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辑 霜灾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13&rec=58&run=13

境内霜灾以秋霜为最,一般5年1遇,春霜次之,7年1遇。
清康熙三年(1664年)4月24日,下大霜,冻死小麦。
民国20年(1931)8月,秋霜早降,冻死秋季农作物。
民国30年(1941年)8月,天气骤冷,普降严霜,冻坏高粱花,秋作物绝产。
1960年10月26日,大霜冻,晚秋作物冻死绝产。
1971年5月,突降晚霜,棉花等春作物死苗严重。
1980年,小麦返青后,境内普降春霜,大面积小麦叶片干枯,影响生长。

#cd61286
&2第六辑 虫灾

境内虫灾主要有蝗虫、粘虫、蚜虫、豆虫、蝼蛄等。清代、民国,多有蝗虫、粘
虫成灾。建国后,蚜虫对棉麦危害最大。随着化学农药的推广,虫害大为减少。
清康熙六年(1667年)、四十三年(1704年)境内蝗蝻遍野,飞起蔽日,农作物绝产。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五十七年(1718年),六月暴发蝗灾。
清嘉庆十年(1805年)、十九年(1814年)、二十三年(1818年),夏蝗成灾。
清道光元年(1821年)、二年(1822年)、五年(1825年)、十五年(1835年)、十八年
(1838年),夏蝗成灾,汛期又有蝗蝻危害。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 、二十五年(1899年) 、三十二年(1906年)、三十三年
(1907年),夏蝗成灾,遍野皆是,秋作物大减产。
民国4年(1915年),夏蝗成灾,其他虫灾亦重,五谷歉收。
民国8年(1919年)蝗虫遍野,五谷大减产。
民国16年(1927年),夏蝗成灾。
民国21年(1932年),粘虫(俗名仔蝗)遍野,农作物几乎全部被吃光,大减产。
民国30年(1941年),夏季蝗蝻为害严重,飞起蔽日,空时田禾被吃光。
民国34年(1945年)7月,夏蝗大发生。
民国35年(1946年) 8月,全县境内蝼蛄、粘虫、蝗虫大发生,面积大,危害重,
人民政府带领民众大力扑灭。
民国36年(1947年)夏,粘虫、棉蚜严重发生,危害大。
民国38年(1949年)8月,粘虫危害严重,三区(今陈户镇)为最。
1951年7月,二、三、五、六区(今湖滨、陈户、店子、阎坊乡镇) 蝗虫大发生,
危害农田5万余亩,叶子吃光,减产严重。
1960年,夏、秋多种虫害发生,危害严重。
1961年至1964年,逐年蝗虫危害狂獗,每年平均有10余万亩受灾,经过飞机治蝗,
方得平息。
1977年,大豆桥虫、豆虫严重发生,受灾9.8万亩。
1981年全县不但虫灾严重,而且棉花枯、黄萎病等病害亦大面积发生。

#cd61287
&2第七辑 震灾

博兴地处渤海之滨,距地震活跃地区甚近,虽不是震中,但波及严重,受灾较大,
一般5-10年一遇。
明正统十三年(1447年),秋季青州府益都县地震,波及本县。
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九月,济南、青州、莱州、登州等府县均发生地震,波及
博兴。
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十二月,本县北部(当时属蒲台县)发生地震,电闪雷鸣。
清康熙七年(1668年)六月十七日,济南及登莱青等六府同时发生地震,波及本县,
声如万马奔腾,房屋倒塌甚多,砸死人甚众。
清咸丰二年(1852年)十一月,境内有地震发生。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六月十三日,渤海湾发生7.5级地震,波及博兴。
民国11年(1922年)九月二十九日,渤海发生6.5级地震,博兴东部乡村倒屋较多。
民国34年(1945年)十月二日,渤海湾发生6.25级地震,博兴有震感。
1969年7月18日, 渤海发生7.4级地震,最大裂度7度,黄河河口地区及垦利、利
津、博兴等县受灾严重,县境东北部出现地面裂缝、涌水和冒沙现象。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 河北省唐山市发生7.8级地震,本县境内有震感,县防
震办公室号召民众室外露宿三个月之久。

