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建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1&rec=448&run=13

一、党员日常教育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由于处在战争环境条件下,党员的日常教育以党支部或党小组为单位
秘密进行,主要向党员讲解共产主义理想及救国救民的革命道理,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使党员树立
起革命必胜的信念。同时,组织党员学习土改、生产、动参等有关文件,教育党员带头参加党的中心
工作,艰苦奋斗,不怕牺牲,以早日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建国后,党内逐步建立健全了“三会一课”制度(即定期召开党支部会、党小组会、党员大会、
上党课),结合党的中心工作,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1951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党的宣传
教育的指示》,在此后的5年间,地委即围绕贯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整党整风以及社会主义建
设的总路线等各项中心任务,向全区党员深入进行形势教育、理论教育、基础教育和党在农村的政策
教育,教育广大农村党员积极参加互助合作和农业合作化运动。1956年9月中共八大以后,地委围绕
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社会主义等价交换按劳分配的原则以及大兴研究之风等理论问题,对党员干部
进行教育,以提高党员干部运用马列主义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960年,地委作出用半年的时间对党员进行社
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基本原理教育的部署,要求区内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含公社党委第一书记)和地专机
关中具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干部每周要拿出一天的时间学习《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社会》、《苏联社会
主义经济问题》、《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以及《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等理论著作。地委强
调此次学习以自学为主,要求学习理论与总结经验教训相结合,检查工作与纠正“五风”(共产风、
瞎指挥风、特殊化风、强迫命令风和浮夸风)及改造思想相结合。从认识根源上划清共产主义与平均
主义的界限。在此次理论学习中,地委和各县、市委领导人亲自作动员,地委宣传部、财贸部通过召
开理论教育座谈会和组织理论干部作辅导报告,推动学习的顺利开展。地委还规定,各级党政领导干
部要带头听课,坚持学习日制度,地、县机关干部在出发时要随公社干部一起学习。此次学习,是建
国以来全区党员干部少有的一次系统的理论学习,对全体党员认识“左”的倾向的危害,恢复党的实
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带领群众克服困难,渡过三年困难时期,起到了重要作用。不足之处是,此次学
习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还存有教条主义的倾向。在1959年初,根据省委宣传部的指示,还在全区开展
了为期近一年的全党全民学哲学活动。此次学习活动在指导思想上强调事在人为、人定胜天的主观主
义,在方法上大搞形式主义,要求一般党员干部学习后每人写一篇哲学论文,区级以上干部每人写两
篇论文,全区共编写哲学教材60套,并在郯城、莒南、莒县、临沂搞了全民学哲学试点,全区共发动
31万余人参加了学哲学活动。此次学习虽存在“左”的倾向,但在后期对解决干部头脑发热、澄清认
识上的混乱、纠正“五风”起到了一定的作用。60年代中期后党员的日常教育主要以学习毛泽东著作
和背诵毛泽东语录为主,“文革”期间,将所谓“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
继续革命的理论”作为学习教育的主要内容,给党员的思想造成了极大混乱。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了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由此
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全国性的大讨论。翌年,地委组织全区党员干部围绕以下6个问题,即:①
什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②如何看待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形势的发展;③怎么才算高举毛泽东思想的红
旗;④如何看待现阶段的阶级状况和社会主要矛盾;⑤搞什么样子的社会主义?是不是穷就是社会主
义,富就是资本主义;⑥搞经济建设是一切从解放生产力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还是从条条框框出发,
什么也不许改革?结合临沂的实际,展开认真的讨论。通过举办学习班、开讨论会、搞讲座和专题辅
导等形式,使广大党员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有了深入的理解。1980~1981年,
地委组织全区党员学习了党建理论和经济理论,学习书目有《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
国社会主义经济问题》、《陈云同志文稿》等。1981年下半年,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了十一届六中
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通过学习,使广大党员干部能够正确评价毛
泽东的历史地位, 分清建国以来的重大功过是非, 使全党思想统一到《决议》的基本精神上来。自
1982年后,地委先后组织了对《中共十二大文献》、《十一届三中会全以来重要文献选编》、《邓小
平文选》、《陈云文稿》的学习。1984年,组织科以上党员学习《国民经济管理学》和《中共中央关
