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1&rec=423&run=13

一、工业贷款 工业贷款始于1946年。北海银行临沂、石臼两个办事处以恢复发展城市工业为主,
发放贷款450万元,扶持造纸、纺织、烟草、酱园等行业。1948年,临沂城解放,先后接收煤矿、酒
厂等企业,同时建立了实业、贸易、运输、花纱布、烟酒专卖等国营公司。银行积极支持企业发展,
年底发放公营事业贷款38202万元,民营工业贷款6.5万元(北海币)。1953年私营工商业改造时,银
行根据上级指示,对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工业、城市手工业和渔业运输业等进行扶持。年底,私营工业
贷款余额达47300万元(旧人民币)。1955年,人民银行将工业企业贷款分为超定额、结算、大修理、特
种、临时等5种,年底贷款余额为110万元(新人民币)。在1958年“大跃进”运动中,信贷政策遭破坏,
资金大敞口,要多少给多少,贷款大幅度增加。年底,工业放款达3258万元,比上年度增长817%。
1961年,全区有地方国营工业企业单位199个。为加强核算和考核企业经济效益,该年度核定流
动资金定额3948万元。对国营工业企业除超定额资金的由银行贷款外,所需定额流动资金80%由财政
拨款,20%由银行贷款。年底,工业贷款余额5030万元。经过两年的国民经济调整,部分企业下马,
贷款逐年下降,到1966年,全区工业企业贷款余额1093万元,较1961年降低了78.3%,基本上适应了工
业生产正常的资金需要。"文革"期间,信贷原则和政策被视为管、卡、压,信贷一度失控。有些单位
挪用流动资金搞非生产性建设。1977年有388个单位挪用、挤占流动资金和贷款2217万元。粉碎江青反
革命集团后4个月,清理收回133个单位的贷款1140万元,占挪用总额的51.4%。
1981年,贯彻"以销定贷"原则,实行定额管理,使贷款与销售挂钩,核定周转定额贷款,处理压
库物资。1983年,又推行企业内部资金责任制,将核定流动资金作为指令性计划落实到企业,改变了
资金使用上的"大锅饭"。 年底,全区工业贷款余额21319万元,完成产值92443万元,实现利税11610万
元。周转加速14.7%,为国家节约资金5700万元。
1984年,贯彻"区别对待加择优扶持"的原则,以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生产为主,积极支持建材和
轻纺工业。 全区与银行有信贷关系的396个工业企业, 年底总贷款余额为28496万元, 完成工业产
值101632万元,利税16677万元,比上年增长17.15%。
1986年,工业贷款坚持择优扶持的原则。年末,全区轻工、纺织和部分集体工业贷款分别比年初
增加5911万元、4000万元和2500万元,共增贷款12411万元。产值分别增长21.2%、31.5%和31.8%;利润
分别增长11.5%、50.67%和35.19%。1987年,在企业中开展增产节资活动,1988年底,全区压缩流动资
金7738万元。随着工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增长,银行的资金支持力度逐步加大。1989年全区工业贷款
余额为79760万元,较1984年增长179.9%;到1994年底,县级行虽然少了3个,贷款却增加到201949万元,
较1989年增长153.2%。
二、商业贷款 商业贷款始于1945年。日本投降,临沂城获得解放后,人民政府拨出无息贷款1
万余元(北海币),扶持1300处行商、摊贩和29家店铺迅速开业。翌年,银行发放商业贷款526000元(北
海币)。石臼银行办事处对数十家公私商行、货栈发放贷款221.9万元,支持收购生米、生油、毛猪等
运往青岛、上海,换回布匹、纸张、药品等解决军需民用。
1948年临沂城再次解放后,为整顿市场,平稳物价,优先支持国营和供销商业,积极支持私营商
业。年底,合作贷款余额14万元,商业贷款余额5.26万元。国营贸易单位利用这些贷款组织大量物资
供应市场,打击了投机活动。1952年"三反"、"五反"运动结束后,银行支持城乡物资交流,除向公营商
业贷款433亿元, 进货供应市场外,还支持合作、联营、运输等私营企业,贷款21.3亿元(旧人民币)。
1953年,进行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银行采取"有放有收,有宽有严"
的政策,压缩私营贷款。年底,私营贷款余额47亿元(旧人民币),较上年减少77.9%。到1957年,全区
商业贷款余额达5464万元(新人民币),比1952年增加5063万元,增长12.6倍。1958年"大跃进"中,只讲
