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类 乡镇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13&rec=21&run=13

博兴镇 系中共博兴县委、博兴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
心。
博兴镇位于县境西南部,北纬37°06′~37°11′东经118°03~118°13′;东
接陈户镇与寨郝乡, 西靠高青县, 北联庞家乡,南隔小清河与湖滨乡相望。东西长
15.5公里,南北宽9公里,总面积96平方公里。
博兴镇, 原名城关镇。在民国时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为第一区,1956年7月
划为城关镇,1958年10月改为城郊公社,1981年复改城关镇,1984年改建为博兴镇。
现辖53个村民委员会,56个自然村,人口58700多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600多人,
回族6人,满族4人,其余皆为汉族。
全镇耕地79310亩, 占总面积的56%,多属潮土土类。东部为白沙壤土和红土,
西部是白土和盐碱地,南部为白土,北部是大红淤地。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玉米、
大豆等;经济作物主要是棉花,另有少量红麻;水果有苹果、葡萄、西瓜等;是全县
蔬菜生产基地。
博兴镇处黄泛平原南部边缘,地势西高东低,比降为1/7000,地面高程8~10米,
潜水埋深0.5~3米。东北有打渔张一干渠、西有道旭干渠,中部胜利河穿境而过,北
有三号支沟,南有支脉河、小清河,有机井盯眼,水利条件优越。土地有效灌溉面积
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4.5%。
全镇林地280亩, 其中果园901亩,林木覆盖率为4.5%。乡镇企业有农具、皮
革、五金、汽修、食品、家具、建材、建筑、工艺美术等。县属工厂多在此镇内。
全镇有镇办中学2处, 县属第一中学和第二中学及地区管理的博兴师范也在此镇
内。除县属文化设施外,还有自办的文化站,广播站等。东关村建的曙光影剧院为二
层楼,设有1300多座。
镇东北有嫌城古遗址,西北有广武君李佐车墓,均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陈户镇 位于县境中部。北纬37°08′~37°18′,东经118°09′~118°15′。
东与纯化、阎坊两乡毗邻,西与庞家乡接壤,南以打渔张一干渠与博兴镇为界,北与
乔庄、蔡寨乡相连。南北长18.5公里,东西宽8公里,总面积109平方公里。镇府驻地
陈户村距县城11公里。
南北有张东铁路和博阎、乔庄公路纵贯全境,东西有广青公路穿过,交通便利。陈户
镇在民国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属第三区。1957年划为陈户乡。1958年改为陈户
公社, 1984年改建为陈户镇。有57个村民委员会,59个自然村。人口42400人,皆为
汉族,其中非农业人口1070人。
陈户镇地处黄泛平原南部, 多属沿黄缓平坡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比降1/
3000,地面高程7~8.5米。潜水埋深0.5~3米,矿化度0.5~10克/升。
镇境北部有打渔张河、工农河,中部有北支新河,南部有三号支沟、支脉河;另
外打渔张一干渠从南部越境, 二干渠流经镇境东部,三合干渠纵贯南北;有机井123
眼,水利条件优越;灌溉面积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6%。
全镇耕地82250亩, 占总面积的50.3%,多属潮土土类,碱化严重。粮食作物有
小麦、玉米、大豆;为全县主要产棉区。
全镇林地5232亩,其中果园2240亩,林木覆盖率为3.2%。主要鲜果为苹果、梨,
多是建国以后发展的。
镇办企业有农具、建材、建筑、食品、印染、工艺美术等。陈户酱菜久负盛名。
全镇地下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现已开采。北部有胜利油田纯梁指挥部和702油库。
境内有中学四处,县第二医院驻陈户村。
1942年的冯吴战斗,1945年的陈户惨案,均发生在此镇。1946年人民政府于陈户
村南建五层烈士纪念塔以纪念死难将士。
镇境中部的董家村,为汉孝子董永故里,镇境东南有董永墓,封土尚存。镇境南