#cd6129
第九类 环境保护

#cd61291
&2第一辑 自然生态

本世纪50年代初期,全县自然生态基本平衡,动、植物生长及其循环处良好状态。
1956年开始使用化学农药、肥料,1958年“大办工业”、农业“大跃进”以来,受左
倾错误影响,重粮轻林,滥伐林木,森林覆盖率下降;过深地耕翻土地,土壤结构和
自然植被遭破坏;大量捕杀麻雀及其他野生动物,减少了自然控制虫害的力量。进入
70年代,本县工业顺起,石油采区迅速扩大,“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排放量越
来越多,水体、大气和土地等受到污染。每年上千吨有机磷农药和近万吨化肥的使用,
虽然保护和促进了农作物生长,但却杀害了不少益鸟、益虫。虫害天敌日益减少,乌
鸦、喜鹊、啄木鸟等濒于绝迹。农药残留的汞、砷、铅、锌等有毒物质,不同程度地
危害了粮、油、禽、牲畜乃至人类。1966年陈户镇刘家村因1605农药污染井水,全村
发生腹泻中毒60余人。庞家乡杨集村农药中毒8人,死亡2人。1985年阎坊乡发生有机
磷农药中毒300多人(次) 。大量使用化肥,缺乏科学常识,造成肥素失调,土壤板结
退化,影响植物自然生态。80年代初期,济南、淄博两市工业废水无遏制地泄入境内,
胜利油田产区的脱油废水、落地油和钻井泥浆,以及本县工业废水、废气、废渣大量
排放,致使麻大湖、小清河、预备河、北支新河、胜利河等严重污染,毛蟹绝迹,白
莲藕和其他鱼类质量降低,产量减少。地下水亦受到污染,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尽管人民政府采取一系列保护和治理措施,大量植树造林,保护益鸟、益虫,爱惜自
然资源,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开发地下水资源、严禁污染地表水,发展牲畜业等等,
自然资源污染状况有所改变,但自然生态仍不协调,水生物、野鸟、野兽仍受着严重
威胁,致使境内污染状况没有彻底好转。

#cd61292
&2第二辑 环境污染

水质污染 本世纪60年代前境内工业不发达,仅小清河北部分地区地下水受斥卤
污染,小清河南地下水和境内地上水均无污染。小清河南、兴福一带地下水含氟量较
高。从70年代开始,本县工业逐步发展, “三废”大量排放,济南、淄博、高青等
工业废水泄入境内,致使麻大湖、小清河、预备河、支脉河、胜利河、北支新河、工
农河、 打渔张河等水质变坏。 据1985年测定,济南市工业废水向小清河年排放量为
15000万吨, 有害物质21种,淄博市农药厂、新华药厂、化工厂、铝厂等88家企业通
过乌河、孝妇河等向麻大湖、小清河年排放32227.57万吨,有害物质16种,其中石油
类211.91吨,COD(化学耗氧量) 12352吨,BOD(五日生化需氧量) 3246.98吨,氰化物
4.36吨,酚18.81吨,铝0.115吨,砷0.054吨,六价格2.268吨,镐0.006吨,汞0.001
吨,氟化物5.682吨,三氯乙醛12.47吨,硫化物5.82吨,苯胺6.5吨,有机磷104吨,
有机氯49.4吨。县城各工厂年排放废水1592.034吨,COD781.3吨,BOD298.4吨,悬浮
物484.15吨,石油类23.997吨,氰化物2.349吨,六价铬1.705吨。其中化肥厂占总量
的39.52%, 县酒厂35.42%,五金厂3.2%。境内污染物中BoD负荷比58.42%,质量
系数27.10,COC负荷比17.86%,质量系数8.28,D0(溶解氧)负荷比9.8%,质量系数
4.303。 小清河、麻大湖和北支新河均遭严重污染,预备河重度污染,支脉河轻度污
染。地下水严重污染区域在麻大湖、小清河、预备河一带。1975年至1980年湾头、逯
桥、 孟桥、王桥等村因井水受污染600余入患腹泻病。1981年在该区域调查表明,癌
症、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怪胎等均比其他地区偏多。所产鱼虾多不能食,及其藕、苇、
蒲、鸭等年均损失约500万元。
大气污染 进入80年代以来,本县城和公路、铁路沿线,随着生产和人口的增长,
生活烟气、生产粉末、交通车辆废气及灰尘逐渐增多,大气污染日见明显。1985年县
城各企业年排放废气22532.4万标立方米,其中污染物质总量达3030.62吨,S02(二氧
化硫)752.72吨,N0x(氮氧化合物)195.7吨,C0(一氧化碳)33.9吨,烟尘1 258.6吨,
其他有害物质228.54吨。其中化肥厂排放量占总量的40.38%,酒厂占11.71%。农村
生活用煤年排放污染物质5477.2吨, 但因农村环境容量大, 大气污染比城镇较轻。
1984年曹王镇磷肥厂排放氟化氢气体过多,致使鼻咽喉发病120人。
噪声污染 从70年代后期始,县城张(店)东(营)铁路和张(店)义(和庄)公路交汇
处交通车辆噪声和商业闹市区人口密集,喧哗噪声逐渐严重。1985年县城平均等效声
级为60.63分贝, 按GB——3096——82标准评价,超标率为83.3%。交通干线两侧年
平均值75.325分贝,超标5.325分贝;特殊住宅区年平均值47.325分贝,超标2.325分
贝;文教区年平均值52.79分贝,超标2.79分贝;一二类混合区分别超标7.725分贝和
6.273分贝。
其他污染 县境东北部油田开发区的脱油废水、落地石油和钻井泥浆等污染物质,
自70年代以来大量排放,严重污染部分地块和,村庄。大量化学农药和肥料使用对本
县自然生态环境亦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1985年全县使用农药564吨,化肥58821吨.,
经测定农约80~90%的成分散发到土壤、大气和水体中;化肥的农田利用率仅有40~
60%,其他成分亦渗入地下水或分解、挥发到大气中,造成污染。

