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13&rec=1&run=13

 一
博兴县位于鲁北平原黄河下游南岸。 总面积897.44平方公里, 占全省总面积的
0.59%。西邻高青县,东接东营市,南靠淄博市,北邻滨州市。县境北鄙黄河、南境
小清河自西向东穿过,横截南北通道,历为兵家必争之地。
博兴县历史悠久,四千年前已有人烟聚居,为周代东方大国蒲姑国治所所在地。
春秋末置博昌邑,战国置博昌县,五代后唐改博昌为博兴至今。1985年全县有4镇8乡,
446个村, 9.9854户,418819人。总耕地面积71.58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7亩。人口
密度466.68人/平方公里。
县境地处燕山运动断裂带,渤海凹陷西南边缘与泰沂山区山前冲积平原的交接地
带,齐河至广饶大断裂带从中部穿过,今小清河基本上处断层裂隙处。从而将全县分
成两个南北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小清河以北属黄泛平原,小清河以南属泰沂山区山
前冲积平原。 形成全境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间洼的簸箕状地形特点。全县平均海拔8
米,最高21.6米,最低5.4米。
境内有黄河、小清河、支脉河三大水系,与其支系预备河、北支新河自西向东穿
境而过。 兴福河、溢洪河、渔沟子、小河子、三号沟、蒲洼沟、工农河、打渔张河8
条河流为季节性河流。胜利河纵贯南北,对北水南调起重要作用。全境河网纵横,排
灌畅通。麻大潮位于博兴、桓台交界处,境内1.37万亩。入湖河流有乌河、孝妇河潴
龙河等,是小清河水量的调蓄区。
博兴县为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2.5℃,极端低温-23.4℃(1972
年2月7日) ,极端高温41.5℃(1959年7月30日),初霜在10月中旬,终霜4月上旬,无
霜期187天。年平均降水量601.4毫米,年最少降水量337.3毫米(1965年) ,最大降水
量1073.1毫米(1964年)。全县日照2595小时,可满足农作物光照和热量需求。
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形成丰富的资源。全县有宜林地5.1万亩,蒲苇洼地2.9
万亩,荒碱地8.52万亩。小清河南成土母质为碳酸盐,形成褐土土类和沙姜土类,两
土类占全县总面积的24.48%; 小清河以北成土母质为硅酸盐,为潮土和盐土类,前
者占全县总面积的、 70.24%,后者占5.28%,全县90%多的土地土质良好。生物资
源丰富。 植物有粮用、药用、菜用、饲料用、观赏、材用和林果等99科402种,其中
白莲藕、 芦苇、杞柳、蒲草为四大特产。动物有家畜、家禽、野生、水生等36纲720
种,其中鳝鱼、毛蟹为两大特产。
境内地下水静储量9.7亿立方米,年均可开采量为10814万立方米,地下水位以
每年0.6米的速度下降。平水年地上水资源(包括自产地表径流和客水)425.8亿立方米,
其中黄河多年平均径流423.1亿立方米,境内引出2.65亿立方米。年供需相差7100.09
万立方米,水资源不足。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用水可能发生较大困难。据山东省
地质局勘察,境内地下热水储量丰富,在县城东100平方公里范围内,地下有3个热水
层,水温30℃-71℃,尚未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有石油和砂砾。已查明境内有5处油田,
石油储量丰富,60年代胜利油田已开始开采。县境东南部在北营、利城、兴福一线的
40平方公里范围内,地表以下3-5米,砂砾量多质好,是建筑业不可缺少的材料。

二
博兴县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清末,以张远行为首的捻军,张三竹为首的黑
旗军,以赵新龙、李成士为首的义和团,为驱逐黑暗势力,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进行
过撕杀,他们打县城、杀贪官、毁教堂,驱洋奸。辛亥革命暴发后,学生庞履同由济
南回乡组织革命活动,提出“推翻满清,促进共和,打倒贪官,改革陋俗,捉拿洋奸”
的行动纲领,官立小学90多名学生组成宣传大队,下乡宣传,号召男子剪辫子,女子
放脚,张贴“拥护孙中山,反对专制,欢迎成立民主政府”的标语,宣传发动民众。
1932年2月,中国共产党博兴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在高渡村成立。3月成立中共博兴县
委,领导长工增资、短工罢市和“年关”斗争,取得胜利。是年8月4日,领导博兴农
民暴动, 队伍发展到700余人,袭击四、六区国民党地方武装,烧毁地主豪绅的地契
文书,把粮食分给贫苦农民。遭到国民党24师(师长许文耀)镇压,暴动失败。在抗
日战争中,博兴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先后组织人民抗日志愿军、区中队、县大队、
独立营及公安局政卫队等抗日武装,与日伪军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有6028名青壮年