部冯吴村尚有乐陵郡城遗址及龙华寺、向山寺古遗址。
曹王镇 位于县境西南部, 北纬36°058′~37°03′,东经118°07′~118°
13′。东临兴福镇,北接湖滨、寨郝两乡,南与淄博市临淄区搭界,西与淄博市的桓
台县接壤。镇府驻地曹王村距县城13公里。
镇境南北长10公里, 东西宽8公里,总面积53.5平方公里。张东铁路和张义公路
纵贯全境。
民国期间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镇境南部属第四区,北部属第二区,1957年划
为曹王、 王海、东鲁3乡;1958年划归兴福公社,1968年划为曹王公社,1984年改建
为曹王镇。 现辖32个村民委员会,27个自然村。人口3677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031
人,壮族1人,满族3人,余皆汉族。
曹王镇为泰沂山区山前冲积平原, 地势南高北低,比降1/1250,地面高程10~
20米,为全县高岗,王海村南为全县最高点,海拔21.6米,潜水埋深3~5米。
全镇有耕地57976亩,占总面积的75%,多属褐土和砂姜黑土。兴福河穿过北境,
机井998眼,灌溉面积5万多亩,以井灌为主。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棉花、黄烟
等。粮食亩产450公斤以上,为全县农作物产量较高的乡镇之一。
林地4012亩,其中果园425亩,林木覆盖率5%。
镇办企业发达,以建筑、建材、运输业为主,还有农具、塑料、食品、化肥、酿
酒、工艺美术和油棉加工等。
全镇有中学两处,医院1处。王海村的明代石桥为省级重点文物。
兴福镇 位于县境东南部,北纬36°58′~37°03′,东经118°12′~118。18
′。东与东营市的广饶县搭界,西与曹王镇接壤,北与寨郝乡相邻,南与淄博市临淄
区毗连。 镇府驻地兴福村距博兴县城16公里。南北长10.5公里,东西宽8.5公里。总
面积46平方公里。博临公路纵贯全境。
民国期间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兴福镇属第四区,1957年划为兴福乡,1958年
为兴福公社,1961年改为兴福区,1968年复为兴福公社,1985年改置兴福镇。现辖36
个村民委员会, 38个自然村。有人口32800多人。兴福镇属泰沂山区山前冲积平原,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比降1/1250,地面高程10~20米,潜水埋深3~5米。
全镇有耕地56265亩,占总面积的83%,多属褐土和砂姜黑土。兴福河、分洪河、
鱼沟子河流经镇境,地面机井796眼,灌溉面积4万多亩。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大
豆、棉花、黄烟等。林地面积3105亩,其中果园386亩,林木覆盖率为4.5%。
镇办企业以白铁、农具、建材、皮革、工艺美术等为主,近几年熬胶业几乎遍布
各村。镇境为本县柳编业的发祥地。簸箕、笸箩、箢子等,工艺精致,历史悠久,极
负盛名。县属水泵厂亦设于兴福村。
县第四中学驻兴福村东首,有镇办中学1处,医院1处。
兴福镇是1932年中共博兴县委领导的“八四”暴动的主要地点之一。1941年的王
桥战斗发生在王桥村,人民政府于王桥村建“王桥烈士纪念亭”怀念阵亡将士。
北部有村高龙山文化遗址。
湖滨乡 位于博兴县西南部, 小清河以南, 北纬37°02′~37°。07′,东经
118°02′~118°11′。 乡政府驻地湾头村距县城4公里。乡境东与寨郝乡相邻,东
南毗连曹王镇,西南与桓台县搭界,西与高青县接壤,北靠博兴镇,东西长13.5公里,
南北宽8.5公里,总面积50.5平方公里。
湖滨乡因位于麻大湖之滨,故名。乡域在民国期间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北部
属第一区,南部属第二区。1956年析为湖滨、湾头两乡。1958年并为湖滨乡。同年10
月改建为湖滨公社。1961年划为湖滨区。1968年复为湖滨公社。1984年仍改为湖滨乡,
辖31个自然村。全乡有47200多人。
湖滨乡地处泰沂山区山前冲积平原。南部属山前缓平地,北部多属于河间浅平洼
地。 地势西高东低,比降1/1000,地面高程5.4~7米,潜水埋深1~3米。全乡耕地
39467亩, 占总面积的67%,多属褐土土类。小清河、预备河、兴福河等河流过境,
麻大湖在境内一半, 有深井300眼,有效灌溉面积3.0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7%。
主要农作物有小麦、 玉米、大豆、棉花等。1984年粮食亩产550多公斤,是全县产量
