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滨海地区循环经济发展调查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d&A=11&rec=11&run=13

滨州市濒临渤海,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是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
黄河以北、渤海湾南岸的无棣、沾化、阳信县和滨城区,属于鲁北黄泛冲积平原,是
山东半岛城市群和京津塘的结合部,是黄河三角洲综合开发和“海上山东”建设的主
战场。这一区域地理位置优越、后备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面临着难得的机遇。
一、滨海地区的资源状况和基础条件
滨州市滨海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特别是“北带”开发战略的实施,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产业规模初步形成,具备统筹开发循环经济带的基础条件。
(一) 自然资源丰富多样。 该区域土地面积5932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总面积
33.4万公顷,耕地23.7万公顷,未利用土地17万公顷,荒草、盐碱地9.67万公顷。农
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棉花、大豆、蔬菜和小杂粮。经济林种主要有枣树、梨树、
桑树等,其中沾化冬枣、无棣金丝小枣、阳信鸭梨等为名特优品种。天然草场广阔,
饲用植物资源丰富。主要畜种有渤海黑牛、大尾寒羊、洼地绵羊等优良品种,其中渤
海黑牛被列为全国八大名牛之一。 海洋水生动物有鱼、虾、蟹、贝、浮游动物等6门
147种, 盛产毛虾、对虾、脊尾白虾、三疣梭子蟹、梭鱼、文蛤、牡蛎等珍贵海产。
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 是胜利油田主采区之一。沿海贝壳资源丰富,储量1.2亿吨。
沿海一带有较丰富的卤水资源,初步探明含卤水面积300平方公里。海岸线曲长238.9
公里,负10米浅海面积20万公顷,滩涂面积10万公顷,潮上带10万公顷。
(二)区位优势日趋明显。环渤海经济圈渐成规模,山东半岛城市群正在崛起。
继深圳、浦东之后,国家正在大规模开发天津滨海新区,有力促进环渤海经济的全面
振兴。濒临渤海、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的鲁北沿海地区,南接山东半岛城市群,北靠
京津塘经济板块,与两大经济区优势互补,大发展的区位优势日趋明显。承接两大经
济区强劲发展的辐射带动力,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产业开发,尽快融入半岛城市
群和环渤海经济圈,是建设鲁北滨海地区循环经济产业带难得的机遇。
(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区域内公路国道、省道和县乡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
达。建设中的威乌高速公路横贯东西,津汕高速穿越南北。沿海形成了以滨州港为主
的港口群, 滨州港、大堡港、东风港、富国港共有码头泊位15个,设计年吞吐能力
145万吨, 其中3000吨级泊位3个。黄骅至大家洼铁路滨州段、滨州至小营铁路北延
等工程开工建设。滨州大高通用航空城取得《民航机场使用许可证》,开放使用的条
件具备。区域内有27万千瓦火力发电厂1处,热电厂4处,110千伏、220千伏变电站19
座。为治理海潮侵袭, 2003年启动了防潮大堤建设工程,建成135公里的沿海防潮大
堤。区内有簸箕李、 小开河、韩墩三大引黄灌区,平均年引水量为13.17亿立方。建
成千万方水库14座,2000万方以上水库2座,蓄水能力达到了3.6亿方。
(四)产业规模初步形成。丰富的盐及卤水资源为盐化工业发展提供了绝好的条
件,一批盐化工企业依靠资源优势和科技优势,实现了良性循环和快速膨胀,盐及盐
化工产业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区内盐田面积已达到3.7万公顷,年产量达到128万吨,
盐化工业产值达6.1亿元, 利税9200万元。石油化工年加工原油268.6万吨,产汽油
100万吨、 柴油150万吨、替代进口的重交沥青61.5万吨。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粮食、棉花、水果、畜牧、水产业成为主导产业。沾化冬枣5.87万公顷,阳信鸭梨发
展到1万公顷,金丝小枣3.7万公顷。大牲畜存拦44.48万头,肉类总产14.68万吨,建
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25万公顷,绿色食品基地面积0.45万公顷。以枣果菜保鲜与深
