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1&rec=633&run=13

临沂地区卫生医疗事业历史悠久,早在5000年前,人们就开始用砭石疗疾。沂蒙山草药资源丰富,
历代名医辈出,医药著述颇丰。
19世纪中叶,区内有中等以上的医药堂铺(店)30余家。其坐堂医生多靠传统医学和家传临床经验
行医用药。莒州朱蓝田以擅治内科杂症而闻名;兰山“天宝堂”高氏几代,以外科手术著称。20世纪
30年代,沂水中医刘惠民联合民间医生创建“中国医药研究社”和“沂水乡村医药研究所”,同时创
办《中国医药杂志》,传播名医论著,并举办训练班,培养了一批医药人才。民间不少志士终生业医,
积累了许多临床经验,留下了不少医学论述,为区内的教学和临床实践提供了丰富资料。
西医西药于1875年传入区内,是年,德国天主教传教士在蒙阴井旺庄天主堂开设了第一个西医诊
所。进入20世纪,美、德等天主、基督教会借医传教,先后办起医院、诊所15处。
本籍人士创办西医院、所,始于1924年。是年1月,毕业于山东医学专科学校的葛铭琪(莒县桑园
人)集9家资金在莒城开办了同仁药房,用西医技术为民众治病。1929年,毕业于上海南洋医科大学的
庄云章(莒南大店人)在原道胜药房的基础上,创建私立道胜医院。至1949年前,全区共有私立西医医
药机构141处,从业314人。
1938年,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在蒙阴建立第一处后方医院,随后境内陆续建起7处部队
院、所。1939年,山东纵队在沂水建立卫生教导队,随后各部队亦相继成立了卫生学校、教导队、医
训队等。地方各界爱国人士也先后发起组织各级“医药界抗日救国联合会”,为革命战争服务,为群
众防治疾病。1943年,滨海平民医院成立,这是区内第一家由地方政府创办的公立医院。到1949年,
全区有公立医院(所)12处,病床455张,卫生技术人员856人;私立中医堂、铺(店)603家。
新中国成立之初,各级政府带领中西医务工作者,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增设医疗、防疫等
机构,防病治病,使地方病、传染病发病率明显下降。同时,对私营医疗机构和行医人员进行了整顿。
开展了查禁鸦片烟毒和查处打击游医、巫医、药贩的活动;引导私人开业者办联合诊所;改造旧产婆、
培训农村卫生人员,兴办农村卫生室等。到1965年,全区公立卫生医疗机构发展到389处,病床3553张,
卫生技术人员增加到4038人。X光机、心电图机已普遍应用于县级医院。医疗水平有较大提高,从只
能做腹部手术,发展到能做胸外、骨外、泌外等较大手术,全区卫生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文化大革命”前期,卫生事业受到冲击,领导班子瘫痪,制度废弛,管理混乱,技术尖子被打
成“反动学术权威”,大批技术人员下放农村,大办合作医疗。以“赤脚医生”为主力,推广“一根
针,一把草(药)”,用土验方治病。高潮期全区赤脚医生达到3万余人。到1976年,X光机、心电图机
和检验技术已普及到公社医院,心脏电除颤技术和超声医学已在地、县医院广泛应用,脑外科手术开
始用于临床。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推动了卫生医疗事业不断发展。1979年后,
地、县红十字会和医学会等群众、学术团体相继建立,学术活动日趋活跃。到1989年,全区开展科研
项日36个,其中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28项,具有省内先进水平的4项。撰写出版医学专著15部,创办医
务报刊4种。蒙阴县中医孙学全编著的《针灸临症集验》一书,由山东科技出版社出版后,被译成英、
法、日3种文字出版,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
在这期间,区内各级党政领导加强了卫生事业单位的班子建设,完善了以责任制为中心的各项制
度。开办医学教育,鼓励在职职工参加继续教育。各县市卫校加强了乡村医生的培训工作,使全区卫
生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进一步提高。至1994年,全区卫生医疗机构已由1977年的526处增至616处;病床
由1977年的8263张扩大到13902张;卫生技术人员由1977年的10422人增加到17953人。中医中药发展较
快,1979年以来,地、县已建中医医院11处,有病床813张,中医药人员319名。至1994年,全区有中
医药人员1902人。中西医结合辨证诊疗,开辟了医学新领域。新的医疗设备不断引进,新项目陆续开
展,疾病的诊断符合率和治愈率不断提高。全省第一套计划免疫冷冻设备首先在临沂安装使用。继20
世纪50年代消灭天花、60年代消灭黑热病之后,80年代以来,白喉、头癣等疫病已被消灭,丝虫病、
地方性甲状腺肿、疟疾等疫病已基本被消灭或基本得到控制,通过了国家考核验收。儿童免疫通过世
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家卫生部三方审评,提前实现国家“普及儿童免疫第二个85%目
标” , 受到省人民政府的表彰。 1994年, 地区红十字会中心血站成立,站址在沂蒙医院东侧,占地
10000平方米,工作用房4090平方米,职工102人。地级医院已能施行各类心内直视手术、二尖瓣球囊
扩张术、冠状动脉内支架应用、放射介入治疗肝(肺)癌、椎基底动脉瘤切除、角膜移植、异体肾移植、
布加氏综合症根治术、直肠癌根治原位肛门重建、膀胱癌根治膀胱尿道重建等高难度手术。
1950年至“文化大革命”前,全区卫生事业经费每年都在300万元左右。1970年为555.2万元,1980
年后递增幅度加大。 1982年超过2000万元, 1986年超3000万元, 1989年为4297.7万元,到1994年达到
815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