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中药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13&rec=690&run=13

药材品种 据旧志载,民国期间,境内已经利用的野生中药材有薄荷、紫苏、小
茵香、瓜萎、富蒲、蓖麻子、益母草、茧丝子、大蓟、小蓟、艾叶、夏枯草、车前子、
茵陈、蒲公英15种。境内所用中草药多从天津、济南、青岛、潍县等地由药商购进。
建国后,人民政府注重开发当地药源,进行过多次野生药材普查。1954-1966年
境内查出植物中药材130余种。 其中蒲公英、益母草、薄荷、茵陈、透骨草、泽兰、
车前子等量多质好,为境内地道特产。1974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名录》进行
土产中药材普查,查出境内动、植物药材510种。回985年全国药源普查,确定境内主
要土产中药品种有:高粱乌米、麦角、马勃、蘑菇、银杏、节节草、侧柏叶、牡丹皮、
白芍、莲子、直胡、苦地丁、慈兰、萝莆、亭苗子、白芥子、齐菜、姜谷子、甘蓝、
紫花地丁、远志、瓦松、霍麦、王不留、马齿觅、匾蓄、水红花子、辣寥、地肤子、
灰菜、菠菜、怀夕、鸡冠花、青箱子、硬察基、牛地草、凤仙花、西瓜皮、苦瓜子、
苦瓜、冬瓜皮、丝瓜络、瓜蒂、葫芦、仙人掌、仙人球、野西瓜苗、棉花根、地锦草、
蓖麻子、木瓜、月季花、杏仁、桃仁、地榆、萎陵菜、山碴、梨、苹果、辟汉草、决
明子、槐米、甘草、鸡眼草、首精、首稽根、绿豆、黄茂、扁豆、赤小豆、沙苑子、
甜地丁、皂角刺、合欢皮、落花生、杜仲、榆树、桑白皮、律草、无花果、大枣、酸
枣仁、葡萄、花椒、黄柏、臭椿、香椿、胡桃、山荣英、蛇床子、北沙参、防风、白
茫。小苗香、)11穹、胡萝卜、完宴、连翘、茉莉、罗布麻、急性子、地瓜稍、首草、
金银花、大蓟、小蓟、艾叶、苍耳子、青蒿、红花、茵陈、菊花、败酱草、旋复花、
向日葵、苦菜、南芭、车前子、南沙参、桔梗、党参、龙葵、地骨皮、辣椒、茄子根、
番茄、烟草、牵牛子、茧丝子、玄参、地黄、透骨草、荆芥、益母草、泽兰、黄书、
薄荷、丹参、紫苏、美人蕉、浮萍、蒲黄、马街、山药、甘薯、香附、京三棱、慧米
六、麦芽、玉米须、芦根、白茅根、高粱、玉竹、麦冬、韭菜、大蒜、葱白、吊蓝、
石榴、黑芝麻、地龙、鸡内金、水蛙、狗骨、全蝎、刺狠皮、蜂蜜、济槽、蟋螂、壁
虎、鼠妇虫、蛇蜕、望月沙、蛇虫、桑嫖峭、蟋蟀、僵蚕、土元、露蜂房、青蛙、线
站、蝉蜕、夜明沙、百草霜、款冬花、白术、蒲公英、牛分子、紫苑、野菊花、瓜萎、
花粉、南瓜子,总计 194种。
主产分布 蒲公英主要产于县城以东,刘官村以西,小清河以北,贤城以南地区
龙河洼与贤城洼。所产蒲公英具有根粗、叶大、花杆粗壮挺拔之特点。建国后,产地
土丘荒家被开垦利用,野生蒲公英产量降底,他处虽产,不但品质欠佳,而且数量也
少,1980年以后敞开收购,年最高购量仅120公斤。
益母草主要产于博昌桥以东,阎坊乡道口村以西支脉河沿岸,东西15公里,南北
2公里之区域。 为博兴传统地道药材。民间自古有自采、自制、自用的习俗。年收购
量5000公斤左右。
泽兰集中产于湖滨乡麻大湖一带,伴生于芦苇丛中,品质优良,为传统地道药材。
1958年收购4万公斤,近年产量降低,互985年药源普查,产量仅1万公斤左右。
透骨草产于阎坊、店子、寨郝、湖滨等乡镇,品质优良、为传统地道产品。多在
田埂、渠旁、沟头崖岭与杂草共生。1984年收购1700公斤。1985年药源普查,产量仅
有5000公斤左右。
薄荷主产于麻大湖一带,店子乡有少产。年产量在万公斤以上。1984年收购量较
大,为5300公斤。
蒲黄药用部分为蒲律上部雄花序, 原仅在麻大湖一带有产。 1956年以来,沿黄
(河) 沟渠纵横,水面增加,蒲面达5000亩以上,正常年景产量可达3万公斤。1976
年收购630公斤, 1984年收购2500公斤。蛇床子产于阎坊、博兴、寨郝等乡镇的褐土
带, 产区集中成片,便于采收。1985年收购5000公斤,药源普查估产,年产量2万公
斤左右。
车前子境内路旁渠边大部分布。主产区为陈户、阎坊、湖滨等乡镇。估计产量可
