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活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1&rec=474&run=13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临沂、沂水、蒙阴、郯城、费县、莒县、日照等地的青年学生先后
举行罢课、集会和游行示威,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1924年初,李清潍(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从
青岛辍学回乡,到沂水县下小诸葛村任教。教书期间,他将从青岛带回的《向导》、《晨钟》、《新
青年》等进步书刊分赠给同事和学生阅读,传播革命思想。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临沂五
中、三乡师的学生组成抗日救亡学生会,在国民党临沂县党部门前广场集会,控诉日军侵华罪行,抨
击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并派代表到国民党县党部提出质问。不久,刘之言、孙镇国联络各校师生,
成立了郯城县学生联合会,发动学生进行抗日募捐和游行示威,迫使县长签发了《声援南京请愿学生》
的电报。
抗日战争时期,区内各级青年团体动员广大青年参军参战、参加减租减息和大生产运动,为抗战
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8年5月,区内第一个大型青年团体--临郯青救团成立。11月,中共临郯中心县委和临郯青救团
在兰山(位于郯城县境内)举行誓师大会,成立了八路军临郯独立团,下辖一、三两个营。此后,各青
救分团也将所属武装分别组成了13个独立营。12月8日,临郯独立团在台潍公路小城东附近伏击日军,
毙敌20余名, 伤敌10余名, 捣毁敌汽车1辆,缴获三八式轻机枪1挺,在鲁南地区产生了广泛影响。
1940年,区内各级青救会普遍建立,动员组织青年参军参战,成为青救会的中心工作。当时,在青救
会中流行着一句话:“青年的位置在前线,参加抗战的青年才是好青年” 。青年组织武装,主要有3
种形式:一是组织自卫团、青年抗日先锋队(1942年以后才开始改称为民兵)。各地的青救会员,差不
多都参加了自卫团。1942年2月,在沂南县常山庄召开山东省第二次青年代表大会,其中心议题即是
发展群众性的青年半武装组织青抗先。到1945年抗战胜利,沂蒙地区的青年民兵已发展到30余万人。
二是发展独立的青年武装。1941~1943年,滨海区组织了滨海青年游击大队,各县也大都成立了青年
中队。三是发动青年参加主力部队。从1944年开始,在沂蒙根据地内,每年都要开展大参军运动。在
大参军运动中,青救会员踊跃报名参军。1944年春,仅滨海区就有6343名青年参加了八路军,其中到
主力部队者有4700人。在敌后游击战争中,沂蒙青年采取多种形式,配合主力部队打击日军。斗争中,
涌现出一批著名的青年英烈、模范人物和英雄群体,临沭县的张思孟和博莱县的南岩村(今属沂源县)
民兵,曾是当时山东青年学习的榜样。
1942年刘少奇来山东后,减租减息工作在沂蒙根据地全面展开。1944年,又进行查减斗争。各级
青救会充分挥青年在运动中的突击队作用,组织青救会员在说理斗争会上呼喊口号,带头发言,参加
游行示威,向地主要粮。斗争中,许多地富子弟也去说服动员其家庭实行减租。
为了坚持抗战,克服困难,从1944年起,在沂蒙根据地内开展了以变工互助为中心的大生产运动。
广大青救会员除推动家庭制订兴家计划外,还开展植树、开荒、兴修水利等集体生产活动。在变工互
助中,不少村庄的青年首先组织了变工组,推动了全村大“变工”。莒南县虎园村12个变工组的组长,
均为青救会员。在大生产运动中,青救会还有计划地组织会员学习文化知识和生产技术,教育和改造
懒汉。通过大生产运动,在青年中涌现出一大批邱如一(鲁南平邑)、高洪安(鲁中沂南)式的青年劳动
英雄和学习模范。
解放战争中,广大青年纷纷报名参军,奔赴前线。在家的民兵则组成运输队和担架队,为解放大
军运送物资,抢救伤员(详见民政志“动参”、“支前”专条),为夺取全国解放做出了奉献。
1951年4月,青年团临沂地方工委制定了《关于积极响应抗美援朝总会三项爱国号召的具体执行
计划》,在全区青年中开展了订立爱国公约、优待烈军属残废军人和增产捐献飞机大炮的活动。1955
年,团地工委针对全区1100262青年中85%的人是文盲、半文盲的实际,要求全区青年团组织配合各级
党政做好扫盲工作。是年,全区即组织青年扫盲队3111个,共114771人,还在全区推广了杨锡印教学
法,使扫盲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1956年,在各级团委的推动下,全区170万名青少年开展了冬季植
树造林运动,造林150万亩,植树3亿株,成活率在80%以上。是年,全区建青年小苗圃832处,培育各
种树苗2827亩,百万青年成为绿化沂蒙的一支生力军。1959年,临沂交通局汽修厂共青团员刘合全为
抢救国家财产英勇献身后,共青团山东省委和中共临沂地委分别发出通知,在全区、全省掀起了学习
刘合全的热潮。1963年8月,全区青年响应毛泽东的号召,广泛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争
做好人好事蔚然成风。1979年春,团地委作出《关于在全区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向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
英雄们学习的决定》,全区青少年以卫国守边的南疆卫士为榜样,决心以实际行动争做“四化”建设
新长征的突击手。在1982年3月开展的首次“文明礼貌月”活动中,各级团委组织5.8万名青少年,分
为13371个青年服务队,大力治理“脏乱差”,取得了显著成绩。自1986年起,全区团组织对农村青
年进行实施实用技术培训,办各类培训班13.2万期,共培训254万人,使185万名青年掌握了实用技术,
其中有154万人将所学技术运用到生产建设中去。1988年,团地委在工交商贸行业开展以“增强活力,