加工、粮棉油加工、苇帘、鱼产品及渔网加工为龙头的相关产品加工业基本形成,农
业产业化组织达58个,龙头企业139个。4县区全部被列为国家以工补农粮食基地县和
棉花基地县,阳信县被列为优质小麦良种基地县。渔业初步形成了以南美白对虾、丰
年虫、海蛰、毛虾为主导产品的优势产业带。海洋精细化工、海洋药物、海洋生物制
品、海洋交通运输、海洋捕捞、旅游休闲业等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五)循环经济已具雏形。鲁北企业集团以“年产15万吨磷铵,副产磷石膏制20
万吨硫酸联产30万吨水泥工程”为主体,通过关键技术创新、过程耦合、工艺联产、
产品共生和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等一系列措施,将磷铵硫酸水泥联产、海水“一
水多用”和盐碱电联产三条产业链进行有机沟通与整合,形成了以化学紧密共生关系
为主的生态循环经济系统,年销售收入超过30亿元。沾化齐明纸业通过“造纸——污
水——芦苇湿地——造纸原料”循环模式建设的333公顷芦苇湿地长势良好;5万吨瓦
楞纸大型造纸项目去年投产,配套湿地正在建设中。“北带”依靠丰富的资源和独特
的产业结构,已初步形成了循环经济的雏形。
二、建设循环经济带的总体构想和奋斗目标
建设滨海循环经济区的指导思想是: 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
要求,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循环经济理念,利用独特的环境和资源,依托现有的技术和
产业,以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社会进步和环境改善为目标,以提高生产力水平和资
源利用率为重点,坚持低排放、再利用、高效率、生态化的原则,推行循环式生产的
技术流程,组建循环式流转的产业链条,最大限度地“节能、节水、节地、节材”,
实现产业内、产业间的良性循环。经过3到5年的努力,把这一区域开发建设成基础设
施功能比较完善、区域经济特色十分明显,高科技、低耗能、无污染、生态型的滨海
经济区。鲁北滨海循环经济区规划范围为沾化县、 无棣县、滨城区、阳信县4个县区、
45个乡镇办, 总面积5932平方公里。到2010年,计划区域内总投资额超过300亿元,
区域内生产总值超过65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5000元。
(一)保护性开发,建设资源节约型经济区。坚持资源的开发与节约并重,统一
规划,有序开发,合理利用海域、滩涂、土地、矿产和淡水资源,精细管理,高效运
营,提高资源利用的集约化水平。到2010年,区域内单位面积产值比2004年翻两番。
(二)恢复性利用,建设全国最大的循环经济型人工生态湿地。利用成熟的生产
技术、产业模式和工程措施,大力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搞好土壤改良和生态湿地建设,
有效遏制因黄河来水大量减少而导致的生态退化现象。
(三)高科技定位,培植现代化绿色生态产业群。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从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上减少能耗、消除污染,创建绿色生态产业链,大力培植生态
科技企业,建设绿色生态工业园。
(四)梯次型推进,建设富有特色的鲁北滨海生态产业开发带。立足既沿海又沿
黄、 地多滩大、 海洋经济优势突出的资源特点,根据地貌类型和产业基础,规划建
设5个开发带、9个产业链。即: 0.24万公顷滨海贝砂岛生态旅游带、10万公顷潮间带
海水养殖和盐及盐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带、8.67万公顷潮上带盐碱地改良和人工湿地开
发带、13.3万公顷梨枣特色经济林带、 7.3万公顷高效农业开发带。同时,大力发展
生态能源、石油化工、飞机制造、轮船制造等新兴产业,形成产业内优势互补、产业
间良性循环的经济布局。
(五)大规模投入,构建鲁北滨海循环经济区基础设施大框架。市场化运作,建
设总长度290公里的高标准防潮大堤, 形成抵御风暴潮侵袭的拦海屏障;辖区内新建
长度为45.4公里的威乌高速公路、56.9公里大高至鲁冀界高速公路和47公里的海天大
道;建设滨州黄河公铁路大桥,把小营铁路跨黄河延伸到沿海地区;扩建滨州港建成
两个3000吨位的商运港口。三年内,实现“北带”区域内公路、铁路、水路“三环、
三通”。
三、重点生态产业区和循环产业链
按照建设循环型、节约型、生态型产业发展目标,充分利用、科学开发产业资源,
整合优化产业结构,拉长延伸产业链条,合理规划产业布局,重点培植10大产业链。
(一)盐、油化工产业链。根据国家化工专家帮助制定的滨州市油盐化工发展规
划,按照油盐合一、产业聚集、上下游联动、热电配套、环境优先的开发模式,加快
建设滨州沿海盐化工生态区、规划滨州北部化学工业园、港口化工区,培育和发展原
油加工、烯烃、苦卤综合利用、溴深加工四个产业链。盐及盐化工:以埕口盐场、滨
化海源盐业为龙头,加大盐田开发力度,走海水“一水多用,梯次开发”的路子,利
