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干部队伍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13&rec=549&run=13

干部来源 1937年7月-1945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被吸收为国家干部的173人1945年
9月-1949年9月参加革命工作被吸收为干部的523人;解放战斗中,由渤海行署按省政
府招收干部计划, 经干部培训班培训,招收146人。建国后,干部来源主要有分配到
本县的大中专毕业生、军队转业干部、社会招干、工人转干等渠道。
大、中专毕业生分配 建国后历年毕业生分配,贯彻国务院或国家计划委员会、
人事局、教育局有关毕业生分配的意见。根据党在每个时期的政治、经济任务,采用
集中使用、加强重点、兼顾一般,面向农村、面向厂矿、面向基层,学以致用的原则
进行分配。1950年-1965年由县人民委员会人事科负责分配。1966年-1978年由县委组
织部分配。 1979年-1982年由县计划委员会下达计划,人事局负责分配。1983年1985
年由县计划委员会下达计划,县教育局负责分配。36年来共分配到境内大中专毕业生
2476人。
军队转业干部 博兴县自1952年开始接收军队转业干部,到1960年陆续转业到县
机关、 企事业单位的部队干部284人,其中团级 2人、营级27人、连级 121人、排级
134入;1963年-1964年接收安置军队转业干部121人,其中团级互人、营级8人、连级
52人、排级60人;1965年-1967年本县无军队转业干部;1968年-1975年,按军官分配
条件转业到行政机关、 企事业单位的有39人,其中营级4人、连级18人、排级17人;
1976年、 1978年和1979年接收三批军队转业干部共 236人;其中团级 11人、营级
67人、 连级99人、排级59人。1980年为以前的107名复员军队干部改办了转业。1982
年-1985年接收4批军队转业干部共175人, 其中团级12人、营级73人、连级39人、排
级27人、技术干部24人。
社会招干 1949年10月-1952年底,从农村招收完小以上文化程度、政治思想好、
历史清楚,经干部培训班短期培训的84人为干部。 1953年-1958年,从农村招收经干
部短期培训班培训的93人为干部。1965年按全国人事局长会议精神,确定行政机关企
事业单位在干部工作岗位的以工代干人员按干部对待。1959年-1966年8月间共招收干
部232人, 其中从城镇待业青年中招收21人,从复员退伍军人中招收47人,从农民中
招收164人。 1966年遵照省委组织部和惠民地区人事监察局的指示,试行“服役制”
干部制度,从农村选拔初中文化程度以上、23岁以下、参加两年以上集体生产劳动的
青年69人, 参加“四清”工作队培训锻炼,到 1971年这部分人中转为国家正式干
部的68人。是年,遵照省革命委员会政治部教育组关于补充教师队伍的意见,按其招
收条件和分配指标,招收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政治思想好、热爱教育事业的中青
年86人, 补充教师队伍,其中从农民中招收29人,从待业青年中招收1人,从退伍军
人中招收56人。 另外,从代课教师中招收公办教师217人。1978年按省革委(1978)
鲁革发113号文件《关于1978年由民办教师招收为公办教师的通知》 ,全县从中、小
学民办教师中招收公办教师55人。是年,将1973年以来经县以上党委批准,选拔到党
政机关工作,实行工分加补贴的农民干部,转为国家正式干部75人。为解决中医后继
乏人问题,遵照中央(197) 56号文件,从乡村医生中择优录用医药人员13人。1979
年-1985年, 从城镇待业青年中招收金融干部70人;税务干部24人;工商行政管理干
部12人; 物价管理干部5人;法律工作干部15人。1980年根据国发(1980)54号文件
精神,从全县科技、外语闲散人员中,择优录用干部54入。参照国务院(197)132号
文件精神,录用“社来社去”大、中专毕业生54人。1984年按惠民地区教育局、人事
处、劳动局、公安处、粮食局《关于择优录用部分民办教师为公办教师的通知》精神,
将71名优秀骨干民办教师,录用为公办教师。1985年从民办乡、镇文化站站长中,吸
收录用7人为国家文化干部,从农村优秀青年中选聘乡镇干部50人。
工人转干 1980年根据中共中央(197) 问号文件,《关于户籍、刑事、治安民
警改为干部的通知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公安部、国家人事局关于司法、交通民
警、改为干部的通知》规定,从县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干警中转干11人。1983年根
据中央组织部、劳动人事局关于整顿“以工代干”问题的通知,县委、县府成立转干
领导小组, 从全县 1114名“以工代干”人员中,吸收为国家正式干部783人。分两
批进行,第一批是补办干部手续的,包括“文化大革命”前脱产当干部使用,现仍在
干部岗位的39人;经县级以上党委或政府正式任命担任县科局级、正副股级以上职务
的工厂人;取得各种业务职称的人员114人,共计270人补办转干手续。第二批是办理
转干手续1979年前作“代干”工作,现仍在干部岗位工作的人员,或在业务技术岗位
工作,未取得技术职称的“以工代干”人员,经考核审定,报惠民地区人事处批准,
转为正式干部的513人。1985年按省人事局、劳动局(1984) 鲁人字第21号文件,尽量
从工人中补充干部的精神, 条件是1983年7月11日以前在“代干”岗位,现仍在代干
岗位上,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年龄在25岁左右,经全面考核,吸收29人为国家正
式干部。
干部构成 1叫3年, 县抗日政府及附属机关、区公所,共有干部314人,其中党
员42人,妇女干部较少。建国初期,全县干部500人左右,其中党员244人,他们文化
水平低,年龄小。随着各行业发展,干部不断增多。1957年,全县干部2053人,其中
党员773人,女性77人,大中专生只有75人,多数为小学文化程度。
1960年,全县有干部5734人,其中女性430人,大中专文化程度190人,占总人数
的3.3%, 高中530人, 初中2805人,小学以下文化程度2209人,26岁一45岁的干部
4832人, 党员人数占43%。干部构成处低文化,中年型。1961-1965年,经过精简下
放,干部队伍大量缩减,其干部构成仍处低文化,趋向老年型。
随着经济的发展,干部来源渠道的不断拓宽,到1978年,全县干部有3536人,其
中女性533人, 占15%。大中专文化程度1180人,占干部总人数的33.4%,大部分在
教育事业任职。年龄构成为老、中、青各占三分之一。整个干部队伍处于低文化、少
专业老年化类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干部队伍以“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标
准进行调整, 干部素质有明显提高。1985年,全县干部总人数4539人。其中女性790
人; 高等院校毕业生495人,占干部总数的10.9%;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1941人,占
干部总数的42.8%;高中生681人,初中以下1422人。党、团员人数占总人数的66%。
年龄结构趋于中年型, 35岁以下1899人, 占总数的41.8%,35岁一50岁2059人,占
45.4%,50岁以上581人,占12.8%,各类专业技术干部3988人。

有关年份干部调出、调入表
┌─────┬─────┬─────┐
│ 年 份│ 调 出│ 调 入│
├─────┼─────┼─────┤
│ 1961 │ 3631 │ 618 │
├─────┼─────┼─────┤
│ 1963 │ 212 │ 201 │
├─────┼─────┼─────┤
│ 1979 │ 86 │ 48 │
├─────┼─────┼─────┤
│ 1980 │ 228 │ 258 │
├─────┼─────┼─────┤
│ 1983 │ 487 │ 24 │
├─────┼─────┼─────┤
│ 1984 │ 112 │ 42 │
├─────┼─────┼─────┤
│ 1985 │ 71 │ 37 │
└─────┴─────┴─────┘
注:83年包括划归东营市和滨州市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