支持不讲效益,导致比例失调,物价上涨。1960年进行调整,全区共清理财政垫支、挪用、赊销预付、
积压等不合理占用资金9856万元,控制不合理贷款、堵住透支超额等违纪支付244万元。1966年"文革"
后,大量放款,且多被挤占挪用于非生产性开支。到1975年,全区贷款余额37427万元,比1965年增加
22380万元。
1978年后,放宽信贷政策,贷款范围由过去只对国营和老集体企业扩大到新集体商业、饮食服务
业、旅游业、工农商联合体和个体商户。从1980年开始,为疏通商品流通渠道,银行对纺织、百货、
五金站和副食品公司进行扶持。1984年,突破了对商业企业只发放流动资金贷款的限制,对有效益的
小型网点建设、购置经营器具、改造经营设备等发放贷款;突破了对商品经营企业不贷款的限制,贷
款扶持饮食、服务、旅游、文教企事业;突破了对集体商业临时贷款的限制,对经营中合理的资金需
要给予贷款。对经营、周转好的还实行周转定额贷款。1985年5月,贷款400万元支持苍山收购蒜薹50
万公斤。由于资金到位,购销畅通,仅1个月就将所购蒜薹全部售完,仅此一项,该县蔬菜公司就盈
利9.33万元。同年,为支持粮食、药材收购,增加贷款736万元;支持外贸系统收购出口产品达2300万
元,为国家创汇近千万美元。1986年,向二级批发企业增加贷款2122万元。当年实现收购额30529万元、
销售额31781万元、利润671万元,比1985年分别增长46.4%、47.4%、26%。
1988年,实行分类排队、扶优限劣的做法,调整贷款结构。通过在临沂、日照试点,改变了一个
银行一个标准的做法,较合理地排出需要支持的企业144个,压缩企业235个。是年,贯彻国务院确立
的紧缩政策,严格控制集体和个体商业贷款,压缩三、四类企业贷款,共压缩流动资金3007万元,保
证了商业主渠道的资金供应。1989年,全区商业贷款余额45552万元,基本与1988年持平。进入90年代
后,商业贷款有较大幅度增加。1990年商业贷款余额207636万元,较1989年增长355.8%,打破了连续4
年的徘徊。到1994年,全区商业贷款余额为380380万元。

临沂地区1950~1994年各项企业贷款余额表
表13-2 单位:万元
┌──┬────────────┬──┬────────────┐
│项目│企业贷款 │项目│企业贷款 │
│金额├───┬───┬────┤金额├───┬───┬────┤
│年份│工业 │商业 │中短期设│年份│工业 │商业 │中短期设│
│ │贷款 │贷款 │备贷款 │ │贷款 │贷款 │备贷款 │
├──┼───┼───┼────┼──┼───┼───┼────┤
│1950│1 │2 │ │1963│1489 │11170 │ │
├──┼───┼───┼────┼──┼───┼───┼────┤
│1951│3 │21 │ │1964│1342 │14333 │ │
├──┼───┼───┼────┼──┼───┼───┼────┤
│1952│22 │401 │ │1965│801 │15047 │ │
├──┼───┼───┼────┼──┼───┼───┼────┤
│1953│24 │1620 │ │1966│1093 │19025 │ │
├──┼───┼───┼────┼──┼───┼───┼────┤
│1954│102 │5989 │ │1967│1329 │21887 │ │
├──┼───┼───┼────┼──┼───┼───┼────┤
│1955│110 │7717 │ │1968│1834 │24817 │ │
├──┼───┼───┼────┼──┼───┼───┼────┤
│1956│411 │7561 │ │1969│3007 │23605 │ │
├──┼───┼───┼────┼──┼───┼───┼────┤
│1957│394 │5464 │ │1970│3226 │28763 │ │
├──┼───┼───┼────┼──┼───┼───┼────┤
│1958│3258 │15220 │ │1971│5375 │28801 │ │
├──┼───┼───┼────┼──┼───┼───┼────┤
│1959│5536 │19728 │ │1972│5799 │29462 │ │
├──┼───┼───┼────┼──┼───┼───┼────┤
│1960│9409 │16966 │ │1973│6145 │34468 │ │
├──┼───┼───┼────┼──┼───┼───┼────┤
│1961│5030 │17353 │ │1974│6935 │29987 │ │
├──┼───┼───┼────┼──┼───┼───┼────┤
│1962│2973 │15569 │ │1975│7528 │37427 │ │