用浓缩海水进行提溴、制盐和氯碱生产,建设大型氯碱工业基地,延伸海洋产业链,
补充热电联产、海水淡化生态节点,建立海水“一水多用”——原盐生产——精细化
工产业链网。 到2010年,原盐生产能力力争突破1000万吨,离子膜烧碱生产能力70
万吨/年, 溴素及下游产品达到2万吨/年。油化工:在提高重质油加工量,增加生产
重交沥青的同时,实施油化工、氯碱化工、盐化工“三化合一”工程,建设重油催化
热裂解制乙烯项目,延伸关联吃氯、吃溴项目的有机化工产业链,开发合成树脂及高
新精细化工产品。 到2010年,生产重交沥青200万吨,建设50万吨/年CPP装置及40万
吨VCP/PVC装置。
(二) 生态湿地及苇浆开发产业链。依托探索成功的生态循环治污模式和0.9万
公顷芦苇湿地、 2.2万公顷盐碱荒地资源,通过建设生态湿地循环经济示范园,实现
“造纸→造纸废水→改良盐碱荒地→形成芦苇湿地→处理造纸废水→生产芦苇→造纸”
循环经济模式,达到改良盐碱地、生态湿地恢复、提供工业原料的目的。重点建设四
大生态工业园区。 一是沾化思源湖生态湿地循环经济示范园。投资近2亿元,建设年
产10万吨苇浆生产线;投资4.5亿元,建设10万吨漂白苇浆;投资4.7亿元,建设年产
30万吨高强瓦楞原纸及5万吨氯碱工程, 到2008年完成总投资11.2亿元,年实现销售
收入20亿元, 利税3.5亿元,安排就业1000人以上;改良修复生态湿地0.09万公顷。
二是沾化皮业城生态湿地循环经济示范园。对皮业城内污水处理采取两水分流、芦苇
湿地生态治污的工艺, 规划建设0.07万公顷芦苇湿地和133公顷掩埋场,实现工业废
水的净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项目区建成达产后,将吸纳劳动力1万人,年可实现产
值50亿元,税收2.5亿元。三是沾化海天精细化工生态工业园。该园区面积1万亩,由
市环保局注册成立的海天工业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全权代理园区对外招商并运作经营
该园区。按照环境影响评价确定的工业企业类别,选择适合的企业,企业排放污水经
过适当的处理,再排入芦苇湿地系统予以处理,并实现污水资源化综合利用,形成相
对完整的产业链。 到2008年底完成投资5亿元。四是无棣生态湿地循环经济示范园。
主要由特定工业项目区和芦苇湿地区组成,循环经济模式与沾化海天精细化工生态工
业园相同。特定工业项目区主要安置污水易于生物降解的制浆造纸、淀粉、酿造、酵
母及食品加工等特定项目。芦苇湿地区主要对特定工业项目区产生的污水进行集中处
理和综合利用,进行芦苇湿地生态恢复。园区建成后可改良修复生态湿地0.5万公顷。
(三)临港生态经济产业链。按照疏浚航道、商港、造船、渔港、油盐化工“五
位一体”综合开发思路,加快建设万吨滨州港。滨州港区以套尔河为界,横向划分为
东港区和西港区,西港区利用现有盐田和码头,积极发展港区和通航。东港区南部发
展油化工,北部发展盐化工。依托滨州港,加大临港项目推介力度,引进一批物流仓
储、钢铁、石化、盐业等临港大项目,建设临港生态经济园区。规划建设五大功能区:
整合东风港和无棣水产码头,建成一级渔业专用港。自套尔河大桥至滨州港码头之间,
沿套尔河两岸建设中小型船舶修造基地。自滨州港码头至套尔河报风站之间,建设大
型船舶修造基地,大力发展造船业。自套尔河报风站下游两岸为港口岸线,依托防潮
大堤建设仓储区、临港生态工业区、原盐生产加工区和港务管理区。同时,加快实施
《滨州市一级渔港建设规划》,在沾化、无棣分别建造一处一级渔港,并对其他渔港
进行扩建和改造。
(四)生态电源产业链。沾化发电厂燃煤发电机组2005年10月投产发电,年发电
量可达30亿千瓦时。 鲁北电厂2×30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
发展规划以鲁北电厂和沾化发电厂为依托,建设鲁北生态电源基地。电厂采用海水冷
却,海水温度和卤度升高后,送盐场提溴、制盐;排出的炉渣作为掺加混合原料,生
产新型墙体材料,锅炉烟气脱硫渣(即石膏渣)用作生产硫酸与水泥的原料,使资源
得到充分利用, 实现经济与环保“双赢” ,建设全国最大的生态电厂。到2010年,
“北带”发电能力由1400MW发展到8000MW以上, 其中鲁北电厂达到4000MW, 沾化
电厂达到4000MW。
(五)高新技术产业链。重点发展飞机及机械零部件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工程
等高新技术产业,带动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的发展,全面提升循环经济运行质量。
飞机及机械零部件制造产业。围绕滨奥钻石飞机制造和滨奥发动机制造项目,立足在
电解铝、生态电源方面的优势,把飞机及机械零部件作为精密制造的突破口,大力促
进大高航空城飞机制造、 飞机APU维护、航空货运、集装箱生产及航空橡胶制品等高
科技项目建设,发展新型合金铝,逐步生产飞机机械零部件,增强机械、电子、电气、
复合材料等的配套研发能力, 提高精密制造业水平,最终形成年产500架2~4座通用
航空飞行器及2万台钻石飞机发动机的世界知名通用航空城。
电子信息产业。尽快完成全国首个电子识别(RFID)系统产业小区的规划建设,
实现电子信息产业“零”的突破。