达万公斤以上,但因采集费工,价格偏低,多数采收木起来,年最高收购量2000公斤。
药材种植 1956年博兴境内开始人工培植中草药。店子乡东郑村组建植药专业队
试种半夏35亩,翌年纯收入8.7万元。
1958年11月, 药材公司征地110亩,为药材种植实验基地。1959年引进意米、菊
花、双花、红花、连壳、小茵香、二丑、怀牛夕、生地、玄参、紫苏等品种,与东郊
专业队试种, 其中意米亩产417公斤,红花亩产40公斤。1960年试种薄荷、益母草、
草决明、元胡、太子参等药材,总产达2600公斤。1965年5;进川芍、白芍、牡丹皮、
黄茂、白茫等药材品种,种植获丰收。1968年药材种植一轰而起,全县种植2000余亩,
总产量仅2100公斤。1971年药材生产纳入国民经济计划,下达种植、收购指标,全县
种植262亩, 总产量3600公斤。1972年引进杜仲、芋肉、连壳、白果、木瓜、皂角、
黄柏等木本药材进行试种,东郑专业队种植杜仲、芋肉列为山东省药材生产重点品种。
翌年,全地区大面积推广,提供树苗1.5万棵。
1973年,在推广东郑、椒园植药经验的基础上,又发展西孙、辛朱、耿郭、王文、
高富、 高家、冯吴、窝刘、西关等9处植药专业队,全县种植药材291亩,产量17570
公斤。1975年种340亩,产量5 12万公斤。1977年种 460亩,总产 8. 8万公斤,药材
种植达到蒿峰。1980年植药专业队解散,药材基地分到农户经营,药材种植失去计划,
该年种植120亩,总产8900公斤,1985年仅种33亩,总产2500公斤。
药材收购 包括野生、 种植两项货源。1956年收购全蝎700公斤。1957年收购地
骨皮1万公斤。1964-1973年,阴雨天气较多,吐丝子生长成实,每年平均收购7万多
公斤。 1968年药材收购总量为8.1万公斤,1974年回. 67万公斤, 1976年 4. 11万
公斤, 1977年12.38万公斤,1978年4.54万公斤。1980-1985年每年收购2万公斤左
右。
中药材加工 县内经营中药品种大体在600~700个之间,其中需经饮片加工和炮
炙加工入药者约450个品种。 其他入药也需经过净洗、挑选。有的在配方时捣碎或碾
末。中药加工方法颇多,但归属其类大体有三。即:净制加工、饮片加工、炮炙加工。
净制加工即挑选、洗净,去杂,去污。
饮片加工品种繁多,有洗切、泡切、煮切、蒸切等。要求各异。归结起来大体分
四个步骤:挑选、浸闷、切制、晾晒。清代以来,各私营药店,特别是生药行家,对
饮片加工都非常重视和考究,均以饮片加工作为争夺市场的重要手段。各零售店铺均
备有药刀、药碾、筛筒、乳钵等器具加工药品。民国期间和建国初期,一直沿用这种
古老的药品加工工具和方法。70年代,药材公司先后购置滚刀式、剁刀式切药机各一
部。剁刀式切药机经多次试产均不理想,弃之未用。滚刀式切药机,两人操作,日加
工量达500公斤, 但甘草、黄茂、摈榔、)11军、天麻、清半夏一类药品仍用手工切
制。
炮炙加工方法颇多,有火炮制、水制法、水火合炙法等。细则分为漂、飞、提、
炒、炙、炮、偎、烫、锻、燎、煮、蒸、淬制、生芽、发酵等。其中以炒最为复杂,
有清炒、款炒、醋炒、酒炒之分;又有嫩炒、炒焦、炒黄、制炭之别。同时炮炙时的
火候,所用佐料多少各木相同,具有一定的技术。有些药品生、熟服用药效不一,有
的相反。所以炮炙加工,历来为医、药、病三家所重视,代代慎重沿用着这种传统药
材炮炙方法。
清代,境内医者多据《雷公炮制论)}制药,也有的采取疗效高副作用小的成方,
制成膏、丹、丸、散。民国时期,县内自制中成药有油膏、腊膏、升丹、降丹、蜜丸、
水九、米九及各种散剂。
1958年县药材公司建药材加工厂,用传统工艺制造蜜九类、水丸类、配水类和其
他类中成药50多种。其中龙凤接骨膏畅销全省、邮销全国。1962年制药厂下马,大部
产品停产。1985年县第一、二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均有制药室。炮炙膏、丹、丸、散,
方便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