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农业开发

Original URL: http://lib.sdsqw.cn/bin/mse.exe?seachword=&K=bc&A=12&rec=143&run=13

综合开发 1985年后, 各种因素造成农业生产条件滞后、耕地资源减少、农业发展后劲不
足、粮食产量徘徊、主要农产品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从1988年起,国务院设立农业发展基
金, 组织进行大规模的农业综合开发。1988年,莱芜市西部平原7个乡镇(寨里、杨庄、
大王庄、羊里、口镇、方下、张家洼)被省政府列为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区,耕地面积39
万亩。 至2005年,开发大体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88-1996年)为启动和分散开发
阶段。其间,每三年为一期项目,投资少,开发面积分散,开发区每个乡镇基本上都有开
发任务, 工程质量标准不高。第二阶段(1997-2005年)为“板块开发、高标准开发”阶
段。 其间,实行一年一立项,每年一个乡镇集中一片,投资大(每年无偿资金都在200万
元以上),项目管理规范,项目建设标准高,投资效益更加明显。
1994年后,按照国家开发标准和要求,莱芜市把长埠岭2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作为农业综合
开发的重点进行集中连片、高标准开发,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主,建立库灌、井灌双配
套工程,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开发进程 1988年立项开发至2005年, 累计完成投资9506万元,其中财政资金5405万元,
贷款200万元,自筹3901万元,开发治理中低产田21万亩,扶持发展多种经营项目7项,累
计增加效益2.8亿元,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获得奖励开发项目2项,奖励资
金116万元。 其中,财政资金79万元。至2005年,长埠岭20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已完成高标
准农田18万亩。
开发成效 开发后,新增灌溉面积3.6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6.7万亩。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
善,防灾抗灾能力明显增强,实现了旱涝保收、高产高效。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有力地促
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具有莱芜特色的“生姜、大蒜、大棚菜、畜牧小区”等主导产业在项
目区基本形成, 经济收入大幅度增加。80%以上耕地种植生姜、大蒜等经济作物,粮食比
开发前亩增产150公斤以上, 经济作物比开发前亩增产值1500元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比
非项目区高出300元以上,累计增加经济效益1.6亿元。在搞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同时,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先后投资1383万
元扶持通海、汶源、东井、丰盛等农产品加工企业,扩建厂房8000多平方米,引进和购置
加工、 检测设备160台(套),新增年加工能力1万多吨,新增年产值1.1亿多元,新增年
利税1600多万元,由此辐射带动生姜、大蒜生产基地4万亩。
新建、完善农技服务体系10余处,购置仪器和设备,推广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农民科学
种田水平大为提高。 项目区农业生产中的科技贡献率达到54%以上。部分村结合项目建设
改造街道,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步伐。
项目区建成田成方、林成网、沟相连、路相通、林茂粮丰、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田间
面貌焕然一新,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4%,林木覆盖率由开发前的12%提高到28%,田间小
气候得到改善。
扶贫开发 莱芜市农村扶贫开发始于2002年。 莱城区雪野镇被确定为莱芜市第一批省重点
扶持乡镇,时间为2002年至2004年。3年内争取省以上扶持资金191万元,市级配套58万元。
第二批省重点扶持乡镇是莱城区的雪野镇和茶业口镇,时间为2005年至2007年。2005年,
争取省以上扶持资金60万元,市级配套20万元。
第一期扶贫开发 2002年至2004年, 扶贫开发乡镇——莱城区雪野镇。按照“整乡推进”
的总体要求,以扶贫资金为“引子”,围绕“富民强村强镇”这个中心,积极发动群众,
多方面筹集社会资金,因地制宜搞开发,“强化水利基础”和“突出林果多业并举”,开
展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道路建设、土地开发和各类产业开发。3年共新建续建塘坝、拦河
坝10座,新修配套扬水站8处,打机井13眼,大水池7个,防渗渠3000米。其中,通天河流
域治理, 3年新修河堤2850米,沿河路2850米,建拦河谷坊7道,新建续建扬水站2座,小
桥涵5座。两岸的西峪河南和西峪河北两村共栽植堰边花椒6.4万株,生姜达到1300亩。土
地开发治理面积5000亩,新增耕地500亩;修生产路23公里,改善了沿河11个村、13500名
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发展沼气村2个,新建沼气池32个,其中户用沼气池17个,“三池
一改”沼气池15个,改善了农村卫生条件,推动了生态农业发展。新栽植花椒、板栗、桃、
梨等各类经济林10800亩。 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生姜基地建设,全镇新增生姜种植面
积2700亩,其中库区村新增1700亩。三年新上网箱2500箱,发展养鱼专业户80户。发展畜
牧养殖专业村8个。依托当地山多水多的环境资源优势,开发建成大型旅游景点3处。成立
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公司,有计划组织劳务输出2500余人次,人均收入3800元。2004年,
市区17个部门分别在小学校建设、医疗门诊、小城镇规划、环湖路工程、水利工程、土地
开发、 莱明路亮化工程、 旅游规划等项目上给予帮扶,帮扶的物资、资金折合人民币约
370万元,强化了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雪野镇的经济发展。
经过三年的扶贫开发,林木保存率在90%以上,良种覆盖率达到95%,三年扩大改善灌溉面
积4100亩, 保护耕地500亩,解决吃水困难人口1450人,牲畜饮水1200头(只),确保了
旱涝保收。2004年,生猪、鸡、羊存栏量分别达到6100头、12万只、4100只,雪野、冬暖、
邢家峪、南白座、南双王、北双王、北白座、东站、西站等村发展成为养鱼专业村,网箱
养鱼规模达到4500箱,年产鱼1500吨,产值2400万元,成为库区群众的重要经济来源,乡
镇综合考核在莱城区位次前移。
第二期扶贫开发 2005年至2007年,扶贫开发乡镇——莱城区雪野镇和茶业口镇。2005年,
共完成新建配套大小水利工程33项, 其中建水池6个,新修、改造塘坝6处,建拦河谷坊4
处, 拦河坝8座,防渗渠、引水渠4条、7700米,铺设5个村的自来水管道共用管材12吨。
修生产桥1座,修生产路6条、11.35公里,土地开发1000亩,增加耕地150亩。建设水利基
础工程,增加蓄水量20万立方米,增加和改善灌溉面积1500多亩。新发展花椒1630亩,板
栗350亩,生姜580亩。畜牧方面,建设标准羊圈400平方米,管理房8间,购波尔山羊种羊
20只,繁育杂交一代品种羊1200只。各有关帮扶部门和包村工作组对两个乡镇给予了一定
的物资和资金扶持,折合人民币约200万元。