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深化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1987年初,地委组织部、
宣传部和纪检委在全区开展了“新时期共产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大讨论和坚持四项基本原
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反
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正面教育。《临沂大众》报为此开辟了大讨论专栏。是年8月,在全区党员中开
展了为期3年的以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知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学习内容的系统化教育。翌
年,组织对中共十三大文件的学习。为使十三大精神在党员群众中入脑入心,地委在搞好试点的基础
上,培训了2.5万名宣讲骨干,分层次、有重点地对党员群众进行十三大精神宣讲。至1988年3月,全
区共组织宣讲52000场次,受教育者达515万人次。面上的学习结束后,地委又发出文件,要求对全区
党员干部进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5月,地委又作出《关于在全区深入开展
生产力标准学习讨论的意见》,全区有90%以上的党员领导干部按照地委要求,开展了学习调研活动,
通过调研和讨论, 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开始自觉运用生产力标准来判断是非、 指导决策、规范行动。
1989年5月后,针对当时的形势,及时在全区党员中进行了关于制止动乱、平息暴乱、反对资产阶级
自由化的宣传教育。此期,地委相继印发了《制止动乱、反对暴乱、维护安定团结》的宣传教育材料,
复制了《暴乱真相》的录相带发至各乡镇党委,同时组织党员集中时间学习邓小平在接见戒严部队军
以上领导干部的重要讲话和李鹏、杨尚昆在首都党政军机关干部大会上的讲话及《人民日报》“四·
二六”社论等有关重要文章,使广大党员认清了事实真相,对动乱的性质以及原因有了正确的认识,
起到了稳定局势的作用。尔后,又转入了对中共十三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同年11月,地委
成立干部理论学习委员会,具体组织指导全区党员干部的理论教育工作。
1990年,重点抓了各项教育活动的开展。为迎接建党70周年,组织全区广大党员学习党的基本路
线、基本知识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全区共有21万党员参加了学习。年底,全区共建立党员活动室
13876个。有82%的党员参加了冬训、轮训或学习教育。1991年,对全区广大党员加强了马克思主义和
社会主义基础理论的教育。以各级领导干部为重点,先后举办了社会主义理论、中共党史理论及意识
形态领域领导干部培训班13期,培训正县级领导干部140余人,地直副县级领导干部700余人,全区90
%以上的乡级领导干部分别参加了培训或轮训,绝大多数农村党支部书记在年内参加了一次集中学习。
同时,采取理论问题答疑会、基层理论骨干辅导讲座等多种形式对广大党员进行教育。1992年,按照
“原原本本,一竿子插到底”的原则,组织广大党员对邓小平南巡谈话进行集中学习讨论。从11月开
始,组织地委中心组成员、地直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集中进行了十四大精神的学习轮训,各县市也分
批对副科级以上干部进行了集中培训。通过学习,使不少党员弄清了经常困扰和束缚自己思想的许多
重大认识问题。很多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反映:南巡谈话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
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一精辟论断,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
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
的重大突破。
1993年,按照地委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区广大党员的要求,在党员中开展了对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地、县两级共举办培训班95期,培训领导干部5400人次,
有6个县市举办了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是年,在广大党员中,深入开展了以学习新党章为主要内
容的学习竞赛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全区印发《新党章简明教程》6000余册,各县区、地直各单位党
委、支部认真组织党员学习了十四大党章和辅导教材。在“七一”期间,印发《十四大党章知识学习
竞赛试题》80000余份,从地直机关到基层农村,全区有近四分之一的党员参加了答题。1994年,把
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作为当年党员教育的首要任务,同时紧紧围绕地委提出的“改革、发展、
稳定”的全年工作指导方针,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在“七一”前后,结合纪念党的生日,在
全区举办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知识竞赛答卷活动,全区有10多万名党员参加了答卷活动;组织开
展了“市场经济、党员作用、党员教育”专项调查研究活动,共收到论文45篇。地、县各级还集中宣
传了68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和232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为广大党员进一步提高党性修养,端正
党风树立了实实在在的榜样。
二、党校教育
1942年1月,中共沂蒙地委开办党员教育训练班,训练分区委委员和区乡脱产干部及乡村党支部
书记,训练班主要对受训对象进行党的基础知识教育,并结合进行文化知识学习,地委负责人先后到
训练班讲课。同年5月,中共滨海地委党校成立,狄生任党校主任。1948年后,改为鲁中南六地委党
训班。1953年4月,党训班改称临沂地委党校。1966年“文革”开始后,党校停办。1971年8月,地委
党校恢复, 称“中共临沂地区毛泽东思想学习班” 。翌年12月,正式恢复中共临沂地委党校名称。
1991年12月实行大学专科体制,地委党校升格为副厅级单位。