生物工程新兴产业。以研究开发畜禽用蜂胶疫苗为突破口,以畜牧兽医工程开发
研究院为依托,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大力实施胚胎工程,建成全国一流的集新型生物
制品研发、 中试、产业化于一体的生物工程集散地。加快建设总投资5.8亿元的滨州
绿都生物制药项目和总投资2.24亿元的安琪酵母(滨州)项目。
(六)海洋渔业及加工产业链。区域内渔业人口11.2万人,海洋捕捞渔船1527艘,
海水养殖产量11.06万吨,渔业总产值28.54亿元。按照保护提高、生态、高效的原则,
坚持海水养殖业、海洋捕捞业、水产品加工业和海产品专业化市场建设梯次推进,努
力培植苗种繁育→生态护养→精细养殖→精深加工→海洋生化→产品运销产业链条。
到2010年, 海水养殖面积达到5.8万公顷,滩涂贝类护养面积3.33万公顷,渔业产量
35万吨,水产行业产值达到58亿元,渔民年人均纯收入9500元。
实施海洋农牧化工程。在海洋规划功能区内,划出6.67万公顷的浅海滩涂建设综
合性的海洋牧场, 建设高效生态养殖区。滩贝综合养殖在套尔河左边滩涂设立2万公
顷养殖区, 右边设立1.33万公顷养殖区。 海水综合养殖发展到2万公顷,对现有的
1.33万公顷滩涂养虾设施进行改造,新建高标准滩涂综合养殖区0.67万公顷。实施生
态养殖、两茬虾养殖、海水综合立体养殖,达到鱼、虾、贝、虫、蟹混养的最佳组合。
发展海珍品海参养殖0.07万公顷。
发展海洋生物产业。一是壮大丰年虫产业,打造世界丰年虫生产中心。丰年虫养
殖面积从1.6万公顷扩大到2万公顷, 年产量提高到500吨。建立“渤海湾卤虫协会”,
整合丰年虫养殖资源与技术,使渤海湾成为世界丰年虫中心。二是提高螺旋藻的生产
与加工水平, 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制药业。养殖规模从现在的8公顷增加到33.3公顷。
不断提高螺旋藻采收技术和加工水平,螺旋藻片和螺旋藻胶囊产量由16万万粒增加到
86万粒,产量由20吨增加到80吨。
建立水产品精深加工基地。积极引导优势水产品主产县区发展精深加工和综合利
用,开展水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命名活动,推进水产品加工区域化生产和布局,提高竞
争力。坚持产业化经营,做大做强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培育壮大水产品加工企业集
团。
(七)清洁能源产业链。积极开发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和推广。 (1)大力推广甜高梁制汽(柴)油醇项目,建成甜高梁→乙醇(联产优质
饲料)→汽油醇产业链。 在鲁北滨海地区种植耐旱涝、耐盐碱的甜高梁2万公顷,加
工燃料乙醇进而制造汽油醇, 形成汽车内燃常规燃料的替代品。利用2万公顷甜高粱
的秸秆和籽粒发展2万吨左右汽油醇厂7个, 实现农民年收益4.5亿元,加工企业年收
益4.68亿元; 桔杆残渣联产饲料,为畜牧业提供优质饲料。(2)积极推行和实施太
阳能照明、风力发电、风力提水等生态能源项目。依托国华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等,在
滨海广袤滩涂发展风能电力,发电能力达到100万千瓦。
(八)生态农业产业链。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品质,建设绿色
生态食品基地; 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效益。(1)延长
草——畜——肉(乳)一体化产业链,建设鲁北畜产品生产基地。以建植人工草地、
改造中低产田、扩大饲料作物种植面积、发展食草畜牧业为基本内容,以培育草畜乳
龙头企业、创建产业化生产体系为重点,建立“种草——养畜——肉食品加工——皮
革加工” 产业链。用5年时间,初步建成黄河三角洲滨州沿海草畜肉(乳)一体化绿
色畜产品生产基地。 饲草饲料作物种植面积发展到10.67万公顷(含果草间作6.67万
公顷);培植牛羊规模饲养厂800个,新建龙头加工企业8家,肉蛋奶总产量发展到年
产106.67万吨; 畜牧业年产值达到42.55亿元; 草业畜牧业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
65.28亿元,增加收益20.53亿元。(2)建设鲁北有机特色果品基地和有机蔬菜基地。
充分利用作物秸杆、畜禽粪便等农业可再生能源资源,发展农村沼气,建立畜——沼
——果、畜——沼——菜产业链,沼气用以解决农村能源,沼液、沼渣用以作为无公
害冬枣、鸭梨和蔬菜的有机肥料。 区域内枣梨等经济林发展到13.33万公顷,其中冬
枣6.67万公顷、金丝小枣4.67万公顷、鸭梨1.33万公顷。搞好特色果品的质量管理,
按照绿色食品的标准组织生产,保品质创名牌。以滨城、阳信等县区为重点,大力发
展有机蔬菜基地,建设京津地区的“菜蓝子”。进一步提高林果的储藏及深加工能力,
增加林果附加值。 (3)发展上农下渔、上牧下渔立体农业。利用该区域大量的荒碱
涝洼地,重点推广挖塘筑台、台田种粮植棉、池塘养鱼、水面养鸭,上农下渔、上牧
