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辑 密植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13&rec=119&run=13

境内传统种植观念是“稀谷长大穗” , 习惯于宽垅大株距。1958年后,又出现
“愈密愈好”的倾向,提倡畦种密播。1961年毛泽东在给农村人民公社生产队干部的
一封信中批评种植过密的错误做法,提倡“因地制宜,合理密植”。70~80年代境内
密植趋于合理。
小麦 建国前,农民多用单腿楼和双腿耧条播,一般为八寸耧(42.5厘米)、尺档
耧(53.12厘米) ,行距40~50厘米,亩播量6.27公斤,收获时成穗10~15万左右,亩
产50公斤。1956年合作化后推行以尺档耧“套播”和八寸楼“播种”,行距改为24~
30厘米, 密度增加近一倍, 亩成穗13~18万,用种7.5~9公斤,亩产65公斤左右。
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密度要求过大,不少地块推行畦播,播种量提高到25~50公斤,
所谓卫星田用种100公斤撒播, 大量倒伏,反而减产。60年代初,推行十行马拉播种
机和畦播方式,小畦宽1.米,大畦1.8米至2米,用“六寸耧”分播4行和8行,亩播种
量控制在9~12.5公斤之间,留基本苗20—25万株,亩成穗25~80万,亩产提高到125
~150公斤。 70年代中后期,推行机引播种机,每畦9行,或8行、12行,行距15~18
厘米, 亩播量12.5~14公斤,亩产150公斤以上。进入80年代普遍应用行距15厘米的
三腿耧,亩播种量10~12.5公斤,基本苗25~30万株,稳定亩产200~250公斤。引进
的大粒高产品种,对水、肥要求高,故密度适当降低,行距扩大为20~25厘米,亩播
种量9~10公斤,基本苗15万,亩成穗35~40万穗,亩产250公斤以上。
玉米 50年代初, 用老“八寸耧” 播种,行距42厘米,株距50厘米,每亩留苗
1000~1500株,亩产50~75公斤。60年代推行大小垅种植,即子垅42厘米,趴垅66~
80厘米, 每亩留苗2000~2500株,亩产提高到100~150公斤,高产地块达250公斤。
70年代,实行宽垅密植,行距扩大到66厘米,株距缩小到33厘米,每亩留苗3000株左
右,或等行距60~70厘米,株距28~38厘米,留苗3500~4000米。1978年全县32.4万
亩夏玉米亩产155公斤。 80年代以来,境内大量推广株型紧凑的高产单交品种,每亩
留苗4000至4500株,株距20~24厘米。1985年全县种植玉米19.87万亩,平均亩产249
公斤。高产地块突破了600公斤。
棉花 1958年前沿用“密垅稀植”,老八寸楼播种,行距42厘米,株距“一步一
棵”,每亩留苗1000一1500株,亩产籽棉50公斤左右。60年代中期大小垅种植,即子
垅42厘米,趴拢80厘米,株距缩小,每亩2500~3000株。1969年全县16.81万亩棉花,
亩产皮棉15公斤, 总产253.4万公斤。进入70年代,等行距密植,行距50厘米,株距
36~45厘米,每亩留苗3000~3500株。80年代以来,全县推行宽拢密植,即行距50~
66厘米, 株距23~33厘米,每亩留苗4000株以上。1984年全县植棉34.08万亩,平均
亩产皮棉71.5公斤, 总产2428.7万公斤, 比1949年亩产增长267.6%。 1985年植棉
24.25万亩,亩产59.5公斤比1949年增长205.9%。
大豆 建国前, 春播多于夏播,亩播种量4~6公斤,行距50厘米,亩留苗1.8万
株,平均亩产不过50公斤。50年代末始,与小麦套种,或与夏玉米间作,折合亩留苗
2万一2.5万棵,亩产突破50公斤。60~70年代70%的大豆面积与玉米、谷子、高粱间
作。80年代,夏大豆纯作面积增加到50%以上,而间作面积相应的减少到50%以下。
1985年大豆折纯作面积16.3万亩, 亩产101公斤,总产1649.6万公斤,比1949年亩产
增加102%。
谷子 30~40年代亩播种量0.75~1公斤,亩留苗1.8万株左右,亩产60公斤上下。
1949年亩留苗2万棵, 行距平均45厘米,亩产75公斤左右。1956年合作化后行距缩小
到36厘米左右, 亩留苗2.5~3万株,亩产接近100公斤。70年代亩留苗2~4万棵,行
距30厘米,一般亩产100公斤左右。1985年平均行距28~30厘米,播种量每亩1.75~2
公斤,亩留苗达4万株以上,实种谷子1.9万亩,亩产204.5公斤,比1949年增产129.5
公斤。
高梁 30年代一般播种量每亩2.5公斤, 每亩留苗1500~1800株,平均行距50厘
米, 亩产75公斤左右。 1956年行距不变,缩小株距,亩留苗增加到2000~2200株。
1965年亩留苗2500~3000株,平均亩产90公斤以上。70年代,每亩留苗3000多株,行
距缩小到35~40厘米, 杂交高梁行距35厘米, 株距26~33厘米,亩留苗4000多株。
1985年全县播种高粱2600亩, 亩留苗3000株左右,亩产112公斤,比1949年增产86.7
%。
地瓜 50年代平均亩栽1500~1800棵, 平均产瓜干200公斤左右。1958年后,亩
栽2000棵以上, 平均亩产225公斤左右。70年代春地瓜亩栽2000株,夏地瓜亩栽2500
~4000株,平均亩产250公斤左右。1985年亩产274.5公斤,比1949年增长37.3%。
黄烟 40~50年代亩栽苗1000棵左右,行距85厘米以上,亩产85公斤左右。1956
年“等行距”和“大小垅”种植,行距80厘米,亩栽1500棵,平均亩产98公斤。60年
代中期亩栽1700株左右。70年代亩栽2000株以上,平均亩产93.5公斤左右。1985年平
均亩产145公斤,比1949年提高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