最高地区。
全乡有林地5984亩,其中果园298亩,林木覆盖率为7.9%。
乡境属麻大湖区。麻大湖水面20平方公里,有万亩水田。苇、蒲、杞柳、白莲藕
为湖区四大特产。毛蟹、鳝鱼、甲鱼等湖产亦久享盛名。丰富的湖区资源,给湖滨人
带来了经济上的繁荣。但自70年代末期,济南、淄博废水注入,湖区严重污染,鱼蟹
几近绝迹。
乡村企业主要有农具制修、建材、建筑、镀锡、食品、工艺美术等,尤其柳编、
草编工艺,历史悠久,工艺精湛,驰名中外。
全乡有中学3处, 影剧院1座,结核病防治所1处。湾头村西有西汉时期高昌县城
遗址,安柴村西有会城遗址。
张东铁路纵贯全境,设有安柴火车站。博兴~湖滨公路,东与张义公路相接。小
清河西可通省城济南,东可达渤海,交通方便。
寨郝乡 位于县境南部, 小清河南侧。北纬37°03′~37°08′,东经118°10
′~118°15′。 东邻店子乡,西与湖滨乡接壤,北靠博兴镇,南与曹王、兴福两镇
毗连。南北长8公里,东西宽7公里。总面积41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地寨郝村,距县城
10公里。
乡境在民国年间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 属第二区;1956年7月划为柳桥乡,同
年10月划归利城区; 1957年2月复为柳桥乡;1958年12月东部属利城公社,西部属湖
滨公社;1961年划归湖滨区;1968年建寨郝公社;1984年改建为寨郝乡,辖13个自然
村,有人口25800多人。
乡域处泰沂山区山前冲积平原。其南部属山前缓平地,北部属河间浅平洼地。地
势西南高东北低, 比降1/10000,地面高程5.4~7米,潜水埋深1~3米。耕地36302
亩,占总面积的59%。北部小清河沿岸属潮土土类,南部多属褐土土类。小清河、预
备河、 兴福河、分洪河、鱼沟子河流经全境。有扬水站25个,深井217眼,有效灌溉
面积3.5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8%。
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红麻等。
全乡有林地3997亩,其中果园413亩,林木覆盖率为6.5%。
乡村企业以建筑、建材业为主,另有农具制修、食品、麻纺、工艺美术、油棉加
工等行业。为全县最富裕的乡镇之一。1985年寨郝村人均收入过千元,粮食千斤以上。
全乡有中学2处, 有博兴县医院寨郝分院。寨郝村南有古博昌城遗址。寨高村有兴国
寺遗址,其北魏丈八佛为全省最大的石造像。寨卞村北小清河北岸有蒲姑城古遗址。
张义公路与潍博公路在境内交汇,贯穿全境。小清河可通航,交通方便。
店子乡 位于县境东南部, 小清河南侧。北纬37°01′~37°09′,东经118°
13′~118°21′。 东与广饶县搭界,南邻兴福镇,西接寨郝乡,北靠阎坊乡。乡政
府驻地店子村,距县城16公里。乡境南北长14公里,东西宽11公里,总面积83.5平方
公里。
乡域在民国期间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属博兴县第五区。 1956年7月析为店子、
利城两乡,10月并为利城区。1957年2月又析为利城、辛朱、店子三乡。1958年9月并
为利城乡,10月改建为利城公社。1961年复为利城区,1968年改建为店子公社。1984
年更为店子乡,辖40个自然村。全乡44200多人。
乡境大部属泰沂山区山前冲积平原,北部小清河沿岸是河间浅平洼地,南部为山
前缓平地。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比降1/1250。地面高程5.4~20米,大刘村北为全
县最低点。 潜水埋深3~5米。全乡耕地87544亩,占全乡总面积的70%。北部小清河
沿岸属潮土土类,南部为砂姜黑土。小清河、预备河、广博河过境,有深井1031眼,
有效灌溉面积7.64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7%。
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大豆、谷子、高粱、地瓜、棉花、黄麻等。全乡林地
5636亩,其中果园809亩。林木覆盖率4.5%。
乡村企业主要有农机、建材、针织、食品、地毯等。沙旺村附近地下黄砂为优质
建筑材料。粉条、粉皮为该乡特产,久享盛名。
全乡有中学3处, 电影院1处,卫生院1处。利城村附近有西汉利县县城古遗址,
般若村有北魏时期般若寺古遗址,曾出土般若寺万佛碑,现存县文物管理所。
潍博公路横穿全境,曹(王)大(王)公路,纵贯南北,小清河可通航,交通便利。庞家
