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山区贫困状况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g&A=1&rec=202&run=13

临沂地区的西北部系沂蒙山区腹地。此处群峰起伏,山地瘠薄,交通闭塞,自然环境恶劣,历史
上即为山东省最贫穷的地方之一。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这里成为著名的革命根据地,是日本侵
略者和国民党反动派重点"扫荡"和进攻的地区。为了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沂蒙老区人民做出
了巨大的奉献和牺牲。过度地付出和长期战火的摧残,严重损伤了本来就很薄弱的经济基础。建国后,
为了解除鲁南、苏北10余个县市每年发生的洪涝灾害,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先后在位于沂、沭河上
游的山区各县修建起44座大、中型水库,此举不仅从根本上消除了下游平原地区的水患危害,而且使
素有沂、沭河"洪水走廊"之称的临郯苍平原涝洼地,变成了稻米飘香的"山东江南"。这批水库虽使下
游人民受益, 却为此淹没了山区县26万亩山间小平原和5万亩山场。 682座村庄被淹没于库底后,
计39.7万名库区移民因失去良田而成为全区最困难的群体。由于历史的和自然的多种原因,加上人为
的因素,使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有相当一部分农民生活水平处在国务院规定的贫困线以下,
有的连温饱问题也未解决。 到1984年, 全区尚有人均纯收入在150元以下的贫困村3390个, 贫困户
839514户,贫困人口3116413人。其中,位于西北部山区的沂水、沂源、沂南、蒙阴、费县、平邑6县
和位于抱犊崮山区的苍山县及位于马陵山区的临沭县等8个县,有贫困村3073个,占全区贫困村总数
的90.65%;有贫困户776690户,占全区贫困户的95.52%;有贫困人口2876296人,占全区贫困人口总数
的92.29%。全区尚有2576个村、100多万人吃水很困难,有5563个村不通汽车,4809个村不通电,5608
个村不通广播。而位于北部山区的沂源、沂水、沂南、平邑、费县、蒙阴6县和库区移民村,其贫困
面更高于全地区平均水平。从贫困人口来看:山区6县有贫困人口234.47万人,库区有贫困人口31.24
万人,所占比重分别是山区6县总人口和库区总人口的56.78%和78.69%,是全区平均水平的1.87和2.59
倍。吃水困难的村和人口所占比重也分别高达33.65%和56.56%,是全区平均水平的1.63倍和2.75倍;从
农民人均纯收入来看: 1984年,全国为355元,山东省为404.2元,胶济线6市为459元,临沂地区为339
元。 其中南部7县为408.2元, 北部山区6县为236.7元。 北部山区6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比胶济线6市
低222.3元,比本区内南部7县也低171.5元。在1985年抽样调查的北部山区2084个贫困村中,人均纯收
入在50元以下的即有57626户,分别占这些村总户数和总人口的44.8%和45.1%。由于经济不发达,文
教事业相对落后。在上述村庄中,12~40岁的文盲达131098人,占同龄人的33.4%;贫困村适龄儿童入
学率仅为86%,低于全区平均数1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