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成为滨州市经济新的增长极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11&rec=13&run=13

近年来,滨州市大力发展外向型、科技型民营企业,民营经济总量规模不断扩张,
经营领域不断拓展,发展层次不断提高,品牌推进效应明显,对全市国民经济发展贡
献作用不断增强,成为促进滨州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新的增长极。
一、民营经济现状及特点
(一)民营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成为滨州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据经济普
查资料核算, 2004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05.39亿元,比上年增长22.2%,高于
同期GDP增幅5.0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达57.6%,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对GDP增
长的贡献率达63.8%, 高于公有制经济27.8个百分点。在全市GDP的17.2%的增长速度
中, 民营经济拉动11.0个百分点,公有制经济拉动6.2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已成为滨
州市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
(二)民营经济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占GDP比重不断提升。经济普查资料显示,
民营经济在总量快速扩张的同时,产业结构也不断优化提高。第一产业平稳发展,第
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均保持高位运行,支撑作用增强,第三产业平稳较快发展,内部
结构得到调整和提高。
第二产业发展迅速, 成为民营经济的重要支撑。 民营经济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
200.01亿元, 比上年增长28.0%,占全部民营经济的比重达65.5%,占GDP的比重达到
37.7%。 其中民营工业完成增加值183.6亿元, 增长28.3%, 占全部民营经济的比重
60.1%,占GDP的比重达到34.6%。
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的强劲增长,带动了民营经济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据常规
统计, 2004年滨州市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额完成196.7亿元,增长161%,增幅高于
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94.6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63.5%,
成为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普查资料核算,2004年实现民营建筑业增加值16.41亿
元,占全市建筑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1.2%,占据了滨州市建筑业的半壁江山。
第三产业平稳较快发展,内部结构得到调整和提高。随着滨州市进一步放宽投资
领域,放宽民营企业准入条件,引导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积极参与服务业及基础设施
的开发建设,民营经济第三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根据经济普查资料核算,2004年滨
州市第三产业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87.63亿元,比上年增长11.7%,高出全市第三产业
增速1.5个百分点,占第三产业GDP比重达62.4%。
从第三产业内部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和住宿餐饮业是构成滨州市第三产业民营
经济的主力军。据经济普查资料核算,批发零售贸易和住宿餐饮业民营经济实现增加
值37.66亿元, 增长14.0%,占民营经济中的第三产业比重43.0%,对整个民营经济增
长的贡献率达6.0%。全市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3.03亿元,比上年
增长18.2%,占全市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达到72.7%,民营经济成为滨州市批零贸易餐
饮业的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28.21亿元,增长10.8%,占民营经济中
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32.2%, 成为民营经济第三产业中的第二大支柱行业;房地产
业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3.01亿元,增长5.8%,占民营经济中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4.9%;
其他服务业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8.68亿元, 增长16.5%,占民营经济中第三产业增加
值的9.9%。
(三)民营经济发展扩大了就业空间,增加了地方收入。民营企业的持续快速发
展,为城乡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蓄水池。经济普查
资料显示, 全市民营企业法人单位4311家,占企业法人的92.6%;民营企业从业人员
达37.59万人,占全部企业法人的86.9%。随着私营企业对劳动合同、养老、医疗保险
等不断规范,为就业人员创造了较好的发展空间,成为解决城镇就业的重要渠道。民
营经济为社会创造了大量财富, 是富民强市的重要支撑。 2004年民营企业缴纳税收
21.22亿元,增长99.3%,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达到49.9%,比上年提高15.2个百分
点。
(四)个体私营是民营经济中的主体。经济普查资料显示,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
实现278.18亿元,比上年增长21.1%,占全部民营经济增加值的91.1%。其中,第二产
业增加值178.56亿元,比上年增长27.6%,占民营经济中的第二产业增加值的89.3%;
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81.87亿元,增长12.4%,占民营经济中的第三产业增加值的93.4
%。经济普查资料显示截至2004年底,全市私营企业4218家,拥有从业人员34.21万人,
占全部企业法人的79.1%;实现营业收入866.99亿元,占全部企业法人的75.4%;资产
总计828.17亿元,占全部企业法人的61.2%。全市个体工商户有13.99万户,其中工商
登记注册的3.39万户,无营业执照的10.6万户。拥有资产达到53.66亿元,解决34.92
万人就业,全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75.35亿元,实现税金4.24亿元。