下渔、改良土地。 至2010年,开发上农下渔立体农业25万亩。(4)发展节水农业。
根据这个区域淡水资源紧缺、农业受旱几率高的特点,改变传统的大水漫灌方式,大
力发展节水农业。 簸箕李、小开河、韩墩三大灌区2010年规划灌溉面积达到24.67万
公顷,有效灌溉面积24.23万公顷,节水灌溉面积11.56万公顷,其中田间灌溉技术措
施7.83万公顷,低压管道输水灌溉面积1.47万公顷。三大灌区实施节水改造后,按黄
河分配水量计算, 年节水量达9760万立方米,按现状多年平均实际引水量13.17亿立
方米,年节水量达2.78亿立方米。节约出来的水量可用于生态恢复与产业建设示范带
及沿海滩涂开发、港口码头及旅游业用水。
(九)滨海生态旅游产业链。在维持、优化自然生态及文化环境的基础上保护性
开发滨海旅游业,优先和重点开发特色鲜明、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贝壳堤岛湿地保护
区、徒骇河旅游区、冬枣观光采摘园、金丝小枣观光生态园、万亩盐场、万亩养虾池、
碣石山旅游等项目。
贝壳堤岛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贝壳堤岛与湿地系统自然保护区总面积8.04万公
顷,2002年1月, 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其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正式进入了《中国湿地
保护行动计划》行列,是世界罕见、中国少有而我省仅存的海洋自然遗迹。本着“先
保护,后开发”的原则,以保护区内珍贵独特的贝壳堤岛、典型的滨海湿地生态系统
等资源为依托,重点开发生态观光、科学考察等旅游产品,创建全国著名特色生态旅
游地。
徒骇河“黄金河道”生态旅游。充分利用徒骇河沿线景观多样性的特点,以徒骇
河为景观主轴线和沿河两岸、入海口及浅海滩涂为主要活动区。重点开发徒骇河乘船
观光、河洲岛观光、赶海、狩猎、垂钓、跑马、海岛生存训练、温泉浴疗保健等参与
性活动,把徒骇河建设成为以参与性活动为主要特色的鲁北著名生态旅游地。
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以枣林观光、冬枣采摘、现代农业科普教育等为主要活动形式,
利用冬枣和金丝小枣采摘节吸引客源、提高地方、地方景点景区和地方农林产品的知
名度,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生态农业旅游品牌。积极引进现代农业科研设备和先进
管理手段,放大各示范区的展示面积,改进解说系统、标示系统和游览线路,拉长旅
游路线。
国际汽车设赛中心(F1)项目。引进意大利投资6~10亿欧元,加快建设占地533
公顷,集汽车设计、检测、驾驶员培训、赛车比赛于一体的国际汽车设赛中心(F1)
项目,一次性总体规划,分二期实施,6年内全部完成项目建设。
(十)基础设施产业链。加快“以滨城为中心、惠(民)阳(信)无(棣)、博
(兴)滨(城)沾(化)南北城市带”组团式、连带型城市群建设步伐,积极推进境
内津汕、威乌、京滨高速、黄河公铁路桥及海港、空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滨
州铁路北延,及早实现与黄大铁路、德龙铁路对接,形成四通八达完善的立体化客货
交通网络,建成半岛城市群与环渤海经济圈的快捷人流、物流通道,促进油化工、盐
及盐化工、原煤、棉纺织等物流业发展,实现与其他产业链的媾和。
四、建设循环经济带的组织体系和保障机制
循环经济发展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结合节约型社会建设,要采取强有力的政
策措施,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保障《纲要》有计划、按步骤实施。
(一)组织领导体系。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的滨州市滨海地区循环经济发展领导小组,负责重大问题的决策、发展规划的实施和
扶持政策的制定。对重要项目的建设做到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工协作,有序推进。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承担项目筛选咨询、规划论证、信息交流、协调调度、联
络服务、承接外援、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工作。有关县区,乡镇都建立由主要领导和科
技人员组成的专门机构,切实搞好循环经济产业发展的组织实施。把发展循环经济纳
入“十一五”总体规划之中,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和干部考核体系,在考核一个
地方发展指标的同时,把循环经济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二)政策保障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