参加抗日战争。 其间有4次大战斗:王文战斗、王桥战斗、冯吴战斗、金寨战斗。粉
碎日伪军5次“强化治安运动”及多次残酷抢劫、“扫荡”。根据地军民,纺纱织布,
边打仗边生产,粉碎日伪经济封锁和“蚕食”战略。为驱逐日本侵略军出中国,争取
民族解放,全县有707名优秀儿女为国捐躯。
解放战争中,博兴人民在中共博兴县委领导下,一面进行土地改革,向地主恶霸
开展激烈斗争,一面剿匪反特打击地主还乡团,保卫翻身果实。同时,积极参军参战,
支援前线。全县有9078人参军奔赴杀敌战场;有万余人组成担架团、运粮队、挑夫、
民兵团、民工团等,把博兴人民支援前线的大批粮食、布匹、军衣军鞋及其他慰劳品
送上前线,并随军参加莱芜、济南、淮海、渡江等战役,转战安徽、江苏、河南等省,
立下赫赫战功。 有盯名党政干部随军南下, 开辟新区工作。为解放全中国,全县有
1209名子弟在沙场壮烈殉国。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中,博兴县有1100名青年参加
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36人洒血异国。
建国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博兴各行各业涌现出许许多多英
雄模范人物、先进工作者、企业家及优秀知识分子,为“四化”建设作出了自己应有
的贡献。博兴县自古以来人才辈出。古代,武有兵圣孙武,唐末诸葛爽及五代牛存节。
文有北魏画刻、诗文巨匠蒋少游,三国东州大儒孙炎 (孙武20代孙,见清道光二十年
和民国25年《博兴县志》及《新唐书》2947页) ,明代进士宋景云等均有著述传于后
世。汉孝子董永是尊老敬贤传统美德的榜样。在这礼义之乡文明故土之上,名医辈出。
清代张友桂、魏儒正分别为博兴妇、眼两科世家先代传人,均有著述传后,至今两科
世家闻名乡里。现代医学家孙鸿泉,以耳鼻喉科专家著称,多次留学深造,高超的医
术及理论著作享誉寰宇。 只上过3年小学的王鸿翔,以自己的聪慧好学,获得高深的
电磁机械知识,并有许多发明创造,而成为山东师范大学物理系教授。现代文学家黎
汝清,以文学多产闻名全国。山东吕剧创始人孙中新,在1890年将“上装洋琴”改造
为吕剧,此剧成为山东地方剧种。

三
博兴经济和社会发展,历来以农业为基础,工商两业建国后才逐步发展起来。鸦
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109年间, 博兴人民在黑暗中挣扎。土地虽广阔肥沃,但种地靠
天,旱涝灾害连年不断,兵烫频仍,地方豪绅盘剥,农民所收无几。1932年是民国较
盛时期, 全县国民生产总值439.28万元, 人均17.35元。 粮食总产30975吨, 人均
122.3公斤。 但大部集中在地主豪绅手中,农民过着“糠菜半年粮”的日子,平年逃
荒要饭者过半,荒年十之八九。
建国后, 博兴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翻身作主人。 1951年彻底完成土地改革,将
60.6万亩土地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经过三年经济恢复,开展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对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促进了
城乡经济发展。到1957年,国民生产总值达12164万元(按1980年不变价算,下同) ,
国民收入7907万元, 人均246.8元。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分别比1949年增长59.2
%和45.8%。1958年以后,走了一段曲折的道路。“大跃进”,急于求成,不但没有
实现经济高速发展, 反而导致连年下跌。 1960年国民生产总值下降为3505万元,比
1957年下降65.52%。 1963年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经济很快恢
复,到1965年社会总产值达13932万元,国民收入8716万元,人均287.6元,比1960年
增长2.9倍。
1966年开始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使刚摆脱困境的博兴经济,又走上艰难
道路。但是由于人民群众对“动乱”的抵制,尽管经济发展受到干扰和破坏,在曲折
中仍有一定发展。 1976年国民生产总产值17287万元,10年增长24%。国民收入9416
万元,人均239元。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建设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路线,并作出把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
策。博兴县委和政府认真贯彻三中全会的方针、路线、政策,全面拨乱反正,纠正左
倾错误,积极推行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使博兴经济进入持续、
稳定、 协调发展的新时期。截止1985年,国民生产总值达52127万元,比1978年增长
