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调研与党史资料征集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1&rec=451&run=13

一、政策调研
建国初,地委调研机构就土改中没收与征收土地问题、倒算问题的处理、执行对待富农政策应注
意的问题和土地分配中的问题做了专题调查,地委为此就有关问题做了政策规定,保证了全区土改运
动的顺利开展。“一五”时期,根据中央制定的《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
案)的基本要求,调研机构围绕提高生产力、发展全区农业生产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写出了《关于山
区生产发展途径的调查》等10余篇调查报告,提出了“在搞好农业生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保证粮
棉增产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林、畜牧业和其他多种经济生产,同时进行综合的、全面的山区农田水利
和发展多种经济统一规划工作,大力开展水土保持,使之成为保证山区农业增产和发展多种经济的首
要关键”的基本发展思路。此期,还针对农村群众对负担问题的反映,开展了专题调查,通过对历史
与现实负担情况的比较,提出了今后的征收农业税中值得注意的几个政策问题。在60年代初的国民经
济调整时期,地县党政领导和机关干部遵照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纷纷下基层进行调查研究,为纠正
“五风”和“大跃进”的负面影响,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反映实情和民意,使全区很快度过了经济困
难时期。此期,地委政研室多次到莒县中楼公社,就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搞好多种经营等问题进行
调查。随后,写出了多篇调查报告,向地委提出了“当前除要坚持以粮为纲,争取尽快闯过粮食关外,
同时必须发展多种经济,要把‘以粮为纲,同时发展多种经济’作为一个方针性的问题提出来”的建
议,同时还就加强对基本核算单位一级的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的经营管理,坚持执行“三包一奖”生产
责任制向地委负责人提出了工作建议与具体执行措施。农村“四清”运动开始后,政研机构通过对社
教运动的调查,及时提出了纠正“四清”中“左”的做法的建议,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四清”运动
在全区所造成的消极影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得到恢复和发扬,为适应现
代化建设新形势的需要,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注重根据本地的客观实际进行决策。
80年代初,根据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围绕农村经营体制的改革,对全区包产
到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3种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实施情况,进行了细致的调查摸底。在此基础上,
制定了《关于几统一包干到户责任制若干具体问题的解决办法》,对统一计划种植,统一管理、使用
农机具和集体耕畜,保护管理和使用水利设施,集体副业的统一经营,村干部的补贴标准,国家的粮、
棉、油征购和集体提留等问题,做了具体的政策规定。同时,还向全区介绍了临沂城区东关大队、苍
山小官庄大队、沂水田管庄大队等十几个单位实行承包责任制,发展农业生产的经验,供各地参考。
当专业户、重点户在区内刚刚出现之际,地委调研部门便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向地委写出了《当前
我区专业户、重点户的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并向全区推广了平邑、临沂支持“两户”发展的经验,
对指导和推动全区“两户”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1984年后,全国经济改革进入了第二阶段。
适应形势的需要,各县、市和地直有关部门先后设立了调研机构,全区专职调研人员达百余人,初步
形成了条块结合的调研网络。此期,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调查研究:一是开展“双百”调查。
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翌年,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
体制改革全面展开。1985年3月,地委、行署组织了一次以百厂、百村为对象的“双百”调查活动。
此次调查由地委研究室、农工部、地区经委等单位牵头组织,地委、行署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带队,
地、县(市)、乡(镇)三级共抽调3000余人,深入到百余个村庄和百余个工商企业,就农村和企业
的现状、问题及下步措施,进行了为期半月的调查,参加人员之多、调查面之广是前所未有的。调查
结束后,写出了百余篇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由地委研究室、经委等部门综合撰写了《关于全区工
商企业情况的调查报告》。报告指出:临沂地区工商业总的形势很好,工业生产持续增长,1984年全
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6.96亿元, 比1978年增长87.5%, 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存在的问题一是水平低。
1984年,全区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只占36%;二是发展速度慢。1984年工业产值与1978年比,每
年只增加1亿多元;三是效益差。1984年百元产值实现利税和劳动生产率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7%和
30%,亏损企业占全民和集体企业的15%;四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五是发展不平衡。全区13个县市有7
个县工业产值不超过亿元。调查报告科学地分析了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要端正经济工作指导