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
支持循环经济发展和节约型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鼓励节约、综合利用、清洁生
产等方面的投资政策、税收扶持政策;进一步清理不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文件和条款。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利用资源价格政策、税收政策、资源开发和环
境破坏补偿收费政策等经济手段,调动企业和个人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积
极性和创造性。加大节能监测和执法力度,强化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提高执法能力
和水平。
(三)资金投入机制。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完善融资机制,优化资金投入结构,
提高投入效益。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和服务职能,在制定优惠政策的同时,每年从财
政新增收入中拿出一部分作为鲁北滨海循环经济发展的扶持资金,吸引社会资金投入
循环经济发展。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快对水利、交通、能源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
设,改善投资条件,提高服务水平。制定和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大招商
引资力度。尽快建立起以财政投入为导向,外部资金和社会资金为主体、信贷资金为
驱动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四)科技保障机制。科技发展水平、科技成果转化率及劳动者素质是循环经济
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加强科研开发推广、建立和完善科研开发体系等措施来保障
循环经济的发展。一是建立节能降耗新技术应用体系,加大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开发研
究、引进消化吸收、推广应用工作力度,用新技术支撑循环经济的发展。二是搞好科
技体制改革创新,实现科研与生产结合。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姻,引导和支持科研
成果市场化。扶持民营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的发展,促进科技与经济的一体化。三是
加强科技队伍和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形成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新机
制。不断更新科技人员知识结构,提高科技人员自身素质和科研开发能力。大力吸引
和招聘省内外高新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等来参与开发建设。
(五)经营管理机制。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在支持各种所有制成份参与滨
海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探索多种形式的高效生态产业经营管理机制,最大限度的
提高效益,调动广大生产者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股份制、股
份合作制。以龙头企业或专业批发市场为核心,发展和建立基地,扩大“公司(专业
市场)+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
(六)联合保障机制。循环经济发展既涉及到一二三次产业中的各个行业,又涉
及到水利、能源、交通、电讯、城建、环保、科技、土地管理等部门。由政府牵头,
建立高效协调的联合保障机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在鲁北滨海循环经济发展领导小
组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各行业按照《纲要》要求,充分发挥工作职能,围绕促进
和服务于循环经济发展献计出力,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运作协调、社会广泛参与
的局面。在全市实施“渡河行动”,发动黄河以南的企业进驻“北带”投资兴业,共
同打造鲁北滨海循环经济产业链。
(张丙煜 范连生 陈爱兵 赵荣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