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县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11&rec=20&run=13

县领导人员名单

中共邹平县委书记 刘士合*
副书记 魏克田
王传民
程作通
周 军
杨万邦
哈宝泉(挂)*
常 委 刘士合*
魏克田
王传民
程作通
周 军
杨万邦
哈宝泉(挂)*
马福祥*
赵怀臣
张金梅(女)
李德沛*
滕永利
刘来河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刘书忠
副主任 刘安方
刘淑勇
崔 明
韩玉花(女)
王敬尧
李向阳
县 长 魏克田
副县长 王传民
王桂香(女)
刘来河
朱秀东
张兆杰
邱希敏
李 军(挂)*
孙荣军(挂)*
县政协主席 宫敬宝
副主席 李志华
王沛发
曲延庆
张思越
朱秀英(女)
王允栋
中共县纪检委书记 周 军
县经济开发区主任 刘继京

【县情综述】 2005年,邹平县辖13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858
个行政村,总面积1252平方公里,71.3万人口。全县财政总收入22.5亿元,其中地方
财政收入10.03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50.2%和69.8%;农民人均纯收入4465元,城镇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万元, 同比分别增长13.3%和12.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33.2亿元,三次产业比达到8∶74∶18。成功跨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位列第89位,
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排名上升了16个位次,跃居第62位,成为全国“双百
强县”;被评为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100强,位列第38位;地方财政收入在全省142
个县(市、区)和30个经济强县中名列第12位和第8位,分别上升了13个位次和9个位
次,在30个经济强县中增长第一。先后被授予“国家卫生县城”“全国计划生育优质
服务先进县”“首届省级文明城市”等40多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
工业经济速度效益大幅攀升。全县规模工业完成产值564.3亿元、增加值151.8亿
元、 利税54.9亿元;新增规模企业69家,总数达到306家。32个生产性重点项目全部
开工建设, 完成投入60.7亿元,邹魏第一、第二工业园二期,西王6万吨赖氨酸,长
山鑫瑞恒不锈钢等14个项目竣工投产。3月18日,总投资150亿元的魏桥创业高档纺织
印染服装、长星工业园等八大重点项目同时奠基并开工建设。“一园两带”基础设施
日益完善, 载体作用更加明显,县经济开发区实现产值303亿元、利税28.7亿元,增
长100.7%和108.8%,分别占全县规模工业的53.7%和52.2%。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新上百万工程项目421个, 其中投资过千万元的146个;实现产值605亿元,利税55亿
元, 实交税金5.5亿元,分别增长42%、50%和55%。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6家、
山东名牌产品2个,总数分别达到28家、10个。
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增长。 全年支农资金达到1.8亿元,创历史最高。提前一年
取消农业税,实行粮食直补和良种、农机补贴等,农民直接受益4250万元。实现粮食
总产55.8万吨, 增长19.4%;优质粮棉和特色农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无公害蔬菜基地
达到1.08万公顷。 新增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5个,总数达到12个;农产品质量监测中
心顺利通过省级认证。高标准启动畜牧强县建设,畜牧产值达到13亿元。农业产业化
水平明显提高,规模龙头企业达到32家;新增省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总数达到7家,
被评为全省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县。加快农业综合开发和山区治理,推广高标准节水
灌溉1300余公顷;投入1.4亿元,实施水利工程430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4%。
第三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实现三产增加值41.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
亿元。超市下乡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建成连锁经营网点20处。房地产经营势头强劲,
完成房产交易4852宗、7.2亿元,增长102.5%和85.2%。交通运输业迅猛发展,全年客
运量379.5万人次,货运量521.6万吨,分别增长20.4%和24.4%。旅游业快速发展,完
成景区建设投入4000万元,鹤伴山、唐李庵、醴泉寺等风景区初具规模,全年接待游
客7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亿元。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顺利完成粮食购销企业改制。实行
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镇办机构实现上划垂直管理。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基本完
成农村合作银行筹建。镇域经济发展活力普遍增强,全县财政收入过5000万元的镇办
达到6个, 其中过亿元的4个。大力开展银企对接,签订贷款合同和协议项目195个、
227.5亿元, 到位资金117亿元。积极争取开发银行信贷支持,签约贷款4亿元。全县
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90.9亿元、114.8亿元,比年初增长14.2%和27.1%。
招商引资再创佳绩。 西王糖业成功在香港上市,一次性募集资金6.1亿港元。全年共
引进项目303个,县外资金138.8亿元,实际利用境外资金1.67亿美元。外贸出口高速
增长, 完成社会出口77.5亿元,其中自营出口8.6亿美元,增长33.6%和36.8%;新批
自营进出口权企业16家,总数达到78家。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开工城建项目55个,完成投入9.93亿元,县城建成区面积达
40平方公里、人口30万人。投资近亿元,对老城区16条道路及配套设施、城中村和城
乡结合部进行了彻底改造,县城面貌焕然一新。成功创建为全省第一个国家卫生县城
和省级园林县城。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实施“百件实事”115项,完成投入10亿元;
魏桥、 长山被评为中国小康建设明星镇,魏桥镇跨入中国百强名镇。投入1.2亿元,
改造农村公路431公里,实现村村通等级路。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组织实施县级以上科技项目62项,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
星火奖27项。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高,高考本科录
取1977人,实现全市“五连冠”。全面落实“以县为主”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成功创
建为省级教育工作示范县。山东职业学院落户邹平县,两处职业学校均成为国家级重
点中等职业学校。 积极开展技术人才培养,完成各级各类培训8万人次。举办第二届
农民艺术节、职工运动会和第四届读书文化节等大型文化活动,顺利通过全国社会文
化先进县初验。加快卫生事业发展,基本建立起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卫生执法监督
三大体系。扎实做好平抑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工作,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
进县。 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征缴各项社会保险费1.6亿元,实现就业再就业6460人。
广泛开展社会救助活动,救助城乡低保对象和困难学生等1.3万余人。投资1.8亿元,
对33家重点污染企业进行了集中整治,关停污染严重的土小企业68家,环境质量明显
改善。西王集团被评为国家环境友好企业。
群众关心的七件实事进展顺利。 (1)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完成投入4560万元,
解决160个村、12.66万人的吃水问题,自来水通村率达83%。(2)户户通有线电视工
程。 完成投入1000余万元,入户率达90%,在全省率先实现“户户通”。(3)村村
通客车工程。完成投入4200万元,853个村通上公交车或客车,通达率达99.7%。(4)
农村医疗保障工程。 顺利启动第二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参合率达86.9%;基本
建成覆盖全县的镇(办) 村卫生一体化管理网络;投入近300万元,完成了17处镇村
医疗机构规范化建设。 (5)“帮扶带”救助工程。全县1269户贫困户全部脱贫,顺
利完成救助任务。 (6)“安康居住”工程。开工建设237户、1.9万平方米经济适用
房, 住房难问题得到初步缓解。(7)城区农贸市场改造建设。对黛溪商场、永安商
场进行了改造,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经营秩序明显好转。