思想,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重点抓工业、抓乡镇企业的发展等建议和应采取的措施。地委、行署
负责人认真听取了各调查大组长的汇报,并将综合调查报告以临发[1985]16号文件印发全区,推动
了全区工业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1986年1月,地委、行署又组织了第二次全区范围内的“双百”
调查,通过对106个县属以上企业的调查,进一步摸清了企业的底子。调查认为,临沂地区经济水平
低的主要原因是工业不发达。1985年,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全省是69%,临沂地区是37.7%,
人均占有工业产值全省是801元,临沂仅为223元,财政收入按人均占有指标计算只有28.5元,不到全
省平均数的三分之一。报告建议,要加快临沂经济的发展,必须在稳定农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工业,
特别是集体工业和乡镇企业。 通过上述两次调查, 地委、行署经过反复研究,统一了认识,确立了
“工业农业一齐抓,重点抓工业”、“重工强农”的经济工作指导方针,并于当年作出了《关于加快
发展乡镇企业若干问题的规定》。由于决策符合临沂实际,区内工业特别是乡镇企业得到迅速发展。
到1987年,全区工业产值达到45.5亿元,首次超过了农业总产值,其中乡镇工业产值达到23.42亿元,
占工业总产值的51%,全区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二是开展了3次扶贫大调查。在1985年3月
的“双百”调查中发现,全区农村经济具有较大的不平衡性,北部6个山区县仍有一些村庄贫穷落后,
集体经济呈空壳状态,有相当一部分农户生活困难。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帮助贫困地区
尽快改变面貌的指示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发建设沂蒙山区的决策,当年7月,地委、行署又从地、
县、乡三级抽调2700余名干部, 集中对沂南、沂水、沂源、平邑、费县、蒙阴6个山区县的库区和人
均收入在150元以下的贫困村进行了全面的调查。此次调查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方法,在事前先行设计
印制了统一的调查表格,将调查内容尽量量化,以便填写、统计,并对参调人员预先进行了培训。调
查时,对每个贫困村按农户经济收入分上、中、下3类,随即抽查10户的办法,由调查人员入户座谈、
询问,填写调查表,并帮助农户分析贫困的原因,探讨治穷致富的路子。通过此次调查活动,对6个
山区县的贫困村状况有了全面的了解:1984年,全区人均收入不足150元的村庄共有2084个,占6县村
庄总数的37.8%,其中收入不足150元的农户(加上插花户)共有413588户,占6县总农户的40.46%。在这
些贫困村中,有27%的村人畜吃水困难,38%的村不通汽车、不通电,42%的村不通广播,在12~40岁
的人口中, 文盲占33.4%。 地委、行署对此次调查的结果高度重视,依据调查所取得的资料数据,
印发了《关于制定山区贫困单位脱贫致富规划的意见》,建立了地、县两级扶贫办公室,派出1500人
的扶贫工作组进驻300余个贫困村开展包村扶贫工作,一包3年,直至脱贫。1989年5月,为全面了解4
年来扶贫工作的情况,地委、行署组织地委调研室、扶贫办、民政局、统计局等单位,又进行了一次
全区性的扶贫工作调查。此次活动共普查贫困村3381个,地委、行署根据调查的情况,制定了因地制
宜、分类指导的扶贫工作方针,采取从资金、物资和项目开发上重点扶持的措施,加快了山区县脱贫
致富的步伐。在开展扶贫工作大调查的同时,为了解全区粮油定购挂钩化肥、柴油兑现情况,地委、
行署于1987年8月从地、县、乡三级抽调1300余名干部,深入到全区320个乡镇的1005个村、10050家农
户采取定量分析和与农民直接对话等形式,进行了一次“千村万户”抽样调查。通过调查,全面掌握
了化肥、柴油挂钩兑现落实情况,发现了兑现工作中存在的数量少、供应不及时及前两年农民交售粮
油应得的奖售化肥、柴油货源不足缺额较大,有些业务部门存在行业不正之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地委、行署采取了向全区农村下发关于秋种肥料问题的公开信,向农民交底,号召业务部门和化肥企
业增加生产,扩大采购,整顿全区化肥市场,查扣假冒伪劣化肥,发动群众积造土杂肥以弥补化肥不
足等一系列措施,较好地解决了化肥、柴油挂钩兑现及农业生产物资短缺的问题。是年10月,根据中
央5号文件关于完善农村承包责任制意见的精神,调研机构会同有关部门,对全区土地、果园承包情
况进行了调查,发现产生上述两项承包纠纷的原因,在于不少地方没有签定书面合同,或虽签有合同,
但内容不全且手续不完备, 缺乏约束力。 地委、行署依据调查结果和调研部门的建议,相继作出了
《关于完善果园承包责任制的决定》和《关于完善土地承包合同的意见》,并于10月召开了全区完善
果园承包责任制现场会,逐步理顺了集体与农户的利益分配关系,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
1984~1989年,地委调研部门适应本区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改变了过去只注重对农村、农业进行
调研的工作思路,开始对工、商、科、教、文多行业进行调查研究,以拓宽调研工作的领域,加大调
研工作的力度。此期,先后开展了对全区信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科教卫系统开展社会服务、重视
和加强民主党派工作等多项专题的调研活动,还于1989年完成了《临沂地区农村科技体制改革》的课
题研究,初步探索了党委决策调研工作与社会科学研究相结合的路子,较好地实现了调研工作为领导
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服务的目标。
进入90年代后,地委为贯彻中共十三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动全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
事业、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发出了《关于地级党政机关干部改进作风深入基层的通知》。根据
通知精神,由地委办公室、地委研究室牵头,先后组织6批地、县、乡干部43000人次,到全区11个县
市、278个乡镇、1515个企事业单位、5063个村庄和8所大中专院校,对干部群众的思想精神状态、群
众负担、社会治安及生产经营情况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如在农村调研中,按照上、中、下不同类
