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工业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13&rec=193&run=13

博兴县水陆交通方便,柳、蒲、苇等植物资源丰富,发展工业有良好的自然条件。
明清时期,境内即有织席编履、酿酒、榨油、纺线织布、木工铁石匠等行业。以蒲、
柳、苇为原料的编织业,小清河南最普及,今兴福、湖滨等乡镇更为兴旺。农村手工
纺织业遍及全境,尤以小清河北,今陈户、阎坊、庞家、纯化等乡镇更兴盛。白酒酿
造业和榨油业也很普及。
中华民国时期,工业仍以农村手工业为主,其特点是:(一)产生了行业组织。以
民国20年(1931年)建于兴福镇的柳货业工会为最早。翌年(1932年)又成立了合作社指
导所及柳业生产合作社。1942年中国共产党博兴县委员会在康坊村建立万兴成纺织合
作社。1944年在纯化村建立一分社,号万聚成;1945年在阎坊村建立二分社,号万信
成。 此时,已有社员52 40人。到1948年,各区相继建立万兴成属下的合作社,全县
共25处。(二)手工业作坊遍布全县。主要是油坊、弓坊、糖坊、酒坊等。油坊在万兴
成建立以前境内已有30多家(不包括原蒲台划入部分)。弓坊,境内各区乡均有分布,
尤其小清河以北, 今陈户、闫坊、纯化一带分布更为密集。酒坊1931年有7家,糖坊
虽无统计,但它比酒坊更多些。另外,窑业也较旺盛,小型立窑遍布全境。到1948年,
仅万兴成已管理着各类作坊189处。(三) 建立了小型工厂。1936年民国县政府建立民
生工厂,设木工、机织两科,有基金2288元。生产虽然简陋,却是博兴县工厂企业的
滥觞。另外,游乡串村的铁匠、小钳工(俗名轱辘子)亦较兴盛。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为博兴县工业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1949年建立油棉
加工厂2处, 工业总产值3.5万元。1951年突破百万元。从1954年起,国家对农业、
手工业和工商业施行社会主义改造政策,博兴县的工业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起来,
到50年代末,出现了第一个高峰期。1958年工业发展一哄而起,仅在今淄博市的四宝
山就建立了县煤厂、陶瓷厂、矿山修配厂、水泥厂、石灰厂、炼铁厂等6个国营企业。
县属企业增加到31个。 工业总产值持续上升。 1954年突破千万元,到1959年即超过
2000万元。从1960年开始,国民经济处于困难时期,接着1966年又开始“文化大革命”,
工业生产随之跌入低谷,产值大幅度下降。1961年仍有31个企业,工业总产值却下降
为448万元。到60年代末期,县属企业减少了10个,工业总产值一直在几百万元间徘
徊。
进入70年代,工业生产开始走出低谷,而且较50年代有了长足的发展。县化肥厂、
水泥厂、第二砖瓦厂,水泵厂、工艺美术一厂、二厂、轻工机械厂、五金厂、炼油厂、
木器厂等企业相继建成投产。到1979年县属企业又增加到25个,乡镇企业发展到42个。
成为有机械、化工、建材、工艺美术、轻工等多种行业的工业体系。1970年工业总产
值达1336万元,一直持续增长,1979年达3475万元。
80年代,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博兴县的工业,在70年代的基础上,有了新的
飞跃。 到1985年,县属企业增加到41个,乡镇企业达37个,工业总产值15058万元。
在78个企业中, 全民所有制企业16个,工业总产值1778万元;县属集体所有制企业
25个, 工业总产值9401万元;乡镇办集体企业37个,工业总产值603万元。另外,境
内尚有村办企业119个,联户办的172个,个体办的320个,工业总产值共3276万元。
1985年以后,博兴县的工业正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继续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