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沂批发城发展综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1&rec=377&run=13

临沂市位于鲁、苏、豫、皖4省的接壤地带,205、206、327等3条国道和017、030两条省道在此交
汇,兖石铁路横穿市区,交通十分发达。这一优越的地理位置,为商品的集散与辐射提供了有利条件。
80年代前,临沂城农历初三、初八为小集日,初五、初十为大集日。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五和十
月二十五分别举行规模较大的物资交易会,会期为3天。这在计划经济时期,逢集、逢会的频率算是
较高的。80年代后,随着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普遍推行,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农民急于将大量剩余的
农副产品拿到市场上出售,而设于东方红广场和电影院之间的旧有农贸市场,因空间太小,已远远不
能适应新形势下农副产品交易的需要。为满足城乡农贸交易的需要,临沂县政府于1981年冬在临沂长
途汽车站对面、解放路北处征西关大队耕地60亩(此处原有一片小树林,四周均是农田),新辟了一处
农贸市场。开市后,临沂四乡八邻的群众每逢五、十即前来交易,买卖粮食、家禽牲畜等物品。翌年,
集市已颇具规模。由于赶集者众多,卖物者在树林里随意摆摊,给人以杂乱脏之感。为此,临沂县政
府决定提高集市档次,在附近建起大棚,设立了柜台,一些个体经营者便在棚内长期摆摊,主要零售
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和农副产品,所售产品既不分类,也不批发。临沂市民习惯上将来此购物称之为"
逛西郊大棚"。
临沂市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批发市场建于80年代中期。1985年初,一部分南方人在临沂市西
郊东方红旅社租了几间客房,从南方乡镇企业中购进部分布匹,从事布匹批发生意。开始时,将布摆
在旅社门口,因影响交通,就改在租用的客房内进行交易。在很短时间内,这些布匹商的生意即越做
越大,每天来旅社买布者很多。有关部门发觉此事后,认为在宾馆内卖布影响了宾馆秩序和社会治安,
遂向临沂市委、市政府作了汇报,建议将其取缔。市委、市政府负责人听取汇报后,专门开会进行研
究,认为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布匹市场肯定会放开,南方农民来临沂批发推销自己那里乡镇企业生产
的布匹符合时代潮流,在市委书记张守业安排下,副市长刘绪贤就此事进行了专题调研,广泛征求了
有关方面的意见。尔后,向市委常委会作了专门汇报。常委会认为:南方人来临沂从事布匹批发生意,
是南方地区经济发展和思想解放的产物,它有利于促进临沂的商业繁荣,增加临沂的税收。非但不能
取缔,而且应由工商管理部门辟出一个地方,让他们公开从事布匹批发经营。根据当时规定,市场只
能由工商部门一家建管,其他单位一律不得从事市场建设。但如单纯依靠工商部门,又面临着既缺资
金、又缺土地的难题。工商行政部门本着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精神,决定走合资建设市场之路。当
时,许多单位对建市场这一新事物尚不太认识,故工商局连找数家单位和村居,均被谢绝。后,找到
水田居委党支部书记化书善,当其了解到建批发市场能有人来经营,能发展集体经济增加群众收入后,
便同意在村居小学旁划出一片地方,与工商局联合投资300万元,建起了一处拥有800个摊位,1平方
米货台每月租金仅5元钱的全市第一家专业批发市场--临沂纺织品专业批发市场。1986年10月28日,临
沂纺织品专业批发市场正式开业。当工商局将所收的30万元房租费、摊位费交给水田居委时,全村老
少一片欢声。群众形象地称这个批发市场是上级给他们村居"栽了一棵摇钱树"。
临沂专业批发市场的建设并非一帆风顺。在尚属计划经济的80年代中期,布匹市场还未放开,二
级批发市场还未建立起来,临沂率先建立纺织品批发市场,允许个人批发布匹,这一具有超前性的举
措,被省有关部门察觉后,遂联合行文,以扰乱市场物价,破坏市场秩序为由,做出了取缔临沂纺织
品批发市场的决定。在此情况下,为保护这个刚刚创建起来的首家专业批发市场,促进临沂商品经济
的发展,中共临沂市委就批发市场建设问题向地委做了详细汇报。争得地委的坚定支持后,市委、市
府负责人又专程赶赴济南,逐一向省三家主管部门汇报建立批发市场的理由和市场发展的前景。沂蒙
老区人民要求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深深感动了省有关部门领导人,他们破例收回行文,准许临沂开
办批发市场。
纳税是市场创办初期所遇到的又一个难题。当时,税务部门规定,经营者每购进一批布,就须交
纳一部分税,为使税收落到实处,税务部门还派出稽查员在市场核查。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有限的
稽查人员已远不能做到对所有的经营者进行逐户收查税款,加之当时不少经营户纳税意识不强,收税
难现象遂成为制约批发市场健康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为此,省税务局专门派出一名副局长来临沂解
决这一问题。为使批发市场的发展不因税收问题而受挫折,市场的创建者们经过反复的思考与论证,
向省税务局提出了在市场经营中实行报税制的建议。省税务局负责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接受了这一
建议,并决定将临沂纺织品批发市场作为全省进行报税制改革的试点。后来,这一纳税方式被作为成
功经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水田居委在工商部门指导帮助下创办全市第一家专业批发市场且获得显著经济效益的举措,为其
他单位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继水田之后,西关居委毅然投资200余万元,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即
建起了一处占地2.5万平方米,拥有1400个摊位和800多个房间的当时山东省最大的服装鞋帽批发市场。
尔后,两个居委大胆运作,连续建起了文体、家电、中药材、厨具、摩托车、日化、皮毛、农贸、毛
线、副食品等十几家专业批发市场,且每办必成,效益显著。一时,整个临沂城兴起一股办市场的热
潮:前园居委办起了胶合板市场、塑料市场、土产杂品市场,宋家王庄办起了家具市场、建材市场、
农贸市场。此期,除上述村居外,一些部队、学校、企业亦纷纷建起了一批有特色的专业批发市场。
如临沂农业学校利用靠解放路的地利之便,办起了丽华布匹专业批发市场,日经营额上百万元,临沂
农校也因此增加了收入。
进入90年代,星罗棋布的西郊各专业批发市场已联为一片。80年代初开设的那个以四乡农民出售
农副产品为主的农贸市场和为赶集人遮日避风的小树林,早已不复存在。那里,已经变成数层高楼的
小商品专业批发市场。但由于后来的各类专业批发市场均系在其四周而建,故临沂居民仍习惯地将西
郊各大专业批发市场统称为"西郊大棚底"。随着西郊专业批发市场的规模愈来愈大,知名度越来越高,
并从临沂日后的经济发展趋势考虑,1993年5月,地、市有关部门遂将临沂各专业批发市场冠之为"临
沂批发城"的称谓,并在解放路与临西二路交汇处树起了临沂批发城的建筑标志。至此,临沂市专业
批发市场的建设和运营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至1997年底,临沂批发城已发展成为占地4.2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分设有20多个专
业批发交易区,从业人员5.7万余人,上市品种3万多个,购销活动幅射26个省、市、区的大型批发市
场。1997年,实现成交额177.2亿元,连续6年居全省同类市场首位。1992年,国家统计局按集贸市场
综合经济效益排序, 临沂批发城名列行业百强第三位, 在国家工商局评出的1993、 1994、1995年度
全国百强集贸市场中,一直名列第五位,1996年跃至第三位。临沂因此成为鲁东南地区重要的人流、
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中心,成为鲁苏豫皖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获得了全国著名商城的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