乡 位于博兴县西部,道旭干渠以东,三号支沟以北,北纬37°11′~37°17′,东
经118°03′118°09′。东与陈户镇相邻,西与高青县接壤,南靠博兴镇,北连蔡寨
乡, 西北与滨州市的小营镇搭界。 乡政府驻地庞家村,距县城10公里。乡境南北长
11.5公里,东西宽8公里。总面积66平方公里。
乡境民国期间南部属博兴县第一区,东部属第三区,北部属蒲台县第二区。1943
年其博兴部分划为八区。 1949年划为七区,1952年划为通滨区。1956年3月蒲台县并
入。 博兴县,乡境划为七区。同年7月析为通滨、安桥两乡。1958年并为通滨乡。同
年10月改建为通滨公社,1961年复为通滨区;1968年改为庞家公社。1984年改建为庞
家乡。辖54个自然村。现有人口28700多人。
庞家乡属黄泛平原沿黄缓平坡地。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比降1/6000。地面高
程8~11米,潜水埋深0.5~3米。有耕地55707亩,占总面积的57%。其南部属潮土土
类,东北部间有部分盐碱地。北支新河、工农河、三号支沟、道旭干渠、胜利河、打
渔张一干渠等贯穿境内,有深井57眼,有效灌溉面积5.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98%。

主要农作物有小麦、 玉米、大豆、棉花等。有林地3465亩,其中果园886亩,林
木覆盖率为3.5%。
乡村企业有农具、建材、食品、皮毛加工和工艺美术等。70年代始,养貂、养兔
业非常兴旺。
乡内有中学1处, 卫生院1处,电影院1座。高庙李村有天主教堂,是民国期间全
县天主教活动最活跃的地区。村南有高庙寺古遗址。
境内交通方便,博小铁路、张义公路纵贯全境。
阎坊乡 位于博兴县东部, 小清河北侧。北纬37°07′~37°14′,东经118°
13′~118°22′。 乡政府驻地阎坊村,距县城15公里。乡境东与广饶县搭界,西与
陈户镇接壤, 北邻纯化乡, 南接店子乡。东西长12公里,南北宽11.5公里。总面积
112平方公里。
乡境在民国时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属第六区。 1956年7月析为龙河、吕艺两
乡,同年10月划归纯化区。1957年2月划为吕艺、花园两乡。1958年9月并为吕艺乡,
同年10月改建为吕艺公社。 1961年5月划为吕艺区,1963年10月改为阎坊区。1968年
改建为阎坊公社。1984年改建为阎坊乡,辖32个自然村,有人口42800多人。
乡境属黄泛平原缓平地。 地势西高东低,比降1/9000,地面高程6~7米,潜水
埋深1~3米。 全乡耕地85747亩,占总面积的52%,多属潮土土类。北支新河、支脉
河、三号支沟流经乡境,有深井104眼,有效灌溉面积7.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90%。
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棉花、地瓜等。西瓜为阎坊特产,历史悠久,个大
味美,驰名四方。
全乡林地5540亩,其中果园2673亩,林木覆盖率3.2%。
乡村企业有农机、建材、食品和工艺美术行业。县第三油棉加工厂亦在此乡。
全乡有县第三中学, 乡办中学3处,有博兴县人民医院阎坊分院,有电影院等文
化设施。刘官村、郑官村一带是吕剧的发祥地,故有“吕艺乡”之称。高渡村是中国
共产党博兴党组织的诞生地,博兴县第一个党支部及中共博兴县委员会就诞生在此村,
博兴县党组织的创始人张静源、张文涛、张仿(后叛变)等皆为高渡村人。
高阎公路,西交博问路,可直通博兴县城和陈户火车站。
纯化乡 位于博兴县东北部,打渔张二干渠之东、北支新河以北。北纬37°13′
~37°19′,东经118°14′~118°22′。东与东营市的东营区及广饶县相邻,西与
陈户镇毗连,北接乔庄乡,南靠阎坊乡,乡政府驻地纯化村距博兴县城19公里。东西、
南北各长11公里,总面积84平方公里。
纯化乡在民国期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属第六区。 1956年7月划为纯化乡,同
年10月, 改为纯化区。1957年2月复为纯化乡,其南部归入吕艺乡。1958年划归广饶
县。1961年重归博兴县,1962年10月合入阎坊区。1968年划为纯化公社,1984年复为
纯化乡,辖28个自然村,共有人口23900多人。
纯化乡属黄泛平原缓平坡地, 地势西高东低,比降1/7000。地面高程7~8米,
潜水埋深0.5~3米。打渔张河、工农河、北支新河、二干渠、三干渠流经全境,有深