1.8倍。国民总收入20151万元,人均481元。
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产粮棉。1946年博兴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开始进行土地
改革,初步解放生产力,农民分得土地,生产热情高涨。1949年全县农业总产值2474
万元,粮食总产55434吨,人均占有204公斤,比民国时期丰年增长78.9%,人均增加
粮食81.7公斤;棉花总产2459吨(皮棉,下同) ,人均9公斤。农业合作化,进一步解
放生产力,同时给水利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打渔张、道旭两大引黄灌溉工程建设,
有效地控制了小清河北30余万亩土地灌溉面积;小清河南建成配套机井3475眼,灌溉
面积15.95万亩;小清河、预备河两岸,建扬水站200余处,可以提水灌溉。30多年来,
对全县16处涝洼地进行了治理, 开挖、疏通河道16条,总长314.5公里,开挖排水沟
606条,总长1826.1公里,防洪除涝面积31.14万亩,使多年的盐碱不毛之地,长出了
茂盛的庄稼。 1972年实行河渠路林统一规划,旱涝碱综合治理,连续3年农田建设,
使30多万亩土地,田成方、路成网、林成行,实现园田化。在‘兴修水利方面,虽然
走了不少弯路,但仍能使全县86。8%的耕地旱涝保收。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再次解放农村生产力。实行多种
形式的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充分调动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再加上农业科技普及和
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等措施, 使单位面积产量大幅度提高。1985年农业总产值16702万
元,占社会总产值的32%(其中种植业产值14273万元,占85.5%) ,粮食总产177856
吨,棉花总产14376吨,农业总产值、粮食总产值、棉花总产值分别比1949年增长5.7
倍、2.2倍和4.8倍。
旧中国,博兴县历届政府对林业重视不够,任其自然发展‘林木覆盖率不足1%。
建国后,林业生产经过三起三落的“波浪式”发展,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和70年代
中期,是造林高潮;四旁植树,沙区绿化,主要河渠、道路绿化、桑园、果园和农田
林网, 都是在这个时间发展起采的;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文化革命”
前期和1979年-1981年体制政策调整时期, 社会秩序和体制政策不稳定,林木资源遭
到破坏。 1982年以后, 逐步落实林业政策,用材林、防护林、经济林均发展较快。
1985年全县林木折实面积6.7万亩,覆盖率为5.15%,和全省比低5.2%,和全国比低
9%。立木蓄积量16.7万立方米,年总产值384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3%。
博兴的自然条件给畜牧业创造了优良环境。主要畜禽为牛、驴、骡、马、猪、羊、
鸡、鹅、鸭、韶等,1985年大牲畜存养量2。9万头,其中优良品种渤海黑牛2023头。
生猪存养量2.01万头、羊1.07万头、禽604410只、兔35300只,年总产值776万元,占
农业总产值的4.65%。
境内河道11条,坑塘湖泊953个,共有水面积39068.3亩,渔业生产条件优越。多
年来渔业生产靠河湖鱼类自然生长,分散捕捞。随着工业的发展,麻大湖、小清河等
污染严重, 给渔业生产造成损失。1978年开始淡水养殖,1980年建鱼种站3处,年育
优种鱼苗10万尾。1985年淡水养殖面积12000亩,养捕产量1214吨,总产值148万元,
占农业总产值的0.89%。
农村多种经营走一种二养三加工路子(不含牧渔业)。境内有种桑、蒲、柳、苇、
藕和养蜂、 养蚕、 农产品加工、手工纺织、花边、柳编、苇编、地毯等家庭副业。
1949年总产值仅25万元,农业合作化后,多数纳入集体生产,1958年总产值93万元。
“文化大革命”中“割资本主义尾巴”,多种经营受挫。1978年以后,农村实行经济
体制改革, 多种经营门路开拓,发展较快,1985年总产值达148万元,占农业总产值
的6.7%。
工业从无到有。 1949年只有两家全民所有制企业,工业总产值3.5万元,占社会
总产值的0.046%。 1965年全民、 集体企业共21家, 工业总产值门6万元。1966年~
1975年10年间,工业总产值在千万元左右徘徊。1978年以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乡
镇工业异军突起,多种经济成分的工业迅速发展。截止1985年全县有机械、化工、建
材、纺织、印刷、酿造、鞋服、陶瓷、食品加工、工艺美术、油棉加工等工业行业。
计有全民企业16家, 集体企业62家,乡镇办企业37家,村户办企业611家。工业总产
值15058万元,比1949年增长4301.3倍,比1978年增长3.04倍。
商业由弱到强。 民国最盛时期全县只有商号300余家,后兵连祸结商业萧条。县