├──┼───┼───┼────┼──┼───┼───┼────┤
│1976│11302 │37488 │ │1986│48498 │44076 │12013 │
├──┼───┼───┼────┼──┼───┼───┼────┤
│1977│12977 │43792 │ │1987│59571 │43221 │15278 │
├──┼───┼───┼────┼──┼───┼───┼────┤
│1978│14290 │50706 │ │1988│65916 │45420 │20026 │
├──┼───┼───┼────┼──┼───┼───┼────┤
│1979│15623 │63943 │54 │1989│79760 │45552 │15981 │
├──┼───┼───┼────┼──┼───┼───┼────┤
│1980│18403 │48035 │1247 │1990│106246│207636│23464 │
├──┼───┼───┼────┼──┼───┼───┼────┤
│1981│21176 │47407 │3227 │1991│125698│233219│32369 │
├──┼───┼───┼────┼──┼───┼───┼────┤
│1982│22519 │50332 │4411 │1992│152732│269586│47918 │
├──┼───┼───┼────┼──┼───┼───┼────┤
│1983│21319 │60145 │4079 │1993│180919│298231│54749 │
├──┼───┼───┼────┼──┼───┼───┼────┤
│1984│28496 │63456 │4349 │1994│201949│380380│65522 │
├──┼───┼───┼────┼──┼───┼───┼────┤
│1985│32784 │31185 │7172 │ │ │ │ │
└──┴───┴───┴────┴──┴───┴───┴────┘

三、农业贷款 从清末民初到抗日民主政府建立之前,区内农业信贷都是以私人高利贷为主。地
主和私人金融业,乘农民春种无资,秋后有粮之机,春贷秋收高利盘剥。日照碑廓、涛雒的"秦公和
钱庄"、"汇昌"银号等都曾放过农贷。发放无息或低息农业贷款,始自抗日根据地的人民政权。1941年,
鲁南区先后成立贷款所9处,发放农贷9530元(北海币)。发放对象以抗属、贫农为主,利息三至五厘。
沂蒙区发放低利息农贷20万元,重点解决秋种和买耕畜资金不足等困难。滨海区发放50万元,用于种
麦和兴修水利等。
1943年春,北海银行在鲁中、鲁南、滨海三区发放春耕贷款230万元。1944年开展大生产运动时,
鲁南发放农贷150万元。翌年,滨海、鲁中各发放农贷2000万元,鲁南发放农贷1000万元,用以扶持植
棉和兴修水利,解决购买耕畜、农具、肥料所短缺的资金。月息1分(抗属5厘)。
1946年,滨海发放3500万元、鲁南发放2500万元、鲁中发放4000万元农贷,以解决贫困农民生产
资金困难。入冬后,又发放合作贷款5750万元。
1947年,省政府为帮助分得土地的农民恢复生产,拨给滨海等三地区农业贷款2.5亿元。
1949年, 滨海支行发放粮食1127.3万斤,现金23359.8万元,扶持287446户农民种粮、棉、花生等
42.6万余亩,修船690只,置网3530条。
在建国初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临沂、沂水两专区共发放农贷5674500万元(旧人民币),扶持农民
增添耕牛、农具和打井、买肥料。
农业合作化时期,农贷主要解决购置集体生产设备和农田水利建设所需的资金。1954年,发放农
贷636.85亿元(旧人民币)。组织起来的农民贷款占贷款总额的77.6%。1955~1956年,农业贷款主要解
决贫农、下中农入社股份基金的困难。两年共发放贫农合作基金贷款931.9万元,缓解了中农和贫下
中农股份基金不平等的矛盾。
"大跃进"时期,由于"左"的干扰,出现了"管贷不管用,管放不管收"的倾向。1960年,全区贷
款余额7504万元,浪费400万元左右。
1962年,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银行工作的集中统一,严格控制货币发行的规定》,原
先制定的行之有效的农贷方针和原则得到恢复和贯彻。是年,全区发放农贷961万元。帮助农业集体
购买良种、化肥、农机具、耕畜、排灌机械、运输工具等。1966年"文革"开始后,农贷处于被动和停
滞状态,直至1972年才逐渐纳入正规。当年全区发放农贷2351万元,帮助社、队购拖拉机、农机具、
耕牛、化肥等。1971年9月,根据中央处理豁免1961年前农村四项资金欠款(即赊销、预付定金、农业