(一)教育培训 成立于战争年代的地委党校,办学环境恶劣,条件很差。党校专职教员较少,地
委负责人经常亲自讲课,培训的主要内容为形势任务、方针政策和文化知识。1949年5月至1950年5月,
滨海地委先后举办5期由县、区、乡干部参加的培训班,培训干部869人。学习内容为:中共七届二中
全会决议、党的基本知识和形势任务等。1950年6~11月,举办4期“土改干部轮训班”,共培训600余
人。12月份,党训班工作人员和600名学员共赴邳县铁佛寺(今属江苏省)搞土改结束试点,接受实践培
训锻炼。1951年8月至1953年11月,先后举办了7期“整党干部轮训班”和1期“准备提拔脱产的人员学
习班”,共培训各级干部2680余人。1955年3月至1956年8月,根据省委将区乡干部短期轮训一遍的要
求,先后举办了7期轮训班,每期一个半月,共轮训区乡主要领导干部2604人,占应训人数的90%以上。
学习的内容是:继续贯彻七届四中全会决议、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农业合作社
问题的决议》和毛泽东关于合作化问题的指示等。1957年,根据当时的工作任务,加强了对干部政治
常识、党的基本知识的教育,后因整风反右和“大炼钢铁”,党校一度停训。1959年6~12月,共举
办两期训练班,学员首先围绕“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开展鸣放辩论,然后分若干
专题进行学习。翌年春,地委发出“到公社办党校”的指示,3月,地委党校分两路到莒南县大山公
社和莒县爱国公社举办了一期200余人的干部学习班。是月中旬,为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党校
举办了一期领导干部训练班,以学习政治经济学为主,同时学习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矛
盾论》、《实践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和刘少奇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
胜利》、《马克思主义与如何对待革命的群众运动》等文章。1961年,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轮训干
部的决定》,要求在全党开展一个新的学习运动。根据这一指示,地委党校从1961年12月至1963年6月,
先后举办8期领导骨干轮训班,共轮训地直正副科局长、各县委部委正副书记、副县长、正副科长和
区、乡主要领导干部计2284人,占应训数的92%。学习书目是《中共中央关于讨论和试行农村人民公
社工作条例的指示》、《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社会主义建设的几个问题》、《中国共产党章
程》和毛泽东有关著作等。轮训采取学习理论和总结经验相结合,学习期间实行“三不主义”(不抓
辫子、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以期通过学习,使学员进一步认识和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
克服思想上的片面性,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思想水平。自1963年1月的第六期训练班始,将学习内容
调整为:以毛泽东于1962年8月在北戴河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关于阶级(即社会主义究竟存在
不存在阶级)、形势(即国内形势是不是一片黑暗,还是有点光明)、矛盾(即社会主义社会是不是就没
有矛盾了,有些什么矛盾)等3个问题的讲话为纲,以贯彻中共八届十中全会精神,强调阶级斗争,反
修防修为主要内容。1963年7月至翌年冬,地委党校根据上级指示,先后举办多期干部培训班,以学
习中央关于开展“社教”(即“四清”)的有关文件为重点,共训练“社教”工作干部2600余人。“文
革”开始后,党校停办。1971年地委成立后,地委党校恢复,称“中共临沂地区毛泽东思想学习班”,
至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先后举办“理论辅导学习班”、“工农干部读书班”、“领导干部轮训班”
等,共办18期,培训各类干部3561人。以上培训班,由于处于“文革”时期,其学习内容主要以毛泽
东5篇哲学著作、马列有关著作、“批林批孔”的文章和所谓“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为主体。
1980年初,中央转发了《全国党校工作座谈会纪要》,指出:“为适应全党工作着重点的转移”,
要“进一步办好各级党校”,要按照“四化”的任务和当前的形势确定教学内容,同时强调要有重点
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和党的重要文件,学习中要坚持学习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
想,实事求是,从而实现了党校办学指导思想的根本性转变。1983年2月,中共中央又作出了《关于
实现党校教育正规化的决定》,党校教育进入了正规化办学的新时期。1979~1981年,共举办8期领
导干部读书班和轮训班,轮训各级干部2327人。1981年7月至1983年,举办4期地直机关领导骨干轮训
班,学习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550名地直领导干部先
后参加学习。在中共十二大、十三大召开之后,地委党校先后举办短期轮训班,学习两次党代会文献,
地委、行署的负责人和地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先后参加了学习。在此期间,地委党校根据党的中心工作
的需要,还举办了4期“政治理论干训班”,每期50人,学习时间为5个月,学员均为35岁以下的青年
干部,主要学习哲学、政治经济学理论和马列、毛泽东的有关著作。1984年2月,地委组织部决定由
党校举办干部电大班(51人参加学习)。翌年2月,地委组织部、宣传部和党校联合发出通知,决定举办
由全省党校系统统一招生考试的大专培训班。从1985年开始至1989年,地委党校连续招收5届学制2年
的干部脱产大专班,共13个班,学员564人。学员学习期满经考试合格,颁发大专文凭。这是地委党
校首次开展的学历培训。1987年,地委党校设函授学区,招收中央党校函授大专班学员221名。地委
党校还结合形势需要,先后举办过村级整党领导干部培训班、乡镇党校理论辅导培训班、军转干部培
训班和由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参加的岗位培训班、外向型经济培训班等。自党校实行正规化教育到
1990年,地委党校共办各类短训班23期,培训各级干部3227人,招收培养中央党校和省委党校大专班
