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类 天主教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13&rec=703&run=13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前后,河北枣强一带天主教民30余,为谋生迁来博兴
刘寨村定居,通过亲戚关系将天主教传至董杨村。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又从桓
台县传入高庙李村(当时叫邱李庄,属原蒲台县,今属博兴县庞家乡),多年在县境
北部活动,发展迟缓。清朝末年,外国传教士来博兴县立堂传教,建立高庙李和董杨
两个堂区。
高庙李堂区 该堂区建立之后,先是隶属济南教区,后隶属周村教区,先后由德
国籍神甫马梯亚、司德音、杨恩费(1905年奉梵蒂冈派遣)等及美国籍神甫傅德辉、
梅芳远等主持教务,梅去后,由中国籍神甫张秀清、王克恭、赵洪岭、宗怀德等主持。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前后,在高庙李村,建教堂5间。美籍神甫博德辉进住之后,
于民国23年(193年)新建大教堂12间,神甫宿舍9间,工作人员宿舍9间,汽车库3间,
磨房3间, 并建男女两个校园共房屋50间,定名为邱李庄海星完全小学,为外国文化
侵略,建立了阵地。教堂内还设有轿车、卡车。摩托车和马车。为扩大人教人数,高
庙李教堂还利用原来的5间旧教堂, 办了一所“圣母医院”,由美籍梅修女任医生、
司药,当地人因治好病而入教者为数木少。此时,天主教高庙李堂区为最盛时期,它
管辖原蒲台县及滨州、利津等县部分堂口的教务。该堂区立有堂口 47个,堂教177人,
领洗教友718人。
1942年初,侵蒲台城的日军,派兵将高庙李教堂的五、六名美国人逮捕,解往潍
县广文中学关押。车辆被掠走,学校、医院被迫停办。此后,高庙李教堂仍有数名中
国籍神甫主持,到1944年底,先后全部撤走。
董杨堂区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法国籍神甫山志高奉命由益都教区来董杨村坐
堂传教并建堂区。他主持建起了名为“安多尼堂”的教堂6大间,神甫住东瓦房3间,
后有法籍雷神甫、 费神甫续建南瓦房8间1,加拿大杜神甫来后,建男校舍8间,办起
小学。杜去后,又由法籍商神甫、顾神甫先后来坐堂传教。顾去后,华人刘百荷 (刘
崇道) 由黄县修道院来董杨村坐堂主持教务,又修盖神甫住舍数间。刘走后,山志高
神甫由益都上院村重来董杨村主持教务。之后,法籍傅神甫、华籍滕神甫(掖县人),
法籍申神甫,先后来董杨村坐堂传教。1936一1943年华籍神甫实文凯在此堂主持教务。
1937年前后,为董杨堂区最盛时期,董杨发展为总堂,辖区内有天主教组织的村
庄有:
一区(今博兴镇):辛安庄、顾家庄、田家官庄(伏田)、李家官庄(伏李)、瞳子村。
二区(今湖滨乡):湾头村、陈家庄子。
三区(今陈户镇):陈家村、范家村。
四区:曹王村、阎厨村(今均属曹王镇)。
七区(今庞家乡):烟墩官庄(太平村)、黎寨、杨家湾(北杨)、东高、西高、刘寨。
辖区内教徒近干人。
以上两堂区,统为博兴县天主教活动区域。1945年境内有信仰天主教的村庄42个,
592户,男教徒1528名,女教徒1623名,共3151名。
建国后,人民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的宗教政策。中共博兴县委统战部,于1963年10
月16-24日, 召开了宗教人士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天主教会长14人,教友13人;基督
教执事2人,教友8人,共计37人。为了开展正常的宗教活动,与会人员共同制定了服
从共产党的领导,遵守政策、法令,活动不影响生产;不给少儿“领洗”;不干涉婚
姻; 不体罚教徒;不“跳灵舞”,不“赶鬼治病”,不诈骗钱财等5项规则。天主教
活动正常。
在1966年开始的10年“文化大革命”中,博兴县所有教堂被查封,有的连同财产
被没收,教会会长和教徒遭到揪斗。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政府对“文化大革命”
中被查封、占用的教堂及没收的其他财产,分别进行了退还或作价抵偿。在政治上受
到损害的宗教负责人和教徒,得到了平反和纠正。1981年天主教会会长杨天爵被选为
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杨万春当选为县政协常委,李健刚当选为县政协委员。同年宗
教人士杨万其、宗学海出席省天主教第二届代表大会,杨被选为天主教爱国会委员。
1985年天主教分布在全县5个乡镇, 14个自然村,有1729名教徒,在5处教堂、9个宗
教活动点过正常的宗教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