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后, 先后建起12处重点供销社,162处联村供销社,博兴县开始有
人民自己的商业。1950年,始有国营商业。国营和供销商业逐步成为商品流通的主渠
道。1975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500万元。比1949年的240万元增长9.4倍。国家实行经
济开放、搞活政策后,多种经济成份的商业如雨后春笋,多种流通渠道象人身脉络旺
盛畅达。1985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15103万元,比1949年增长52.9倍。
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建国前,境内只有国道1条,省路2条,县道4条,乡镇路8
条,全为土路,运输能力低下。建国后党和政府注重交通建设,铁路、公路、乡村道
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1985年境内沥青公路总长度229.76公里,其中有国道一条,
省道3条, 县乡道7条。全县12个乡镇全部通车。张东铁路在境内49公里,5个车站。
小清河航运上达洛口,下至羊角沟。全年水陆运输量105.4万吨,比1967年增长4.3倍;
水陆货物周转量9668.6万吨公里,比1967年增长9.8倍。
建国前邮电事业落后,信息闭塞。建国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传递越显重要。
邮政电信随之发展。1985年递送函件50万件,是1949年的10.5倍,包裹收寄9300件,
为1949年的9.4倍,邮政汇兑23621张,是1949年的12.2倍,办理电报业务106237份,
是1958年的7倍。有电话交换机24台,容量1700门,比1954年增长60倍。
电业起步较晚,1969年接通淄博电网,县直企业和部分乡镇工业开始用电。1985
年全县企业及城乡生活用电普及, 农村生活用电普及率达99.1%。 全年用电量为
4386.4万度
文化事业随着经济发展而发展。 建国前,全县只有图书馆、小戏楼各1处。吕剧
最早在博兴创建、发展,博兴县是山东吕剧的故乡。建国后先后建立文化馆、广播站、
吕剧团、京剧团、图书馆、电影公司、文物管理所、电影院(县城两个,乡镇驻地6个)
等文化设施。1985年建成电视转播台和县人民广播电台。城乡文化生活多种多样。
民国期间。教育事业因战乱和荒年,时有时散。1935年民国教育最盛期,全县有
高级小学5处,初级小学349处,在校学生6000人,每42人中仅有1名小学生。建国后,
1956年之前教育事业发展最快,随后经过了曲折发展的道路,特别在“文化大革命”
中,遭到严重破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提倡“尊师重教”,集资改造
校舍,改善教学条件,中小学面貌焕然一新,教育质量不断提高。1985年境内有师范
学校1处, 在校学生583人;普通中学及职业中学28处,小学479处,中小学在校学生
72922人,比1935年增长11倍,比1949年增长1.7倍。
科学技术事业,建国后才开始创建。1973-1985年,农业科技完成227项科研项目,
其中省优成果2项, 地区级成果11项,成果率为6%。工业科技完成试验项目124项,
其中省优成果1项, 地级成果24项,成果率20%。现有专业科技人员3988人,在各行
各业为“四化”建设发挥技术作用。
卫生医疗事业发展迅速。旧社会只有乡村中医和药铺。1941年县抗日民主政府初
建一所小规模流动公立医院,1956年这所医院初具规模。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各
公社先后成立医院,村村有农民医生(赤脚医生)。可以小病不出村大病到医院。医疗
技术和设备均有大的提高和发展。1985年全县有卫生医疗机构40个,县城有第一人民
医院和中医院。第二人民医院在陈户镇。县分院5处,设在寨郝、曹王、兴福、阎坊、
乔庄。 乡镇集体所有制医院4处。村村有医疗室和乡村医生。布局合理,方便群众。
全县共有床位472张,比初设床位的1953年增长46.2倍,医护人员812人,比1949年增
长31.5倍。
控制人口增长,成绩卓著。1953年全县人口出生率30.06‰。死亡率10.69‰,自
然增长率19.37‰。“文化大革命”中,生育失控,1968年自然增长率33.62‰,达到
人口增长最高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乡普。遍开展计划生育,1985年人口出
生率7.8‰,死亡率6.9‰,自然增长率0.9‰。
建国后县委、县府注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先后建立1.74万平方米体
育场1个, 田径场20个,篮球场499个,乒乓球和武术训练房1座。业余体校、乒乓球
运动学校、少年幼儿体育培训中心各1处,共招运动员155人,训练乒乓球、武术、田
径3项; 乒乓球是全县体育运动的领衔项目,1978年-1985年连续7年保持地区冠军,
11次代表地区参加全省和几省联合乒乓球赛。武术是博兴县的传统项目,少林拳自明
清就在乡村“拳房”教传,代代相沿至今。1979年建立业余体校,先后培训少年、幼
儿武术运动员30余名。