贷款等)的指示,对旧贷款进行了全面清理。全区先后豁免旧农贷2795万元,豁免合作基金贷款660万
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信贷在规模、对象、投向及贷款管理上均发生了变化。由主要支
持社、队集体转变为重点支持承包户、专业户及各种经济联合体;由主要支持种植业生产转变为支持
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和农工商综合经营;由主要支持农业增产措施,转变为支持生产、流通、分配、
消费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为农、工、商、运输、服务等各行业综合服务。同时大力支持发展外向型经
济。1980年,农业银行恢复后,为支持农村商品生产,农行本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原则,在粮
食生产基地以支持提高粮食商品率为重点,发放贷款12085万元,支持1.2万个村计13.3万户发展商品
生产。1981年,共设多种经营项目296个,实现收入3800万元。1982年,发放多种经营贷款13567万元。
其中,以5950万元支持承包户、专业户、重点户593606个,联产户29766个,发展工、副业,实现年纯
收入14733万元;以7617万元支持集体,使2.4万个生产队和1.6万个承包组实现多种经营纯收入18833万
元。
自1985年始,逐年增加推广科学技术贷款。1987年,发放科技贷款4671万元,用于推广优良品种
和地膜覆盖等新技术。当年,全区粮食总产达到45亿公斤,比上一年增产0.5亿公斤。
1986年,发放开发性贷款699万元,重点支持3292个村的承包户开发荒山、滩涂资源。
1985年,区内6个山区县被国家列入贫困县。1986年,第一批发放扶贫专项贴息贷款15123万元,
开发23万多个生产项目, 当年纯收入34273万元, 户均纯收入1479元。 使142028户脱贫,脱贫率为
61.2%。1987年,又发放扶贫专项贴息贷款5495万元。同时,省、地两级为库区发放贴息贷款894万元,
支持344310户农民发展“家家能干、 户户受益”的项目。同时发放支持乡、村企业扶贫贴息贷款1744
万元,支持发展刺绣、编织、冷藏、羽绒加工等新老企业189处,安排贫困户劳力10188人,当年有125
处建成投产, 新增产值4065万元。 从业人员当年均增收530元。第二年又发放2607万元,扶持经济实
体603处, 安排贫困户劳力12万人, 当年脱贫6万多户。 1989年,加快了扶贫步伐,全年发放扶贫贷
款20381万元,其中专项贴息贷款13927万元, 使18万户农民脱贫。全区累计发放扶贫贷款153250万元
(专项贴息贷款12841万元)。到1990年底,已有559478个扶贫户实现脱贫。1989年,全区农业贷款余
额(含农行、信用社。下同)103015万元,较1979年增长8.22倍。到1994年,农业贷款余额增至134636
万元。
此外,银行还在沿海县份发放了用于扶持渔民生产生活的渔业贷款。1942年,在日照、岚山头发
放121万元北海币,帮助渔民解决生产资金和生活困难。1946年,为开展渔业生产,又放渔贷500万元。
1947~1949年,全区发放渔贷13666万元(北海币)。1962年9月15日夜,日照沿海遭风灾,渔民船网损失
价值20余万元,银行为此发放贷款16万元,使渔民较快恢复了生产。1989年,全区渔贷余额达1935万
元。其中,集体贷款431万元,承包户贷款1504万元。
四、农业企业贷款 国营农业企业贷款,始于1956年。当年郯城试办国营农场,银行从资金上进
行了扶持。 是年底, 贷款余额为2万元。1961年,全区共有3家国营农业企业,年底,贷款余额增至
153万元。1987年,农业企业发展到116处,贷款余额为1991万元。1989年,贷款余额为6137万元。
乡(镇)、村企业贷款,始于1980年,当年发放贷款4457万元。1981年增加到7318万元,支持2115处
社队企业,实现收入23730万元。1983年,发放贷款13363万元,支持1568处乡村企业创产值37113万元,
实现利润3744万元。自1984年后,根据中央一号、四号文件精神,在贷款方面体现了三个支持。即:
优先支持以煤为主的能源开发;优先支持山区以林果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优先支持新兴的食品、
饲料加工业和建材企业。1986年,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4382处,创产值31761万元,利润4418万
