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农民业余教育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13&rec=606&run=13

1916年,民国县政府,在县署西侧东西大街路南(今县城老城路西段),开办一
所半日学堂,后改为民众学校,招收学员百余名,中午、晚间授课。1919年改为第一
国民学校。是年县政府开办通俗讲演所1处,附有阅报处和图书馆。
1930年10月,博兴县成立民众教育馆,该馆由通俗讲演所、图书馆和民众学校合
并而成, 地址在旧日学宫前院。馆内设学校、健康、阅览、讲演4个部。民众教育馆
所设图书馆存有万有文库1部,其他书籍24种。1931年,在馆内开办夜校回处。
194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县抗日民主政府文教科附设县民众教育馆。在民众教
育馆的督导下,抗日根据地200个村庄,村村办民校,包括午校、夜校和妇女识字班。
官正、三辛、辛集等村的抗日小学都附设高级民校,用中午、晚间及农闲时间学习政
治和文化。
抗日战争胜利后,县民主政府大力倡办冬学民校。1946年全县老解放区(今阎坊
乡、纯化乡、陈户镇、店子乡一带)有男民校271班,学员 17935人;有妇女识字班
201个,学员14036人。新解放区(今兴福镇、曹王镇、湖滨乡、寨郝乡一带)有男民
校78处,学员3952人;女民校77处,学员2755人。全县共有民校627班,学员34729人,
老区参加学习者,占群众总数的28%,新区占6 9%。
建国初, 以识字为主的冬学运动进一步开展。1950年,冬学开午班173个,夜班
149个, 学习组32个, 共有男学员3900人,女学员6510人。有冬学教师368人,其中
323人受过县集中训练。1952年博兴县推行祁建华速成识字法,学习时间为200小时,
先教注音符号,然后突击学认2000个生字,再通过阅读和写句子进行巩固。是年各区、
乡又及时将冬学改为常年民校。1953年县政府建立工农教育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
公室设主任、副主任和辅导员,各区均设扫盲校长。1956年文教科设立工农教育研究
室,县业余教育委员会改为扫盲委员会。次年,各区、乡成立扫盲协会。随着农村合
作化的进展,出现了地头学习组、炕头学习组等学习形式,小学生划片包干,送字上
门,农村扫盲呈现高潮。“文化大革命”期间,农民业余教育以举办政治夜校为主要
形式。 1972年全县农村举办政治夜校58处,学员18134人。1977年11月县重新成立扫
盲业余教育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扫盲工作。到1980年5月,全县13390名文
盲半文盲, 已扫除7380人。 自1981年起,农民业余教育的重点逐步转向技术教育。
1982年, 全县有52644名农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农业技术学习。乔庄公社苍上大队、陈
户公社崇德大队、庞家公社奕李大队所办的技术业校受到上级表彰,省电视台在苍上、
崇德拍摄新闻电视片, 在全省播放。1983年全县有扫盲班13个,学员370人;业余小
学班23个, 学员609人;技术业余学校长年班109个,学员4116人,专职民师177人,
兼职民师40人;季节性短期班138个,学员 15718人。 1985年全县有 169823名农民
通过多种形式参加了农技、植保、果树栽培、畜牧兽医、缝纫等专业的业余技术学习。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中央农业广播学校于1981年在博兴县招生,通过考试录取第
一期农学专业学员77人(其中国家干部8人),1985年毕业 35人。
1983年招收第二期农学专业学员500人。1985年招收第三期学员140人,其中农业
经济管理专业121人,畜牧兽医专业11入,水产养殖专业8人。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学制为3年, 学员学习期满成绩合格,发给中专毕业证书,
国家承认其学历。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博兴分校校部设于县农业局。有校长、副校长、专职教师
和其他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学籍管理、教材发放和教学辅导。县府每年拨款对县农业
广播电视学校予以资助。1983年被评为省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