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土壤改良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13&rec=109&run=13

50年代初,境内有重砂壤土6.2万亩,重粘壤土22万亩,重盐碱地8.5万亩,结构
不良性(跑水、跑肥、不保温)土壤17.5万亩,共计54.2万亩土地,不利农作物生长。
全县无一级地,二、三级地占总耕地面积的60%左右,四、五级地占40%左右。严重
缺乏有机质的土壤占总耕地的26.8%。实现农业合作化后,耕翻土地由旧犁逐步代之
以改良犁和双轮双铧犁,耕翻深度由16厘米加深到18~20厘米。人民公社化,土地连
片成方, 秋冬深翻535990亩,占耕地面积36.7%,平均深度0.5~1米,少数达1.5米
以上。从60年代中期开始,拖拉机耕深24~28厘米,打破原犁底层,提高土壤肥力。
1965-1966年挖台、条田,沟、渠、路、林统一规划,平整土地6万亩,建稳产高产田
10万亩, 湖滨公社在麻大湖内改台田结合围田2500余亩, 台田玉米、高梁平均亩产
125~150公斤,棉花亩产60公斤(籽棉) ,围田(低水田)种水稻,亩产500多公斤。70
年代响应全国北方地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会议号召,掀起平整土地创建稳产高产田高
潮。境内9处涝洼地均行综合治理,1976年至1985年共出劳力130万人 (次) ,用工日
2600余万个,平整土地85万亩(次) ,搬运土方3100多万立方米。同时,黄河淤灌6万
亩,增施土杂肥,种紫穗槐、首稽等绿肥作物。至1982年全县改良土壤38.6万亩,二、
三级地增加到85.2%,四、五级地占14.8%,分别比五十年代初增‘加25.2%和减少
25.2%,建设稳产高产田40万亩,比60年代初增加3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