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11&rec=140&run=13

【市社科联创建为“全国先进社科联” 】 2005年,市社科联发挥“参谋部”“智囊
团” 作用,坚持改革创新,创新了工作机制。(1)对所属学会、协会、研究会进行
了力量整合,将部分重点学会、骨干学科建立并挂靠在几所高校,创建了以滨州学院
为基地的人文历史研究中心,以市委党校为基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中心,以职业
学院为基地的社科应用理论研究中心。三个中心的建立,弥补了滨州市没有社科院所
等专门理论研究机构的不足,使原本松散的学会形成了合力,较好地完成了省及市内
多项重大理论课题的研究和论证。年内共出书籍15部,完成课题20个,召开专题理论
研讨会12次, 解析各种问题上百次。(2)改革工作思路,实施“三个对接”,将社
科学术研究与社会对接,与领导决策对接,与资源秉赋对接,努力把工作的广度和深
度向研究管用理论、服务生态滨州建设上拓展,向挖掘人文资源、服务现代滨州建设
上拓展,向融入实践、服务重点工程建设上拓展,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显著效果。2005
年8月, 市社科联被评为“全国先进社科联” , 滨州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以
[2005]179号通知的形式向全市进行了通报表扬。

【开展市首届社科普及周活动】 2005年5月23~31日,市社科联组织开展了滨州市
首届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社科普及周以“围绕中心、贴近实际、普及知识、服务社
会”为主旨,共组织了3项活动:(1)开办“博导学术讲座”。邀请中国军事科学院
少将、博士生导师吴如嵩,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
师郑杰文,中国体育总局政法司司长、博士生导师谢琼桓作了学术报告。学术讲座引
发了社会科学工作者对开展学术研究、进行学术交流的浓厚兴趣,促进了社会科学学
术研究成果与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活跃了全市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2)
市社科联、市委宣传部、滨州学院联合举办了“滨州市首届人文科学论坛”。应邀来
自全国50多个部门、 单位,教学、科研校院所的100多位领导、专家、学者参加了论
坛,交流学术论文100余篇,为滨州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智力服务。
(3)滨州学院组织举办了“第一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累计表演节目100多个,
参与者达7000余人次,全面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的新风貌、新气象和新作为,活跃了大
学生校园生活,营造了良好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开展地域文化研究】 2005年,以黄河三角洲文化研究为切入点,组织开展人文科
学研究,取得初步成效。滨州学院成立了“黄河三角洲文化研究所”,汇聚了一批有
造诣的研究和组织者,使该工作有了带头人和指挥部;编制规划,引领全市人文研究
者开始了有条不紊的研究;邀请省内外研究孙子兵法、范仲淹、梁漱溟、董永及风俗
人情、 历史风貌的知名专家来滨州作报告、 演讲,进行学术交流;滨州学院创建了
“孙子兵法研究院”,开启了孙子兵法文化研究;组织召开了“孙子兵法应用高层论
坛”,30多位军事专家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孙子兵法研究者、爱好者参加论坛,围绕孙
子兵法与新军事革命、孙子兵法的现代应用等问题深入研讨与交流,提交高质量论文
40多篇。黄河三角洲文化研究和孙子兵学文化研究已成为滨州市人文科学研究的知名
品牌,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

【加强学会组织建设和业务指导】2005年,为使学会、协会、研究会及其会员在政治、
思想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市社科联充分发挥了党委、政府与社科研究性群众团
体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组建了3个社科研究中心,指导5个学会进行了换届选举,
充实调整了领导班子, 吸纳了多名理论研究骨干; 紧扣市委中心工作组织或联合组
织召开了5次全市性较大理论研讨会, 10次行业系统理论研讨会,20余次学科专题研
讨会、 座谈会。参与研讨人员达上千名,撰写并交流论文、科研课题500多篇,报刊
登载150余篇, 其中“滨州经济如何进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制造业基地)入圈(环渤
海经济发展圈)和对接(与天津滨海经济新区对接)”等引起了市委领导的重视,并
批转有关部门参阅。

【滨州市第十四次社科优秀成果评出】 滨州市第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于2005年
底评出。参评范围是2004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在国家新闻出版机构批准的正式
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和出版社正式出版的著作,或虽未正式出版、发表,却已被有关决
策部门采纳应用的研究成果,共评出一等奖13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39项,优秀奖
19项。这些获奖成果基本反映了2004年全市社会科学研究的面貌, 代表了全市社会科
学事业发展和研究的水平。同时,还评出了3个组织工作奖。
(李星亮 孔凡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