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类 计划执行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13&rec=377&run=13

第一个五年计划前期,计划范围仅限于农业经济,一家一户生产计划难以具体掌
握。 1955年全县有85%的农户参加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当年,粮食播种面积144
万亩,超计划1200亩,年总产74243吨,完成计划的94.4%;棉花面积21.94万亩,少
于计划2000亩,棉花(皮棉,下同) 总产4030吨,完成计划的101.8%;大牲畜存养量
2.76万头, 超计划1000头; 生猪存养7400头,完成计划的23.1%;社会商品零售额
1762万元, 完成计划的111.8%。“一、五”计划末期全县实现高级合作化。1957年
粮田播种108.86万亩, 超计划2000亩, 产量78960吨, 完成计划的98%;棉花产量
2336吨,完成计划的44%;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811万元,完成计划的72%;粮食统购
完成计划的90%,棉花统购完成计划的57%。
“二、五”时期,受“大跃进”和“浮夸风”的影响,计划指标一改再改,越改
越高,影响正常计划的执行。1958年工业以钢为纲,全民办钢铁、办工业,盲目上一
大批项目, 占去大批劳动力, 农业因缺人收获,造成重大损失。是年粮食实际产量
81408吨, 完成原计划的97%,完成跃进计划的52%;棉花产量3876吨,完成计划的
60%。1960年粮食产量38103吨,完成计划的20%;皮棉产量681吨,完成计划5.9%。
1966-1975年的第三、 第四个五年计划时期,时值“文化大革命”动乱。初期,
计划工作无人管理,后期,形式上管理范围过宽,统的过死,但仍处于混乱状况,计
划执行情况不明。
“五、五”计划,范围扩展到工业(包括乡镇工业)、农业(包括多种经营)、交通
运输、财贸、基建、人口、物资、劳动工资、文教卫生等9个方面,350多个指标,均
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 1980年粮食总产133764吨,完成计划的103%;棉花产量2323
吨, 完成计划的160%。全县32个县属国营、集体企业,29个超额完成计划,工业总
产值达3746万元(按1980年价格计算),完成计划的147%。
“六、 五”计划,增加经济协作、外资利用等内容。这5年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
革和“开放” 、“搞活”政策的贯彻执行,是全县经济大发展的5年。1985年农业总
产值16702万元。 完成计划的85.2%, 粮食总产177856吨,完成计划的105.8%,比
1981年增长37985吨(按所属区划可比数字),年递增4.27%;棉花总产14376吨,完成
计划的96%, 比1981年增长10204吨,年递增14.1%;造林面积9360亩,完成计划的
133.7%; 淡水养鱼1214吨,完成计划的152.8%。工业总产值15058万元,完成计划
的150.8%,比1981年增长10544万元,年递增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