提高素质,注重效益,快出成果”为主要内容的“效益杯” 竞赛活动, 全区有10万名青年工人参加
了岗位培训和技术比武活动,共创“五小”成果5000余项。1989年“六四”事件后,在全区青年中广
泛开展了“六个教育”(即反对动乱维护大局教育,国情教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
化教育,改革开放教育,独立自主艰苦奋斗教育,民主法制与纪律教育),较好地克服了一度存在的
“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1990年,各级团组织以“走社会主义道路,做沂蒙精神传人”主题教育
活动为主线,开展了“两访一学”(访革命前辈、访革命遗址、学革命传统)、“学史建碑”(在莒南县
金沟官庄建立山东省第一个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支部纪念碑)、“双学奉献”(学雷锋、学赖宁,奉献在
沂蒙)等思想教育活动,有效地提高了青少年的思想政治素质;实施了以培养“青年星火带头人”为
重点的农村青年科技星火工程,培养地级带头人100名,县、市级带头人400名;开展了以兴建青年绿
化工程为重点的“青春染绿沂蒙山活动”,新上绿化工程2800多个,造林3.5万亩,义务植树3000多万
棵;开展了“共青团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突击队红旗”、“共青团科技队红旗”、“共青团服务队红旗”
等“三面红旗”竞赛活动;各中学团组织实施了中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全区98%的学校建立了校
内外实践基地,成立各类实践教育小组8760个,学生社团1900个,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17400次。地、
县市成立了大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和外地大学生活动接待办公室(站)。1991年,各级团组织
抓住城乡“社教”的有利时机,以“走社会主义道路,做沂蒙精神传人”为主题,对85%以上的农村
团员青年和96%以上的城镇团员青年进行了系统的社会主义教育。根据形势发展的要求,及时开展了
反和平演变教育和计划生育教育。工业系统团组织广泛开展了以“双岗双提高”为主要内容的“八五
效益杯”劳动竞赛活动,8个行业、20个工种的青工参加了技术比武,质量、品种、效益意识明显增
强。农村团组织继续实施“农村青年科技星火工程”,新建科技队伍2100多支,共选拔700名村团支
书和带头人走上村级科技领导岗位。在区内部分县市遭受严重暴风雨、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后,各级团
组织积极投入抢险救灾斗争。在灾区有数千支青年突击队英勇奋战在抢险救灾第一线,非灾区的团员
青年捐款物折合人民币150多万元,有力地支持了灾区重建。 1992年, 各级团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中
央2号文件,邓小平南巡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精神,“想经济、议经济、干经济”的思想得到进一步统
一。自3月召开“服务经济建设,发展团办事业”现场会至年底,全区共兴办团办实体900家,创利税
250万元。6月,团省委在临沂召开全省农村团的经济工作经验交流会,推广了临沂地区的经验。是年,
继续开展了“奋战十年,青春染绿沂蒙山”活动,对12个共青团绿化工程、50个先进集体和1000名先
进个人进行了表彰。成立了希望工程爱心基金会,救助失学儿童5400名,建成区内第一所希望小学。
1993年,根据地委确定的到2010年在经济总量上赶上全省当时平均水平的战略目标,在全区开展了促
临沂腾飞、助青年成才的“青春立功”活动。农村团组织围绕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实施了农村青年
科技星火工程,青年星火带头人成为科技兴农的骨干力量。企业团组织围绕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经济
效益开展了青工岗位技术比武和青年科技行动,全区举办青工技术培训班3250期,开展技术比武2800
多场次,11.5万名青工参加各项练兵比武活动,实施“五小成果2.3万项,创直接经济效益3600万元。
希望工程日益为各级所重视,年底已在7个县的133个乡镇布点实施,救助失学儿童总数达到10198名。
1994年,各级团组织坚持建功与育人的统一,团的活动建设和改革发展的统一,实现了“青春立功”
活动与实施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跨世纪青年人才工程的接轨。青年志愿者行动从影响社会、建立队
伍入手,迅速启动,健康发展。在1月23日开展的大中专学生青年志愿者“94新春热心行动”和3月5
日、6日开展的学雷锋青年志愿者奉献日活动中,共有3万多名青年走上街头,为数十万人提供了各种
形式的服务。至年底,全区有6个县市成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建立各类青年志愿者服务队8369支,
志愿服务小组11636个,发展青年志愿者24000多名,“一助一”服务结对5278对。是年,建立健全了
地、县、乡三级希望工程领导组织,制定了《临沂地区希望工程助学基金资助管理办法》,至年底,
有9个县的150多个乡镇实施了希望工程,救助学生达到16000多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希望小学达
到5所,在建的7所,地、县两级希望工程筹资额达到180万元。评选表彰了首届“临沂地区十大杰出
青年”,并组织“十杰”青年报告团作巡回报告,在广大青年中形成了学先进、赶先进的良好氛围。
9月,地委召开青少年工作会议,制定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工作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