元。其中,出口创汇产品77种,换汇1830万美元。是年,贷款余额31968万元。和1978年相比,农企贷
款余额增加3亿元,增长15.2倍,在农贷总额中的比例由19%上升为40%。产值和利润分别增长4倍和2.5
倍,使农民人均增收110元。1987年,发放设备贷款6213万元,支持新上、扩建和技改项目195个, 当
年建成投产124处。 其中支持创汇企业87处,贷款5814万元,创汇998万美元。1988年实施区域产业信
贷政策,把发展快,市场大,人才、技术、交通等条件较优越的临沂、日照2市做为投放重点,促其
发展市郊经济;6个山区贫困县,重点支持其发展耗能低、见效快、技术要求不高的农副产品加工、
劳动密集型和劳务输出项目;一般县区,重点支持其对原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促产品上质量和档次。
全年发放乡、村企业贷款56884万元,实现利润7000万元。同时大力支持外向型企业91家,贷款2743万
元, 实现出口产值2亿多元,创汇4474万美元。支持新建出口项目16个,贷款310万元,新增创汇能力
650万美元。1989年,根据企业的信用等级,实行"保一、控二、压三"的政策,对129家特一级信用企
业进行重点扶持,全年贷款12120万元,使其贷款比重较年初提高2.3个百分点;严格控制二级企业贷
款,帮其挖掘内部资金潜力;压缩收回三级以下企业贷款,贷款比重较年初下降4.1个百分点。同时
重点支持市郊骨干企业、 沿海创汇企业和企业引进技术、 人才, 促进技术进步等。 全年发放贷款
77956万元,支持2132家企业完成产值19.9亿元,实现利税8.4亿元,分别比1988年增长26.8%和88.9%。
进入90年代,全区乡、村企业发展势头更猛,其产值也超过县属以上国有、集体企业。农业信贷对其
支持力度相应加大。到1994年,全区发放乡村企业贷款112589万元。

临沂地区1950~1994年农业贷款余额表
表13-3 单位:万元
┌───┬────────┬───┬─────────┐
│ │其中 │ │其中 │
│年份 ├───┬────┤年份 ├────┬────┤
│ │银行 │信用社 │ │银行 │信用社 │
├───┼───┼────┼───┼────┼────┤
│1950 │55 │ │1952 │85 │ │
├───┼───┼────┼───┼────┼────┤
│1951 │26 │ │1953 │442 │ │
├───┼───┼────┼───┼────┼────┤
│1954 │593 │29 │1975 │3603 │1775 │
├───┼───┼────┼───┼────┼────┤
│1955 │866 │261 │1976 │4657 │2374 │
├───┼───┼────┼───┼────┼────┤
│1956 │2626 │950 │1977 │5740 │3764 │
├───┼───┼────┼───┼────┼────┤
│1957 │2784 │989 │1978 │6975 │3277 │
├───┼───┼────┼───┼────┼────┤
│1958 │3316 │3494 │1979 │7662 │3516 │
├───┼───┼────┼───┼────┼────┤
│1959 │4567 │1650 │1980 │7675 │4132 │
├───┼───┼────┼───┼────┼────┤
│1960 │5568 │1936 │1981 │5031 │6317 │
├───┼───┼────┼───┼────┼────┤
│1961 │4557 │1375 │1982 │4438 │7759 │
├───┼───┼────┼───┼────┼────┤
│1962 │3913 │1252 │1983 │4283 │13002 │
├───┼───┼────┼───┼────┼────┤
│1963 │4414 │1180 │1984 │4053 │38940 │
├───┼───┼────┼───┼────┼────┤
│1964 │4337 │1126 │1985 │4081 │49644 │
├───┼───┼────┼───┼────┼────┤
│1965 │4763 │697 │1986 │4494 │74245 │
├───┼───┼────┼───┼────┼────┤
│1966 │5474 │1441 │1987 │3636 │93441 │
├───┼───┼────┼───┼────┼────┤
│1967 │5345 │1433 │1988 │9163 │65276 │
├───┼───┼────┼───┼────┼────┤
│1968 │5002 │1476 │1989 │29127 │73888 │