等学历班次22个班1260人。
进入90年代,在全国出现了全党重视干部理论学习、重视党校工作的新局面。1990年9月,中共
中央发出了《关于加强党校工作的通知》(即中发[1990]15号文件),从实现党的总目标、总任务以
及挫败国际敌对势力“和平演变”图谋的战略高度,强调了对各级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
要性和迫切性,阐明了党校在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规定了党校的办学方向、
培养目标和基本任务,提出了办好党校的具体要求和措施。中共山东省委制定了《贯彻〈中共中央关
于加强党校工作的通知〉的意见》(鲁发[1990]30号文件)。为了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强党校工作
的指示精神,临沂地委于1991年3月22~23日召开了全区党校工作会议,随后下发了《关于加强党校
工作的意见》(临发[1991]13号文件)。1990~1994年,地委党校和全区各级党校牢牢把握全党工
作的大局,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地委关于加强党校工作的部署和工作方针,在推动全党对邓小平建设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加强干部的教育培训,培养理论骨干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同时,为了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努力加强自身建设,进一步深化党校教
育改革,在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上有了新的进展;在加强和改进科研工作方
面取得了新的成绩;在推进行政、人事和后勤管理的改革,改善办学条件上也迈出了新的步伐。在此
期间,地委党校每年举办以培训轮训科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为主的主体班次10余期。先后举办各种轮训
班、培训班、研讨班50期,有4406名各级干部参加了学习。其中,举办学制为半年至一年的中青年干
部培训班4期,培训中青年后备干部165人。干部业余教育发展到经管、文秘、财会3个专业,有本科、
专科在校学员1713人;出版专著、教材7部,在各类报刊发表论文45篇,其中获得省级科研项目奖11
项、市级23项;地委党校组织机构健全,有在职职工104名,其中教师49名,有教授、副教授12名,
讲师16名,可承担党校各班次、各学科的教学任务;教学设施设备配套,建筑面积达19000多平方米,
可同时容纳600人在校学习食宿,为党校教育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县市与基层党校 临沂地区的各县、市委均设有党校。县委党校创办于抗日战争时期,时称
“党训班”、“培训班”或“县学”。建国后,县、市委党校均配备了较强的领导班子和专职理论教
员,培训轮训工作日益正规化。全区10所县、市委党校共占地258.2亩,建筑面积59813平方米(缺日照、
莒县、沂源三校数字),普遍建有办公楼、学员楼、图书室、阅览室,藏书量达14万余册,校均万册
以上。至1994年,全区县、市委党校有教职工292人,其中高级讲师26人,讲师59人,均实行中专体制。
在举办进修班、培训班、短训班3种主体班次的同时,还适量举办学历培训班次。1990~1994年,10处
县、市党校共培训、轮训各级干部36117人,培训各种学历班次学员4988人。
自1985年下半年起,区内开始创办乡镇党校,是年8月,日照、莒南两县市率先创办乡镇党校。
地委组织部、宣传部及时总结推广了他们的经验,至翌年7月,全区321处乡镇办事处均办起了基层党
校,有90%的基层党校实现了领导班子、专兼职教师、学校设备、教学计划和教学制度“五落实”,
成为山东省最早普及乡镇党校的地区。1987年,开始创办企业和行业系统党校,以加强对企业党员的
教育与管理,全区共建企事业业余党校329所。1989年1月,沂南县被评为省级城市业余党校工作先进
县,沂南物资综合公司党校等23所业余党校被评为省级先进企业党校。乡镇党校以“双基”(党的基
本知识和基本路线)和致富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主要培训村“两委”成员、乡镇机关干部及农村党
员,每年开办短训班4期左右。企业党校主要培训企业党员及企业中层干部,培训内容为马克思主义
基本理论、党的基本知识和业务知识,每年举办若干期。
三、社会宣传教育
社会宣传教育工作主要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进行。1950年8月25日,地委宣传部发出《关于
执行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征集和平签名的通知》,这次教育历时半年,临沂专区有1762600人参加
签名。1951~1953年,为配合抗美援朝斗争,采取报告会、声讨会、游行示威、捐献慰问、订立爱国
公约等形式, 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群众性的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宣传教育。仅1951年10月份,全
区(不含沂水专区)即捐款87亿多元(旧人民币)、日用品5万多件,完成了捐款购买6架战斗机的任务。由
于宣传有力,全区社会各界均全部投入了抗美援朝运动。1951年5月,有6371名宗教界人士参加了游
行示威,其中有40名教徒要求赴朝鲜参加医疗队。自1955年起,在群众中广泛开展了农业合作化运动
的宣传教育。此次宣传虽对推动农村的重大社会变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宣传内容具有较大
的片面性,对合作化的优越性和对农民的当前利益宣传过多,而对巩固工农联盟、支援社会主义工业
化和对入社群众的收益则宣传过少。在宣传中,不少地方把绝对平均主义当成社会主义加以宣传,把
小社并大社当成社会主义优越性加以宣传,因而产生了较大的负面效果。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后,为配
合社会主义教育, 全区14个专业剧团曾下乡演出《雷锋》、《李双双》等20多出现代戏达540场,使
432万名农民受到教育。“文革”中,林彪、江青一伙利用毛泽东的晚年错误,极力推行个人崇拜,
采取搞“红海洋”、跳“忠字舞”、唱“语录歌”、建“宝书台”和“早请示、晚汇报”、“三忠于”、
“四无限”等极“左”的形式,大搞现代迷信和“造神运动”,把社会宣教活动引入了歧途。区内不
少农村生产大队在田间设立了供生产和开展所谓“大批判” 会用的“指挥棚” ,在田间地头搞所谓
“革命大批判”。有的地方还采取“一事一讨论,一事一上纲,一事一革命”等极端做法,引起了社
