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淡水养殖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13&rec=154&run=13

境内淡水养殖历史悠久。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博兴县志》记载:“鳞之属鲤、
鳃、鲇、鲫、蝗、鳝、白条、白鲤、妒绍,而鳝为多,土人取盎蓄以清水,使腹空,
裹以席,载至京省。日间惟浇二、三次,无死者。”另有“介之属鳖、蟹、螺。”境
内鱼类凡17科47种,以鲫鱼、泥鳅居多。鲤鱼、刀鲚、黄鳝、鳗缅肉质最佳,小清河
名产毛蟹个大肉肥味美, 闻名遐还。虾类和河蚌资源亦颇为丰富。境内有112种植物
可作鱼类饲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贯彻“二自”(自育、自养) ,“三就”(就
地孵化、就地扑捞、就地放养) 方针,淡水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品种逐步增多。1958
年从长江采捕鲢鱼、 鳙鱼、青鱼、草鱼苗18663尾,放养于北部坑塘。全县利用水面
2000余亩。1959年又从长江采捕混合鱼种苗22万尾,投入湖泊放养。是年,全县建鱼
池38个,83亩,产鱼苗近亿尾。利用水面扩大到3436亩。1964年顺河渔场繁育鲢鱼、
绸鱼、草鱼混合鱼种14万尾,投放于博兴镇的东谷王、西谷王、伏李、西隅、北’关、
北八里、 西三等村庄坑塘,利用水面254亩。1965年放养28万尾,面积达668亩。顺.
河渔场在北关大队6亩坑塘进行年尾增重2斤高产试验,获较大丰收。1966年在西谷王
村5亩坑塘进行高产养殖实验, 当年达到尾增重0.7~0.85公斤,亩增产200公斤,随
之, 养殖高产试验扩大到部分河道和店子乡。在刘圈村截阻旧小清河水面120亩,放
养草、鲢、缩鱼混合苗7万尾,因河水断流减产。同年,顺河渔场在湖滨乡东一村7亩
坑塘内搞鱼种培育繁殖试验,产草、鲢、缩混合苗18万尾。1967年执行“三自一辅”
(自繁、自育、自用,国家辅助) 方针在东一村搞当地鲤鱼产卵孵化试验,产鱼苗100
万尾。在周刘(纯化乡)、龙一村(阎坊乡)、官赵村(庞家乡)等村庄,年生产鱼苗49万
尾。是年全县共放养鱼苗87万尾,利用水面1450亩。“文革”中一度将渔业视为“资
本主义尾巴” 、“不务正业”,受到批判,渔业生产下降,1966-1976年渔业总产值
134万元, 年均13.4万元,比1960年至1965年年均下降36.6%。1977年乔庄乡在14条
沟渠内蓄水,水面1050亩,放养鱼苗20万尾:全县共放养面积达1800亩,均获较大丰
收。1978年湖滨乡魏家、段家、纯化乡周刘村,庞家乡官赵村等培育鱼种19万尾,其
中60%当年超过3寸。 1980年湖滨乡魏家养鱼亩产350公斤,尾均0.5公斤多,大者达
1.5公斤。是年寨郝乡寨卞等村在溢洪河、旧小清河等河道拦截水面100多亩,放养鱼
苗20万尾。 1981年在寨郝乡渔场搞网箱育苗试验,4个封闭网箱,随水漂浮流动共16
平方米, 每平方米产鱼种62尾。1983年全县放养面积达到4000亩,比1982年增加1.6
倍,投放鱼种290万尾,是1982年的3.2倍。联合经营(集体与个体)和个体渔场面积50
亩以上的11个,平均年收入2万余元。1984年全县承包百亩水面以上的个体专业户5户,
50亩以上的6户。 1985年承包300亩水面以上的13户,200亩以上的11户,50亩以上的
28户。 全县共放养面积12000亩,均获丰收。同时开发1000亩鲤鱼养殖、河蟹增殖、
甲鱼鳝鱼养殖试验, 并首次引进罗非鱼, 试养成功。 全年渔业总产值148万元,比
1978年增加4.7倍。山东省淡水养鱼现场会在博兴县召开,受到省、地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