【邹平县跨入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 2005年,邹平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7亿元,按
可比口径同比增长21.3%;实现财政总收入22.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03亿元,
分别增长50.2%和6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465元,
分别增长12.2%和13.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3.2亿元;存款余额90.9亿元,贷款
余额114.8亿元,比年初分别增长14.2%和27.1%;引进县外资金138.8亿元,其中实际
利用境外资金1.67亿美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64.3亿元、增加值151.8亿元、
利税54.9亿元, 分别增长58.3%、43.5%和61.1%。在全力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重视
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重视城乡和区域统筹发展,重视精神文明建设、
平安邹平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视党的先进性建设,实现了快速发展、科学发展、
和谐发展、全面发展。在上年跨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的基础上,2005年
成功跨入了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居第89位。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排名上
升了16个位次,跃居第62位,成为全国“双百强县”。在山东省委、省政府对山东半
岛城市群规划中,是唯一以县级行政区划身份列入的县。

【邹平县城被评为全省第一个国家级卫生县城】 邹平县按照“干劲一鼓再鼓,决战
2005”和实施二次创业、再掀发展新高潮的总体要求,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为契机,
不断加大投入。2005年,完成投入9.93亿元,实施城建项目55个,县城建成区面积达
到40平方公里,人口30万人。先后投入近亿元,改造老城区主干道、人行道和城乡结
合部、城中村;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积极整治污染行业及改造市场和公厕,彻底
整治城区乱搭乱建、市场秩序、交通秩序,城市面貌焕然一新。11月6至7日,创城工
作顺利通过国家爱卫会考核验收,成为全省第一个国家级卫生县城。

【邹平县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 2005年,邹平县扎实做好平抑第四
次人口出生高峰工作, 全县人口出生率13.03‰, 自然增长率6.83‰, 合法生育率
99.6%,男女出生人口性别比106:100,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1)
搭建平台,全面提升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建立健全了由县委宣传部牵头、11个部
门单位共同参与的宣传教育体系,搭建了宣传教育平台,转变了群众婚育观念。强化
技术服务阵地、人员、设备“三配套”建设,先后投资1600余万元,规范完善服务站
室功能,构建起了以县服务站为龙头,镇办服务站为依托,村服务室为基础,流动服
务车为纽带的优质服务网络,搭建起了技术服务的平台。积极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
全面提高了服务效率。积极搭建社区服务平台,不断提升了城区管理服务水平。 (2)
创新机制,健全与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相配套的运行体系。深化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创
新农村计生管理机制; 实行计划指导、 宣传倡导、政策引导、基层疏导、考核督导
“五导”工作机制,创新平抑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长效机制;落实政策保障措施,创
新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 实行齐抓共管,创新计划生育综合治理机制; 深化干部
人事制度改革,创新队伍建设机制。(3)坚持领导、措施、责任、投入“四个到位”,
为开展优质服务提供有力保障。