├───┼───┼────┼───┼────┼────┤
│1969 │5254 │1673 │1990 │29165 │65933 │
├───┼───┼────┼───┼────┼────┤
│1970 │5461 │1735 │1991 │34800 │69483 │
├───┼───┼────┼───┼────┼────┤
│1971 │3109 │1207 │1992 │40876 │78713 │
├───┼───┼────┼───┼────┼────┤
│1972 │3153 │1298 │1993 │49710 │72545 │
├───┼───┼────┼───┼────┼────┤
│1973 │3030 │1309 │1994 │28999 │105637 │
├───┼───┼────┼───┼────┼────┤
│1974 │3184 │1612 │ │ │ │
└───┴───┴────┴───┴────┴────┘

五、技术改造贷款 1979年,地区银行开始对国营企业发放中短期设备贷款(后改为技术改造贷
款),主要是支持企业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开发新产品,创名优产品,增产急需
的短线产品等。 1980~1983年, 全区发放贷款8206万元,扶持345个项目,实现产值14141万元,利
税5260万元,节煤9898吨,节电305万度。1984年改为技术改造贷款后,又开办了节能专项贷款。年底,
对54个项目发放贷款1710万元,增加产值12040万元、利润970万元、税金1871万元。1985年,控制该项
贷款规模,规定技术改造必须拥有自有资金,全靠贷款的技改项目一律不贷。该年度放贷5192万元,
支持114个竣工投产项目,当年实现产值15227万元、利润2723万元、创汇180万美元。1986年,工商银
行总行和省行为支援沂蒙山区的经济发展,先后增拨技改资金375万元和技改贷款3465万元,重点支
持企业上水平、上档次,提高产品质量,争创部优、省优产品。年底,放款余额达12013万元,竣工投
产项目168个,当年实现产值20969万元,利税4320万元,创汇181万美元。
1984~1988年,全区共批准项目533个,累计发放技改贷款36612万元,支持竣工投产项目822个,
实现产值146119万元,利税28709万元,创汇1723万美元。1990年以后,全区经济快速增长,资金需求
大幅增加,银行一直实行紧缩政策,控制技改贷款规模。到1994年,全区技改贷款余额达到65522万
元。
六、基本建设贷款 建国后至1979年,基建流动资金由财政拨款,不足部分由建行贷款。1980年
后,改由建行实行全额信贷。 1980~1986年, 全区流动资金贷款共3009万元,其中国营企业735万元。
1987年和1988年末,贷款余额分别为1213万元和1530万元。从1982年起,基本建设贷款范围由商业、
电力两个行业扩大到供销、一轻、纺织、电子等6个行业,贷款单位也由37户增加到54户。1985年底,
贷款项目100个,发放贷款20446万元。1988年,对电力、化肥、酒厂等发放基建贷款2425万元。新增
供电能力24000千瓦,新增化肥供应量7.2万吨。每年为地方财政增加收入1704万元。1994年,全区基
建贷款余额增至32344万元。
七、外汇贷款和配套人民币专项贷款 外汇贷款是中国银行办理的以外币为计算单位的贷款。筹
措外汇资金以有偿方式贷给企业,从国外引进技术和设备,扩大出口创汇产品的生产。1982年5月,
临沂中行试办第一笔外汇贷款业务,贷款企业是莒县纺织地毯厂,金额5.5万美元,期限2年,利率4.8
%,系特种甲类外汇贷款(借外汇,用人民币还外汇)。1983年9月,第二笔外汇贷款企业是临沂市大理
石厂,以14.3万美元兑人民币40万元,买国产大理石加工设备。1984年,全区优惠利率外汇贷款项目5
个,金额106.5万美元。同时还试办了特种乙类外汇贷款业务,即借外汇从国外购买先进设备,尔后
再用人民币购买外汇还贷(国家实行外汇管制)。1985年3月,国营8072厂用135万美元优惠利率贷款,引
进日本电子模式全新集成电路IC插座生产线,填补了国内空白。是年,全区共批准外汇贷款项目12个,
批准金额476万美元,年末贷款余额为226万美元。
1987年,开办合资企业中方股本外汇贷款40万美元。1988年全区共批准各类外汇贷款项目9个,批
准金额1921万美元,发放贷款439万美元,收回104万美元。
1982~1989年,全区办理各类固定资产外汇贷款项目38个,批准金额3243万美元,共放贷3049万
美元, 收回892万美元, 余额2157万美元。 同期,还向合资企业发放外汇流动资金贷款179万美元。
