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活动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1&rec=454&run=13

早在1905年以前,就有沂州府籍学子东渡日本留学。是年7月,孙中山自法国赴日本,计划革命
运动。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东京赤坂区灵南坂本珍弥宅举行成立大会,丁惟汾等成为首批同盟会
员。在日本先后参加同盟会的沂州府籍学生还有李光仪、赵保泰、段荫远、周瑞麟、刘佛缘等。翌年,
丁惟汾与山东籍同盟会员蒋衍升等在日本创办了《晨钟》周刊,作为反清革命宣传的阵地,这是山东
革命党人在日本创办的唯一一份革命宣传品。这批沂州籍学生入会后,便经常把会内出版的《晨钟》
周刊和《民报》及各种宣传品寄给家乡亲友、学校、社团,借以扩大影响,传播革命道理。这些通过
种种渠道传入区内的报刊令进步青年“如获至宝,转相传示”(丁惟汾:《山东革命党史稿》)。刘佛
缘因家资丰盈,每年暑假均回籍省母,趁探家之机,常到沂水城内的学校里宣讲孙中山的革命宗旨。
后被当地官府察觉,拟令捉拿,幸有人告之,遂潜回日本。
自1906年起,这批留日学生先后回国,投身于民主革命运动。受他们的宣传、鼓动和教育,一批
有志青年相继参加了同盟会。据不完全统计,在山东同盟会会员中,属沂州府籍者达四五十人之多,
其中较知名者有:丁立同、丁天鹤、丁惟汾、丁惟椽、王永熙、李凤鸣、许衍灼、薄守德(以上系日
照人)、李光仪、李小溪、李淑九、孙金宣、孙建爽、孙星堦、汪洋洋、段荫远、赵保泰(以上系临沂
人)、于化春、于化鹏、方觉、方耀庭、孙寿椿、邓月楼、于霭辰、刘敢陈(以上系郯城人)、于立五、
毛守枢、庄心如、庄善昶、庄陔兰、刘超民(以上系莒县人)、王荫南、刘民生、刘次哲、刘佛缘、刘
彤霖、刘淦霖、刘溥霖、刘湛霖、周瑞麟、郑佐衡、郑瑞麟、高筱山、杨宝林、孙建平(以上系沂水
人)、朱旭昌(费县人)。因同盟会组织不严密,且长期处于秘密活动状态,故有一些会员(特别是入会
较晚者)难于记入。这批同盟会员,有的奔赴各地,从事职业革命活动,有的则在原籍宣传革命,发
展力量。
在辛亥革命前后十余年间,临沂志士以民主革命为己任,献身于反清反袁、建立民国的斗争。当
时,他们主要采取了如下形式进行革命活动:
一是直接投身革命运动。当时,临沂虽不是山东旧民主主义革命运动的中心地区,但这里的革命
志士在交通不便和地理环境较为闭塞的情况下, 仍策应全国革命, 积极开展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
1911年10月10日举行武昌起义,湖北军政府成立并发布文告,号召各省举行武装起义,推翻清王朝。
在保定与吴禄贞共谋起义被捕后遣送回原籍临沂的保定军官学校学生孙金宣与滦州起义失败后逃回临
沂的李淑九重逢后,便相约到郯城刘敢陈处,又和孙爱庭、张问山、颜赞臣等一起,共谋大计,决定
以郯城县议会的名义,推举孙金宣代表临沂、郯城两县人民,前往清江欢迎革命军。同时推举李淑九、
李卓如等指挥临沂警备队,随时准备策应革命军。不久,因南北议和,此计划搁置。费县革命党人殷
澄吉等也组织了数百人的革命队伍,决定由殷为带兵都督,筹备武装,准备起义,响应革命。因组织
不严,被官府获悉,殷澄吉遂烧毁起义人员花名册,到南方参加了反清义军。1916年,山东护国军司
令薄子明收复周村后,即派段青芝来临沂,联络韩仲衡、刘敢陈等,密谋筹划,组织力量策应护国军。
不到半月,即联络了数千名青年,后因薄子明东去高密,未能如期举义。段、韩两人遂去高密,同李
小溪一起商定派刘金声等回临沂率所动员青壮年赴高密,又因消息被沂州驻军探知而未果。
二是广办学校。周瑞麟于1906年从日本回国后,便自筹资金在其家乡沂水城办起第一公学,并以
此作为同盟会活动的基地,暗中发展会员。学校被地方封建劣绅捣毁后,他又联络会员,于翌年正月
成立了沂水县第二公学,在师生中宣传“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同盟会政治
纲领。在其教育下,该校教员及年龄大的部分学生相继参加了同盟会。郑瑞麟是位不识文字但精于烧
制砖瓦石灰的能工巧匠,他崇拜民族英雄郑成功,并奉其为祖先,认为推翻清廷是继承郑成功的遗志,