(五)规模以上工业主导地位日益强化。据经济普查资料核算,规模以上民营工
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36.52亿元, 比上年增长45.1%, 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
61.6%。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增加值占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的比重达44.7%,比上年
提高5.5个百分点。
(六) 外向型民营经济发展迅速。 2004年全年民营企业出口6.5亿美元, 增长
36.6%, 高出全部出口增幅7.6个百分点, 占全市出口比重71.9%, 其中年出口创汇
1000万美元以上的民营企业发展到4家。 开辟日本、韩国等多个劳务市场,劳务输出
320人次,增长267%;民营企业审批3个境外项目,投资额560万美元。
二、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个私经济规模仍偏小。经济普查资料显示,滨州市个体户和私营企业每户
注册资本金16.49万元, 户均收入26.83万元, 与我省发达的青岛市相比, 分别低
10.01万元和8.94万元。 而全国有名的民营经济强市深圳市和苏州市,2002年私营企
业每户注册资本达到152.59万元和103.75万元,滨州市与之差距更加明显。
(二)私营企业涉及产业领域相对集中,规避风险能力较差。从经济普查结果看,
滨州市制造业个体私营增加值实现160.16亿元, 占全市个体私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
57.6%。我国加入WTO已四年多,到2006年底我国的一些行业逐步放宽市场准入。目前
滨州市私营企业主要集中在工业上,特别集中在农副食品加工和纺织服装、鞋帽制造
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科技含量较低,产业规避风险能力较差,遇到国际贸易壁垒和
反倾销,将受到严重影响。
(三)外向型民营成分所占比例偏小。滨州市在加大对外开放的同时,民营企业
也积极参与进来,2004年实际利用外资3.47亿美元,增长3.12%。经济普查资料显示,
外商投资企业创造增加值27.21亿元,仅占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的8.91%。由此可见,
滨州市的民营企业外向型成分所占比例偏小,对外开放的意识还不是很强烈,对通过
嫁接技改来做大做强企业的形式还有所保守,民营企业向外向型发展还有困难。
(四)民营企业高新技术产值比重较低。经济普查资料显示,滨州市规模以上工
业民营高新技术企业40个,实现高新技术产值51.21亿元,增长98.4%,占全市规模以
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仅为6.73%。 其中外商及港澳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产值占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仅为0.92%。
三、采取有力措施,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
(一)积极营造民营经济发展新环境,履行好政府职能。在政策导向上要大胆突
破传统所有制和发展模式的束缚,摒弃民营经济的歧视性认识和限制,放宽对民营经
济经营范围和行业准入限制,清理或修订不利于促进个私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条规,
切实给民营经济以“国民待遇”。在市场经济秩序方面要加大整顿治理力度,从法制
规范和管理体制两方面入手,不断完善法制规范和管理机制。
(二)扶持中小民营企业加快发展,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民营大企业。民营企业普
遍存在规模偏小、档次偏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和形成规模的知名企业不多,
是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增强地方经济实力的直面问题。如何推动滨州市民营经济大提
高、大跨越,除了构筑、营造发展大环境和政府支持外,还应提供政策、信息、投资
咨询、服务、财政、金融、税务的定期辅导,提高经济管理能力;对高新技术现代服
务行业的民营企业要加强扶持,给予政策倾斜,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并发展壮大。
(三)融入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实行产业优化升级。结合滨州市建设“十大产业
链”,鼓励民营企业从事专业化和特色经营,为大企业搞好协作配套。承接滨州市大
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战略,积极引导民营经济进入信息咨询、现代物流等服务领域,
改变民营经济第三产业集中于传统的批零贸易餐饮、居民服务等产业的格局,优化民
营经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提升民营经济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四)切实加快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要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放宽民
间投资领域和民间融资渠道”的新政策,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多渠道、多形式地拓
展民间融资渠道,培植投资能力,完善市场。民营企业要往更高层次发展,需要金融
部门在结算、信贷、投资理财服务等方面的大力支持。金融部门要按照“不惟成份惟
效益,不论规模论实力”的原则,加大对管理规范、效益好、守信用、有前景的民营
企业的融资扶持力度。
(五)着力开展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民营企业面对新的发展环境,要建立和
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实行科学管理,大胆引进优秀人才和先进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
平和层次。生产经营上从劳动密集型向规模经济、资本和技术密集的领域进一步延伸
发展。加快组织形式创新,形成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组织形式,促进企
业生存发展及分散经营风险。
(滨州市统计局综合科)

小资料·2005年滨州社会流行语
优化投资环境
2005年8月26日, 全市投资环境集中整治动员大会召开。针对滨州投资环境中存
在的各种问题, 市委、市政府决定利用4个月左右的时间开展一场投资环境集中整治
行动,通过查处一批案件、加强一批班子、推出一批典型、招引一批项目、办好一批
实事,着力打造综合成本低、商业机会多、市场秩序好、安全稳定和谐的滨州环境品
牌。根据部署,投资环境整治活动突出市直机关、城区环境、打击违法犯罪、提速提
效和廉洁勤政四个重点,集中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执行,整治机关纪律,
全力打造服务高地。二是惩防并举,整治治安秩序,全力打造安全高地。三是美化城
市,整治城区环境,全力打造文明福地。四是提速提效,整治政风行风,全力打造投
资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