员群众的反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重点向群众宣传全会所确立的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
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确保了党的工作重点的顺利转移。1979年冬,在全区城乡普遍开展
了一次群众性的民主与法制宣传活动,全区有650万人接受了法制教育,受教育面达85%。1982年10月,
中共十二大闭幕后,地委宣传部对十二大精神的社会性宣传活动作了部署。有的地方采取“四包一上
门”的做法(即包受教育面、包宣讲质量、包组织讨论、包收集反映,上门为老弱病残补课),搞好对
十二大文献的学习和宣传,使党在十二大提出的“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大政方针
家喻户晓。1984年,是新中国建国35周年。临沂地委下发[1984]34号文件,对35年国庆宣传庆祝活
动作出10项安排。国庆前,举办了“临沂地区建国35周年建设成就展览”,向群众充分展示了临沂地
区35年来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巨大成就。平邑、苍山、沂南、费县、莒县、临沭、沂水、
日照、郯城9个县亦举办了建设成就展览。其间,各县、市委均举办了电影、文艺晚会、读书演讲会、
书画摄影展览、瞻仰烈士陵园、体育比赛等活动。沂南等县还组织文艺宣传队下乡演出,使国庆宣传
活动搞得轰轰烈烈,深入人心。1982年,围绕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群众中出现的各种思想认识问题,在
全区农村适时开展了实行责任制后农村各项经济政策的宣教工作。先后举办各种讲座300余次,推广
先进典型690多个。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1984年农村工作的通知》下发后,地委宣传部利用各种宣
传工具,把中央精神及时传达到广大农民,使农民吃了“定心丸”,同时还总结推广了17个专业户发
展商品生产的典型经验,为农民致富树立了样板。1985年,在全区开展了“热爱沂蒙,振兴沂蒙”的
读书演讲活动,共举办演讲863场,有8409人参加演讲,听众达50万人。是年8~9月,开展了纪念抗日
战争胜利40周年活动,期间共举行革命传统报告会152场,听众达15万余人;组织电影、文艺晚会1403
场,观众达118万人次;编写印发纪念抗战胜利40周年宣传提纲6万余份,进一步激发了干部群众特别
是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操。1985~1986年,结合向云南边防前线将士学习,开展了“战士在我心中”、
“祖国在我心中”的“双心”活动,全区共举办英雄事迹报告会138场,听众达16万余人。其间,全
区人民向边防前线指战员捐款近5万元,捐赠物品12万多件,不少中学生纷纷给边防指战员写信,表
达了对前方将士的热爱之情。1987~1989年,先后举办了纪念孟良崮战役胜利40周年活动和“沂蒙革
命军事题材电影回顾展”活动及纪念“七·七”事变50周年活动。在这些活动中,除采取召开座谈会,
举办演讲会,开辟专栏讲座等形式外,还在全区城乡重新向广大群众放映了《南征北战》、《红日》、
《高山下的花环》和《血战台儿庄》等影片,使全区干部群众又一次受到了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
的思想教育。
1990年,是全地区各级党委集中开展社会宣传教育取得明显成效的年份。年初,地委、行署下发
了《关于进一步弘扬沂蒙精神振兴沂蒙的决定》,组织了由卢翠秀、阎维深、刘加坤、杨振刚、刘洪
明等5人组成的“沂蒙精神报告团”。4月中旬,报告团在济南报告7场,听众达8000多人,返回临沂
后又在全区报告15场,听众达2万多人。其间,各级各单位都组织了先进典型事迹报告团,作报告290
场次,听众达32万余人;在青少年中举办了“弘扬沂蒙精神,争做四有新人”知识竞赛,全区有20万
青少年参加了这一活动。在弘扬沂蒙精神活动中,全区共举办报告会、文艺演唱会、演讲会14000多
场次,受教育者达200余万人;举办了山东省战工会成立50周年纪念活动和华东革命烈士陵园落成40
周年纪念活动,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了革命传统教育。1990年下半年,开展了以社会主义信念为主题
的形势教育,全区共组织形势报告会、座谈会、演讲会21000场次,参加人数达220万人次。聘请全国
著名思想教育艺术家曲啸、李燕杰等人在全区作报告19场,受教育面14000多人次。1990年11月上旬,
地委根据省委指示,作出了在全区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部署。11月中旬,从全区各级党政机
关抽调19270名干部组成了社教宣讲队,直接深入到乡镇农村,具体进行组织指导,面对面地向群众
宣讲。从地直机关抽调的89名干部分别进驻苍山、莒县的4个乡镇、36个村庄。宣讲队员入村后,与
当地干部群众打成一片,共同学习、共同劳动,以卓有成效的工作和以身作则的良好形象赢得了农民
群众的信赖,广大农民很快被发动起来。许多村庄出现病弱的老党员坐着推车到会、上千名村民在寒
风中听课、领导干部和群众即席问答、老农民主动上台忆旧抚今的动人场面。1990年11月16日晚,沂
南县委书记牛泉然到盘山庄讲课。通过算帐对比,说眼前事,讲实在理,使在场的群众听得直点头。
在孟良崮下的蒙阴县垛庄镇师古村,70多岁的老党员刘长安说:“咱庄在解放前逃荒要饭的不少。看
看现在,吃的少不了白面,穿的是新衣服。这些是过去做梦也没有想到的,社会主义给咱的好是明摆
着的。”在社教活动中,各级领导干部密切了同群众的感情。社教刚开始,莒县县委书记谢恩学即来
到柏崖乡柿子园村, 自带干粮, 深入农户了解生产和干部作风等情况。一位老农看见后逢人便说:
“县官不吃招待饭,是自带的干粮,真是好样的。看来共产党的传统没有丢,照这样干,社会主义指
望大着哩。”在谢恩学的带动下,该村干部群众开出了50亩果园,修筑了600米引水渠,干群关系逐
步得到融洽。在3个月的社教活动期间,全区共有300余万人投入了冬季农田基本建设,开工项目达17
万个,完成土石方1150.7万立方米。社教活动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一度淡化了的助人为乐的
社会新风尚又重新发扬光大:靠搞羊皮购销率先致富的苍山县西疃村农民徐登俊夫妇,用自己挣来的
钱为本村五保老人王成一夫妇盖了一座红砖院墙玻璃门窗的新式住宅,使两位老人告别了低矮的破草
屋;莒县招贤镇富裕村在春节前给库区群众无偿送去3.5万公斤大米;沂南葛沟个体工商户踊跃集资
办学;临沂市东岭村妇女毛洪花拾到巨款送还失主;平邑镇万名农民捐款捐物救济病灾户。社教也促
进了农村陈规陋习的改变,全区农村自发地组织起一支支“红白事服务队”,为群众的喜、丧事服务,
使婚丧事大操大办之风有所收敛。1991年元旦,沂南葛沟乡有20多位青年举行了集体婚礼,此举受到
