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垦荒与支援边疆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1&rec=604&run=13


    新中国建立后,移民支边纳入了国民经济建设的总体规划。1955年,区内地、县两级相继建立了
移民支边办公室,主要职责是:接受任务,制订规划方案和宣传教育提纲,督导落实移民事宜。各县
移民领导小组组长由县长兼任。区、乡、村亦建有办事机构。各县移民办人员均在60名以上,高潮时
期,有的达200名以上。
    1955~1956年,全区共迁出移民121976人。其中有120861人分3批迁至黑龙江省建村和插村。落户
在32个县(旗),466个村。建村最多的是甘南县,有90个村;建50~60个村的有富裕、集贤2县;建20~
30个村的有依安、肇东、肇州3县;建5~10个村的有青冈、兰西、邬后旗、讷河、克山5县;建4个村
以下的有景皇、绥棱、桦川、宝清、富锦、尚志、木兰、明水、呼兰、密山、通河、海伦、嫩江、太
东、通北、德都、庆安17县(旗)。除在各县安置的外,还动员具有一定文化技术水平,年龄在18~25
岁的男女社员3414人,组成青年农工队,分迁至友谊、察哈阳、九三、永安、克山、通北、三龙山、
绥滨等国营农场和郭后旗红色草原牧场工作。
    在迁出的移民中,有221户、1115人属回族,分别迁至青海省湟中县和内蒙古自治区三合旗建村、
插村。
    1956年,组织壮工1.2万名,支援福建省林业建设,2年后返回。同年,还组织壮工2.8万人,支持
边疆工业、交通建设。1959年迁出壮工6140人,支持哈尔滨铁路建设,完成任务后大多数落户黑龙江
省。1960年动员退伍军人带家属建设海南,从沂水、沂南迁去72对夫妇。1965年动员1000名农工支援
云南公路建设,3年后返籍。
    移民迁出后,部分人对新环境不适应,且受一些暂时性困难所囿,故有的新村发生返籍事件。为
此,地、县派出100余人,组成数个慰问组,分组进驻黑龙江省有关县达1年之久,妥善处理移民的生
产、生活问题。随后又派出地区慰问团和各县分团,到移民新村进行慰问。对移民生产、生活中的困
难,除与当地政府研究解决外,还对145户困难户发救济款1300元,使之基本安定了情绪,树立了搞
好生产的信心。
    甘南县移民垦荒队员共22326人(女1559人),其中有党员2638人,建设90个新村。该县领导为帮助
垦荒移民建设好新村,在冰天雪地中出工12.2万个,大车52900台次,运出各种建房用料和生活资料,
建房屋245栋(其中地窖69间),饭屋86间,打井89眼。除国家配给拖拉机75台外,还支援胶轮车180辆、
钢轴车220辆、镇压器270台、铲足堂机900台、马拉铡草机74台、手摇铡草机25台、马5761匹、牛2650
头、各种小农具40余种。其他炊事用具和衣、被、胶鞋、烟、邮票等基本备全。在春季生产前,备足
5种粮食70余万公斤和菜类等。队员到新村后,很快安置就绪投入生产建设。但个别村庄由于条件较
差,仍有部分人员返回原籍,最后定居人口为20684人,占原迁人口的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