【邹平县被评为省级园林城市】 邹平县委、县政府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于2003
年提出了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奋斗目标。为使创建工作落到实处,成立了领导小组,
制定和下发了《邹平县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实施方案》,编制完成了《邹平县城市绿地
系统规划》《邹平古树名木》,通过卫星遥感检测,全县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4.2%、32%和9.24平方米,均达到或超过了省级园林城
市标准。2005年10月12日至13日,省建设厅组织评审专家对邹平县创建工作进行了现
场考评。12月26日,被省政府命名为“山东省园林城市”。

【西王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 邹平县韩店镇西王村是一个160户、620口人的小
村。1986年,村党支部书记王勇把自己价值20万元的面粉厂捐献给村集体,西王村开
始走上了工业兴村的道路。 (1)乡村城市化。从2000年开始建设西王工业园,设有
工业区、 居民区、 商业区和文教区,一条宽40米的大道横贯工业园东西,并进行了
“硬化、绿化、美化、亮化”;新建的以黄河文化为主题的西王广场,营造了独特的
企业文化氛围,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优美舒适的生活和休闲的环境。(2)土地集约化。
西王村80%以上的村民在集团公司上班, 原有的土地承包方式严重地阻碍了西王的发
展。2002年9月,群众自愿将全村的720亩土地上交给集体统一管理,并划分为12大片,
分别由12个种田能手重新承包, 走上了集约化经营之路。(3)生活福利化。西王村
群众全部住进了别墅式和公寓式楼房, 并实现了统一免费供暖。 全村购置家庭轿车
100多辆,最多的户达到了5辆。村委每月向全体村民每人供应15公斤面粉,对年满60
岁、55岁的男女村民每月发放老年生活补助金,享受医疗补助、过节补助。学生从上
小学起享受学生补助,考上大专、本科的分别奖励5000元、1万元。村里投资500万元
新建了高标准老年公寓,村内65岁以上的老人全部入住。村集体为群众加入了医疗保
险, 西王村每名村民每年享受的福利待遇近3000元。(4)村企一体化。西王集团坚
持“地域文化与新型文化的结合”“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的结合”,努力实现股东、
村民、职工、社会利益最大化。西王村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平台,企业
的发展又促进了西王村私营企业和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2005年,西王村有私营企业
6家, 宾馆、酒店、商店15家,私人运输车辆50部,建筑机械16台(辆),并引进了
一家大型超市连锁店入驻西王。西王村已逐步成为集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福利于
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2005年10月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全国文明村。

【魏桥镇被评为中国小康建设明星镇】 2005年,魏桥镇按照“不求最高最大、但求
最特最佳”的原则,确立了“以规划为龙头,以产业为依托,准确定位,科学规划,
市场运做”的重点镇建设与发展思路,聘请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院精心编制了
高标准的城镇发展总体规划、 控制性规划、功能分布详细规划,为日后5至10年的城
镇发展描绘了蓝图。 先后投资18.5亿元, 建起了高标准的外环路、小清河大桥、宽
100米的世纪大道、 文化路等道路设施,搭起了“五纵五横一外环”的城镇框架。城
区面积扩大到了16平方公里, 建成住宅小区16个,面积为300万平方米,各类市场13
个, 营业面积15万平方米,年商品成交额16亿元。镇驻地共有民营集体企业143个,
年利税总额达6.2亿元。 引入市场机制,做土地有偿使用的文章。通过协议出让、招
标出让、土地的批租和统一开发,实现了“以地生财、以地招商、以地养城、滚动发
展”,正在建设中的魏桥商贸开发区,通过招标,每平方米租金达到了4000元。运用
优惠政策,吸纳社会和民间资金。魏桥镇率先在全县实行减免农业税和义务工等各种
优惠政策, 有效地加快了小城镇建设的速度,促进了城镇的管理。近3年来,魏桥镇
共吸引民间资金8600万元用于镇区的商贸楼开发,全镇有1.5万人由农民变成了市民。
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上,本着“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合理分担。供电、电信、
广播电视、自来水的移线改造所需费用全部由产权单位消化,除对个人拆迁予以补偿
外,单位拆迁费用一律自己承担。对一些商贸开发的项目进行公开招标建设,建成后
再对社会公开拍卖。按照“投资受益,比例分成”的办法,镇开发办与开发商联合开
发,不仅建成了一大批城建项目,也为城镇公共设施建设积累了雄厚的资金。自2000
年以来, 列入镇驻地的14个村庄,用于小城镇建设的投资达2亿元。镇驻地各类从业
人员达到6800人, 经营业户突破3000余家。2005年9月份被建设部评为中国小康建设
明星镇。
(张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