型,用抽样、综合、定性、定量、同干部群众座谈、走访农户等方法,重点对村级组织建设、双层经
营、社会化服务、农村政策、科技兴农和农民负担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调查,并向地委、行署提出了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抓住发展经济、加强党的建设两件大事,社会治安必须走综合治理的路子,
正确引导、逐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改进机关干部下基层的管理办法,强化、充实农业农村工作机构,
以及如何减轻农民负担的工作建议,这些都得到了地委、行署的肯定,为地委、行署决策提供了可靠
依据。是年,地、县调研机构根据地委指示,还就科教兴农工作、发展乡镇企业、弘扬沂蒙精神、开
展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等进行了调研。在此基础上,地委、行署制定印发了《关于依靠科技进
步振兴农业的决定》、《关于在治理整顿中进一步发展乡镇企业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弘扬沂蒙精
神振兴沂蒙的决定》等文件,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的两个文明建设。1990年6月15日,经中央办公厅批
准,将临沂地区确定为中办调研室全国5个调研联系点之一。地委确定由地委研究室具体负责调研的
联络、服务和情况交流工作。1991~1992年,全区调研机构根据地委安排,围绕制定和贯彻落实《临
沂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及第八个五年计划要点(草案)》,实施地委关于“重农强工活商
兴科”的经济工作指导思想,主要就力争全区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缩小与先进地区
差距、提高在全省的档次,搞好山区综合开发、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搞活商品流通、加快第三产业发
展、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实施科技兴区战略等重大问题,开展了调查研究,并形成了一批政策性文件
和典型经验。如关于搞活商品流通调查,总结了全区“抓好流通促生产,建好市场促流通”的经验,
分析了全区市场建设的优势、特点、好的做法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市场为龙头,充分发挥地理
优势,把临沂建成名副其实的鲁南商业城和商品集散地,是我区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的建议。在工
作措施上,一是加快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建造一批大型批发市场及
与之配套的要素市场;三是发展多形式、多渠道流通,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四是加强领导,放宽
政策,保证目标的实现。1993年1月29日至2月1日,临沂地委召开了全委扩大会议,会议认真贯彻中
共十四大和山东省委五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研究安排1993年全区改革发展的任务和重点抓好
的十件大事。围绕上述目标任务的实现,地委负责人一方面向研究部门下达了调研课题,一方面亲自
带队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地委研究室确定了16个关系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课题,采取调研部门独立
调研和地、县部门联合调研的办法,展开了深入调查研究。其中,对发展农村二、二产业、转移农业
劳动力、减轻农民负担的调查,对欠发达地区奔小康的思路、发展乡镇企业的路子和科教兴区等问题
的战略研究,莒南县教育三项制度改革的经验、罗庄镇机构改革的经验和临沂市前市后场搞好商品流
通的调查,全区政法队伍建设情况的调查等,都被地委、行署在决策时采纳。
1994年初,地委发出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进一步搞好调研工作的号召,要求地、县委负责人带
头,建立调研联系点,进行蹲点调查,写出有份量的调查报告。地委根据此次农村调查成果,于3月8
日印发了《关于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意见》,提出了28项政策措施,主要内容是:稳定农村政
策,完善农村经营体制;健全市场体系,建立大流通新格局;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全面推行农村经济
产业化;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全面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加
强对农业生产的支持和对农民利益的保护。
二、党史资料征集
沂蒙地区是著名的革命老根据地,党史资料极为丰富。1981年,地区党史机构成立后,即把资料
征集作为工作的重点。地委党史机构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同时,先后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老干
部比较集中的地方召开各类座谈会,并走访了邓颖超、徐向前、宋平、万里、谷牧、粟裕等10余位党
和国家领导人,300多位省、部级负责人和1000多位老干部与英雄模范人物,计征集文献和口碑资料
达8000余万字。1983~1994年,地区党史部门先后编撰出版了《忆沂蒙》(上、下、续3集)、《中共滨
海区党史大事记》、《中共鲁南区党史大事记》、《中共沂蒙党史大事记》、《孟良崮战役》、《深
切怀念黎玉同志》、《烽火育英才》、《中共临沂地区组织史资料》、《沂蒙星火》、《罗生特在中
国》、《政权建设的创举》、《刘少奇在山东》、《三帅在沂蒙》等书籍,各县、市党史部门亦分别
编写出版了各县、市党史大事记和县、市组织史资料及其他党史著作,成书总规模在1000余万字。在
征集党史资料编撰党史著述的同时,地区党史部门还相继组织举办了孟良崮战役40周年纪念大会、岸
堤干校成立50周年纪念座谈会、赵镈纪念碑揭碑仪式、省战工会成立50周年纪念会、罗生特纪念会、
抗大一分校重返沂蒙纪念会等一系列重大的纪念活动。党史著述的面世和上述纪念活动的开展,对发
扬革命传统,弘扬沂蒙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促进临沂经济的发展,均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