛守元游街。11月任中
共沂水南乡区委书记,兼管莒县特支工作。12月29日,国民党沂水县政府因所派衙吏到苏村逼催田赋
遭痛打,派警备队把农协会员李德厚、田乐丰逮捕。徐湘南等于次日带领苏村一带农协会员,直奔沂
水城请愿,迫使沂水县当局将所捕2人放回。1929年5月3日,徐湘南参加了沂水县农协举行的“国耻”
纪念大会和游行示威,带头将国民党沂水县税务局机关捣毁,后遭通缉转入农村活动。8月14日在浮
来山主持成立了中共莒县支部。11月20日晚,他在杨家官庄召开党组织会议,因莒县的党员未到会,
他连夜去莒县了解情况,途中被叛徒杨春增杀害。
周仁寿(1858~1929) 原名刊荣,字敬甫,后作镜甫。江苏省溧阳县人。自幼好学,后因家庭无
力负担学费,被迫中途辍学。自20岁始在县城以经营小茶馆、包揽讼词等维生,后因假造铜筹事发,
被官府通缉,从此过亡命生活。
1900年考取举人。1906年到莒州任问官,期间审卷细心,处事慎重,断案公正,凡公断的案子,
人均心悦诚服。不久升任冠县试署。1911年,山东巡抚胡建枢保荐其代理莒州知州。到任不久,孙中
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他表示拥护共和制。1913年改莒州为莒县,他被任命为莒县知事,将原有练
勇扩充成警备队,在全县范围内剿匪,使社会秩序得以安宁。时,莒地赌博、吸鸦片之风盛行,为根
除恶习,他首先布告全县,讲明赌博、吸鸦片的危害。尔后召开绅士名流会议,要求他们以身作则,
对违抗者,严惩不贷。从此,全县赌博之风大大收敛,吸鸦片者锐减。
他热心公益事业,带头捐款、募集资金24193吊为基金,先后倡办了保生局、水利局、感化厂等
福利机构,并个人出资400吊购置蒲苗植于城壕中,所得收入用于修补城墙开支。为免除莒城沭水之
灾,1919年再出资3300吊修筑北起马庄、南至邹家庄的10余里沭河堤和杨家店子石桥。莒地历来学校
稀少,没有中学,他多次申请省署要求批准建立莒县中学。1924年莒县中学开始招生。为了使女子得
到同男子一样的学习机会,1913年,他创办了“崇德女学”,同年,招收城关女子入校学习,在其感
召下,其女儿淑传(该校学生)自愿将自己买嫁妆的千元银元全部捐出以供女学办公之用。
1924年, 周仁寿升任胶东道尹兼烟台交涉员, 并获“二等文虎章”、“宝光嘉禾章”各一枚。
1926年调任琅琊道尹兼警备司令。1927年兼任中央赈灾会济南分会主任,曾专门拨红粮500包赈济莒县
灾民。 1928年方永昌北退时制造了震惊全省的招贤以北的瓦屋事件, 周仁寿闻知后,除个人捐大洋
4000元以表慰问外,又拨大洋17400余元,面粉4000袋,予以赈济蒙难灾民。
1929年他升任浙江省政府主席,赴任前身患重疾,赴上海就医,病故于上海。
黄凤岐(1883~1929) 旧军官。莒县躲水店子村人,出身贫苦农民家庭。1920年,黄凤岐只身到东
北谋生,流浪在吉林一带,后加入胡匪团伙,并成为其中的骨干和头目。1923年,奉军张宗昌部收编
了黄凤岐所在的匪帮,他被任为张宗昌的第三旅二十八团三营营长,半年后升为团长。1924年率所部
随奉军宣抚军第一军军长张宗昌入关。1926年起,先后擢升为第一二六旅旅长、山东陆军第二十六师
师长和第三军军长。1928年,他率部自潍县、高寨一带南下,在鲁南、苏北各地“剿匪”。后因张宗
昌失利,急忙撤至掖县、黄县等地,打算渡海回东北。当在龙口登船时,被早已奉命守候在那里的刘
珍年部逮捕杀害。
丁麟年(1870~1930) 又名芾庈,字绂臣,号幼石,栘林。日照市涛雒人。收藏家、考古家、书
法家。其父丁守存、兄丁风年皆为进士。幼受庭训,天资聪颖,爱好文学。1892年中进士,历任户部
郎中、陕西省兴安府知府等职。1912年春弃官归里。1920年出任山东省图书馆馆长。
到任后,立即整顿图书馆的一切图书文物,并为图书馆搜集了许多出土文物,如铜器、陶器、汉
画石刻等,均分类加以鉴定与考证。还搜集了286种、6875册珍贵图书,其中明刻精本颇多,清刻各
书,亦皆精刻初印,宋元旧椠及抄校善本,有40余种。后屡次为图书馆收进各种精刻版本,成套书籍
亦甚多,主要有《十三经》、《山东考古录》、《山东大事年表》等。极力收集山左乡贤书画,凡被
收进者皆属真品。对图书馆所藏历代名家之考古著录,尤其历代传世之珍贵文物,他均分别加以整理、
考证与鉴定。
平素嗜好金石,热爱考古,酷研篆籀,精练书法。著名考古学家如俞樾、盛昱、潘祖荫、吴大澄、
王懿荣等,均为其忘年之交。他每逢得一器物,总要购置珍藏。他自记:“旧藏三代器七十二,两汉
器一十三,所收三代金文约三千种,流传彝器,大致已具;另有全形拓本七百余品,名曰《栘林馆吉
金图录》,曾经曲园(俞樾)、意斋(吴大澄)、伯兮(盛昱)、廉生(王懿荣)诸公鉴定,并为题识。”
对三代钟鼎文字的研究造诣颇深,对历代碑帖,尤其汉代各种隶帖,研磨极深,购藏极富。最爱
书写的碑帖为史晨、礼器、曹全等。晚年篆书尤精。
主要著述有《三代铜器鉴别考证要览》、《栘林馆吉金图录》、《栘林馆丛书》、《栘林馆钟鼎
款识浅释》、《日照丁氏藏器目》、《山东乡贤书画甄录》、《三代名器文字拓片集录》、《出土文
物分类集录》、《殷周名器考证》、《名家藏器目》、《考古要闻》以及《官秦所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