了农民群众的普遍赞扬。1990年11月到1992年6月,在全区企业青年职工中开展了基本国情、基本路线
教育,发放各种学习材料9万余份,培训师资骨干2000多人,全区有13万多名企业青年职工学完了规
定内容。组织了全区大中专、技工学校和高、初中教师的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全区有51000余名教师
参加了学习。继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之后,从1991年4月起,又在全区开展了城市社会主义思
想教育活动,参加单位5016个,人员631413人,总受教育面达到97.7%。1991年6月,以建党70周年为契
机,进行了爱党爱社会主义教育。是年下半年,集中开展了抗洪救灾先进典型的宣传,先后总结宣传
了1600多个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抗洪救灾先进单位和个人,编辑了《1991年沂蒙抗洪救灾纪实》一
书,组织了抗洪救灾事迹报告团。1992年3月在全区开展了解放思想大讨论,全区95%以上的乡镇干部
参加了大讨论活动,有3000多名干部到外地学习先进经验。1992年上半年,在全区农村集中开展了以
奔小康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活动,全区有10274个村、177万多农户制定了小康规划,有9511个
村对村级财务进行了清理。同年7月,开展了职业道德教育,全区十大系统16个部门分期分批开展了
职业道德讲座,培训人数622200人。1993年上半年,利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向雷锋同志学习”
题词30周年时机,深入开展了学雷锋活动,召开了全区学雷锋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表彰了
25个先进单位和38名先进个人。在企业广泛开展了市场经济知识的宣传教育,在全省组织的企业职工
市场经济知识竞赛中,临沂地区获个人奖175个,组织奖7个,名列各市地第一。1993年12月,开展了
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通过召开座谈会、电影放映周等活动,缅怀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
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从1994年12月开始,利用3个月时间在全区城镇集中开展了社会主义思想教
育活动,全区城镇居民中受教育面达85%。
四、精神文明建设
1963年,在学雷锋活动中,广大青少年以雷锋为榜样,拾金不昧,助人为乐,区内社会风气之好,
前所未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临沂地委、行署在集中精力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还下力
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一)文明礼貌月活动 1982年3月,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第一个“文明礼貌月”活动。为搞好活动,
建立了“全民文明礼貌月”领导小组,下设卫生、绿化、交通秩序、服务质量4个组。2日,召开驻临
沂城各单位和驻军2万余人参加的动员大会。5日,临沂城2500余名青年分为234个服务队,走上街头,
为群众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当日即为群众理发1051人,修自行车1488辆,修收音机79台,还义务为
群众裁缝、补衣服、看病等,共开展服务项目20多个。是月20日和30日,地直、临沂县直机关又组织
了两次大的行动,重点解决环境问题。在首次“文明礼貌月”活动中,全区城镇青年以雷锋为榜样,
组织“为您服务小组”共14417个,为群众做好事20余万件。建“包户小组”3070个,包照顾户计8410
户。清理垃圾69380吨,整修街道21894条,填平污水坑12400个,疏通下水道2739条,植树造林9.7亩。
评出“五好家庭”31327个,评出“五好社员”34405人。为期1月的活动,使人们的精神面貌、城乡环
境、社会秩序、服务质量等均有明显改善。在1983年的“文明礼貌月”活动中,仍将工作的重点放在
继续治理“脏、乱、差”,搞好优质服务,建设优良秩序和优美环境方面。1984年,在全区开展了第
三个“文明礼貌月”活动,此次活动努力避免形式主义,注重实际效果,从解决群众最关心、要求最
迫切的问题入手,在临沂城治理了两条街道,清挖了护城河(人称临沂的“龙须沟”)。
(二)文明单位建设 区内的文明单位建设活动始于1984年。是年,制定了文明单位的标准条件,
地区还转发了莒南县的评分标准供各地参考。同时成立了地区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委员会(五讲即讲
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即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三热爱即热爱
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并制定了“五四三”委员会工作意见。翌年5月15日,“五四三”
委员会颁发《关于城乡文明单位检查验收命名表彰的若干规定》,根据村庄、机关、工矿企业、商业、
电业、车站、邮电、公安、医院、学校、影剧院等11个不同行业的特点,分别提出了具体标准和要求,
并逐条规定了达标分数,保证了文明单位建设工作的可操作性。1986年,在实践中进一步修订了检查
验收标准,同时制定了文明系统(行业)和文明乡镇的验收标准。是年9月28日,中共十二届六中全会通
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根据《决议》精神,临沂地区制定了
全区“七五”期间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划。是年,全区建成县级文明单位、文明村庄3089个,评出“五
好家庭”35万个,临沂电业局等区内14个单位被省文明委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1987年,开展了创建
地级文明单位的工作,并制定了相应的验收标准。是年底,莒南县文疃镇被命名为地级文明镇,临沂
电业局被命名为地级文明系统(行业),临沂585/6次列车被命名为文明列车,另有47个单位被命名为地
级文明单位(村庄)。至此,全区创建文明单位工作已形成省、地、县三级系列的配套格局。1988年初,
为提高文明单位的创建质量,提出了“抓整顿,促提高,保质量,上水平”的要求,并重新修订了地