1990年后,全区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企业步伐加快。至1994年,全区外汇贷款余额为3170万元。
配套人民币专项贷款是从属于外汇贷款的配套性贷款。帮助使用外汇贷款的企业解决国内配套设
备所需人民币资金,促使外汇贷款项目尽快实现经济效益。全区1984~1989年,共向14个项目发放配
套贷款1243万元,收回100万元,年底余额为1143万元。
八、外贸和外事企业贷款 建国后外贸贷款由人民银行地区中心支行办理,以支持花生、生猪、
水产品、畜产品、药材、烤烟等物资出口。1962年底贷款余额228万元,1978年底贷款余额1725万元,
比1966年增加1697万元。1981年底中国银行地区支行建立时,接受外贸贷款账户7个,贷款余额1764万
元。各县外贸贷款仍由县人民银行办理,由中行控制信贷计划,资金由贷款行自筹解决。1982年末,
全区外贸信贷余额2398万元,完成商品收购2.09亿元。1983年末,外贸进出口企业贷款余额达2386万
元。信贷资金周转次数19次,比1982年加快6次。
1984年,外贸贷款实行“存贷分户,定额管理”的办法。年末,全区支持外贸收购资金17862万
元,完成计划109.8%,贷款余额为2532万元。1985年,为保证骨干出口商品需要,办理预购定金贷款。
貂皮是骨干传统出口商品,年出口额790万元左右。地区中行与畜产支公司商定,由其公司牵头,对
各养貂场及专业户挂钩扶持, 发放预购定金贷款3140万元, 促进了水貂的饲养与出口。年末余额达
5428万元。
1986年外贸信贷工作加强了对生产、储备环节上的资金供应,改变了过去单纯支持收购的做法,
大力发展出口打包贷款和预购定金贷款。全年发放打包贷款1220万元,预购定金贷款307万元。是年,
共发放贷款16032万元,完成出口收购值38266万元,超计划73.4%,创历史最高水平。1987年,外贸收
购值完成61682.2万元,跃居全省第四位。1988年,外贸信贷调整结构,扶优限劣,催收到期、逾期贷
款,全年清理不合理资金占用1800万元、挖潜1080万元,督促企业加速周转,节约资金3200万元。年
末实现出口商品收购值77193万元,贷款余额1050万元。1989年,外贸贷款余额为15435万元。进入90
年代,外贸出口年年大幅度增长,外贸贷款亦相应增加。1994年,全区外贸贷款余额增至23457万元。
外事企业贷款,主要用于既经营外贸又经营内贸的国营、集体企业事业单位。1982~1988年,全
区外事企业贷款平均余额为1621万元。从1986年起发展加快。1989年末,贷款余额为6108万元。出口
商品中、短期和股份贷款,主要是支持外贸直属加工生产企业、全民和集体工业企业、农副土特产品
生产单位,用以挖潜、革新、改造和购置设备、种畜、种子等。1982年,全区共发放中短期专项贷款
8笔计140万元;1983年办理9笔,贷款235万元,均用于支持轻纺产品的出口生产。1984年,办理中、
短期专项贷款10笔、 223万元,支持轻纺行业技术改造。1985年,先后发放中、短期和股本贷款6笔、
257万元, 其中股本贷款5笔、 227万元。 1987~1989年,全区共发放中、短期和股本贷款1141万元。
1990年后,中、短期贷款年年都有程度不同的增加。1994年,全区外事企业贷款余额达到10630万元。
九、合资企业人民币贷款 合资企业贷款,是为支持中外合资企业正常经营活动而发放的。贷款
种类分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贷款和结算贷款。全区从1985年开始向12家中外合资企业发放人民币
流动资金贷款2688万元,固定资产贷款20万元。
十、商品房开发贷款 1981年,为配合住房体制改革,以地区建行为主,开办商品房开发贷款业
务。1982年,以支持临沂市开发南坦和王庄小区为主,发放贷款110万元。次年建楼10栋,14498平方
米,竣工7498平方米, 出售4168平方米, 收回贷款70万元。1984年,全区有商品房开发公司4处,贷
款280万元,完成住房面积13464平方米。1986年,共发放贷款1415万元,完成商品楼74栋,面积11万
平方米。1988年,成立开发公司14处,完成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各公司还开展代建和联营业务。代
建21个项目,投资744万元,建筑面积28760平方米;和单位联营核算1398万元,建筑面积50931平方米。
1990年后,全区商品房开发进入全面开发阶段,商品房开发贷款增长也较快。到1994年,全区商品房
开发贷款余额达2558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