建国36年来,由于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卫生医疗条件的改善,体育运动的
发展,国民平均寿命由建国前的35岁左右提高到1985年的62岁。

 四博兴县经济发展,有五大优势:
第一, 资源丰富多样,开发潜力大。一是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年降水量600余
毫米,虽不丰实,但地下水质好,易开采,还有小清河、黄河客水可资利用。土质较
好, 适宜多种作物生长,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在1以上,加之土层深厚,保水肥能力较
强,适种性广,适耕期长,蕴藏着较大的增产能力。二是可供加工增值的农副产品种
类多, 数量大。年产小麦10万吨,玉米5万吨,棉花15万吨,还有糠皮、籽饼及其他
农副产品,如大豆、食油、棉短绒等大部未经加工以原材料的形态出口;所产皮棉大
部未经加工调出县外。上述大宗产品如能进行一二次加工,产值可增1至几倍。所以,
发展食品、饲料、化工、纺织等行业,有广阔前景。
第二,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商品生产发展。博兴处淄博、东营、滨州三市环抱,
公路、铁路、水路四通八达,且距京、津、青岛、烟台汽车只有一日之遥,对信息交
流、商品流通十分有利。尤其是紧邻新兴油城东营市,随着石油的开发,为油田服务
的工业项目和生活服务项目越来越多,对博兴县加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开辟了广阔
途径。
第三,有一批享有盛誉和技术优势的产品,给发展外向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县
内传统的草编、柳编工艺品,有的在清代就“盛誉京师”,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
以其精良的制作工艺;美不胜收的花色品种,低廉的销售价格赢得了外商的赞许和青
睐,销售于40多个国家和地区。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一批新优产品脱颖而出。机械
厂研制的圆盘锯石机,获得省新产品发明奖和技术进步三等奖。水泵厂生产的水泵系
列产品,荣获国家先进图纸奖。水泥厂研制的道路水泥和抗酸水泥,填补了国家空白。
酒厂生产的锦秋陈酿和钢制家具厂生产的折叠椅,均被评为省优产品。第二油棉厂生
产的蓖麻油,深受日商欢迎。工艺美术一厂生产的腊杆家具,作为山东工艺品的代表
摆进了北京人民大会堂。工艺美术二厂生产的草垫,获省百花奖,被列为省优产品,
凡此种种,都是博兴县经济再上新台阶的基石,为进一步发展外向经济,增强了竞争
能力,开拓了道路。
第四,养殖业有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畜牧养殖,条件充足。全县粮食连年增产,
1985年达到17.79万吨, 人均占有近千斤,粗粮基本作为饲料用。年产各种秸杆41万
吨, 再加小清河北土地比较广阔,有9万亩野生牧草地,饲草丰盛,加农作物秸杆,
可养标准畜10万头。而实际1985年只有大牲畜2.91万头,生猪2.01万头,羊1.07万只。
可见畜牧饲养潜力很大。
淡水养殖, 更有独特条件。 全县河渠纵横,湖泊坑塘多,可以利用养殖的水面
3.4万亩。 可供开发为水面的盐碱地4万亩。1985年淡水养殖已发展利用1.2万亩,还
有大量水面没有利用起来,如果进一步完善技术指导、饵料供应和鱼种供应三大体系,
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水面,淡水养殖业前途广阔。
第五,劳动力丰富,可以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1985年,有农村劳动力16.8
万人,约有半数剩余劳动力。给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工业、牧副渔业、乡镇
企业以及第三产业,提供了雄厚的劳动力。
博兴县经济发展尚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农业基础不牢,生产条件落后,抗灾能力
弱,缺乏综合生产能力。工业基础差,产业结构不合理,管理水平低。第三产业滞后,
资金不足,能源不足,人才缺乏,均为制约博兴经济发展的瓶颈。人口过速发展,不
但造成生产与消费的严重矛盾,而且人、地矛盾日趋尖锐。人均占有耕地由1949年的
3.37亩,下降为1985年的1.7亩,36年每人减少土地1.67亩,递减率2%。生态环境处
恶化趋势,麻大湖、小清河被污染,使远近闻名畅销京省的传统特产:毛蟹、鳝鱼、
甲鱼、面鱼、金丝鸭蛋等频于绝迹,而且两岸农作物及人畜受到严重威胁。
博兴经济发展,优势与劣势并存,发展与困难交织。中共博兴县委和政府正在领
导全县人民利用优势,克服不足,积极发展外向经济,实行“科技立县”,强化工农
业基础,建好粮棉、畜牧、瓜类、林果、淡水养殖5个基地。抓好酿造、纺织、建材、
机械、化工5大工业支柱。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博兴经济腾飞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