#cd61293
&2第三辑 污染治理
废水治理 1979年省革委拨排污款29.13万元, 用于麻大湖排污河道和扬水站建
设。 1977年-1982年国家拨款64.8万元,为湖区和小清河沿岸村庄打深机井20眼,修
筑生产桥、 节制闸、涵,疏通排污河道。1982-1985年县环保部门在小清河南岸修建
氧化塘4处, 推广净化污水灌溉技术,效果明显,获省农业厅科技进步三等奖。1985
年县城内有4个企业配备废水处理设施,设计能力为50万吨/年,实际处理45.33万吨
/年, 废水处理率36.17%; 仍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酒厂各有年处理废水
43.89万吨固液分离装置1套,效果较好。面粉厂通过沉淀悬浮物的办法处理废水中的
有机污染物质,有一定效果。
废气治理 1985年全县在县城企业中配有2套废气处理设施, 处理废气1633万标
立方米,降低了烟尘中有害物质。化肥厂锅炉和造气炉安装旋风除尘器和分离器,每
天可回收煤粉0.916吨,降低煤耗100公斤,全年节煤31.9吨。
废渣治理 1985年全县工业锅炉废渣年排放量达0.2555万吨,通过综合利用,年
处理量为0.2455万吨,处理率为96.09%。
噪声治理 进入80年代,县政府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消除噪声、震动的规定,责承
环保、公安、交通等部门加强县城街道、交通管理,改善交通秩序。车辆安装消音设
备,在城内严禁使用高音喇叭。各工厂企业采取隔音消声措施,机关、学校、居民严
禁在室外安装高音广播喇叭。礼堂、影剧院等公共场所严禁高声喧哗。至1985年,县
城内“机动车震天动地、喇叭长鸣、人喊马叫”的噪声混乱局面得到有效治理。
生活环境治理 从1983年开始到1985年, 县城5条主要街道全部铺设沥青路面,
修筑、疏通地下供、排水管道,把废水直接排至城外。组建城市清洁队,安设垃圾箱,
加强粪便、垃圾管理。农村实行新村规划,整修街道路面,修建和加固饮用水井建设,
乡镇驻地和小清河南近百个村庄普打深机井,改变生活环境卫生条件,彻底改变了过
去那种城市、乡村“无风三尺土,有水一街泥,粪便垃圾到处撒,大街小巷臭气多”
环境污浊的状况。
赔偿收费 1978年4月胜利油田脱水站为陈户镇沿北支新河村庄赔偿废水污染损
失18万元。 1980年淄博市赔偿湖滨乡14000亩小麦因废水污染损失124.62万元。1982
年县五金厂赔偿东关村40亩玉米污染损失6400元。 1980-1983年县酒厂赔偿东关村小
麦、苇草受污染损失8000元。1983年县磷肥厂赔偿东关村36亩玉米污染损失1440元。
1984年曹王磷肥厂赔偿周围村庄废气污染损失5000元。 1984年7月20日胜利油田纯梁
指挥部赔偿陈户镇官刘村因石油天然气管道漏油、 漏气毒死鱼苗2万尾损失2000元,
同时地区环保局处以罚款9000元。 1985年5月济南铁路局桥隧大修段赔偿相公堂村因
施工堵截排污河道造成渔塘死鱼和100亩小麦减产损失5000元。从1981年-1985年县环
保局共计收取废水、废气排放超标费3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