级文明单位(村庄)、乡镇、系统(行业)的评定标准及评选、验收、命名、表彰的具体规定,提出了比
例要求,体现了全面考核原则。至是年底,共创建文明单位2988个(其中省级28个,地级47个),占全
区村庄总数的17.1%;“五好家庭”77.7万余户,约占全区家庭总数的28.3%。文明单位评比不搞“终
身制”,实行存优汰劣,对发现问题后且整改效果不明显的单位即取消其荣誉称号。是年,共有250
多个名不副实的单位(村庄)被撤销了文明单位称号。1989年,把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重点放在“加强
管理,提高质量,注重实效,发挥作用”方面,形成省、地、县三级,分一、二、三类的“宝塔式”
创建结构,即经综合考评后将县级文明单位分为三个类别,从一类中选拔出好的评选为地级文明单位,
二类者争创一类,三类者限期经半年至一年整顿后进入二类,否则即自然淘汰。另外,凡连续两年被
命名为地、县级文明单位者,可分别优先推荐评为省、地级文明单位,经主管部门验收后再正式命名。
1990年,根据省文明委的通知精神,以“加强考核整顿,保证创建质量,强化示范作用,提高综
合效益”为重点,围绕上档次、上水平,开展了以创建地级文明单位十大标兵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单位
分类达标升级活动。是年,全区建成县级以上文明单位5285个,五好家庭、双文明户53.8万户,撤销
了290个文明单位称号,并对311个文明单位进行了限期整改。在是年召开的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
上,命名表彰了44个1989年度省级文明单位和12名先进工作者,2个地级文明系统,3个地级文明乡镇
和94个地级文明单位、文明列车。1991年,本着控制数量、保证质量、严格把关的原则,对各级各类
文明单位进行了全面的复查整顿,先后撤销了2个省级、2个地级、304个县级文明单位称号,并命名
了一批新的文明单位,保证了创建活动的健康发展。1992年,有13个单位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63
个单位被命名为地级文明单位,摘掉了210个县级文明单位的牌子,并对在计划生育、社会治安方面
发生问题的19个省、地级文明单位进行了通报批评,保证了文明单位的质量。是年,军民、警民、工
农共建活动深入发展,各种共建点达1600个。1993年,命名表彰了1992年度10个省级文明单位和63个
地级文明单位。至是年底,全区有省级文明单位70个,地级文明单位230个。1994年,在全区深入开
展了争创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乡镇活动,与地区建委、妇联开展了“美在农家、美在家庭”活动。全区
形成了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市、先进系统、先进乡镇、文明单位、文明农户的多层次创建格局。上半
年,命名表彰了13个省级文明单位、70个地级文明单位、23个地级文明乡镇、1个先进系统。至此,
全区涌现出“美在农家” 先进标兵户1.6万个、 先进村1292个、先进乡镇52个。全区乡镇以上示范点
1044个,召开现场会345次。是年底,全区省级文明单位达到88个,地级文明单位达到280个。同时,
积极开展军民、警民、厂校等共建活动,全区各种共建点已发展到1700个,其中军民共建点160多个。
(三)职业道德教育 1985年,在商贸、金融、交通邮电、医务等服务性“窗口”行业和单位中,
开展端正服务方向,提高服务质量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推广使用“谢谢、您好、对不起、没关系”
10字文明礼貌用语,开展了“假如我是一个用户”、“假如我是一个顾客”、“假如我是一个病人”
的大讨论,促进了服务态度的改善和服务质量的提高。1986~1987年,在全区工交、基建、财贸等系
统开展了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技能的教育,组织19万名职工系统学习了《职业道德
修养》等3本书,并采取开展以职业道德教育为内容的各类知识竞赛和巡回报告等形式,对职工进行
理论联系实际的职业道德教育。 1988年1月至翌年3月,在全区12个“窗口”行业开展了“六比六赛”
(比职业道德,赛思想作风;比服务态度,赛服务质量;比职业责任,赛行业信誉;比职业纪律,赛
遵纪守法;比清洁卫生,赛优美环境;比职业技能,赛经济效益)活动,全区有6900个单位12.8万名
干部职工参加了这一活动。为配合这一活动的开展,《临沂大众》报还开辟了“精神文明窗口见闻”
专栏,电台、电视台亦举办了专题节目,及时报道活动中涌现的新人新事和典型经验。同时,各新闻
单位还刊登、播发了200多篇稿件,对群众不满意的问题予以及时曝光。不少单位还增设了顾客、乘
客意见箱、意见簿,设立了公平尺、秤,安装了顾客用户监督电话,营业员、服务员一律实行挂牌服
务。为强化监督检查措施,地委文明办印发了精神文明建设监督检查证和优质服务竞赛活动监督检查
证,并从新闻和参赛系统及有关部门聘任了70余名监督检查员,并连续开展了数次大的检查。市百货
大楼因个别营业员服务态度不好而受到新闻单位批评后,加强了内部整顿,并积极增加经营品种,扩
大小商品销售以满足群众需要。电业系统想用户所想,成立了“一口对外”办公室,使过去需跑五、
六个门才办成的事,现只需在一个部门即可妥善解决,仅动力用电审批时间一项业务即由过去的15天
缩短为7天,提高工效1倍以上。1989年3月,在全区精神文明建设会议上,莒县、郯城被授予优质竞
赛先进县称号;临沂地区电业局、农行、税务局被授予先进系统称号;临沂市农行等52个单位被授予
优质服务单位称号;姜树增等103人被授予优质服务先进个人称号。
1990年,印发了开展“学先进、讲奉献、树新风”活动的《通知》,组织临沂驻城服务行业开展
了评选“十佳服务单位”和“十佳服务标兵”活动,有90多个单位参与评选。在检查总结的基础上,
评选出了“学讲树”活动50个先进集体和100名先进个人。是年,会同团地委开展了“学雷锋、学赖
宁,奉献在沂蒙”活动和“多读书、读好书、做新人”活动,形成了新的“读书热”。全区仅政治类
读物就发行销售21万多册,占全省销售总量的四分之一。1992年,在全区十大系统16个部门分期分批
开展了职业道德教育讲座,培训人数达到6.22万人,其中有6.1万人经考试合格,获得了证书。1993年,
又举办了16个系统、部门参加的职业道德建设系列讲座。1994年,又会同地区广播电视大学抓了11个
系统、部门的职业道德教育讲座。是年底,已有组织、有计划地培训骨干4600人。
(四)移风易俗 1981年冬,在全区开展了“五提倡,五反对”活动(即提倡讲科学,搞好卫生,反
对求神迷信不讲卫生;提倡爱社如家,反对损公肥私;提倡勤俭持家,反对铺张浪费;提倡遵纪守法,
反对盗窃赌博;提倡互助团结,反对坑人害人)。翌年1月,在全区开展了以贯彻婚姻法为主要内容的
移风易俗宣传月活动,这次活动,在宣传和推广婚姻法的同时,还开展了对实行计划生育和婚丧改革