井11眼。 全乡耕地63136亩,占总面积的50%;有效灌溉面积4.63万亩,占总耕地面
积的73%。
乡境北部属盐土土类,南部属潮土土类,土质严重碱化。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
米、 大豆、棉花、地瓜、花生等。全乡有林地2520亩,其中果园516亩,林木覆盖率
为2%。
乡镇企业有农机、建材、食品、工艺美术等,地下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为胜利油
田重点油区。
全乡有中学1处,卫生院1处。纯化村南有裴家烈士纪念亭(原在裴家村北),东王
文村北有王文烈士纪念亭,均属县级重点保护文物。王文村为吕剧创始人孙中新故里。
张东铁路纵贯南北,并设有纯化火车站。广北农场至青城的公路横穿乡境,阎纯
公路纵贯南北,交通方便。
蔡寨乡 位于县境西北部, 黄河南侧。北纬37°16′~37°21′,东经118°05
′~118°10′。 东接乔庄乡,北靠黄河,西邻滨州市的小营镇,南与陈户镇、庞家
乡相连。 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7.5公里,总面积55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地蔡寨村,
距县城21公里。
蔡寨乡在民国期间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 属蒲台县第三区。1956年3月划归博
兴县, 同年7月划为蔡寨乡,10月析归乔庄、小营两区。1957年复蔡寨乡,其西部仍
归小营乡。1958年10月改建为蔡寨公社,不久划归通滨公社,1961年改为通滨区。同
年10月,西部属通滨区,东部归属乔庄区。1968年划为蔡寨公社。1982年其朱全管区
划归滨州市小营镇。 1984年,改建为蔡寨乡。现辖31个自然村。全乡共13900多人。
蔡寨乡地属黄泛平原, 为沿黄缓平坡地。地势中部高,东西低,比降1/3000,地面
高程8~11米。潜水埋深0.5~3米。
全乡耕地28682亩, 占总面积的34%,北部为黄河滩地,属盐土土类,南部多属
潮土土类,盐碱严重。东北角打渔张引黄工程。为引黄济青(青岛)输水河渠首。打渔
张一干渠与三河干渠纵贯全境, 打渔张河截渗河横穿乡境南部。有效灌溉面积18000
亩,占耕地面积的65%。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水稻、花生等,其芦
苇,产量多,质量高,是编织工艺和建筑业的优质材料。
有林地1408亩,其中果园125亩,林木覆盖率1.7%。
乡办企业有农机、食品、榨油和工艺美术等,所产苇帘远销国外。
现有中学1处,卫生院1处。双台村古烟火台高10余米。
蔡寨公路西接张义公路,可通滨州、博兴县城、淄博等地,东接乔庄公路,亦可
直达博兴县城。
乔庄乡 位于博兴县北部, 黄河南侧。北纬37°18′~37°22′,东经118°09
′~118°18′。 东与东营市的东营区搭界,西接蔡寨乡,南、东南分别与陈户镇、
纯化乡为邻,北隔黄河与东营市的利津县相望。乡政府驻地乔庄村,距博兴县城24公
里。全境东西长13公里,南北宽8.5公里,总面积78平方公里。
境域在民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 属蒲台县。1956年3月并入博兴县为乔
庄区,同年7月改为乔庄乡,10月复为乔庄区。1957年2月复为乔庄乡。1958年12月划
归广饶县。1961年重归博兴县,为乔庄区。1968年划为乔庄公社。1984年改建为乔庄
乡,现辖33个自然村。全乡共21444人,皆为汉族。
乔庄乡地处黄泛平原,西部属沿黄缓平坡地,东部多属决口扇形地。地势西北高,
东南低,比降1/6000。地面高程9~1 0米,潜水埋深2~3米。
全乡耕地46228亩,占总面积的39.4%。北部沿黄属盐土土类,南部属潮土土类,
土质高度碱化。打渔张沉沙条渠、总干渠、二干渠、四干渠和截渗河贯穿全境,有效
灌溉面积4.3万亩, 占耕地面积的93%。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棉花、地
瓜、花生、水稻等。全乡林地2340亩,其中果园290余亩。林木覆盖率2%。
乡办企业主要有农具、食品、建材、工艺美术等。柳编、草编、苇帘等工艺品畅
销国内外。
有县畜牧职业中学1处,乡办中学1处,博兴县医院乔庄分院1所。
境内交通变化很大,民国时期为偏僻闭塞地区,现在博(博兴)乔(乔庄)公路纵贯
全境,并与广(广北农场)青(青城)公路相交,通公共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