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追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13&rec=124&run=13

小麦 县中、北部部分地区习惯于冬前覆盖土杂肥。1958年在返青至拔节间追施
1~2次,每亩5~7.5公斤化肥。60~70年代提倡重施返青肥、拔节肥、孕穗肥,亩施
尿素15~20公斤。轻施灌浆肥,亩10公斤左右。70年代末,多数麦田将返青肥移至封
冻前追施,亩施量加大,曰“春肥冬施”,有利于根系发育,安全越冬。
玉米 高梁 建国前,拔节期素有点施细肥(多为炕洞土)习惯。1958年后,改细
肥为化肥,每亩40公斤以上。1966年后改拔节期一次追肥为两次追肥,即在拔节前喇
叭口期加施一次追肥,避早衰。70年代末,在大喇叭口和灌浆期两次追肥,个别高产
地块加施孕穗肥和补施粒肥(即后熟肥)。80年代境内30%的追肥用于苗期,60%用于
穗期,10%用于成粒期。
棉花 50年代前,没有追肥习惯,误认为“施肥多了会疯长,座不住桃”。60年
代初开始,花铃期轻施一次化肥,防止早衰落铃。70年代末期,轻施苗肥,稳施蕾肥,
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80年代,重施磷、钾肥,弥补土壤磷、钾元素的不足。
大豆 60年代前境内农民无追肥习惯,认为大豆根瘤菌有空中固氮作用,无须施
肥。实际大豆本身固氮只能解决总需肥量的25~40%,尚缺60—75%。70年代末开始,
追施开花肥, 氮肥每亩2.5~5公斤,或复合肥7.5公斤,或氮、钾混合肥料,效果显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