的宣传,使一度蔓延的婚事大办、葬事铺张、封建迷信抬头的状况有所好转。1987年,以新的“五提
倡、五反对”(即提倡文明节俭办婚事,反对讲排场、比阔气、大操大办的不良风气;提倡晚婚和计
划生育,反对早婚和超计划生育;提倡健康有益的文体娱乐,反对一切颓废低下,污染社会风气的活
动;提倡尊老爱幼,反对虐待老人,侵犯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的行为;提倡勤俭节约,适度消费,反
对挥霍奢侈,盲目追求高消费)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移风易俗活动在全区逐步展开。是年6月,地委宣
传部、团地委、地区妇联、民政局组成调查组赴莒南、费县、苍山等县进行专题调查,尔后向地委写
出了《关于当前城乡婚嫁丧葬大操大办情况和广泛开展移风易俗的报告》,地委以[1987]28号文件
的形式向全区转发了这个报告。随后,在全区掀起了大搞移风易俗活动的高潮。各县、市共举办移风
易俗广播讲座1900余次,制作宣传幻灯1100余套,出宣传栏、黑板报9700余期,《临沂大众》专辟了
移风易俗专栏,不少县、市还举办图片展览,利用文化大院对农民进行算帐对比的典型教育,在全区
初步形成了一个破旧俗树新风的强大社会舆论。为加强对移风易俗工作的领导,全区321个乡镇均成
立了移风易俗领导小组,90%以上的乡镇根据本地实际制定了移风易俗的具体规定和乡规民约,95%以
上的村庄成立了移风易俗理事会,临沭、郯城、平邑、沂水、费县、莒南6个县,村村均建立了理事
会。郯城县店子乡理事会规定:支部、村委成员不能随意参与红、白事的吃喝,谁到场谁付钱,此举
深受群众欢迎。临沭县韩村镇理事会发动群众向丧主资助1元钱活动,既使邻里亲朋在不增加经济负
担的情况下表达了心意,又解决了丧主的困难,使双方均感满意。据不完全统计,至1989年底,全区
各级理事会共帮助群众文明节俭办婚事81000余起, 简办丧事51400余起, 累计节省不必要的开支达
5181万余元,遗体火化率达90%。
1990年,全区98%的村和90%以上的乡镇成立了移风易俗理事会,帮助群众节俭办喜事70813起,
简办丧事32597起,村级妇女禁赌会已发展到3583个,道德评议会2214个,对于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
建立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起到了推动作用。1991~1993年,全区每年都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工作。1994
年,宣传推广了临沭县移风易俗的经验,积极开展城乡移风易俗工作,广大城乡逐步树立了文明健康
科学的生活方式。
(五)文化市场管理 文化市场管理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后,地委宣传部每
年都要会同工商、公安、广播、出版、文化等部门,打击非法出版活动,查禁非法出版物和非法音像
制品。1988年,成立了由行署分管专员任主任,宣传、广播、文化、出版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地区
文化市场管理委员会,当年即开展了两次千人以上规模的文化市场检查,共查缴各类淫秽、非法出版
物1.6万余件。1989年上半年,受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的影响,区内一些地方出现了“制黄”、“贩
黄”现象,有的个体书刊摊点和集体书社,或明或暗地出售“黄书”,有的录像放映点暗中播放淫秽
录相带和非法录相带,一些内容不健康和假冒伪劣录音磁带也在市场上出现。针对这种“回潮”现象,
地委于8月5日召开全委会,研究制定了净化区内文化市场的措施。会后,地委又召开了地直各部门负
责人会议,地委副书记刘兴武作了《立即行动起来,采取坚决有力措施,全面清理、整顿文化市场》
的讲话,随后又在电视台发表了专题电视讲话,并通过各新闻单位发布了关于清理整顿文化市场的通
告。全区从有关部门共抽调千余人组成文化市场稽查队,仅在半年内即在全区统一组织了6次大规模
的查禁收缴活动,共查禁收缴各种黄色、淫秽书刊及非法出版物900余种10.1万余册,查封各种格调
低下、内容不健康的书刊400余种60万余册,收缴各种有害音像制品5300余盘(盒),同时对全区350处录
相放映点实行停业整顿,有效地净化了城乡社会文化环境,基本扭转了文化市场一度混乱的局面。在
此基础上,宣传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关于书刊市场、书刊印刷、音像制放、文艺演出4个暂
行管理规定,对印刷书刊销售、录像放映、营业性文娱场所的经营审批、管理和收费等亦作了明确规
定,并以地委办公室[1989]42号文件下发。同时,还制发了“临沂地区文化市场监督检查证”,聘
请69人为监督检查员,监督区内文化市场的管理。至此,区内文化市场逐步纳入了依法管理的轨道。
1990年初,召开了全区“扫黄”工作会议,先后组织2800多人次对全区文化市场进行了集中清理。
共查缴各种黄色、淫秽书刊及非法出版物80余种18.2万册,收缴各种有害和不健康的录像制品5200多
盘(盒),处理从事非法经营和封建迷信活动者565人。同时,贯彻“堵疏结合,抑扬并举”的方针,促
进了城乡文化繁荣。是年底,全区建起300个文化站、5000个文化大院。1991~1993年,全区每年都进
行几次大规模的集中清查行动,有力地打击了从事非法出版物经营活动的不法分子。1994年,全区先
后召开了音像制品管理、书刊市场管理、书刊印刷管理、文化娱乐市场管理专题会议,大力宣传了沂
水县的经验。制订出台了《临沂地区音像制品、音像市场及有线电视、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管理暂行规
定》、《临沂地区图书报刊市场管理暂行规定》、《临沂地区文化娱乐市场管理暂行规定》、《临沂
地区图书报刊印刷管理暂行规定》等4个法规性文件,以临政发[1994]27号文件下发,理顺了管理
体制,解决了过去长期以来权限交叉、职责不清的问题,得到了省文化市场管理委员会和省委宣传部、
省新闻出版局的肯定。同时,把经常性管理与集中打击结合起来,开展了3次大规模的集中清查,全
年共查缴非法出版物11万余册,破获非法出版物案件68起,进一步净化了社会文化环境。是年底,按
照中央和省委的部署,为打击侵权盗版行为,净化音像市场,保护知识产权,组织广播电视、工商、
公安三部门联手合作,对全区音像市场进行了整顿,私人录像厅、点一律取缔,单位录像厅、点一律
重新申请、重新核发《许可证》。对手续不全和不执行有关规定的厅点实行停业整顿。对销售、制作
侵权盗版音像制品的摊点及有关人员进行经济处罚。全区共收缴侵权、盗版光盘、激光视盘150盘、
录像带4000余盘、CD唱片120余盘、卡拉OK带320盘,价值约8.2万元。取缔音像制品销售点40家,罚
款2000余元。是年,省文化市场管理委员会向全省宣传推广了临沂地区和沂水县的经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