经周瑞麟介绍加入同盟会后,便倾囊捐资办公学,人们为此送他一块书有“热心兴学”的匾额。辛亥
革命第二年夏天,丁惟汾为振兴鲁南革命运动,在沂州设立了琅琊法政学校,对革命党人进行教育培
训。作为山东同盟会重要成员之一的李光仪(小岩)回家乡临沂后,任沂州初级师范教务长,后创办沂
州公学,向学生宣讲时事,强调中国只有在四万万同胞的团结下,实行新的改革,方可振兴。郯城马
头人方耀庭在济南经丁惟汾介绍加入同盟会后,即回乡发展会员,并与于霭辰等一起兴办了求是小学
(后改称郯城县第三小学),该校成为当时乃至以后该县革命斗争的基点。以办学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
这是当时临沂乃至山东同盟会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
三是创办报纸进行革命宣传。李淑九是李光仪之弟,滦州起义失败后,他回到临沂与刘敢陈等一
起,于1916年3月创办了区内第一张报纸--《东鲁日报》。该报公开申明办报的宗旨是“宣扬三民主义”,
反对封建帝制,在当时影响颇大,对唤起民众反帝反封建起到了积极的宣传、鼓动作用。
四是通过议会进行斗争。1910年,李光仪就筹办临沂县议会,被选为城区议会议长。辛亥革命后,
革命党人多以议员身份开展公开的革命活动。李光仪主持县参议会工作,代表民意,曾向县公署提出
许多兴利除弊的条陈。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刘佛缘、方耀庭、于霭辰被举为山东省议会议员。他
们发挥议员的职能,对国家地方兴革大计多有建议。此期,费县同盟会骨干朱旭昌亦曾联合地方势力
成立了费县议会,进行合法斗争。
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国民党开始转向反动。但在消息较
闭塞的沂蒙山区,仍保持着国共合作的局面。1927年夏,北伐军到达临沂后,沂水县百余名国共两党
党员还联合欢迎北伐军。一些共产党人仍以跨党党员的身份参与国民党县党部的领导工作,但这一局
面很快即不存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临沂省立三乡师、省立五中的爱国学生于翌年5月3日
进行集会,宣传抗日救亡。国民党县党部竟进行无理干涉,激起学生和围观群众的愤慨,砸毁了县党
部的牌子和书有“以党治国”的横匾。抗日战争初期,经共产党努力,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
日的局面。区内一些国民党人如张里元等,在中共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影响下,能够与共产
党人合作共事,做了一些有益于国家和民族的事情,如倡议创建临、郯、费、峄四县边区联庄会办事
处(办事处基本由共产党人控制);与中共和八路军友好相处互相支援:张里元与八路军四支队政委黎
玉见面后,向四支队提供了数千发子弹、十几箱手榴弹,四支队则派出一批干部到张部做政治工作和
传授游击战术等。各县党部亦在鼓动民众抗日方面做了一些工作。1939年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后,国
内政治局势开始发生逆转,国民党山东省党部主任、省政府主席沈鸿烈(驻区内沂水东里店)开始推行
“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不断挑起事端,制造磨擦,使区内陷入三角斗争
的复杂局面。1943年,国民党沂水县书记长王敬斋配合国民党五十一军党政总队一大队,强占大诸葛、
刘家河一带,逮捕共产党员和抗日积极分子,并在马家河西活埋了7名共产党干部。国民党消极抗日、
积极反共的行径一直持续到抗日战争结束。解放战争期间,区内一批流亡的国民党反动分子于1947年
春随国民党军队和还乡团重返临沂,配合国民党地方军政,残酷迫害、屠杀共产党人和基本群众。据
不完全统计,从是年春至翌年10月临沂重获解放,仅临沂、郯城、费县、苍山、日照、蒙阴、莒县7
个县,就有1.76万余人被国民党杀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